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选读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制定明确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政策
01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政策,明确培训目标、内
容、方式、时间等,为培训提供政策保障。
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02
政府应完善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执业医
师法、医学教育条例等,为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03
政府应加强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
定期组织研讨活动,针对临床实践 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提 高助理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04
培训时间与周期安排
培训时间规划
培训总时长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规定,培 训总时长应不少于3年。其中, 理论学习应占1年,临床实践应
占2年。
理论学习时间
理论学习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知识、预防医学知识、 人文社科知识等。具体时间安排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临床实习
助理全科医生需要参与临 床实习,通过亲身实践, 掌握临床工作的基本技能 和要求。
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
学术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 绍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 验,提高助理全科医生的学术水
平。
学术交流
组织助理全科医生进行学术交流, 分享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学 术合作和交流。
研讨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01
02
03
04
临床技能
评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技能 水平,包括诊断、治疗、手术
等方面的能力。
理论知识
评估医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 握程度,包括基础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知识等。
沟通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5.09•【文号】国中医药发[2007]21号•【施行日期】2007.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号)等文件的精神,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现将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培训考核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是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培训制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具体实施情况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附件:1.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2.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二○○七年五月九日附件1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特色优势,规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以下简称“岗位培训”),提高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办法。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保障措施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大专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中,接受系统、规范的全科医学培训,成为能承担基层全科诊疗工作的医师。
二、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安排决定每批次人员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含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六、培训管理(一)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二)带教老师由医院统一选拔。
带教医师负责具体指导培训期间住院医师的医德医风培养、医疗文书书写、临床医疗实践、“三基”培训、劳动纪律及各项相关的学术活动。
带教医师应关注培训医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培养培训医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培训对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培训大纲和培训细则的要求,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doc

目录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理学部分⋯⋯⋯⋯⋯⋯⋯⋯⋯⋯⋯⋯⋯⋯⋯⋯⋯⋯⋯⋯⋯⋯⋯⋯⋯⋯ 5 第三章床部分⋯⋯⋯⋯⋯⋯⋯⋯⋯⋯⋯⋯⋯⋯⋯⋯⋯⋯⋯⋯⋯⋯⋯⋯⋯ 6 (一)中医内科⋯⋯⋯⋯⋯⋯⋯⋯⋯⋯⋯⋯⋯⋯⋯⋯⋯⋯⋯⋯⋯⋯⋯⋯⋯⋯⋯⋯ 61. 呼吸内科⋯⋯⋯⋯⋯⋯⋯⋯⋯⋯⋯⋯⋯⋯⋯⋯⋯⋯⋯⋯⋯⋯⋯⋯⋯⋯⋯⋯72.心血管内科⋯⋯⋯⋯⋯⋯⋯⋯⋯⋯⋯⋯⋯⋯⋯⋯⋯⋯⋯⋯⋯⋯⋯⋯⋯⋯⋯103. 消化内科⋯⋯⋯⋯⋯⋯⋯⋯⋯⋯⋯⋯⋯⋯⋯⋯⋯⋯⋯⋯⋯⋯⋯⋯⋯⋯⋯124. 内分泌科⋯⋯⋯⋯⋯⋯⋯⋯⋯⋯⋯⋯⋯⋯⋯⋯⋯⋯⋯⋯⋯⋯⋯⋯⋯⋯⋯145. 瘤科⋯⋯⋯⋯⋯⋯⋯⋯⋯⋯⋯⋯⋯⋯⋯⋯⋯⋯⋯⋯⋯⋯⋯⋯⋯⋯166. 血液科⋯⋯⋯⋯⋯⋯⋯⋯⋯⋯⋯⋯⋯⋯⋯⋯⋯⋯⋯⋯⋯⋯⋯⋯⋯⋯⋯⋯187. 病科⋯⋯⋯⋯⋯⋯⋯⋯⋯⋯⋯⋯⋯⋯⋯⋯⋯⋯⋯⋯⋯⋯⋯⋯⋯⋯⋯⋯208. 神内科⋯⋯⋯⋯⋯⋯⋯⋯⋯⋯⋯⋯⋯⋯⋯⋯⋯⋯⋯⋯⋯⋯⋯⋯⋯⋯⋯229. 湿科⋯⋯⋯⋯⋯⋯⋯⋯⋯⋯⋯⋯⋯⋯⋯⋯⋯⋯⋯⋯⋯⋯⋯⋯⋯⋯⋯⋯24 (二)中医外科⋯⋯⋯⋯⋯⋯⋯⋯⋯⋯⋯⋯⋯⋯⋯⋯⋯⋯⋯⋯⋯⋯⋯⋯⋯⋯⋯⋯201. 中医外科(、乳腺或其他病科)⋯⋯⋯⋯⋯⋯⋯⋯⋯⋯⋯⋯⋯⋯212. 中医皮肤科⋯⋯⋯⋯⋯⋯⋯⋯⋯⋯⋯⋯⋯⋯⋯⋯⋯⋯⋯⋯⋯⋯⋯⋯⋯⋯283. 肛科⋯⋯⋯⋯⋯⋯⋯⋯⋯⋯⋯⋯⋯⋯⋯⋯⋯⋯⋯⋯⋯⋯⋯⋯⋯⋯⋯⋯24 (三)中医科⋯⋯⋯⋯⋯⋯⋯⋯⋯⋯⋯⋯⋯⋯⋯⋯⋯⋯⋯⋯⋯⋯⋯⋯⋯⋯⋯25 (四)中医儿科⋯⋯⋯⋯⋯⋯⋯⋯⋯⋯⋯⋯⋯⋯⋯⋯⋯⋯⋯⋯⋯⋯⋯⋯⋯⋯⋯⋯27 (五)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291. 灸科⋯⋯⋯⋯⋯⋯⋯⋯⋯⋯⋯⋯⋯⋯⋯⋯⋯⋯⋯⋯⋯⋯⋯⋯⋯⋯⋯⋯⋯292. 推拿科⋯⋯⋯⋯⋯⋯⋯⋯⋯⋯⋯⋯⋯⋯⋯⋯⋯⋯⋯⋯⋯⋯⋯⋯⋯⋯⋯⋯⋯303. 中医康复科⋯⋯⋯⋯⋯⋯⋯⋯⋯⋯⋯⋯⋯⋯⋯⋯⋯⋯⋯⋯⋯⋯⋯⋯⋯⋯⋯32 (六)中医骨科⋯⋯⋯⋯⋯⋯⋯⋯⋯⋯⋯⋯⋯⋯⋯⋯⋯⋯⋯⋯⋯⋯⋯⋯⋯⋯⋯33(七)中医五官科⋯⋯⋯⋯⋯⋯⋯⋯⋯⋯⋯⋯⋯⋯⋯⋯⋯⋯⋯⋯⋯⋯⋯⋯⋯⋯⋯351. 中医耳鼻咽喉科⋯⋯⋯⋯⋯⋯⋯⋯⋯⋯⋯⋯⋯⋯⋯⋯⋯⋯⋯⋯⋯⋯⋯⋯⋯352. 中医眼科⋯⋯⋯⋯⋯⋯⋯⋯⋯⋯⋯⋯⋯⋯⋯⋯⋯⋯⋯⋯⋯⋯⋯⋯⋯⋯⋯⋯37 (八)急科(含 ICU)⋯⋯⋯⋯⋯⋯⋯⋯⋯⋯⋯⋯⋯⋯⋯⋯⋯⋯⋯⋯⋯⋯⋯⋯⋯49 (九)普外科⋯⋯⋯⋯⋯⋯⋯⋯⋯⋯⋯⋯⋯⋯⋯⋯⋯⋯⋯⋯⋯⋯⋯⋯⋯⋯⋯⋯⋯40 (十)助科室⋯⋯⋯⋯⋯⋯⋯⋯⋯⋯⋯⋯⋯⋯⋯⋯⋯⋯⋯⋯⋯⋯⋯⋯⋯⋯⋯⋯421. 心室⋯⋯⋯⋯⋯⋯⋯⋯⋯⋯⋯⋯⋯⋯⋯⋯⋯⋯⋯⋯⋯⋯⋯⋯⋯⋯⋯422. 放射科⋯⋯⋯⋯⋯⋯⋯⋯⋯⋯⋯⋯⋯⋯⋯⋯⋯⋯⋯⋯⋯⋯⋯⋯⋯⋯⋯⋯433. 中房⋯⋯⋯⋯⋯⋯⋯⋯⋯⋯⋯⋯⋯⋯⋯⋯⋯⋯⋯⋯⋯⋯⋯⋯⋯⋯⋯⋯44 (十一)修⋯⋯⋯⋯⋯⋯⋯⋯⋯⋯⋯⋯⋯⋯⋯⋯⋯⋯⋯⋯⋯⋯⋯⋯⋯⋯⋯⋯⋯44 第四章基践部分⋯⋯⋯⋯⋯⋯⋯⋯⋯⋯⋯⋯⋯⋯⋯⋯⋯⋯⋯⋯⋯⋯⋯⋯⋯45 (一)中医全科医学与社区生服技能⋯⋯⋯⋯⋯⋯⋯⋯⋯⋯⋯⋯⋯⋯⋯⋯⋯45 (二)健康管理⋯⋯⋯⋯⋯⋯⋯⋯⋯⋯⋯⋯⋯⋯⋯⋯⋯⋯⋯⋯⋯⋯⋯⋯⋯⋯⋯⋯46 (三)国家基本公共生服范⋯⋯⋯⋯⋯⋯⋯⋯⋯⋯⋯⋯⋯⋯⋯⋯⋯⋯⋯⋯48 第五章跟学部分⋯⋯⋯⋯⋯⋯⋯⋯⋯⋯⋯⋯⋯⋯⋯⋯⋯⋯⋯⋯⋯⋯⋯⋯⋯49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试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各培养基地具体实施,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一、培训目标本标准的培训目标是培养专职的助理全科医生,使其能够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要求,完成当地主要疾病救治任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为一年,实行全日制教学。
三、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1) 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
(2) 诊断学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等诊断学基础知识。
(3) 药物学基础知识掌握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等药物学基础知识。
(4) 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性、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
2. 临床技能和方法(1) 病历记录掌握病历书写规范、格式要求、重点记录内容等病历记录技能。
(2) 体格检查掌握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技巧。
(3) 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和常用药物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4) 紧急救援技能熟练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技能和方法,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3. 心理健康教育(1)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相关知识,学习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和工作导致的情绪波动等方法。
(2) 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技巧。
4. 管理与实践(1) 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掌握医学伦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临床工作中遵循相关规定和法律规定。
(2) 临床规范和诊疗指南理解并掌握当地相关颁布的诊疗指南及有关规范,参与医院科室申请相关职称等工作。
(3) 医疗质量与安全掌握医疗质量和安全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医院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服务质量。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助理全科医生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补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13〕2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重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农村居民健康需求变化趋势,遵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宏观指导,统筹规划项目实施。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制订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坚持需求导向,控制规模。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以本地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农村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战略、规划和培养能力,科学编制本地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治本之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是现阶段农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的过渡期补充措施。
各地要严格控制比例,处理好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与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3”)的关系。
(三)坚持统一标准,保证质量。
按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要求,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招收、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加强师资和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质量。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工作方式,达到全科医生岗位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安排决定每批次人员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一)临床基础培训1、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头痛、胸痛、腹痛、腰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乏力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临床基本技能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解读;门诊、住院病历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二)科室轮转1、内科(1)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实训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别、连续性随访管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的应急处理;心电图检查方法及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特征。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①实训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炎、呼吸衰竭。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掌握: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峰流速仪的使用;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合格证书颁发 完成全程培训,各项考试、考核成绩 合格,并且通过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考试者,经省级中医 药管理部门审定,可颁发统一制式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 格证书。
跟师学习培养内容 结合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技术 专长及特色,熟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医的理、法、方、 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掌握对某类疾病具有特色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1部以上指导老师推荐的中医典 籍、经典著作。 跟师学习培养标准 ①收集整理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 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每年不少于5份。 ②做好跟师笔记。撰写跟师心得或学习中医典籍体会, 每年不少于1篇。 ③在培养结束时提交1篇总结论文(2000字以上),内容 能基本反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师资培训课件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选 读
仁怀市中医院科教科 严武龙(主任医师)
2019年3月
总 则 一、培训目标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二)培训方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培训内容 1.临床培训 2.基层实践 3.理论培训 (二)培训要求 五、跟师学习
六、考试与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1.临床培训阶段考核 2.基层实践阶段考核 3.理论培训考核 (二)结业考核 七、培训合格证书颁发
细 一、临床培训 (一)中医内科(38周) (二)急诊科(8周) (三)中医外科 (6周) (四)中医妇科(4周) 则
(五)中医儿科(4周) (六)针灸科(4周) (七)推拿科(4周) (八)中医骨伤科(4周) (九)中医眼科(2周) (十)中医耳鼻咽喉科(2周) (十一)中医康复科(2周) (十二)临床护理(2周) (十三)辅助科室(2周) (十四)跟师学习 二、基层实践(16周) (一)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7周) (二)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8周) (三)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1周)
跟师学习培养目标 通过跟随具有一定专长及临床特 色的指导老师学习,使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在全面学 习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跟师方式, 学习和整理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熟悉并基 本掌握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技艺并形成自 身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
跟师学习指导老师聘任 各培养单位遴选临床学术专长 具有特色,主治以上中医医师,经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 专家进行资格认定后,正式聘其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 培训指导老师。在带教人选的选配上,以双向选择为原则, 每位指导老师带教学员不超过3名,以保证教学质量。
考试与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包括临床培训、 基层实践、理论培训三个阶段)和结业考核。培训过程考 核遵守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坚持过程考核为主,阶段综合 评价为辅;全部培训结束前的结业考核突出综合性。
基层实践阶段考核 阶段综合考核。 基层实践阶段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
理论培训考核 论课程师学习 学员在临床轮训期间和基层实践期间,以双 向选择为原则,选择临床学术专长具有特色,主治以上 中医医师进行跟师学习。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 对指导老师进行资格认定后,由各培养基地正式聘其为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指导老师。 跟师学习培养时间 在培养期内每周跟师学习半天,每 年不少于20次,以门诊为主。
三、理论培训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相关课程 (80学时) (二)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 (126学时) (三)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 (78学时) (四)综合系列讲座 (46学时)
重点内容选读
培训对象 中医类专业三年制高职(专科)毕业,拟在或 已经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培训年限 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 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可按照 相关规定申请延长培训时间,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临床培训、基层实 践、中医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培 训。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