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趣味阅读2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

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重在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良好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理解作品。
然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一种载体,经历了时间的跨越和空间的变换,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相当大的时空差距。
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通过我的不断实践,我觉得在文言文诵读中,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趣味诵读中多方位感受意境,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课本选入的文言文,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故事类,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黔之驴》《晏子使楚》《愚公移山》等;游记类,如《与朱元思书》《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事物说明类,如《以虫治虫》《于园》《核舟记》《活板》等。
还有一些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的,如《出师表》《陈涉世家》《送东阳马生序》等;结构精致的,如《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等。
根据不同的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与之协调的趣味诵读方法。
一、故事激趣阅读法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故事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初中生想象力丰富,又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故事激趣自然是一种好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成语故事,引起兴趣。
成语大都出自寓言故事,如果文言文以成语的身份与学生见面,必然增添不少亲切感。
例如我们在学习《黔之驴》这篇文言文之前,先告知学生,故事名称是一个成语“黔驴技穷”,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讲的同学兴致勃勃,听的同学兴致盎然,读过了,讲过了,听过了,然后谜底揭晓,这正是我们要学的文言文《黔之驴》。
看似才进入课文学习,其实已经深入文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一、内容简述本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十一课,课文标题为《文言文二则》。
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内容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篇课文旨在通过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第一篇文言文以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词语理解、句式结构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等。
接着第二篇文言文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生道理。
本篇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通过古人的智慧启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词义辨析以及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等。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原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含义和深层哲理。
此外课文后附有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二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简述文章目的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的详细解读。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能。
同时本文也将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在六年级这一小学阶段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鲁云谷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鲁云谷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二)文言文阅读(15分)A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那么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目不暇接。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慧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那么救,不可救那么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那么遗蜕④在床矣。
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谓生死大事,快速假设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
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
谓余弟道之曰:“某以伙伴为性命,乃欲绝我伙伴。
”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①岐黄:指医学。
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
③竹肉:指伴奏和歌颂。
④遗蜕:死去。
⑤苍头:仆人。
室人:妻子。
2.对以下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有小小药〔肆〕肆:店铺B.不可救那么望之〔却〕走却:拒绝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D.〔排〕闼而入排:推开3.以下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3分〕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③尤恨人唾洟秽地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4.以下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鲁云谷医术高超,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2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知识过关小考卷二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检测一(时间:3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页 1 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锦鳞游泳(代指鱼) .(2)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他们)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解析】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4分)__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文言文趣味阅读

文言文趣味阅读作者:肖矗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03期韩康①卖药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
家世著姓。
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②不移。
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
(选自《后汉书》,题目为编者所加)?荟注释①韩康:东汉时人。
②守价:不让价,不讲价。
?荟思考与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常采药名山。
2.我本欲避名。
3.卖于长安市。
4.乃遁入霸陵山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2.何用药为??荟参考译文韩康,字伯休,又名恬休,是京兆霸陵人。
常于名山采药,去长安集市上叫卖,三十余年不变药价。
当时,有一位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一点儿也不让价。
女子发火道:“你难道是韩伯休吗?也不讲价吗?”韩康长叹一声:“我本想逃避名声,不料今日连小女子都知道我韩伯休,我卖药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逃入霸陵山中隐居去了。
?荟参考答案一、1.著名的。
2.名气,名声。
3.集市,市场。
4.逃,躲。
二、1.你难道是韩伯休吗?也不讲价吗?2.为什么还要卖药呢?/卖药还有什么意义呢?顾亭林①抄书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选自《清稗类钞》,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①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
思考与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二、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儿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儿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儿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儿遗憾的表情。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狐假虎威.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狐假虎威.小学的时候,咱们都学过不少有意思的课文,其中文言文虽然有点难懂,但细细琢磨起来,那趣味可多着呢!就像《狐假虎威》这一篇,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动物大戏”。
记得有一次,我去动物园,看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在笼子里来回踱步。
它那雄壮的身姿,犀利的眼神,真让人感受到了百兽之王的威严。
而在它不远处的狐笼里,一只狐狸狡黠地转着眼睛,仿佛在盘算着什么。
当时我就不禁想到了《狐假虎威》里的场景。
《狐假虎威》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
原文是这样的:“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咱们来一句句解读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这开篇就很直接,老虎在找吃的,结果抓到了狐狸。
你想想,那老虎心里得多美,以为美餐到手啦。
可狐狸多机灵呀,马上就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它这一开口,就是拿天帝来压老虎,还特别理直气壮。
仿佛在说:“老虎大哥,你可别吃我,我是有后台的!”然后又说:“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狐狸啊,为了让老虎相信,还想出了这么一招,要带着老虎在森林里走一圈,看看其他动物的反应。
老虎呢,居然还就信了,“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你说这老虎是不是有点傻乎乎的?结果呀,“兽见之皆走。
”其他动物看到老虎来了,那还不得赶紧跑。
可老虎却误会了,“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它还真以为其他动物是怕狐狸呢!咱们从这故事里能学到不少东西。
你看狐狸,虽然它弱小,但是脑子转得快,懂得利用老虎的威风来保护自己,这叫机智灵活。
可咱们也不能学它去骗人,耍小聪明。
老虎呢,虽然强大,但有时候也会被忽悠,所以呀,咱们不管多厉害,都得多思考,不能盲目轻信别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加题)强化训练(二)(一)庐山草堂记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张”、“竖”、“走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昏旦.含吐。
( )(2)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
( )3、请用原文说出“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4、请写出文中描写了“庐山草堂"旁四季之景的句子。
(二)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活用,其他三项为名词.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虎亦随入 B.不意蜿蜒数步 . . C.虎被熏灼 D.仅足容身 . .
属被动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 答:C.属被动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A、虎亦 、(樵者 樵者) 随(之)入 B、(樵者)不意蜿蜒数步 D、 小窦) (小窦)仅足容身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 ), 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 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 书,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他当即让侄儿 把诗句抄录下来。 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怪僻的地 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 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张丞相 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 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 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 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 骂侄儿说: 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 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 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热身
某甲,初从文,三年科举不中;遂习武, 1、某甲,初从文,三年科举不中;遂习武, 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学医,有所成。 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学医,有所成。 自撰一良方,服之, 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2、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 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 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 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 萤火虫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 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 何不读书? 康曰: 我看今日这天, 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 不像个下雪的。 不像个下雪的。” ——( 浮白主人辑《笑林》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译文: 译文: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 一天)清早, 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 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 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机 拿了金子就离开了。差役把他逮住, 拿了金子就离开了。差役把他逮住,当官 的审问他: 人都在那里, 的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要 拿金子?”齐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 拿金子?”齐人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 ?”齐人回答说 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表并列,而且; 表转折,可是; 答:①表并列,而且;②表转折,可是;③表 修饰, 修饰,不译
3.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虎亦随入 A.山行遇虎 . .虎亦随 C.遂蛇行而入 D.乃力运数石 . 蛇行而入 . )
联想一下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 家杀豚何为? 母曰: 欲啖汝。 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 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 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 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 东家为什么杀猪? 孟母说: 要给你吃肉。 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 后来后悔了, 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 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 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 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 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 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 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牛刀小试】 牛刀小试】 1. 请说出与“虎”有关的四个成语。 请说出与“ 有关的四个成语。 答:狐假虎威 虎视眈眈 如虎添翼 虎背熊腰 不入虎穴, 与虎谋皮 三人成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 下列三句话中的“而”各是何种用法? 下列三句话中的“ 各是何种用法? ①穴故嵌空而缭曲 ②而虎必欲搏樵者 行而入 ③遂蛇
古文今译】 【古文今译】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 有个打柴的人, 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 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 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辗转向里走, 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辗转向里走, 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 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打 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打柴人十分为难, 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打柴人十分为难, 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 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象蛇一 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 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 看到光亮,最终,他反而走出山洞。 看到光亮,最终,他反而走出山洞。打柴人就用 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 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 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 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 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 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这件事也可做 为当止不止者的警戒啊。 为当止不止者的警戒啊。
想到哪个故事? 想到哪个故事?
昔齐人有欲金者, 昔齐人有欲金者, 清旦衣冠而之市, 清旦衣冠而之市,适 yù)金者之所, 鬻(yù)金者之所, 因攫(jué)其金而去。 (jué)其金而去 因攫(jué)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 吏捕得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 人皆在焉, 之金何? 对曰: 之金何?” 对曰: 取金之时,不见人, “取金之时,不见人, 徒见金。 徒见金。”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凡事应当环顾全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凡事应当环顾全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如果为了某种利益一意孤行,其结果也许正好 如果为了某种利益一意孤行, 与其愿望相反。 与其愿望相反。
你像他吗? 你像他吗?——
* 寻找文言现象 当止不止
清•纪昀 纪昀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 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 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 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 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 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 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 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 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 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 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 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 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王戎很吝啬,他在他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 王戎很吝啬,他在他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 后来数次讨还。 后来数次讨还。 王戎身为司徒,地位显贵且资产丰厚,家有豪宅、 王戎身为司徒,地位显贵且资产丰厚,家有豪宅、 僮仆,拥有的良田水磨等东西,当时洛阳无人能比。 僮仆,拥有的良田水磨等东西,当时洛阳无人能比。 可是,他总是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在灯下查看契据账簿, 可是,他总是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在灯下查看契据账簿, 乐此不疲。 鞅掌:事务繁杂的样子) 乐此不疲。(鞅掌:事务繁杂的样子) 王戎家中有优良品种的李树,生产香甜的李子。 王戎家中有优良品种的李树,生产香甜的李子。他 惟恐别人得到此良种,于是不惜费时费力, 惟恐别人得到此良种,于是不惜费时费力,每次出售 前都将李核钻坏才拿出去卖。 前都将李核钻坏才拿出去卖。 王戎女儿出嫁给裴頠,借了他的几万钱, 王戎女儿出嫁给裴頠,借了他的几万钱,女儿回 娘家来他的脸色很不高兴。女儿赶紧还了钱, 娘家来他的脸色很不高兴。女儿赶紧还了钱,他才眉 开眼笑。 开眼笑。
注释: 注释:①樵:打柴。 打柴。 本来。 ②故:通“固”,本来。 嵌空:深陷的样子。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缭曲:曲折缭绕。 ④缭曲:曲折缭绕。 捕捉。 ⑤搏:抓,扑,捕捉。 窘迫:处境困迫。 ⑥ 窘迫:处境困迫。 孔穴。 ⑦ 窦:孔穴。 蛇行:像蛇一样爬行。 ⑧ 蛇行:像蛇一样爬行。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⑨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⑩ 灼:炙、烧。 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⑾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竹林七贤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 责之。 责之。”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 水碓(duì)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 水碓(duì)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 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 其核。 其核。” 王戎女适裴頠 贷钱数万。女归,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 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 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 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 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 丞相熟视久之, “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 诟其侄曰: 胡不早问, 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 之!” ——《拊掌录》 ——《拊掌录》
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 3、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 我饿耳。 又问: 既饿,何不食糕? “我饿耳。”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 是馊也。 两曰皆低声而说) “是馊也。”(两曰皆低声而说) ——( 浮白主人辑《笑林》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4、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偶散步上 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 见壁间题“江心赋”三字,错认“ 岸,见壁间题“江心赋”三字,错认“赋”字为 惊欲走匿。友问故,指曰: “贼”字,惊欲走匿。友问故,指曰:“此处有 友曰: 赋也,非贼也。 其人曰: 贼。”友曰:“赋也,非贼也。”其人曰:“赋 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 (富)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