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

(1)脑室系统Ventricular???system??

[前角frontalhorn]

[室间孔foramenofMonro]

[下角temporalhorn]

[脉络从choroidplexus]

[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horn]

[透明隔septumpellucidum]

[三脑室3rd]

[中脑导水管aquaductofSylvius]

[4脑室4th]??

(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侧脑室:

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

内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

位置: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

位置: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

脉络丛(choroid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

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 +、K +和Cl -,并有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成年男性约有100ml 脑脊液,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入血(图7-37)。脉络丛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又不断回流入血液,形成脑脊液循环。脉络丛上皮和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fluidbarrier,BCB ),使脑脊液保持稳定的成分而不同于血液。脑脊液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

四.脑脊液的功能: 1.新陈代谢:脑脊液至血液的单向流通方式,运输营养物质,药物以及代谢产物

2.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3.维持颅内压及脑组织渗透压

4.浮力:因为脑沉浸在液体中,脑的重量由1400克变成50克,于是脑部底层的压力减轻。

5.脑内激素:脑脊液运送荷尔蒙到脑部其他部分,释放进入脑脊液的荷尔蒙“远渡”至脑中可能作用的位置。

6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CSF -contactingneuronalsystem

这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脑室腔内、室管膜内或脑实质中,借胞体、树突或轴突直接与脑脊液接触,并能接受脑脊液的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刺激和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如肽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至脑脊液中,执行感受、分泌和调整的功能。因此,在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神经一体液回路。 三.脑脊液循环途径:

左、右侧脑室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室间孔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外侧孔 侧脑室脉络丛

CSF 第三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脉络丛 CSF CSF

病理大体描述

1. 心脏褐色萎缩 (1)心脏体积减少,重量下降,横径变细 (2)心尖变尖 (3)表面冠状A蜿蜒迂曲 (4)切面心壁变薄,呈褐色(固定时间过长,呈浅灰色) 2.肾盂积水 (1)肾体积明显增大,成尿囊状,呈灰白色 (2)肾盂高度扩张,内充满透明液体 (3)肾实质因高度扩张,而萎缩皮质变薄,严重时壁薄如纸,失去功能,不产原尿。 3. 颗粒性萎缩肾 (1)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暗 (2)表面弥漫分布呈细颗粒状,凹凸不平 (3)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可见小BV眦开 (4)肾盂处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以保持脏器形状) 4.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侧脑室积水、扩张,脑实质变薄(长期压迫)。 5. 子宫妊娠肥大 体积增大,平滑肌增生。 6. 前列腺肥大 体积增大,左右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切面见实质性(平滑肌、纤维)和囊性(腺体)增生。由于腺体和纤维均增生,故切面可见编织样结构之间包绕一些岛,似结节状,并有扩张的腺管形成大小不等的腔隙。 7. 肝脂肪变性 (1)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边缘变钝,被膜紧张 (3)表面和切面均为浅黄色,质腻,质如泥块 8. 心脏高血压病 (1)心脏肥大如牛心,重量增加,呈靴形

(2)心室扩张,心肌灰白色,切面室壁增厚(>1.2cm),乳头肌和腱索变粗、扁平。 (3)瓣膜无明显变化 9. 淋巴结结核(干酪性) (1)淋巴结肿大粘连成团。切面正常结构不清,失去光泽 (2)淋巴结内可见灰黄质地松脆的干酪样坏死灶,呈豆腐渣样 10. 坏疽 脚坏疽切除标本。足趾呈污秽黑褐色,干燥,坏死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11. 脑液化性坏死 大脑切面可见灰质内针尖大小的囊腔,为液化坏死灶。 12. 骨结核 指关节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排出形成窦道。窦道周围皮肤坏死形成溃疡,其内可见污秽坏死物,边缘整齐,底部平整,为新生的瘢痕组织,坏死周边皮肤白色皱缩状。 13. 肠套叠 小肠套叠,套入的肠管呈黑褐色,肠壁结构模糊。 14. 肝淤血(及脂肪变性) 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圆钝。切片可见灰褐色条纹与灰黄色条纹相近,形似“槟榔”,称之为“槟榔肝”(nutmeg liver). 15.肺淤血 肺脏体积增大,边缘钝而饱满,切面呈黑褐色,上轻下重,重的区域肺组织可实变。 16.脾淤血 脾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切面为暗红色。 17.肺膜下出血 表面及切面均可见不规则片状的出血灶,颜色暗红,界限不清。 18.脾破裂出血 脾脏体积增大,被膜破裂,破裂处可见脾脏结构不清,呈黑褐色。可见多处片状灰褐色出血区。 19.脑出血 切面内囊区可见黑褐色片状出血区,周边不规则,并破入左侧脑室。脑室内可见凝血块。 20.肺梗死(出血性梗死)

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三基考试 2018年3月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l 1.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D.骶曲前凸,腰曲前凸 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B.经中脑水管人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E.经室间孔人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A.应激B.兴奋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 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B.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C.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D.激活因子ⅩⅢ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 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B.血管紧张素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B.防腐C.无菌D.灭菌E.消毒 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D.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 ~ E.机体抗肿瘤的过程 10.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但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管重吸收增多B.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第四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医师分册

1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试卷 1.1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胸骨角两侧平对() A.第5肋B.第4肋C.第3肋D.第2肋 E.第1肋 2.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3.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 A.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B.占全血质量的百分比 C.与血清容积之比D.与血管容积之比 E.与血浆容积之比 4.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A.D抗原B.A抗原C.E抗原 D.C抗原E.B抗原 5.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增强心血管活动 D.减弱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B.两肾野生成的原尿量C.1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E.1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7.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B.立克次体C.支原体D.真菌E.细菌 8.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B.无菌C.防腐D.灭菌E.消毒 9.下列对单克隆抗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某种抗原进入机体也可产生单克隆抗体B.具有高度的均一性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D.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E.是由一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10.免疫具有() A.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B.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C.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的功能E.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11.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早期就易发生循环衰竭() 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 D.中毒E.低钾血症 12.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A.利尿药用量过大B.严重腹泻、呕吐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D.某些肾脏疾病E.经皮肤出汗失钾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 (1)脑室系统 Ventricular system [前角frontal horn] [室间孔foramen of Monro] [下角temporal horn] [脉络从choroid plexus] [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 horn] [透明隔septum pellucidum] [三脑室3rd] [中脑导水管aquaduct of Sylvius] [4脑室4th] (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侧脑室: 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内 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 位置: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 位置: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 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 脉络丛(choroid 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 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 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 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 处有连接复合体。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 和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 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 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 D、骶曲前凸, 腰曲前凸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孔入静脉 D、 经蛛网膜粒入静脉E、经室间孔入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A、应激B、兴奋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B、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C、加速因子VII复合物的形成D、 激活因子XIII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D、心脏射血能力和 静脉回心血量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无菌 D、灭菌 E、消毒 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 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 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 处理消除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 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 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D、机体 抵抗疾病的过程E、机体抗肿瘤的过程 10.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但丢失 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B、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E、肾 小球滤过率降低 12.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 7.30,PaCO2 34mmHg,HCO3- 16mmol/L,血Na+ 140mmol/L,Cl- 104mmol/L,K+ 4.5mmol/L。该患者可诊断为()A、代谢性碱中毒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 吸性碱中毒 13.下列情况属于发热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 高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 14.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应是()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失 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15.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A、心排血量绝对下降B、心排血量相对下降C、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D、心肌收缩功能障 碍E、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6.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肾小球肾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多囊肾D、肾结核E、慢性肾盂肾炎 17.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 1

医学“三基”考试试题【临床医技】

三基考试试卷 【临床医技】 A.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B.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C.阑尾附于结肠起始部D.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E.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2.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防腐B.无菌 C.消毒D.无菌操作E.灭菌 3.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4.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 A.癌症B.类癌 C.癌D.肉瘤E.癌肉瘤 5.骨折愈合的基础是( ) A.骨组织再生B.骨膜细胞增生 C.血肿形成D.肉芽组织增生E.改建 6.水肿的概念是指( )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B.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C.细胞外液含量过多D.血管内液体过多E.体内液体含量过多 7.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 ) A.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B.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 处 C.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D.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 处E.位于左侧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8.食管的第二狭窄的位置相当于( ) A.第1~2胸椎之间高度B.第2~3胸椎之间高度 C.第3~4胸椎之间高度D.第4~5胸椎之间高度E.第5~6胸椎之间高度

9.有关一级预防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又称临床前预防,使疾病不致发生B.主要是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又称临床预防,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D.主要是对疾病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E.又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或消除病因与危险因素 10.康复评估的特点是( ) A.重点放在与生活自理、学习、劳动有关的综合功能评估B.重点放在运动能力的评估C.主要是医学心理学的评估D.职业能力的评估E.针对病因和功能障碍的评估 11.有关成人膀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小骨盆腔前部B.位于耻骨联合后方 C.空虚时膀胱尖不高出耻骨联合下缘D.正常容量男性约400mLE.正常容量女性约500mL 12.病理性分泌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的激素是( ) A.甲状旁腺激素B.甲状腺素 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E.肾上腺素 13.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是( )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D.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的细胞增多和炎性白细胞浸润 1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E.经室间孔入第四脑室 15.癌胚抗原的临床价值主要是( ) A.诊断原发性肝癌B.确诊肠道恶性肿瘤 C.肝炎病毒的定量D.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的可靠指标E.恶性肿瘤转移的指标 16.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 A.2000mLB.1000mL C.800mLD.400mLE.100mL 17.经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不包括( ) A.乙型肝炎病毒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麻疹病毒E.疟原虫 18.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 A.应激B.兴奋 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19.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无菌操作B.无菌 C.防腐D.灭菌E.消毒 20.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 A.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B.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C.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D.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21.体温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A.5次B.10次 C.15次D.18次E.20次 22.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积微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B.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其核酸只含RNA或DNA C.缺乏酶系统,只能在相应的活细胞内增殖D.病毒以分裂的方式增殖E.病毒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敏感

脑脊液检查成分分析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0.78-1.96kPa(80-200mm水柱),婴儿有为儿童为0.39-0.98kPa(40-100mm水柱),新生儿为0.098-0.14kPa(10—14mm水柱)。观测初压时应注意脑脊液液面有无呼吸性搏动(随呼吸产生0.098-0.197kPa(10-20mm水柱的液面搏动)和脉搏性搏动(随脉搏产生0.02-0.039kPa(2-4mm水柱的液面搏动)。前者消失时,提示椎管内有梗阻或有枕大孔疝,均宜小心。 (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 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精确测定时,使用血压计气袋缠于颈部,分别充气至2.7-5.3-8kPa(20-40-60mm汞柱),压迫30秒后放松30秒,其间每5秒记录一次压力,并绘制成图。有颅内压力增高或疑有颅内肿物,出血者忌行。 结果判断: 无梗阻时脑脊液压力应在颈部加压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点,去压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压水平;或加压至8kPa(60毫米汞柱)时可升高至4.9kPa(500mm水柱)以上。部分梗阻时压力上升、下降均缓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压水平;完全梗阻时,则在颈部加压后,测压管脑脊液压力不升或上升极少。 (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 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正常时压力升高约为初压的两倍,压迫停止后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若压力上升缓慢或不升谓之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蛛网膜下腔梗阻。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须予注意。 (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骶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可以粗测腰椎2-5之间有无梗阻。 (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提示该侧侧窦或颈内静脉有梗阻,如血栓形成等。 终压 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5ml后压力下降大于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的部位愈低,这种现象愈明显;完全性梗阻时,终压有时可下降到零。若放出数亳升脑脊液后,脑压下降很少或很快恢复到初压水平,则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编辑本段外观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 编辑本段细胞学检查

外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小儿普通外科(一)

外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小儿普通外科(一) A1/A2型题 1. 在胚胎期颈鳃源性囊肿多发生于 A.腮板 B.第二腮裂 C.第一腮裂 D.第三腮裂 E.咽囊 答案:B 2. 儿童脑积水常引起颅内压增高,其发病机制是 A.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 B.脑脊液分泌过多 C.脑脊液重吸收障碍 D.颅底蛛网膜粘连 E.颅缝未牢固融合 答案:D 3. 患儿,男,3岁,生后至今间歇性呕吐,含有胆汁。查体:腹平软,无胃肠型,无压痛,未及包块。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考虑诊断为 A.慢性肠套叠 B.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C.先天性巨结肠 D.粪石性肠梗阻 E.直肠狭窄

4. 患儿,女,3岁,因间歇性腹痛黄疸及大便变白2年多入院,B超提示:肝门处直径12cm囊性肿块,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为好 A.胆总管囊肿与空肠Roux-Y吻合 B.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 C.胆总管囊肿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 D.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矩型瓣防反流装置 E.囊肿外引流术 答案:D 5. 小儿粪石性肠梗阻最常见的食物为 A.红薯 B.红枣 C.柿子 D.洋芋 E.玉米 答案:C 6. 在原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中,下述错误的是 A.经血运传播 B.细菌透过肠壁进入腹腔 C.空腔脏器穿孔 D.细菌经淋巴管至腹腔 E.细菌经女性生殖道上行性感染 答案:C 7. 脐膨出的病理特点不包括

B.囊膜由羊膜及相当于壁层腹膜的内膜组成,两层间有一层胚胎性胶冻样组织 C.囊膜若破裂可引起内脏脱出、广泛粘连及腹膜炎 D.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底部,上有一层透明的囊膜 E.脐部正常 答案:E 8. 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述错误的是 A.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D.肥胖小儿多见 E.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 答案:B 9. 患儿,女,3个月,进行性黄疸加重,陶土色大便,尿色如红茶,腹膨隆,此时最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肝肿大 B.肝硬化 C.肝昏迷 D.脾肿大 E.腹水 答案:B 10. 患儿,女,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便外面,考虑哪种疾病的可能性大 A.痔 B.直肠癌 C.肛周脓肿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解剖图片(点击下方解剖图片可显示大图)

上一 幅图: 硬脑膜及硬脑膜静脉窦(海绵窦冠状断层) 下一 幅图: 脑神经示意图 来源: 影像园https://www.360docs.net/doc/3b2405255.html, 简介: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功能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 150ml ,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若在脑脊液循环途径中发生 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疲而危及生命。此外,有少量脑脊液可经室管膜上皮、蛛网膜下隙的毛细血管、脑膜的淋巴管和脑、脊神经周围的淋巴管回流。 在中枢神经系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CSF -contacting neuronal system ,这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脑室腔内、室管膜内或脑实质中,借胞体或突起直接与脑脊液接触,称触液神经元,它能接受脑脊液的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刺激和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如肽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等)至脑脊液中,执行感受、分泌和调节的功能。因此,在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神经一体液回路。神经系统疾病时,既可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又可经脑室内给药治疗。

《人体解剖学》实验要求和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供医学专科各专业用)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教研室 2004年8月修定

编写说明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直观性很强。教学活动的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演示、自学、观察标本、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象化教学。实验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比较、描述和归纳。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记忆和理解。 根据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安排的授课计划及目前的实验条件,本指导将实验内容分为二十四部分来编写,主要供临床医学专科用。其它不同专业亦可参考或取舍使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8月 1

目录 实验注意事项………………………………………………………………( 3 )实验一躯干骨…………………………………………………………( 4 )实验二上肢骨下肢骨………………………………………………( 6 )实验三颅骨…………………………………………………………( 8 )实验四躯干骨与颅骨的连接…………………………………………( 10 )实验五上肢骨及下肢骨的连接………………………………………( 12 )实验六躯干肌…………………………………………………………( 14 )实验七头颈肌四肢肌………………………………………………( 16 )实验八消化管…………………………………………………………( 21 )实验九消化腺…………………………………………………………( 24 )实验十呼吸器官………………………………………………………( 26 )实验十一泌尿器官……………………………………………………( 29 )实验十二男性生殖器官………………………………………………( 31 )实验十三女性生殖器官………………………………………………( 34 )实验十四腹膜内分泌器官………………………………………( 36 )实验十五心…………………………………………………………( 38 )实验十六动脉静脉………………………………………………( 40 )实验十七淋巴系统…………………………………………………( 43 )实验十八眼…………………………………………………………( 45 )实验十九耳…………………………………………………………( 47 )实验二十脊髓………………………………………………………( 49 )实验二十一脑………………………………………………………( 51 )实验二十二中枢神经传导路…………………………………………( 55 )实验二十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57 )实验二十四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60 ) 2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一、绪论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简要描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分野;复述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二、运动系统 (一)骨骼 基本要求: 1.举例说明骨的5种形态学分类;阐述骨的构造;识别骨的表面形态。 2.说出躯干骨的组成;阐述椎骨的一般形态;比较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描述骶骨的形态结构;描述胸骨的形态结构;解释胸骨角的概念;说明胸骨角的意义;描述肋骨的形态结构;识别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和骶角)。 3.说出颅的组成;描述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说出鼻旁窦的位置;描述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描述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识别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下颌角、颧弓、乳突和枕外隆凸)。 4.说出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肱骨、桡、尺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识别上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膺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5.说出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髋骨、股骨、胫、腓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识别下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和跟骨结节)。 重点:骨的形态和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概念及意义;脑颅的组成;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颅底内面的形态结构;附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肱骨、桡、尺骨、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附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二)骨连结 基本要求:举例说明骨连结的类型;阐述关节的结构;说明关节的运动;说出关节的类型;阐述椎骨间的连结;描述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描述胸廓的骨连结、整体观及其运动;阐述附肢骨的连结。 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脊柱的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前臂骨的连结;骨盆的构成。 (三)骨骼肌 基本要求:能够描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和命名原则,骨骼肌的起止点,骨骼肌群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能够说出骨骼肌的辅助装置名称并描述其主要构造;描述运动颈部的骨骼肌;能够说出构成胸壁的骨骼肌;能够说出脊柱区深部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能够说出构成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够说出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够说出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 (1)脑室系统Ventricularsystem [前角frontalhorn] [室间孔foramenofMonro] [下角temporalhorn] [脉络从choroidplexus] [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horn] [透明隔septumpellucidum] [三脑室3rd] [中脑导水管aquaductofSylvius] [4脑室4th] (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侧脑室: 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 内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 位置: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 位置: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 脉络丛(choroid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 +、K+和Cl-,并有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成年男性约有100ml脑脊液,在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doc.doc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A 型题] 1、有关脊柱牛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 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 D、舐曲前凸,腰曲前凸 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从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E、经室间孔入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A 、应激 B 、兴奋 C 、反应性 D 、适应性 E 、兴奋性 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 A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B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加速因子 VII 复合物的形成 、激活因子 XU C D E 、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A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 B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无菌 D、灭菌 E、消毒 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 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 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 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 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 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D、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

解剖学 1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习题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脊髓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B ) A 、软脊膜、硬脊膜、蛛网膜 B 、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 C 、蛛网膜、软脊膜、硬脊膜 D 、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E 、以上均不是2关于硬膜外隙的错误说法是(C ) A 、有脊神经根通过 B 、呈负压状态 C 、与颅内相通 D 、内含静脉丛 E 、与脑脊液循环无关 3硬膜外麻醉是将药物注入(D ) A 、中央管内 B 、小脑延髓池 C 、蛛网膜下隙 D 、硬膜外隙 E 、终李出 4临床上进行腰穿是将针头刺入(C ) A 、硬膜外隙 B 、硬膜下隙 C 、蛛网膜下隙 D 、马尾 E 、以上都不对 4终丝(D ) A 、由神经纤维构成 B 、由脊髓下端的白质延伸而成 C 、属脊神经的根扮 D 、由软脊膜形成 E 、以上都不对 5关于齿状韧带的错误描述是(B ) A 、位于脊髓的两侧 B 、由脊髓蛛网膜构成 C 、经脊神经前、后根之间 D 、外侧附着于硬脊膜 E 、对脊髓有固定作用 6脑脊液渗入的结构是(E ) A 、硬脑膜 B 、软脑膜 C 、海绵窦 D 、脉络丛 E 、蛛网膜粒 7脑脊液循环途径中不经过(A ) A 、硬膜外隙

B 、蛛网膜下隙 C 、蛛网膜粒 D 、第三脑室 E 、第四脑室 8不通过海绵窦内和外侧壁的结构是(E ) A 、动眼神经 B 、滑车神经 C 、眼神经 D 、展神经 E 、面神经 9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不包括(B )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中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前交通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10大脑大静脉注入(A ) A 、直窦 B 、上矢状窦 C 、下矢状窦 D 、横窦 E 、海绵窦 11脑脊液经何结构流入矢状窦(E ) A 、络丛 B 、第四脑室正中孔 C 、室间孔 D 、第四脑室外侧孔 E 、蛛网膜粒 12脑脊液流出脑室,首先必须经过(B ) A 、脑水管 B 、蛛网膜粒 C 、室间孔 D 、央管 E 、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 13颈内动脉主要供应(B ) A 、小脑 B 、大脑半球前2 / 3 C 、间脑 D 、脑干 E 、以上均不是 14椎动脉(D ) A 、起自颈总动脉 B 、穿第7 至第1 颈椎横突孔 C 、经破裂孔进人颅腔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 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 (1)脑室系统 Ventricular system [前角frontal horn] [室间孔foramen of Monro] [下角temporal horn] [脉络从choroid plexus] [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 horn] [透明隔septum pellucidum] [三脑室3rd] [中脑导水管aquaduct of Sylvius] [4脑室4th] (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侧脑室:

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内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 位置: 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 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 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 脉络丛(choroid plexus)见于第?、?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 K,和Cl,,并有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成年男性约有100ml脑脊液,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入血(图7,37)。脉络丛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又不断回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和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医学试卷2

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90分) [A型题 1.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 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 D.骶曲前凸,腰曲前凸 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人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E.经室间孔人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A.应激 B.兴奋 C.反应性 D.适应性 E.兴奋性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 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B.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C.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D.激活因子ⅩⅢ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 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无菌 D.灭菌 E.消毒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 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 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 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 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 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 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D.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E.机体抗肿瘤的过程 10.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但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B.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12.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 7.30,PaC02 34 mmHg,HCO316 mmol/L,血Na+140 mmol/L,Cl-104 mmol/L,K+4.5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