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秒表时间研究教学

秒表时间研究教学秒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记录时间的仪器。
在教学过程中,秒表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秒表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实践。
首先,秒表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在一些比赛性的学科教学中,比如口算大赛、快速计算训练等,教师可以使用秒表来计时,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
通过与时间的竞争,学生们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应对压力和处理工作效率的能力。
其次,秒表可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比如秒、分钟、小时等,并让学生用秒表计时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完成某个练习题、背诵一篇课文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把握时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再次,秒表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
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秒表测量一些物理实验现象的时间,如物体下落时间、声音传播时间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此外,秒表也可用于观察生物行为、实施心理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秒表还可以用于制定学习计划。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使用秒表来规划和控制学习时间。
比如,学生可以设定一段时间集中进行学习,借助秒表提醒自己是否需要休息或切换学习内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和规划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秒表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工具,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进行实验观察和规划学习的实用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巧妙地运用秒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
在教学中,秒表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常见实践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秒表中。
首先,秒表可以用来进行课堂小测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快速测试的环节,通过秒表限定学生答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快速思考和回答问题。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1.2 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
秒表时间研究是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抽样调查是一 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 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的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为研究对象,在一段 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观测次数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 者的作业,然后以此为依据计算该作业的标准时间。由于观 测的时间是限定的,而且是连续观察的,所以是密集性抽样。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3.3 确定观测次数
(2) d2值法。
若要求观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 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2
n
40R / X
d2
2
40Rn
n
d2 Xi
i 1
R是级差;d2是以观测次数为基础的一个系数, 可查表7-6得 ;n’为应进行观测的次数;n为试观测 次数。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如果是为了工作改 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 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表7-8。例如,一个作业 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
表 7-8 观测次数确定标准
作业周期 /min
观测次数
0.1 0.25 0.5 0.75 1.0 2.0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3.3 确定观测次数
表 7-6 d2值系数表
n d2
n d2
n d2
2
1.128
8
2.847
14
3.407
3
1.693
9
2.970
15
3.472
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

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引言:在现代社会,时间被视为高度珍贵的资源之一。
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时间的能力往往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许多学校开设了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
本文将从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课程目标秒表时间研究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技巧,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高效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有效地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并培养出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时间观念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并认识到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2. 时间管理技巧的学习:学习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进行任务分配和优先级排序等时间管理技巧。
3. 秒表时间的实践应用:学生将会利用秒表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设定时间、监控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分析,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和时间感知能力。
4. 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授学生合理的学习习惯,例如番茄钟学习法、阶梯学习法等,让学生通过固定的学习时间段和休息时间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5. 案例分析与分享: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是如何管理和利用时间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时间管理意识。
6. 课后作业与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时间记录和分析,并撰写个人报告,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课程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课程的基础,但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关键。
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管理能力。
2. 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例如考试、做项目等,让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实践操作,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策略。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1、学会秒表测时的方法。 2、学会用秒表测时来制定标准时间
2、 使用仪器、材料
汽车转向器、装拆工具、铅笔、橡皮、秒表、时间研究表格等。
3、 实验过程
1、收集资料
2、划分操作单元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如下: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尽可能每一单元为操作的基本动作;(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 分开;(5)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6)规则单元、间歇性 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7)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秒表测时法测定的时间是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表二中已算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由于是选取20个同学的操作数据数值存在着些许差异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表二中算的的平均值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即将求得的平均值乘上评定系数
8
9
序号
动作
装里端
单元
轴承
说明
装输入 轴部件
装外端 轴承
装侧盖 在输出 轴上
装输出 装上盖
轴部件
装侧盖 调整间
垫圈、螺 隙并锁
装上盖垫
栓
紧
圈、螺栓
周期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序数
1 4 5 4 7
9
43 60 11
2 3.2 5 1.2 49.2 10 12 44 26.8 70.6
3、测时 采用连续法记录时间研究,在现场记录时用铅笔填写秒表读
数“W.R”,见附件:时间研究表(一)。计算基本时间“B.T”。
秒表时间研究

归零法 累计测时法 累计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测时 连续测时法 连续测时法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剔除异常值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由于一些外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 来因素的影响, 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 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 —— 准差法。 准差法。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所谓正常时间则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 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评比
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 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 正常速度 )作一想像的比较 作一想像的比较
LOGO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
X= 21 σ =2
管制上限: + × 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 - × 管制下限:2l-(3×2)=15
超出管制 上限,要剔除 上限 要剔除
LOGO
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测量时间
误差界限法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 % 的公式如下(误差为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 的公式如下 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 ,可靠度为 %);
100分法 分法 观测时间18s,你的评比为 你的评比为133 观测时间 你的评比为
LOGO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正常時間
熟练 超佳 调整系数 身体部位 足踏 两手 6 2 5 5 优
努力
平准化法 平准化法
良 平均
工作环境 可
一致性 欠佳
客观评比 2
实际值
评比系数K =
预定时间标准 ×100% 相同单元实测平均时间
LOGO
第6章秒表时间研究-工业工程

研
(X i X )2
i 1
n
31.98 1.5991.6 20
究
管理上限 UCL X 3 2 0 .9 3 1 .6 2 5 .7
管理下限 L C L X 3 2 0 .9 3 1 .6 1 6 .1
数值28大于25.7,为异常值,剔除。
表
若观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
95%,则观测次数为:
时
2
间 研
n
40R / X
d2
2
40Rn
n
d2 Xi
i1
究
R是级差;d2是以观测次数为基础的系数, 可查表;n’为应进行的观测次数;n为试观测
次数。
秒 表 时 间 研 究
究
数与标准差,再按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的次数。
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 。
确定观测次数
秒
表
假定观测值x i 呈正态分布,n为观测次数(样本数)
x 为样本均值; S 为样本标准差; x 为样本均值标准差.
时
为总体标准差;
间
2
2
研
x
x
究
X
秒 其中
确定观测次数
表
X
研
究
测时
秒
(2)归零测时法 在观测过程中,每一个操作单元结
表
束,即按停秒表,读表,将秒表快速回零,在下一个操
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
时
(3)累计测时法 用两个或三个秒表联动测时。
间
两表联动,把两表用一联动机构连结。观测时,在一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1)误差界限法 ❖ 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其平均数
与标准差,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 的次数。
13
若要求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之间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 %以内,并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n
n
2
40
n
n Xi2 ( Xi )2
i 1
i1
n
Xi
i 1
40
20
4.测时 常用测时方法:
(1)连续测时法 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 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 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 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21
(2)归零测时法 ❖ 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
37
4)延迟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即并非由操作者本 人所能控制的中断。如班组长布置任务、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误等考虑的 宽放。具体包括以下3种。 操作宽放。是指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的 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如工人到仓库领料、刃磨工具、清洁机器、 周程检查等。 机器干扰宽放。机器干扰表现为操作工正在一台机器上工作时,另 一台机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从而产生了迟延。 偶发宽放。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迟延时间。如打扫卫生, 维护机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断,后者如填写生产日报,停 工待料,停电停水等。
标准偏差为
n
2
Xi X
i1
n
正常值为 X 3之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偏 差上限为 X 3 ,偏差下限为 X 3 ,在上限与下 限之间均视为正常值,凡不在这个区域内的数值即异 常值,应予以剔除。
人教版物理《用秒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单

《用秒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2、探究不同活动中时间的长短变化。
二、实验原理利用秒表测量时间的实验原理是基于秒表的精确计时功能,通过对不同活动时间的测量,来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和活动的时间特性。
三、实验器材秒表、活动道具(如小球、跳绳等)。
四、实验步骤1、检查秒表:(1)观察秒表的外观,确保无损坏。
(2)按下启动 / 停止按钮,检查秒表是否能正常启动和停止。
(3)按下复位按钮,将秒表归零。
2、测量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1)制作一个简单的单摆,将摆线长度调整到合适的长度。
(2)启动秒表,当单摆摆动一次后,立即停止秒表,记录时间。
(3)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测量小球从高处落下的时间:(1)将小球放在一定高度处。
(2)启动秒表,同时释放小球,当小球落地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
(3)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跳绳 100 次所需的时间:(1)准备好跳绳。
(2)启动秒表,开始跳绳,当跳绳次数达到 100 次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
(3)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现象分析1、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相对较短且较为稳定,其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
2、小球从高处落下的时间较短,受到高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3、跳绳 100 次所需的时间较长,且会因个人跳绳速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七、实验结论1、秒表可以准确地测量各种活动的时间。
2、不同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误差分析1、人为操作误差:启动和停止秒表的时机可能存在误差。
2、测量次数较少:可能导致平均值不够准确。
3、环境因素:如空气阻力等可能对小球落下的时间产生微小影响。
九、注意事项1、操作秒表时要准确、迅速,避免误操作。
2、在测量小球落下时间时,要确保小球释放的同时启动秒表。
3、跳绳时要保持稳定的节奏,以便准确测量时间。
4、实验结束后,将秒表妥善保管,避免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七、思考题
1、时间研究有几步? 答:一共八步:
1、获取充分资料;2、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3、确定观测次数; 4、测时;5、剔除异常值并计算各单元实际操作时间;6、计算正常时 间;7、确定宽放时间;8、确定标准时间 2、如何划分操作单元? 答: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如下: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尽可能每一单元为操作的基本动作;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5)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6)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 (7)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3、时间研究表上“R”栏与“T”栏各是什么意思? 答:“R”为现场观测时,记录每一个单元末的表读数。“T”为该单元时 间,为相邻单元R值的差。 4、连续测时是如何进行的? 答: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 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 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 时间。
13
4
4
装侧盖在输出轴上
43
30
5
装输出轴部件
50
7
6
装上盖
59
9
7
装上盖垫圈、螺栓
102
43
8
装侧盖垫圈、螺173
11
10 装输出轴上的垫圈、螺母
180
7
11
装加油塞
188
8
注:每一位同学操作1次,即每1位同学有1次记录。
时间研究表(二)(统计表):
单元
1
2
3
45
6
7
4、 统计本班20位同学的记录,整理时间研究表(一) 和时间研究表(二)。
时间研究表(一)(现场记录):
研究日期
操作人
刘茜
作业
汽车转向器装配
研究人
使用工具
拆装工具、秒表
标准时间
刘茜、刘小龙、潘修胜,陈栩 何赵文、徐勇 小组成员
序号
动作单元说明
W.R
B.T
1
装里端轴承
4
4
2
装输入轴部件
9
5
3
装外端轴承
因为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即标准时间=正常时 间+宽放时间。秒表测时法测定的时间是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 表二中已算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由于是选取20个同学的 操作数据,数值存在着些许差异,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 (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表二中算 的的平均值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对操 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即将求得的平均值 乘上评定系数。使操作所需的时间变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这样才能 保证制定的标准时间的科学性。在计算标准时间的时候,我们还计算了 宽放时间,因为正常时间并未考虑操作者个人需要和各种不可避免的延 迟因素所耽误的时间。如果以正常时间为标准时间,则会使操作者从早 到晚的工作。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在秒表测时法确定标准时间 以前,还必须找出操作者所需的停顿和休息的时间,即宽放时间。这样 才符合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在用秒表测时法确定转向器部件装配过程的 标准时间的时候,计算了正常时间及宽放时间,以保证标准时间的科学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 正常
3.6795 5.3295 5.7585 44.385 10.263 21.9175 47.1405 54.0375 21.615 时间 宽放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标准
4.231 6.129 6.622 51.043 11.802 25.205 54.212 62.143 24.857 时间 注:在本班同学中统计20位同学的记录。对整个作业进行评定的评系数 取:K=110%。
1、 实验目的
1、学会秒表测时的方法。 2、学会用秒表测时来制定标准时间
2、 使用仪器、材料
汽车转向器、装拆工具、铅笔、橡皮、秒表、时间研究表格等。
3、 实验过程
1、收集资料
2、划分操作单元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如下: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尽可能每一单元为操作的基本动作;(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 分开;(5)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6)规则单元、间歇性 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7)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3、测时 采用连续法记录时间研究,在现场记录时用铅笔填写秒表读
数“W.R”,见附件:时间研究表(一)。计算基本时间“B.T”。
4、填写时间研究表(二),剔除异常值,用三倍标准法决定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在x±3σ内)。
5. 决定宽放时间 取宽放率为:15%。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率
6. 计算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
5、 绘制管制界限图。 选择对第三组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 第三组的平均值如上表所示 平均值=5.235 标准差=1.219 管制上限UCL=5.235+3×1.219=8.894 管制下限LCL=5.235—3×1.219=1.578 数值1.2小于1.578,在管制下限之外,为异常值,应剔除。
6、 分析秒表测时法确定转向器部件装配过程的标准时 间的结果。
3 2 5 6 38 10 25 45 40 20
4 3 4.8 5 35 8 15 40 52 14
5 4.8 5.2 7 36.2 7.8 22.8 39.8 48.3 15.6
6 2.7 4.6 4.3 37.8 8 30 20 56 14
7 3 5.2 5.7 43.2 6.8 12 40.2 45.3 12.3
8
9
序号
动作
装里端
单元
轴承
说明
装输入 轴部件
装外端 轴承
装侧盖 在输出 轴上
装输出 装上盖
轴部件
装侧盖 调整间
垫圈、螺 隙并锁
装上盖垫
栓
紧
圈、螺栓
周期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B.T
序数
1 4 5 4 30 7
9
43 60 11
2 3.2 5 1.2 49.2 10 12 44 26.8 70.6
8 3.5 3.8 4.8 35 9.3 14.7 41.2 50.6 16.4
9 2.4 4.5 6.3 34.8 12.7 21.5 80 49 19
10 4 5.8 4.4 46 8.4 30 41 46.8 20
11 4.8 5.7 6.2 38 11 29 42.2 44.2 22.2 12 3.6 3.6 5.8 46 20 24 40 48.4 28.3 13 2.8 4.9 4.9 39.8 10.4 22.5 40.7 42 14 14 3 5 5.1 40 9.2 15.6 39 52.8 12.9 15 4 4.2 5.5 34 8.8 13.8 42.8 62 17 16 2.5 5.6 6.1 50 9 18.3 44.2 49.6 15.3 17 3.4 4.7 5.8 47 7 26.6 46.1 45 20 18 4.2 3.8 4.3 39 6.8 12.7 43 53 21.2 19 2.9 5.1 6.2 51 7.4 20 44.5 48.3 13.2 20 3.1 5.4 6.1 37 9 24 40.4 62.4 16 平均 3.345 4.845 5.235 40.35 9.33 19.925 42.855 49.125 19.65 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