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重点知识

地球物理测井重点知识

第一章自然电位1 石油钻井中产生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扩散电动势ED扩散吸附式电动势EDA和过滤电动势EF产生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自然电位形成原因:由于泥浆与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在钻开岩层后,在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形成自然电场.一般地层水为NaCL溶液,当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一起时存在使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要向低浓度溶液一方迁移,这种过程叫离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氯离子迁移速度大于钠离子(后者多带水分子),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氯离子(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钠离子(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同样离子将要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此外还有过滤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是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地层渗入时产生的,只有在压力差较大时才考虑过滤电动势的影响.2 影响SP曲线幅度的因素是什么?想想在SP曲线解释过程中,如何把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论?在自然电位测井时一般把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上,电极M用电缆放在井下,提升M电极,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M电位)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叫自然电位曲线(SP).影响因素:1 溶液成分的影响;2岩性的影响砂岩泥岩3温度的影响;4地层电阻率的影响5地层厚度影响厚度增加SP增加6井眼的影响井径扩大截面积增加,泥浆电阻变小,SP变小3 SP的单位是什么?毫普第二章普通电阻率测井1 岩石的电阻率和岩性有什么关系?沉积岩属于什么导电类型?沉积岩石在水中沉淀的岩石碎屑或者矿物经胶结压实而成,其结构可视为矿物骨架与空隙中流体的组合。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进而可知道与这些光子
相联系的被测对象的组
分。
能谱图
能量
自然伽马测井
为什么岩石具有自然放射性? 石油测井主要研究对象是沉积岩,其次是岩浆岩。岩石 的自然伽马放射性是由岩石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其含 量决定的。对岩石自然伽马放射性起决定作用的是铀系、 钍系和放射性核素K40。习惯称U238、Th232、K40 。
★曲线特征:
➢上下围岩相同时,曲线对称,中部极值代表地层 读数;高放射性地层(如泥岩)对应极大值;
➢当地层厚度小于3倍的钻头直径(h<3d0)时,极 大值随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极小值随地层厚度增 大而减小)。当h≥3d0时,极值为一常数,与层厚 无关;
➢当h≥3d0时,可用“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粘土岩—铀、钍、钾多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技术培训
汇报人:
内容
一、测井评价概述 二、自然电位测井 三、普通电阻率测井 四、声波测井 五、侧向测井 六、感应测井 七、自然伽马测井 八、密度测井、中子测井 九、纯岩石地层测井评价 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与应用 十一、测井新技术介绍 十二、测井资料实例分析
自然伽马测井
岩石中含有天然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铀系、 钍系和钾的放射性同位素。它们衰变时,发射伽 马射线,使岩石有天然放射性。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通过探测器(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把地层中 放射的伽马射线转变为电脉冲,经过放大输 送到地面仪器记录下来。
★记录曲线
包括原始计数率曲线CGR和自然伽马API工程值GR。
自然伽马测井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与岩石性质的关系
岩石大类:一般沉积岩放射性低于岩浆岩和 变质岩。因为沉积岩一般不含放射性矿物, 其放射性主要是岩石吸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 岩浆岩及变质岩则含有较多放射性矿物 。

自然伽玛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

自然伽玛测井方法主要特点对比表
c、h≥3d0时,由曲线的半幅点确定的厚度等于地层的真实厚度,当h< 3d0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大于地层的真实厚度,而且地层越薄,大得越多。
理论曲线是在测速为零、点状计数管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但实际测井中,计数管不是点状的,测速也不为零,所以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是有些差异的,但基本形状仍然相似
一、划分岩性——当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变化缓慢、平直,或由于井条件(非导电泥浆、空井、下套管井)而不能测量自然电位时,自然伽马测井对划分泥岩层特别有用。它主要根据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引起GR曲线幅度变化来区分不同的岩性。
a、vτ≠0的曲线与vτ=0曲线不重合,不同vτ测得的曲线只有起点是相互一致的。
b、vτ越大,曲线的幅度下降得越大。
c、在仪器移动方向上,vτ越大,曲线拖尾越长。
d、随着地层厚度h的减小,vτ的影响增大。
自然伽马测井仪器刻度
单位时间内仪器的计数(计数率)不仅与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有关,而且与仪器本身的性能,特别是探测器的计数率有关。若某一放射性地层是均匀的,那么用不同的仪器测量的计数率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仪器在相隔较长时间内两次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如闪烁计数器对伽马射线的探测效率20%~30%,而盖革计数管的探测效率只有1%左右。若两种探测器的灵敏元件体积相同,在同一点上得到的计数率相差几十倍。即使仪器中采用同一类型的探测器,由于灵敏元件探测效率的差异、线路特点和外壳吸收条件不同,计数率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就给资料对比和定量解释造成困难。克服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对仪器进行标准化刻度。自然伽马测井仪器标准化的原理是:用自然伽马测井仪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强度稳定的标准伽马辐射体(放射性地层模型、长半衰期的伽马源、分布稳定的放射性地层等)进行测量,取计数率的百分之几作为一个标准单位,用这样的单位对测量值进行标定。如果两套仪器的总计数率相差一倍,那么对同一测量对象测得的计数率也相差一倍。用标准单位对测井值进行标定后,两套仪器的测量结果就会是相同的。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解释

1.声波时差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砂岩显示低时差,其数值随孔隙度的不同而不同;泥岩一般为高时差,其数值随压实程度的不同而变化;页岩的时差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砾岩的时差一般都较低,并且越致密声波时差值越低.在碳酸盐剖面上,致密石灰岩和白云岩声波时差最低,如含有泥质时,声波时差增高,若有孔隙和裂缝,声波时差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周波跳跃.石膏岩盐剖面,渗透性砂岩最高?,泥岩(含钙质、石膏多)与致密砂岩相近,泥质含量高时增大,岩盐扩径(井直径)严重,周波跳跃?气体比油水的时差要大的多,岩性一定时候,含气层段出现周波跳跃。

2.自然Gamma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纯砂岩在自然Gamma曲线上显最底值,泥岩显最高值,粉砂岩和泥质砂岩介于二者之间,并随着岩层中泥质含量增加曲线幅度增加;在碳酸盐剖面上,泥岩和页岩显最高值,纯的石灰岩、白云岩有最低值,而泥灰岩、泥质石灰岩、泥质白云岩自然Gamma测井曲线值介于二者之间,并随泥质含量增加幅值增大.3.微电极测井曲线中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沙岩异常幅度差.4.泥岩在密度测井曲线上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很低5.在淡水泥浆的沙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大断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认为是渗透性岩层。

在含有泥质的砂岩中由于泥质对溶液产生吸附电动势使总电动势降低。

所以纯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比泥质岩石的异常幅度大,而且随着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小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对砂岩泥岩都很敏感,但是自然电位容易受到流体性质、岩层厚度的影响,含油气或者薄层时,幅度很低。

粉砂和泥的比值大于1:2,幅度趋于0.自然伽马虽然也受到层厚影响,层厚小于0.8米时才开始显现影响。

以上为一般情况(正常压实),如果欠压实,情况相反,砂岩出现高时差,如渤海湾明化镇组所以具体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岩心资料建立具体解释模型)6.感应测井为了获取井下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用油基钻井液钻井;为了不破坏井下地层的渗透率,有时采用空气钻井;这时井中没有导电介质,不能传导电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感应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

求地层水电阻率
4、求地层水电阻率(Rw是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求地层水电阻率(Rw是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图版法: 图版法:

判断水淹层
5、判断水淹层
在油田开发中,常采用注水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在油田开发中,常采用注水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注水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如果油田见到了注水则该层为水淹层。利用测井资料判断水 如果油田见到了注水则该层为水淹层。 淹层层位及估计水淹层是目前检查注水效果的重要课题, 淹层层位及估计水淹层是目前检查注水效果的重要课题,目 前有些油田利用SP曲线根据基线偏移确定水淹层位, SP曲线根据基线偏移确定水淹层位 前有些油田利用SP曲线根据基线偏移确定水淹层位,并根据 偏移量的大小来估计水淹程度。水淹层在SP SP曲线上出现基线 偏移量的大小来估计水淹程度。水淹层在SP曲线上出现基线 偏移是因为注入水的矿化度不同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当Cw 偏移是因为注入水的矿化度不同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 Cmf,且为均匀的纯砂岩, > C 注 > Cmf , 且为均匀的纯砂岩 , 可以证明在水淹水平界 面处SP曲线上无异常变化,而只发生基线偏移, SP曲线上无异常变化 面处SP曲线上无异常变化,而只发生基线偏移,可以计算出 偏移量的大小。 偏移量的大小。
常规测井
——之自然电位测井
地物 韩善朋
知识回顾
•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 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 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 (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 常规测井:?????
常规测井的分类
一、划分岩性 1、自然电位测井(SP) 2、自然伽马测井(GR) 3、井径(CAL) 二、孔隙度的计算 1、声波测井 2、中子测井 3、密度测井 三、电阻率的计算 1、深层电阻率测井 2、中层电阻率测井 3、浅层电阻率测井

【新提醒】测井沉积特征分析

【新提醒】测井沉积特征分析

【新提醒】测井沉积特征分析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地层泥质含量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和泥质类型,通常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泥质指示测井,即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资料加以确定。

对于地层当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应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时,可应用中子、电阻率对泥质进行确定。

矿物成分识别:中子-密度;骨架识别图地层的矿物成分的识别,则是应用交会图技术,如中子-密度交会图、M-N交会图、骨架识别图进行确定的。

地球化学测井、成象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一、测井相定义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

他认为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集”。

事实上,这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RIM)、深感应电阻率(RID)这样一个9维向量就是一个常用的测井测量向量。

用测井测量值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如孔隙度(?)、饱和度(Sw)、渗透率(K)、骨架参数Vmal,Vma2,Vma3…及泥质含量(Vsh)、粉砂指数SI等来表征。

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上述测井响应的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实际确定沉积相中还有赖于地层倾角测井、自然伽马能谱等多方面的资料。

测井系统愈完善,测井质量愈好,测井相图反映实际地层沉积相的程度也就愈好。

曲线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地球物理测井4(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4(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4 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GR)及自然伽马能谱 测井(NGS),不同于SP测井,它们属于核测 井的范畴。 即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 性质来研究井剖面的一类测井方法 。
4 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 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核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伽马射线的强度 来研究岩层的一种方法 。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岩石中的放 射性元素产生的 射线穿过地层、 泥浆、仪器的外 壳进入井下仪器 的探测器。探测 器每接收到一个 γ光子,就产生 一个电脉冲。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电缆将电脉冲送 到地面仪器。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地面仪器: 一方面负责计数, 即统计单位时间内的电 脉冲数。显然放射性越 强,单位时间内收到的 电脉冲数越多(计数率 越高)。 另一方面,将计数 率转变为与其成比例的 电位差进行记录 。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仪器在井 眼中移动就可 测得各深度点 反映岩石放射 性强弱的电脉 冲计数率,即 自然伽马曲 线 。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 自然伽马测井 图的纵坐标为 深度坐标
4.2.1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
• 横坐标为反映岩石放射性强弱的 计数率,读值的单位有两种: • 一种是:脉冲数/分; • 另一种是:API。 API是一种美国石油学会所 采用的单位。两倍于北美泥岩平 均放射性的模拟地层的自然伽马 测井值的1/200,就定义为一个 API。
4.3.2分析各种放射性元素含量的重要性
④火成岩: Th/U≈4,且U含量与火成岩的类型 关系好 。
4.3.2分析各种放射性元素含量的重要性

主要测井曲线含义和意义

主要测井曲线含义和意义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 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 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 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 Rmf 和地层水电阻率 Rw 的关 系一致。Rmf≈Rw 时,SP 几乎是平直的; Rmf>Rw 时 SP 为负异常;Rmf<Rw 时,SP 在渗透层表 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 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 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 时,SP 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 Rw 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十、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是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γ射线的强度 来研究地质问题的一种测井方法。 GR 的用途:①判断岩性。②地层对比。③估算泥质含量。 大井眼处,自然伽马低值显示
十一、补偿中子测井(CNL,Φ%)
补偿中子测井是采用双源距比值法的热中子测井,它沿井剖面测量由中子源所造成的热中子通量 (即能量为 0.025—0.01ev 的热中子空间分布密度)。补偿中子测井直接给出石灰岩孔隙度值曲 线。如果岩石骨架为其它岩性,则为视石灰岩孔隙度。 主要应用:①确定地层孔隙度。②计算矿物含量③ΦD—ΦN 曲线重叠直观确定岩性。④与补偿 密度曲线重叠判断气层。 补偿中子测井 致密层测井值应与岩石骨架值相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lg
������2 ������������������
在泥岩和泥浆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 1 = ������������������ lg ������1 ������������������
������ 1
������������ = ������������ lg 或 ������������ = ������������ lg
������������������ ������������
������������ ������ ������������
图 3 井内自然电位分布示意图
在砂岩和泥岩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1 ������������������ 2 = ������������������ lg ������2 在井与砂岩、泥岩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中的总自然电动势������������ 即 ������������ = ������������ + ������������������ 1 −������������������ 2 ������2 = klg ������������������ 式中 K=Kd+Kda,称为自然电位系数。可以写成: ������������������ ������������ = −klg = ������������������ ������������ 通常把 E。写作 S5P,称为静自然电位。实际测井时以泥岩作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即零 线),当 Cw>Cmf 时,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为负值,因此上式右端取负号。把井中巨厚的纯砂 岩井段的自然电位幅度近似认为是 SSP。静自然电位的变化范围在含淡水岩层的+50mV 到含 高矿化度盐水岩层的-200mV 之间。 2.自然电位曲线特点 图 6 是一组含水纯砂岩的自然电位理论曲线,横坐标是自然电位与静自然电位之比Δ Usp/SSP,纵坐标为地层厚度 h,曲线号码为层厚与井径之比 h/d。当上、下围岩很厚且岩 性相同时,从曲线上可以看到下列特点:曲线关于地层中点对称,地层中点处异常值最大; 地层越厚,Δ Usp 越接近 SSP,地层厚度变小,△Usp 下降,且曲线顶部变尖,底部变宽, △Usp≤SSP;当 h>4d 时,△Usp 的半幅点对应地层的界面,因此较厚地层可用半幅点法确 定地层界面,地层变薄时,不能用半幅点法分层。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特点基本相同,由于 测井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测曲线不如理论曲线规则(图 7)。使用自然电位曲线时应注 意:自然电位曲线没有绝对零点,是以泥岩井段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作基线;自然电位曲线 幅度△Usp 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 在砂泥岩剖面中,以泥岩作为基线,Cw>Cmf 时,砂岩层段出现自然电位负异常;Cw<Cmf 时,砂岩层段出现自然电位正异常;Cw=Cmf 时,没有造成自然电场的电动势产生,则没有 自然电位异常出现。Cw 和 Cmf 差别越大,造成的自然电场的电动势越大。
图 1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
一、 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于油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地层水的含盐 量(矿化度)与泥浆的含盐量不同,地层压力和泥浆柱压力不同,在井壁附近产生了自然电动 势,形成了自然电场。
1.扩散电动势(Ed)的产生
如图 2 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用一个渗透性的半透膜将 其分隔开,两边分别装上浓度为 Cl 和 C2(C1>C2)的 NaCl 溶液, 并且在两边分别放人一只电极,此时表头指针发生偏转。此现象 可解释为:两种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使浓度达 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 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一现象称为离子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 Cl-的迁移率大于 Na+的迁移率,扩散 结果使低浓度溶液中的 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聚集,高浓度 溶
3、过滤电动势(动电电动势)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当溶液通过毛细血管时,由于毛细血管壁吸附溶液中负离子,使溶 液正离子相对增多, 并且同溶液一起向压力低的一端移动, 因此在毛细管两端富集了不同符 号的离子,压力低的一端带正电,压力高的一端带负电,从而产生了电位差,如图 5 所示: 在岩层中有很多很细的连通孔隙, 相当于上述的毛细管。 当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 由于岩层中的毛细管孔道壁和泥饼中的泥 质颗粒要吸附泥浆滤液中的负离子,而正 离子随着泥浆滤液向地层中移动,这 样在井壁附近聚集了大量负离子,在岩层 内部有大量正离子,这种电位称为过滤电 动势。
b、井参数的影响。井径的扩大意味着下套管井水泥环增厚和裸眼井泥浆层 增厚。 若水泥环和泥浆不含放射性元素, 则水泥环和泥浆层增厚会使 GR 值降低, 但由于泥浆有一些放射性,所以泥浆的影响很小。套管的钢铁对 射线的吸收能 力很强,所以下了套管的井,GR 值会有所下降。 c、放射性等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 的强度进行重复多次测量, 每次记录的数值是不相同的,而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 上下变化,这种现象叫放射性涨落。它和测量条件无关,是微观世界的一种客观 现象, 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种现象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子核的衰变彼此 是独立的,衰变的次序是偶然的等原因造成的。 由于放射性涨落的存在,使得 GR 曲线不像电测井光滑。放射性测井曲线上 读数的变化,一是由地层性质变化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放射性涨落引起的,要 对放射性测井曲线进行正确地质解释, 必须正确区分这两种原因造成的曲线变化。 d、测速的影响。测井时的仪器上提速度是对 GR 曲线产生影响。测速越大, GR 关于地层越不对称。 (一般是 V 的影响, 为积分电路时间常数) (3)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①划分岩性。主要根据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引起 GR 曲线幅度变化来区分 不同的岩性。 I、砂、泥岩剖面
自然伽马测井方法原理
一、自然伽马测井 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自然伽马测井(GR)。这 种方法已有很长的历史,GR 与 SP 相配合能很好地划分岩性和确定渗透性地层, GR 的另一优点是可在套管井中测量。 1、岩石的放射性 岩石的放射性,主要是由于含有铀(U)、钍(Th)、钾(K)等放射性元素,所以 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决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一般条件下,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按放射性的强弱沉积岩可分为以 下几类: (1) 自然伽马放射性高:放射性软泥、红色粘土、海绿石砂岩、独居石等岩石。 (2) 自然伽马放射性中:浅海相和陆上沉积的泥质岩石,如泥质砂岩,泥质石灰 岩,泥灰岩等。 (3) 自然伽马放射性低:砂岩、石灰岩、石膏、岩盐、煤和沥青等 2、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如图, 测量装置由井下仪器和地面仪器组成。 下井仪器有探测器 (闪 烁计数管) 、放大器和高压电源等几部分。自然伽马射线由岩层穿过泥浆、仪器 外壳进入探测器,探测器将 射线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器把电脉冲放大后 由电缆送到地面仪器。 早期的自然伽马曲线采用计数率(脉冲/分钟)单位,曲线用 J r 表示,现今 的自然伽马测井都采用标准刻度单位 API,曲线用 GR 表示。定义高放射性地层 与低放射性地层读数之差为 200API 单位,作为标准刻度单位。 3、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把自然伽马测井仪下到井中,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称为 自然伽马曲线(GR)。 (1) 曲线特点。根据理论计算自然伽马测井理论曲线如图。其特点为: a、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中点处有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该层放射 性大小。 b、当地层厚度 h 小于三倍的钻头直径 d0 (h<3d0)时,极大值随 h↗而↗(极 小值随 h↗而↘) 。当 h≥3d0 时,极大值(或极小值)为一常数,与地层厚度无 关,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 c、h≥3d0 时,由曲线的半幅点确定的底厚度等于地层的真实厚度,当 h<3d0 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大于地层的真实厚度,而且越薄,大得越多。 理论曲线是在测速为零、点状计数管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但实际测井中, 计数管不是点状的,测速也不为零,所以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是有些差异的,但 基本形状仍然相似。 (2)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a、层厚的影响。地层变薄会使泥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下降,砂岩层 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上升,并且地层越薄,这种下降和上升就越多。因此对 h<3d0 的地层,应用曲线时,应考虑层厚的影响。
图 2 扩散电动势产生示意图液中
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聚集。这就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 液间产生了电动势,所以可测到电位差。离子在继续扩散,高浓 度溶液中的 Cl-,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排斥,其迁移 速度减慢;而高浓度溶液中的 Na+,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排斥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 荷的吸引,其迁移速度加快,这使得电荷聚集速度减慢。当接触面附近的电荷聚集使正、负 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时,电荷聚集就停止了,但离子还在继续扩散,溶液达到了动平衡,此 时电动势将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是由离子扩散作用产生的,故称为扩散电位(Ed),也称 扩散电动势,可用下式表示: ������������ = ������������ lg ������ 2 式中������������ 为扩散电位系数,mv;������1,������2为溶液盐类的浓度,g/L。 与上述实验现象一样, 井内自然电位的产生也是两种不同浓度 的溶液相接触的产物。 在纯砂岩井段所测量的自然电位即是扩散电 动势造成的,这是由于浓度为 Cw 的地层水和浓度为 Cmf 的泥浆滤 液在井壁附近接触产生扩散现象的结果。通常,Cw>Cmf,所以一般 扩散结果是地层水内富集正电荷,泥浆滤液中富集负电荷,如图 3 所示,有
2.扩散吸附电动势(Eda) 如图 4 所示, 将两种不同浓度(C1>C2)的 NaCl 溶液用 泥岩隔膜分开。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大的一方富集了负电 荷,浓度小的一方富集了正电荷。其原因可以解释为:泥 岩的孔隙道极小, 泥质颗粒对 Cl-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Cl都被束缚在泥质颗粒表面,不能自由移动,使得 Cl-的迁 移速度为零,在扩散过程中,只有 Na+可向低浓度一方移 动。因此,在泥岩井壁上只发生 Na+的扩散,这时形成的 电动势称为扩散吸附电动势(Eda)。因为泥岩选择性地让 正离子通过,其作用有如化学中的半透膜,所以扩散吸附 图 4 扩散吸附电动势示意图电位也称薄膜电位,其表达式为 ������������������ = ������������������ lg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