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循环途径

脑脊液循环途径

精品文档

.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产生的主要部位为侧脑室脉络丛,约占95%,其余来自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

部位。脑脊液经过室间孔(Monroe孔)进入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最后经第四脑室正中孔(Magendie孔)和两个侧孔(Luschka孔),流到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大部分脑脊液经脑穹窿面的蛛网膜颗粒吸收至上矢状窦,小部分经脊神经根间隙吸

脑脊液常规

1.项目名称 脑脊液常规 (1)标本处理 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 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如上层液体澄 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 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 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4)细胞计数 1)细胞总数 [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病理大体描述

1. 心脏褐色萎缩 (1)心脏体积减少,重量下降,横径变细 (2)心尖变尖 (3)表面冠状A蜿蜒迂曲 (4)切面心壁变薄,呈褐色(固定时间过长,呈浅灰色) 2.肾盂积水 (1)肾体积明显增大,成尿囊状,呈灰白色 (2)肾盂高度扩张,内充满透明液体 (3)肾实质因高度扩张,而萎缩皮质变薄,严重时壁薄如纸,失去功能,不产原尿。 3. 颗粒性萎缩肾 (1)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暗 (2)表面弥漫分布呈细颗粒状,凹凸不平 (3)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可见小BV眦开 (4)肾盂处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以保持脏器形状) 4.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侧脑室积水、扩张,脑实质变薄(长期压迫)。 5. 子宫妊娠肥大 体积增大,平滑肌增生。 6. 前列腺肥大 体积增大,左右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切面见实质性(平滑肌、纤维)和囊性(腺体)增生。由于腺体和纤维均增生,故切面可见编织样结构之间包绕一些岛,似结节状,并有扩张的腺管形成大小不等的腔隙。 7. 肝脂肪变性 (1)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边缘变钝,被膜紧张 (3)表面和切面均为浅黄色,质腻,质如泥块 8. 心脏高血压病 (1)心脏肥大如牛心,重量增加,呈靴形

(2)心室扩张,心肌灰白色,切面室壁增厚(>1.2cm),乳头肌和腱索变粗、扁平。 (3)瓣膜无明显变化 9. 淋巴结结核(干酪性) (1)淋巴结肿大粘连成团。切面正常结构不清,失去光泽 (2)淋巴结内可见灰黄质地松脆的干酪样坏死灶,呈豆腐渣样 10. 坏疽 脚坏疽切除标本。足趾呈污秽黑褐色,干燥,坏死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11. 脑液化性坏死 大脑切面可见灰质内针尖大小的囊腔,为液化坏死灶。 12. 骨结核 指关节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排出形成窦道。窦道周围皮肤坏死形成溃疡,其内可见污秽坏死物,边缘整齐,底部平整,为新生的瘢痕组织,坏死周边皮肤白色皱缩状。 13. 肠套叠 小肠套叠,套入的肠管呈黑褐色,肠壁结构模糊。 14. 肝淤血(及脂肪变性) 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圆钝。切片可见灰褐色条纹与灰黄色条纹相近,形似“槟榔”,称之为“槟榔肝”(nutmeg liver). 15.肺淤血 肺脏体积增大,边缘钝而饱满,切面呈黑褐色,上轻下重,重的区域肺组织可实变。 16.脾淤血 脾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切面为暗红色。 17.肺膜下出血 表面及切面均可见不规则片状的出血灶,颜色暗红,界限不清。 18.脾破裂出血 脾脏体积增大,被膜破裂,破裂处可见脾脏结构不清,呈黑褐色。可见多处片状灰褐色出血区。 19.脑出血 切面内囊区可见黑褐色片状出血区,周边不规则,并破入左侧脑室。脑室内可见凝血块。 20.肺梗死(出血性梗死)

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三基考试 2018年3月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l 1.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D.骶曲前凸,腰曲前凸 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B.经中脑水管人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E.经室间孔人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A.应激B.兴奋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 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B.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C.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D.激活因子ⅩⅢ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D.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 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B.血管紧张素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B.防腐C.无菌D.灭菌E.消毒 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处理消除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D.机体抵抗疾病的过程 ~ E.机体抗肿瘤的过程 10.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但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管重吸收增多B.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脑脊液常规详细

脑脊液常规详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常规检验 颜色检查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 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 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正常脑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正常脑组织的M R信号特点水 水分子较小,它们处于平移、摆动和旋转运动之中,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这部分水在MRI称为自由水。如果水分子依附在运动缓慢的较大分子蛋白质周围而构成水化层,这些水分子的自然运动频率就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这部分水又被称为结合水。自由水运动频率明显高于Larmor 共振频率,因此,T1弛豫缓慢,T1时间较长;较大的分子蛋白质其运动频率明显低于Larmor共振频率,故T1弛豫同样缓慢,T1时间也很长。结合水运动频率介于自由水与较大分子之间,可望接近Larmor共振频率,因此T1弛豫颇有成效,T1时间也较上述二者明显缩短。局部组织含水量稍有增加,不管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MR信号均可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明显。 认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概念有助于认识病变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对病变作定性诊断。CT检查由于囊性星形细胞瘤的密度与脑脊液密度近似而难以鉴别,而MRI检查由于囊性星形细胞瘤中的液体富含蛋白质,其T1时间短于脑脊液,在T1加权像中呈较脑脊液信号为高的信号。又如,MRI较CT更能显示脑软化。脑软化在显微镜下往往有较多由脑实质分隔的小囊组成,这些小囊靠近蛋白质表面的膜状结构,具有较多的结合水,T1较短,其图像比CT显示得更清楚。所以MRI所见较CT更接近于病理所见。再比如,在阻塞性脑积水时,脑脊液(相当于自由水)由脑室内被强行渗漏到脑室周围脑白质后,变为结合水,结合水在T1加权像中信号明显高于脑脊液,而在T2加权像中又低于脑脊液信号。综上所述,局部组织水份增

加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前者引起T1明显延长而远离Larmor共振频率,后者造成T1稍有延长而接近Larmor频率而致使T1加权像上信号增强。脂肪与骨髓组织 脂肪与骨髓组织有较高的质子密度,且这些质子具有非常短的T1值,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脂肪和骨髓组织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信号高呈白色。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仍呈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若为T2加权像,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的信号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密度明显少于上述脂肪和骨髓组织,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驰豫特点。所以在T1加权像上,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韧带和肌腱组织的质子密度低于肌肉组织,该组织也具有长T1和短T2弛豫特点,其MR信号无论在T1或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中低信号。 骨骼组织 骨皮质内所含的质子密度很小,MR信号非常弱,无论在T1加权或T2加权扫描,均表现为黑色低信号。钙化软骨的质子密度特点与骨皮质相同,所以也表现为黑色低信号。组织内出现其他钙化,无论其形态或大小,一般均呈现为与钙化软骨相同的组织影像特点。 纤维软骨组织则与钙化软骨不同,其组织内的质子密度明显高于骨皮质和钙化软骨。且组织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征,但因其具有一定

第四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医师分册

1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试卷 1.1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胸骨角两侧平对() A.第5肋B.第4肋C.第3肋D.第2肋 E.第1肋 2.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3.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 A.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B.占全血质量的百分比 C.与血清容积之比D.与血管容积之比 E.与血浆容积之比 4.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A.D抗原B.A抗原C.E抗原 D.C抗原E.B抗原 5.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增强心血管活动 D.减弱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B.两肾野生成的原尿量C.1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E.1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7.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B.立克次体C.支原体D.真菌E.细菌 8.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B.无菌C.防腐D.灭菌E.消毒 9.下列对单克隆抗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某种抗原进入机体也可产生单克隆抗体B.具有高度的均一性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D.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E.是由一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10.免疫具有() A.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B.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C.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的功能E.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11.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早期就易发生循环衰竭() 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 D.中毒E.低钾血症 12.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A.利尿药用量过大B.严重腹泻、呕吐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D.某些肾脏疾病E.经皮肤出汗失钾

脑脊液详解(内容清晰)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蛋白质(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 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3.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第十三章 脑脊液检验习题

第十三章脑脊液检验 一、名词解释 1.Pandy 试验 2.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 3.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二、选择题 【A型题】 ( )1.脑脊液中的IgG减低见于 A.巨人症B.多发性硬化症C.神经梅毒 D.结核性脑膜炎E.癫痫 { ( )2.不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的是 A.外观透明或微浑B.不出现凝固现象C.葡萄糖含量正常D.氯化物含量正常E.蛋白质明显减少 ( )3.脑脊液标本常用采集部位是 A.第三、四脑室B.第3~4腰椎间隙C.第4~5腰椎间隙D.小脑延髓池E.硬脑膜下腔 ( )4.正常人的脑脊液中主要蛋白质是 A.纤维蛋白原B.清蛋白C.球蛋白 D.甲胎蛋白E.血红蛋白 ( )5.正常人的脑脊液中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 ( )6.脑脊液标本采集中的第1管进行 A.常规细胞检查B.一般性状的检查C.细菌培养检查D.化学检查E.免疫学检查 ( )7.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是 A.外观浑浊B.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C.葡萄糖含量正常D.蛋白质明显减少E.可找到抗酸杆菌 ( )8.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比较多的是 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粒细胞E.脓细胞 ( )9.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定性为 A.阳性B.弱阳性C.中度阳性~ D.阴性E.强阳性 ( )10.脑脊液中氯化物显著减少常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病毒性脑膜炎D.脑肿瘤E.脑膜梅毒

( )11.脑脊液黄色见于 A.流行性脑膜炎B.化脓性脑膜炎C.蛛网膜下腔出血D.结核性脑膜炎E.脑肿瘤 ( )12.正常人脑脊液有核细胞是 A.(0~)×106/L B.(0~)×106/L C.(0~)×106/L D.(0~)×106/L E.(0~)×106/L ~ ( )13.不会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升高的是 A.病毒型脑膜炎B.急性脑外伤C.蛛网膜下腔出血D.结核性脑膜炎E.缺氧性脑病 【X型题】 ( )14.脑脊液标本放置过久会引起 A.细胞发生破坏和变形B.出现纤维蛋白凝块,影响细胞计数和分类误差 C.葡萄糖分解,造成结果假性偏高D.蛋白质分解,造成结果假性偏低 E.细菌自溶或死亡影响细菌检出率 三、问答题 1.脑脊液细胞收集的方法学比较 2.常见脑膜疾病脑脊液检验指标改变特点 3.血性脑脊液标本如何与穿刺损伤相鉴别 4.脑脊液有核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 2. (1 [前角 [室间孔 [下角 [脉络从 [前房 [透明隔 [三脑室 [ [4脑室 (2 1 2 3 (3 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K+和Cl-,并有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成年男性约有100ml脑脊液,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入血(图7-37)。脉络丛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又不断回流入血液,形成脑脊液循环。脉络丛上皮和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使脑脊液保持稳定的成分而不同于血液。脑脊液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 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 D、骶曲前凸, 腰曲前凸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 2.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孔入静脉 D、 经蛛网膜粒入静脉E、经室间孔入第四脑室 3.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A、应激B、兴奋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4.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B、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C、加速因子VII复合物的形成D、 激活因子XIII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5.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B、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D、心脏射血能力和 静脉回心血量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6.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组胺 7.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称为() A、无菌操作 B、防腐 C、无菌 D、灭菌 E、消毒 8.有关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一个菌转移至另一个菌 B、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以自主复制 C、可自行丢失或人工 处理消除D、质粒丢失后细菌即死亡E、带有遗传信息,决定某些生物学性状 9.现代免疫的概念为() A、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过程 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D、机体 抵抗疾病的过程E、机体抗肿瘤的过程 10.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但丢失 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 A、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B、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C、醛固酮增多 D、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E、肾 小球滤过率降低 12.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 7.30,PaCO2 34mmHg,HCO3- 16mmol/L,血Na+ 140mmol/L,Cl- 104mmol/L,K+ 4.5mmol/L。该患者可诊断为()A、代谢性碱中毒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 吸性碱中毒 13.下列情况属于发热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 高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 14.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应是()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失 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15.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A、心排血量绝对下降B、心排血量相对下降C、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D、心肌收缩功能障 碍E、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6.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肾小球肾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多囊肾D、肾结核E、慢性肾盂肾炎 17.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 1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 1.目的 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本类型为脑脊液。 3.职责 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检验程序 4.1脑脊液理学检验: 4.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4.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4.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4.2脑脊液化学检验: (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 4.2.1【原理】 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4.2.2【试剂】 5-7%石碳酸溶液。 4.2.3【方法】 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4.2.4【结果判断】 透明无变化(一)阴性 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 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 白色浑浊(++)阳性 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 白色凝块(++++)最强阳性 4.3【注意事项】 试剂和脑脊液应按一定比例进行试验,若脑脊液浑浊,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试验。

4.4【参考值】 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5、脑脊液显微镜检验: 5.1细胞总数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 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于小试管内加红细胞稀释液0.38毫升,再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 脑脊液20微升加入小试管中,混匀后将其滴人血细胞计数池内,然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并乘以50〓106。而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2白细胞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用吸管吸冰醋酸后轻轻吹出,使管壁附着少许冰醋酸。用此滴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数滴,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数(包括间皮细胞)。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

医学“三基”考试试题【临床医技】

三基考试试卷 【临床医技】 A.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B.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C.阑尾附于结肠起始部D.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E.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2.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防腐B.无菌 C.消毒D.无菌操作E.灭菌 3.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4.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 A.癌症B.类癌 C.癌D.肉瘤E.癌肉瘤 5.骨折愈合的基础是( ) A.骨组织再生B.骨膜细胞增生 C.血肿形成D.肉芽组织增生E.改建 6.水肿的概念是指( ) 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B.细胞内液含量过多 C.细胞外液含量过多D.血管内液体过多E.体内液体含量过多 7.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 ) A.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B.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 处 C.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D.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 处E.位于左侧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8.食管的第二狭窄的位置相当于( ) A.第1~2胸椎之间高度B.第2~3胸椎之间高度 C.第3~4胸椎之间高度D.第4~5胸椎之间高度E.第5~6胸椎之间高度

9.有关一级预防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又称临床前预防,使疾病不致发生B.主要是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又称临床预防,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D.主要是对疾病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E.又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或消除病因与危险因素 10.康复评估的特点是( ) A.重点放在与生活自理、学习、劳动有关的综合功能评估B.重点放在运动能力的评估C.主要是医学心理学的评估D.职业能力的评估E.针对病因和功能障碍的评估 11.有关成人膀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小骨盆腔前部B.位于耻骨联合后方 C.空虚时膀胱尖不高出耻骨联合下缘D.正常容量男性约400mLE.正常容量女性约500mL 12.病理性分泌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的激素是( ) A.甲状旁腺激素B.甲状腺素 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E.肾上腺素 13.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是( )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D.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的细胞增多和炎性白细胞浸润 1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E.经室间孔入第四脑室 15.癌胚抗原的临床价值主要是( ) A.诊断原发性肝癌B.确诊肠道恶性肿瘤 C.肝炎病毒的定量D.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的可靠指标E.恶性肿瘤转移的指标 16.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 A.2000mLB.1000mL C.800mLD.400mLE.100mL 17.经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不包括( ) A.乙型肝炎病毒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麻疹病毒E.疟原虫 18.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 A.应激B.兴奋 C.反应性D.适应性E.兴奋性 19.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无菌操作B.无菌 C.防腐D.灭菌E.消毒 20.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 A.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B.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C.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D.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21.体温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A.5次B.10次 C.15次D.18次E.20次 22.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积微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B.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其核酸只含RNA或DNA C.缺乏酶系统,只能在相应的活细胞内增殖D.病毒以分裂的方式增殖E.病毒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敏感

脑脊液常规详细

常规检验 颜色检查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 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 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 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细胞分类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解剖图片(点击下方解剖图片可显示大图)

上一 幅图: 硬脑膜及硬脑膜静脉窦(海绵窦冠状断层) 下一 幅图: 脑神经示意图 来源: 影像园https://www.360docs.net/doc/5718453628.html, 简介: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功能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 150ml ,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若在脑脊液循环途径中发生 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疲而危及生命。此外,有少量脑脊液可经室管膜上皮、蛛网膜下隙的毛细血管、脑膜的淋巴管和脑、脊神经周围的淋巴管回流。 在中枢神经系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CSF -contacting neuronal system ,这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脑室腔内、室管膜内或脑实质中,借胞体或突起直接与脑脊液接触,称触液神经元,它能接受脑脊液的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刺激和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如肽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等)至脑脊液中,执行感受、分泌和调节的功能。因此,在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神经一体液回路。神经系统疾病时,既可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又可经脑室内给药治疗。

外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小儿普通外科(一)

外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小儿普通外科(一) A1/A2型题 1. 在胚胎期颈鳃源性囊肿多发生于 A.腮板 B.第二腮裂 C.第一腮裂 D.第三腮裂 E.咽囊 答案:B 2. 儿童脑积水常引起颅内压增高,其发病机制是 A.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 B.脑脊液分泌过多 C.脑脊液重吸收障碍 D.颅底蛛网膜粘连 E.颅缝未牢固融合 答案:D 3. 患儿,男,3岁,生后至今间歇性呕吐,含有胆汁。查体:腹平软,无胃肠型,无压痛,未及包块。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考虑诊断为 A.慢性肠套叠 B.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C.先天性巨结肠 D.粪石性肠梗阻 E.直肠狭窄

4. 患儿,女,3岁,因间歇性腹痛黄疸及大便变白2年多入院,B超提示:肝门处直径12cm囊性肿块,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为好 A.胆总管囊肿与空肠Roux-Y吻合 B.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 C.胆总管囊肿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 D.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矩型瓣防反流装置 E.囊肿外引流术 答案:D 5. 小儿粪石性肠梗阻最常见的食物为 A.红薯 B.红枣 C.柿子 D.洋芋 E.玉米 答案:C 6. 在原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中,下述错误的是 A.经血运传播 B.细菌透过肠壁进入腹腔 C.空腔脏器穿孔 D.细菌经淋巴管至腹腔 E.细菌经女性生殖道上行性感染 答案:C 7. 脐膨出的病理特点不包括

B.囊膜由羊膜及相当于壁层腹膜的内膜组成,两层间有一层胚胎性胶冻样组织 C.囊膜若破裂可引起内脏脱出、广泛粘连及腹膜炎 D.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底部,上有一层透明的囊膜 E.脐部正常 答案:E 8. 小儿肠套叠的描述,下述错误的是 A.少数患儿无阵发性哭吵 B.胃泌素升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C.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D.肥胖小儿多见 E.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 答案:B 9. 患儿,女,3个月,进行性黄疸加重,陶土色大便,尿色如红茶,腹膨隆,此时最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肝肿大 B.肝硬化 C.肝昏迷 D.脾肿大 E.腹水 答案:B 10. 患儿,女,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便外面,考虑哪种疾病的可能性大 A.痔 B.直肠癌 C.肛周脓肿

《人体解剖学》实验要求和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供医学专科各专业用)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教研室 2004年8月修定

编写说明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直观性很强。教学活动的形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演示、自学、观察标本、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象化教学。实验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比较、描述和归纳。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记忆和理解。 根据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安排的授课计划及目前的实验条件,本指导将实验内容分为二十四部分来编写,主要供临床医学专科用。其它不同专业亦可参考或取舍使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8月 1

目录 实验注意事项………………………………………………………………( 3 )实验一躯干骨…………………………………………………………( 4 )实验二上肢骨下肢骨………………………………………………( 6 )实验三颅骨…………………………………………………………( 8 )实验四躯干骨与颅骨的连接…………………………………………( 10 )实验五上肢骨及下肢骨的连接………………………………………( 12 )实验六躯干肌…………………………………………………………( 14 )实验七头颈肌四肢肌………………………………………………( 16 )实验八消化管…………………………………………………………( 21 )实验九消化腺…………………………………………………………( 24 )实验十呼吸器官………………………………………………………( 26 )实验十一泌尿器官……………………………………………………( 29 )实验十二男性生殖器官………………………………………………( 31 )实验十三女性生殖器官………………………………………………( 34 )实验十四腹膜内分泌器官………………………………………( 36 )实验十五心…………………………………………………………( 38 )实验十六动脉静脉………………………………………………( 40 )实验十七淋巴系统…………………………………………………( 43 )实验十八眼…………………………………………………………( 45 )实验十九耳…………………………………………………………( 47 )实验二十脊髓………………………………………………………( 49 )实验二十一脑………………………………………………………( 51 )实验二十二中枢神经传导路…………………………………………( 55 )实验二十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57 )实验二十四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60 ) 2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一、绪论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简要描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分野;复述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二、运动系统 (一)骨骼 基本要求: 1.举例说明骨的5种形态学分类;阐述骨的构造;识别骨的表面形态。 2.说出躯干骨的组成;阐述椎骨的一般形态;比较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描述骶骨的形态结构;描述胸骨的形态结构;解释胸骨角的概念;说明胸骨角的意义;描述肋骨的形态结构;识别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和骶角)。 3.说出颅的组成;描述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说出鼻旁窦的位置;描述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描述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识别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下颌角、颧弓、乳突和枕外隆凸)。 4.说出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肱骨、桡、尺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识别上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膺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5.说出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髋骨、股骨、胫、腓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识别下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和跟骨结节)。 重点:骨的形态和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概念及意义;脑颅的组成;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颅底内面的形态结构;附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肱骨、桡、尺骨、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附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二)骨连结 基本要求:举例说明骨连结的类型;阐述关节的结构;说明关节的运动;说出关节的类型;阐述椎骨间的连结;描述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描述胸廓的骨连结、整体观及其运动;阐述附肢骨的连结。 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脊柱的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前臂骨的连结;骨盆的构成。 (三)骨骼肌 基本要求:能够描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和命名原则,骨骼肌的起止点,骨骼肌群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能够说出骨骼肌的辅助装置名称并描述其主要构造;描述运动颈部的骨骼肌;能够说出构成胸壁的骨骼肌;能够说出脊柱区深部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能够说出构成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够说出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够说出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