中医治儿童生长发育疾病
中医治疗矮小症临床文献分析

中医治疗矮小症临床文献分析矮小症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指个体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正常范围。
矮小症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其中60-80%的矮小症是由下丘脑-垂体-身材调节轴异常引起的。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长期以来在各种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矮小症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中医在矮小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
一、中医治疗矮小症的原理中医认为,矮小症主要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中医治疗矮小症的原理包括调理脾胃、增强腺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
中药在中医治疗矮小症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常见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芪、人参等。
二、中医治疗矮小症的方法1.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在中医治疗矮小症中常常起到调理脾胃、增强腺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
例如,柴胡疏肝胃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舒肝解郁、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矮小症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内分泌平衡,从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
例如,足三里穴是一个常用的针灸穴位,对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身高生长有一定的效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矮小症的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生长发育。
例如,头顶部位是推拿按摩中常用的穴位,通过按摩头顶部位,可以促进头骨发育,从而达到促进身高生长的效果。
三、中医治疗矮小症的疗效根据多项临床研究,中医治疗矮小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矮小症的疗效,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身高,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另外,一项对比试验比较了中医针灸与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效果,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与生长激素治疗组在改善身高生长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中医治疗矮小症的不足之处中医治疗矮小症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疗效不稳定和疗程较长。
中医治疗儿童发育迟缓案例

中医治疗儿童发育迟缓案例中医治疗儿童发育迟缓和多动症案例青岛患儿5岁,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约1岁多家人发现患儿发育迟缓,语言运动智力障碍,年岁越长越明显,以至于安静1分钟都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持久,有时候发怒能连续蹦跶、叫喊,大小便不自知。
后来在某儿童医院康复治疗后稍好转但不明显,2019年夏天来聊城大德中医馆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小便能基本自知,暴怒发作减少,多动减轻。
但仍发育迟缓,多动,语言障碍,乱说不停,含混不清,无逻辑,不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子,不能清楚表达简单意愿,外出时总是自顾自走,不知道跟从家长。
自汗多,动辄汗出。
而且盗汗严重,平素很容易感冒,易受惊,有时闻及响声会抽搐。
手足心热,易摔跤。
常有不易控制的暴怒、咬人打人毁物,纳可,眠可尿频,尿约1小时1次,有异味,浑浊。
需要家人专门照顾,一分钟都不能离开,搞得全家人筋疲力尽。
来医馆检查不合作,需要家长摁住才能诊完脉,期间不停挣扎乱动。
问之不答,自顾自玩。
舌稍暗,苔薄黄,脉沉细。
路老临床中医诊断:五迟症西医诊断:1.儿童发育迟缓 2.多动症临床路老先生辨证:肾精不足,肝风内动,痰瘀互结。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
患儿先天不足,肾精不固,故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肾开窍于二阴,故二便不知,尿频;肺气虚卫外不固则汗出、易感冒;“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故易怒、好动、抽搐;心火则小便浑浊。
总属肾虚、肝热、痰浊、血瘀,心肝脾肺肾五脏俱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
治法方法临床辩证治疗应以清肝止痉、活血化痰、补肾健脾为法,方用初期使用羚角钩藤汤加减:三个月以后临床使用培元固本散化裁羚羊钩藤汤继续治疗患者前后在大德中医馆治疗八个月左右,症状明显改善减轻。
患儿已经基本没有暴怒发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听从家长控制情绪,做事有始有终,外出能主动跟从家人和主动找家人,已经能够跟着家人学唱歌、说话,能说出较完整的简单句子。
大小便能自理,自服药后未再抽搐。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独特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儿科特色疗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和贴敷等。
中药汤剂是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配制而成,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颗粒剂则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达到遏制疾病发展的效果。
贴敷方法则是使用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儿科疾病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中医儿科中,通过对儿童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以调理儿童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儿童的不适症状。
在实践中,中医针灸常用于儿童的消化不良、失眠多梦、抵抗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法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操作,确保使用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是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免疫系统发育等,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
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摩腹、点穴等,通过按摩可以调理儿童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二、中医儿科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对于儿科疾病的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通过对儿童体质和疾病的辨证施治,推荐特定的饮食调理方案。
例如,对于脾虚型的儿童常见的食欲不振、便溏等问题,中医会建议适度进食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小米粥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儿童的肠胃造成伤害。
中医调理儿童健康

中医调理儿童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健康问题备受家长的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调理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调理儿童健康的相关内容,包括养生保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注意事项。
一、养生保健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强调了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医调理儿童健康的方法和建议: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对于儿童来说,饮食的调理更应该注重营养的均衡和合理搭配。
例如,给予儿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豆类、水果和蔬菜等,以保证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
2. 睡眠调理足够的睡眠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早点入睡,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也有助于儿童的睡眠质量。
3. 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
中医提倡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此外,中医也强调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脊椎和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二、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 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在治疗感冒时注重疏风解表、祛寒散寒的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薄荷、葛根、连翘等,可以起到解表散邪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调理儿童的脾胃功能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2.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
中医治疗哮喘注重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原则。
中药材如葶苈子、桑白皮等常用于治疗哮喘。
同时,中医还强调调整儿童的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食欲不振与脾胃功能不好密切相关。
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功能,如采用艾叶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同时,中医还可使用黄连、草果等中药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食欲。
三、注意事项在中医调理儿童健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寻求专业医师指导中医调理儿童健康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儿童生长发育偏差防治的中医探究

儿童生长发育偏差防治的中医探究儿童生长发育偏差的致病因素许多,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环境卫生、情志变化、疾病、地区经济、监护人文化水平等因素。
由于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会引发儿童生长发育的偏差。
因此,中医调补及辨证论治对其有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对生长发育偏差的研究多集中在多动症、抽动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方面,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注重调补(一)怡养神情、调和五味中医调补理论认为,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等方法,可保护和增强人体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健康水平[1]。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精神、情绪等因素可影响长高。
有学者[2]亦认为,平和愉悦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差异,家庭吵闹等会使孩子自悲、孤僻、烦躁、食欲不振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相对大于成年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全赖脾之水谷精微吸收运化与气血供给,若后天饮食失节,或因疾病影响,脾之化源低下,运化失常,气血不足,五脏失养,则生长发育缓慢。
张振武等[3]对青少年身材偏矮关联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长期偏食可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进而影响正常组织器官的发育,甚至诱发某些疾病,致使生长迟缓。
因而提出,青少年需要均衡营养。
中医认为若随意给健康儿童进补,或态食肥甘厚腻及血肉有情之品,可助气化火,暗耗阴液,导致肾阴不足,阴不能制阳,相火亢盛妄动,则冲任失调,“天癸”萌发过早而为病。
王春生[4]等调查研究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时发现,性早熟患儿在饮食习惯方面有高度一致性,常多吃动物性食物、常食营养滋补品、常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周敏[5]等对导致儿童性早熟诱因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亦证实,饮食不当也是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因此,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进行科学喂养,并尽量从天然动、植物食物中直接摄入营养,保证饮食营养平衡,防止脂肪过多,营养过度[6]。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中医经典和中医诊疗经验的基础上。
中医儿科学总结了中医对儿童疾病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以下将从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论基础1.特殊生理特征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在进行中,其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气血运行不畅,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侵袭,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儿科学注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儿童疾病。
2.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儿科学奠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平衡是维持儿童健康的关键。
中医通过观察儿童的表情、舌苔、脉象等来诊断儿童的病情,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中医儿科强调预防,注重调整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心理健康,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3.养生与治疗相结合中医儿科学强调养生与治疗的相结合。
通过调整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作息时间,中医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二、诊断方法1.视诊2.问诊中医儿科科医师会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包括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生长发育情况等。
通过与家长交流,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疾病的信息,有利于准确定位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3.望诊中医儿科医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舌苔、舌质、喉部、眼睛等部位的变化来判断儿童的病情。
例如,白喉患者的喉部有灰白色假膜,口舌不开,舌苔白腻。
4.闻诊中医儿科医师通过儿童的呼吸声、排气声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通过听儿童的喘鸣音和干咳音来判断病情。
三、治疗方法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儿科中医发展现状

儿科中医发展现状儿科中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以及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儿科中医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儿科中医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儿科中医学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少研究单位建立了儿科中医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对照试验和基础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科研成果。
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有效改善了儿童的健康状况。
其次,儿科中医的临床实践逐渐扩大。
随着儿童患病率的增加和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选择儿科中医治疗儿童的疾病。
同时,一些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引入儿科中医服务,开设儿科中医专科门诊,提供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等服务。
这为儿童健康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第三,儿科中医的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患儿和家长的需求,培养和引进儿科中医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和医院纷纷增设儿科中医专业,开展针对儿科中医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儿科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儿科中医的学科水平。
最后,儿科中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一方面,儿科中医研究人员通过对传统经典文献的研究和解读,深入挖掘儿科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儿科中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儿科中医的诊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如中医体质辨识、中药新剂型的开发等。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为儿科中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儿科中医在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儿科中医专业人才短缺、学科发展不平衡等。
今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化建设,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为儿科中医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您知道儿童保健科也有中医保健门诊吗

您知道儿童保健科也有中医保健门诊吗儿童保健科是医院中专门负责儿童保健和成长的科室,其职责是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儿童保健、生长发育评估、儿童营养、健康咨询等服务。
而中医门诊则是医院中的中医科室,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在儿童保健科中,也会有一定的中医门诊服务,为儿童提供一些中医调理和保健的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及其相关内容。
一、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为儿童提供调理、保健、预防和治疗等服务。
这些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儿童保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药浴、耳穴按压等,以预防治疗儿科疾病及保健为目的的方法。
这些中医适宜技术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已经成为中医儿科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在中医门诊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通过个体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辨证施膳进行保健指导。
同时,运用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疗法调和小儿脏腑功能、促进小儿阴阳平衡,通过改善小儿体质,从而防治小儿诸病。
此外,还开展与其它科室的联合治疗,如与儿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儿童心理行为专科门诊、儿童康复门诊、儿童营养门诊及早期综合发展专科门诊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科内双向会诊合作,构成儿保特有的中西医结合儿童保健防治未病服务。
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副作用小的保健和治疗方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中医门诊的服务内容中药治疗在儿童保健科中,中药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采用天然的中草药,配制成适合儿童服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调节儿童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门诊中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在儿童保健科中,针灸疗法可以帮助调节儿童的免疫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儿童生长发育疾病
笔者师承于全国名中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实践33年,具有丰富经验,自2004年创立中医小儿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后,一直致力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诊疗。
在传承中西互参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基础上,基于“脾肾互赞”“肝肾同源”理论提出:儿童性早熟系“虚在肾阴不足,实在痰热内蕴”,认为“痰火互结”为主要病机,“化痰泻火法”是重要治疗方法;矮身材儿童乃“真元衰劣,脾土亏乏,脾肾不足”,治当“脾肾互赞,相互并茂”;用药方面,强调慢病缓治,药用轻清。
倡“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辨体质
根据“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笔者认为,辨体需结合小儿体质特点:小儿体禀纯阳,形质未充,各脏器均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中,总以虚为主,以阴阳为纲,脏腑为目,生长发育异常与体质变化密切相关。
生长迟缓者,以脏腑气血亏虚为主,脾虚质是基础,另外常见肾气虚、肺气虚、肝血虚、心血虚等。
治疗此类患儿多从调整体质入手,拨其偏颇,使体质向均衡质转变。
发育过早者,多以脏腑阴亏为主,肝肾阴虚是基础。
生长迟缓和发育过早的儿童,体质特点可能有重叠交叉的地方。
因此辨体质、调体质尤为重要,若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既辨证,又辨病
临证需把现代诊断手段融入中医的理论体系,实现优势互补。
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种类甚多,女孩常见疾病包括性早熟、青春发育过早、月经不调等;男孩常见疾病包括青春期矮小症、青春发育延迟等,如能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做到精准医疗、规范化诊治,同时又不忽视中医的辨证论治,将更能发挥两种医学优势。
辨证论治是精髓
小儿表达困难,常由家长代述,故临证辨证尤重望诊,面目神情、
形体肥瘦、舌象等望而知之。
临床以脏腑辨证为基础,重视肾、肝、脾在生长发育与生殖中的特殊意义,权衡轻重,分清主次,以肾阴虚为主者,常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肾精不足者,常选六味地黄丸;脾虚健运失调者,常选四君子汤、举元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以肝失调达为主者,常选用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临证加减更是颇有讲究,同一疾病有不同表现,如性早熟,有的以肥胖、痰湿为主,应以化痰泻火药为主;有的以阴虚火旺为主,则以滋阴降火为大法。
重“肝肾同源”“脾肾互赞”
“肝肾同源”“脾肾互赞”理论衍变自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等。
“脾肾互赞”实际反映了中医既重视先天因素,又不忽视后天因素,这与现代医学的遗传学、环境论不谋而合;“肝肾同源”实则阐述肝肾二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
这两个理论主要反映了肝、脾、肾三脏之间的联系。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为调节气机之主司;脾主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脾的功能密不可分。
肝、脾、肾三脏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性早熟乃“虚在肾阴不足,实在痰热内蕴”
性早熟以肝肾阴亏为基本病机,痰火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痰火互结是重要病机,故我们提出“滋阴化痰泻火法”是治疗性早熟的有效方法。
临证运用养阴药、化痰泻火药,以知柏地黄丸及苍术二陈汤为基础,自拟“抗早颗粒”“抗早1号方”“抗早2号方”治疗性早熟。
自拟方可以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控制第二性征发育,改善临床症状,实验研究也已证实其有效性。
矮小症以脏腑辨证为主,脾肾亏虚是基础
本病西医病因复杂,中医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辨治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本病尤以脾肾亏虚为本,采用益肾健脾为核心的治法,中药内服联合中医综合外治康复,在防治本病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脾肾亏虚是生长发育迟缓的基础,临床以益肾健脾法为核心,自拟“参龟
助长方”助力儿童成长,在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均得到验证,并且逐渐改进剂型。
目前“参龟助长方”膏剂及浓缩剂深受患儿及家长喜爱,疗效满意。
青春期月经病以调肝为要
肾为生长发育的核心,而肝则是各种调节机制建立的主要驱动者。
建立以肝为核心的调节机制是治疗青春期女孩月经病的关键。
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疏泄正常则脾土健运、肾藏有功、肺气调达、心血畅运,而肝失调达可致诸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小儿虽不似成人有肝失调达的典型表现,但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月经病仍以肝为核心的调节机制,需贯穿青春期月经病诊治整个过程,临床注重调周法的应用,强调分期论治。
调肝法具体包括疏肝、柔肝、清肝、泻肝等,需分而论之。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不能轻视易感
实践发现易感的儿童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失治误治常引起机体能量耗损和免疫紊乱。
中医药在防治感染、改善生长方面优势突出,内服、外治方法众多,可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此类病症,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
肺脾气虚者,补肺固表,健脾益气;脾肾两虚者,温补肾阳,健脾益气。
慢病宜缓治,用药宜轻清,护胃是关键
笔者继承了江(育仁)氏“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学术思想,传承儿科温阳学派思想,临证注意顾护正气。
认为儿童内分泌疾病多属慢性病,慢病宜缓治,用药宜轻清,需时时顾护脾胃,不宜寒凉克伐。
此类疾病大多需要长时间用药,若过多使用寒凉败伤脾胃的药物势必会适得其反。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更是需要小心呵护,注重调节阴阳气血,使用寒凉药物时,要考虑剂量和疗程,始终将顾护脾胃放在重要位置,临床应善用醒脾、运脾、补脾之法。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适于儿童的中药剂型,从颗粒剂到膏剂到浓煎剂,既保留了中药的原汁原味,也改善了口感,方便服用。
笔者潜心研究生长发育疾病的中医辨治数十年,在“脾肾互
赞”“肝肾同源”理论下治疗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疗效明显,创新性提出性早熟“虚在肾阴不足,实在痰热内蕴”;采用“脾肾互赞,相并互茂”治疗矮小症,助力儿童成长。
(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