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答题示例: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 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 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 融(步 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 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 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修辞手法:比喻是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 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 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 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 动写静,以动衬静。
现力,你有何看法?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
词(句)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句) 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一、教案背景简介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技巧和美感。
因此,鉴赏诗歌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4.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a.韵律:诗歌的节奏感以及押韵的形式;b.意象: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生动性;c.节奏与抑扬顿挫: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手段;d.语言的美感: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创造诗歌的美丽和独特性。
2.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a.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b.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c.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d.体验诗歌的美感和表达;e.归纳总结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a.通过诗歌朗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性;b.展示优秀诗歌的鉴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c.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传授相关知识;2.示范法:通过朗读和解读优秀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3.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义;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的重要意义和鉴赏诗歌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讲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20分钟)a.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形式;b.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解读诗歌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3.示范鉴赏优秀诗歌(20分钟)a.选择一首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读;b.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手法;c.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诗歌的美。
4.小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义(25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b.让每个小组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c.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炼诗歌表达的技巧和意义。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表达形式;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诗歌的鉴赏,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的定义与特点;2.诗歌的表达形式与技巧;3.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或展示一首美丽的诗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初步了解。
2.知识讲解(30分钟)2.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首先,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简要介绍其特点,如诗歌是通过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象的艺术形式等。
2.2 诗歌的表达形式与技巧a.韵律:诗歌常常采用特定的韵律,如平仄、押韵等,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b.节奏与音乐性: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性,通过重复、对偶等手法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c.意象与修辞:诗歌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比喻、拟人等。
d.排比与对偶:通过排比和对偶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表达更加深刻。
e.叙事与抒情:诗歌可以以叙事的形式表达故事情节,也可以以抒发感情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3.教学实践(70分钟)3.1 分析诗歌的表达形式与技巧选择几首经典诗歌,组织学生分析其中的韵律、节奏、意象和修辞等表达形式与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鉴赏价值。
3.2 鉴赏与欣赏诗歌组织学生朗读、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安排学生就诗人的用词、语言表达和意境感受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反馈(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诗歌朗诵或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和总结这堂诗歌鉴赏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借古人、古 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旳手法.借古 代旳××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旳中 旳人(多指当权者)旳××行径。
阅读下面旳诗歌,说说它是怎样抒发情感旳。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旳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旳地方——台城曾经旳繁华奢靡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蜀相》
(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绿杨、白沙,刚刚披上春天外衣旳西湖,作 为乐景本身,已然生意盎然,惹人喜爱。作 者再着以“最爱”二字,又加上“行不足” 地赏玩,更是乐在其间。
这两句词主要旳体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 个细节(动作)体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 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旳感情变化。
越调•平湖乐/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 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析抒情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案:“香红渐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 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 了词作的情感内涵。(面的描写,点的刻画,能够指出来,各1 分。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各1分)
答案:(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 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技法归纳】
【答题模板】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 写、点面结合、工笔、白描)+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 式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 (1)赏析描写手法 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效果(或:抒什么情)。
第五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查类型一
鉴赏表达方式
【例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 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 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 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 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 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