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资料

合集下载

新加坡港简介

新加坡港简介
采用计算机化的情报系统,同时谋求用户 手续的简化和方便
港口设备先进完善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 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 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 及滚装设施等
海上泊位多个,最大可泊
35万载重吨的超级油船
新加坡港迅速发 展,转变成为地 处东南亚的集装 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 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 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 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 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
科技含量
新加坡港自1996年开 始,对进港装卸的集 装箱船运输公司实行 多种收费优惠待遇, 对定有长期使用港口 合同的海运公司则实 行更为优惠的收费, 甚至免收港口使用费。
收费优惠
自由政策
临港工业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 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 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 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 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 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 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 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 现代的港口已远远地 脱离了纯粹的海运概 念,向着综合物流中 心的方向发展,因此 管理人才就成为港口 竞争力最重要的环节 之一。新加坡政府历 来重视培养高级港务 管理人才 。
域外经营
人才培养参考来源:百科:/view/175672.htm
图片:【新加坡港】/ 昵图网:【新加坡港】/
寂絮凤凰木 · 独家制作 2013.11
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 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 门、航运公司、物流企 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 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 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 功能。这是一件非常不 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 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 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 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 本、加拿大、中东等国 家和地区。实行自由港 政策是分享全球自由贸 易权利、提升国际竞争 力的有效手段。 从1996年开始,新加 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 体制,把港口的管理 和经营职能分开。

新加坡港口经营与管理

新加坡港口经营与管理

新加坡港⼝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港⼝经营与管理⼀、港⼝简介(⼀)港⼝及所在城市情况新加坡港是⽬前世界上货运量第⼀和集装箱业务量第⼆的港⼝(集装箱业务量第⼀的港⼝是⾹港)。

2002年,新加坡港第⼗四次获选为“最佳海港(亚洲)”。

2004年新加坡港再次被评为亚洲最佳港⼝。

运营新加坡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于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 Spell Lioyd's List 亚洲区海事服务奖中的“最佳集装箱码头奖”。

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集团也在亚洲货运业2002第⼗三次获选为“最佳集装箱码头经营者”。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优越,是世界的⼗字路⼝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道以北 136.8公⾥,东经103° 36’⾄东经104°25’,北纬1°09’⾄1°29’之间。

⾯积682.7平⽅公⾥,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岛组成,总⼈⼝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约占77%。

新加坡属热带⾬林⽓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然灾害,是⼀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图7-3 新加坡港的地理位置注:资料来⾃PSA官⽅⽹站:/doc/5da3194ee45c3b3567ec8bd4.html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个世界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

2002年⼈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

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融中⼼、运输中⼼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产品重要制造中⼼和第三⼤炼油中⼼。

(⼆)港⼝对腹地经济的作⽤新加坡通过两条堤道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 )群岛的主岛仅有⼀⽔之隔。

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即可抵达新加坡。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现在负责新加坡港运营的是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PSA在新加坡港经营着4个集装箱码头,提供相关服务。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02
新加坡港口经济现状
货物吞吐量
总结词: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近年来,新加坡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 置和先进的港口设施。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国际货物 运输。
主要进出口货物
总结词:多元化
详细描述:新加坡港口的主要进出口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化学品、石油产品等,呈现出口多元化特点。这些货物主要 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 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新加坡港口概述 • 新加坡港口经济现状 •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策略 • 新加坡港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新加坡港口未来展望
01
新加坡港口概述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是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枢纽 。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 最繁忙的转运港口之一。
口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加坡港口可以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技术,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港口运营过程中的排放等措施,提升
新加坡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05
新加坡港口未来展望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港口设施升级
计划投资扩建和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包括码头、 航道和仓储设施,以提高货物吞吐能力和效率。
节能减排措施
新加坡港口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装卸 流程等,降低港口能耗和排放。
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 型港口,实现港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04
新加坡港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竞争对手分析
全球港口竞争激烈
新加坡港口面临着来自其他国际港口 的竞争,如中国香港、韩国釜山和迪 拜等。这些港口也在不断提升基础设 施和服务水平,争夺货源。

新加坡港口介绍以及港口转型对宁波的启示

新加坡港口介绍以及港口转型对宁波的启示

新加坡港口介绍以及港口转型对宁波的启示一、新加坡港口简介新加坡港口是新加坡的世界交通枢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新加坡岛南岸,临马六甲海峡东端,东北至马尼拉1340海里,至中国香港1440海里,至中国上海2186海里,至日本横滨2888海里;西南经马六甲海峡南印度洋毛里求斯至路易港3320海里,至南非开普顿5633海里;东南至印尼雅加达525海里,至龙目海峡963海里,经托雷斯海峡至澳大利亚悉尼4220海里,西北至印度加尔各达1650海里,西至斯里兰卡科伦坡1567海里。

港区包括丹戎帕加、凯佩尔、巴西班让、裕廊、三巴旺港区以及亚逸楂湾、布孔龙岛等。

丹戎巴葛,Brani,吉宝,,裕廊,三巴旺二、新加坡港口转型新加坡经历了多次港口与经济的转型,但与西方港口经济转型的空间分离和职能分离方向不同,新加坡基本是把“港——城”关系向更深度化及网络化发展。

其演进阶段如下图(图1)所示:全球制造业转移温特尔主义、信息化知识经济进港出口加工ICT嵌入港区和城市创新研发整合程度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图1 新加坡“港-城”关系的演进阶段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大港经历了三次转型:“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分别对应了图1所示的新加坡“港——城”经济的三个阶段: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

新加坡政府及时响应了转型需求,不但规避了西方“港-城”空间冲突和产业转型所造成的“港-城”分离,还积极嵌入创新因子,实现了新兴信息技术和自主研发主导下的“港——城”深层次的相依发展,同时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再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产业演进(表1)。

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工业化阶1950s-1980s)服务经济(工业化后1980s-1990s)知识经济(后工业化阶段2000-)新加坡港竞争要素资本、技术技术、信息、服务科技、人才、环境发展背景战后全球制造业转移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产业策略1960s“进口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1970s“出口导1980s-现在“出口导向”智力密集型产业:产业结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引发经济衰退,推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建工业区,发展石化;1980s“出口导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石油危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跨国资本集中在电子、机械等领域。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港口与腹地连接
新加坡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连接,完善铁路、公路和航空等 交通基础设施,扩大港口经济腹地范围。
新兴市场与发展机遇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这些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 货物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新加坡港口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 间。
技术创新与应用
新兴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应用, 为新加坡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
03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策略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投资建设
新加坡政府通过投资港口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仓储设施和物流 园区等,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税收优惠和补贴
政府为鼓励港口相关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 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法律法规保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港口经济的公平竞争和规范发展 。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新加坡港口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发展新加坡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 纪,当时英国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建 立了第一个商业港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港口逐渐成 为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的港口之一。
基础设施
新加坡港口拥有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油轮码头和散 货码头等。
创新与技术发展
数字化转型
新加坡港口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港
口运营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
自动化和智能化
新加坡港口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 术,如无人驾驶车辆、自动化装卸 设备等,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安全 性。
创新服务模式
新加坡港口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物流解决 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doc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doc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1、基本概况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

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锚地:东:(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 南:港界内,Sebarok Beacon南; 西:01-13-44N/103-36-30E 东柔佛海峡(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3、主要进出口货物: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

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

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

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新加坡港口

新加坡港口
Singapore Harbor ——新加坡港
主要内容
新加坡港简介 位置、运作风采 港口设施
港口功能
航路图
发展策略
Singapore Harbor
Singapore harbo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c o a st o f S i n ga p o re , Singapore Island, west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 the southeast, south of the north side of the Straits of Singapore, the Asia- Pacific region‘s largest re-export harbor, o n e o f t h e w o r l d ’s largest container port.
39.1 29.5 19.7 8.9 69301 17.7
19.8 17.0 13.9 3.1 63846 16.1
17.6 15.9 12.9 3.0 57992 13.1
新加坡港
收费优惠
人才培养
科技含量
发展策略
域外经营 自由政策
Thanks!
港口功能
中转业务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 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 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综合功能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
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
singaporeharborlocationsingaporeharbor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集装箱堆场可存放31万teu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有最新式的用于堆垛集装箱的橡胶轮胎式装卸机

新加坡港口报告

新加坡港口报告

新加坡港口报告1. 引言新加坡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货运和物流中心。

本报告旨在对新加坡港口的运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港口管理和发展规划等方面。

2. 地理位置新加坡港口位于新加坡海峡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其距离印度洋和太平洋各约600海里,交通便利。

3. 历史背景新加坡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新加坡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如今的全球重要港口之一。

4. 港口管理新加坡港务局(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PSA)是负责管理和运营新加坡港口的主要机构。

PSA负责各个码头的管理、货运操作、港口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港口的高效运转。

5. 港口设施新加坡港口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设备,包括现代化的码头、搬运设备、仓库和货运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引入和使用使新加坡港口能够处理大规模的货物吞吐量,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

6. 港口的主要货物种类新加坡港口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货物,其中包括散货、集装箱、液体化工品、天然气等。

这些货物的大规模进出口促进了新加坡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7. 港口的发展规划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新加坡港务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增加码头和设施的容量、提升港口的技术水平、改善物流网络等。

通过这些规划,新加坡港口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8. 港口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新加坡港口在全球航运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

然而,新加坡港口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如新的跨区域合作、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

9. 结论新加坡港口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

通过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新加坡港口将继续为全球贸易和物流提供关键支持,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以上是对新加坡港口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港口相关资料一、新加坡港-基本概况主要工业以电子电器,炼油及船舶修造为三大支柱部门。

该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国,还有炼油业,它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工业除三大支柱部门外,还有纺织、食品、交通设备、建筑等也较发达。

新加坡还是欧、亚及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旅游业也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新加坡境内自然资源缺乏,粮食的全部和蔬菜的半数均依靠进口该港属热带雨林气候。

年平均气温24~34摄氏度。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

全年平均降雨量2400mm。

属全日潮港,平均潮差为2.2米。

本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治区面积达538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运作中的新加坡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并采用计算机化的情报系统,同时谋求用户手续的简化和方便。

㈠基础设施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另有海上泊位多个,最大可泊35万载重吨的超级油船,丹戎巴葛码头为集装箱专用码头,有9个干线泊位和3个支线泊位,其中有6个泊位可靠6艘"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集装箱堆场可存放3.1万TEU,有最新式的用于堆垛集装箱的橡胶轮胎式装卸机。

这批装卸机最大起重能力达40吨,跨距22.7m,提升高度19m,轴距8m,运行速度在提升时为17m/min,在横移时为70m/mjn,在行走时为134m/min,最高能堆垛7层,而普通装卸机只能堆垛5层,并能自动将吊钩放到集装箱上方所需的位置上。

另外在两个大门口还没有16个车道的电子地磅。

裕廊码头的周围是新加坡最大的裕廊工业区,它对该码头干、液、散货的输出入起了一定作用,该码头有9个深水泊位,最大可停靠30万载重吨的船舶,有仓库8.5万平方米,堆场23.4万平方米,谷仓容量达4.8万吨,有链带式干散货卸货机,可直接把货物运往仓库,散货的装卸能力每天达1.4万吨。

该港炼油厂的贮藏容量达80万立方米,精炼能力每天为120万桶(约16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鹿特丹和休斯顿。

本港早在1891年就开始转口贸易,自由贸易区分布在港区内,面积达4.05平方千米,码头岸线长这4.83km。

过境货物仓库为12万平方米,露天堆场为8.4万平方米。

港口功能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

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

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

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丰富和提高了新加坡作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

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在许多港口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足够空箱可以提供,只能眼看生意转到新加坡港集装箱其他船公司的情况。

但在新加坡由于集装箱管理与租赁形成了市场,这种因为缺少空箱而丢失生意的情况却很少发生。

空港联运。

空港联运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

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空港联运本身并没有给新加坡带来可观的箱量和收入,但它确实满足了客户的应急之需,极大地提升了客户对新加坡港的信任度和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知名度,在广泛和长远意义上为新加坡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

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

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提供国际船舶换装与修造一体化的服务。

需要检修的船舶往往满载货物从其他港口驶往新加坡,将货物在新加坡港换到其他船舶后,就近在新加坡进行维修,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为新加坡的修船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ll、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

产业的规模效应使得船用成品油的新加坡港模拟价格相对较低,加上位于国际航线的要冲,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往返欧亚航线的船舶大部分只选择在新加坡或鹿特丹两地加油。

港口物流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

新加坡港有天然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港口物流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加以大力发展。

政府一贯重视发挥港口的优势,将港口视为新的重要生财之道,因此能从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来规划港口的发展,在扩充、改善、提升港口相关设施水平和能力方面,既有资金(包括政府投资、民间企业投资和国外投资),又有技术和人力保障,使新加坡港的基础设施水平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三)港口策略政府注重先进电子技术在港口行业中的运用,注意以先进的电子设备装备港务服务项目。

港口内的调度、计划、日常业务、船只进出港指挥、安全航行、与货主及海运公司的业务商谈等均大量采用电子技术,即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大量人力费用支出。

科技应用水平高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要集合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实现前面所述诸多复杂的功能。

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于高科技的应用。

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

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资建立了全国EDI贸易服务网-TRADENET。

该网络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连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新加坡港航拍通过垂直联合,已与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

PORTNET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集网、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

PORTNET系统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实行自由港政策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实行自由港政策是分享全球自由贸易权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新加坡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具体体现是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等等。

实行自由港政策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流通,节省了贸易成本,带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使新加坡在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行域外经营战略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把港口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开。

设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局(MPA)负责港口管理,设立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负责港口生产和经营,对PSA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私有化。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按照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此外,通过港口体制改革强化PSA作用,突出其港口经营,赋予PSA域外投资经营权,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建设异国“飞地”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抢占集装箱运输市场。

注重人才培养现代的港口已远远地脱离了纯粹的海运概念,向着综合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人才就成为港口竞争力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培养高级港务管理人才,前不久还决定投资4 500万新元,除加强港口设施外,重点是培养港口业务所需的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使港口各层次的管理运转协调一致,不出现脱节现象。

这一点,往往被其他一些港口所忽视发展临港工业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

新加坡港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该港不仅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而且炼油业也很发达, 是仅次于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 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提升加工工业水平,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提供各项收费优惠新加坡港自1996年开始,对进港装卸的集装箱船运输公司实行多种收费优惠待遇,对定有长期使用港口合同的海运公司则实行更为优惠的收费,甚至免收港口使用费。

另外,港口不断改善服务,采用电子技术降低业务管理费用,将部分利益转让给海运公司。

(四)港口经济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港口实力却不容小视。

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准箱。

新加坡港务集团称新港吞吐量创下17个月来新高,营业额增加11.7%。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却传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台湾长荣集团已经同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长荣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将其货物中转码头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绒港。

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丹绒港建于1999年,与新加坡港的距离只有40分钟车程。

与新加坡港相比,丹绒港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与新加坡港相去甚远。

年初就传出丹绒港要与新加坡港争夺长荣集团的消息,新加坡港务集团为挽留这个大客户,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

长荣集团老板张荣发公开声明,如果在收费上有所调整,他仍然愿意留在新加坡,毕竟长荣集团在新加坡已经20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