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解剖蝗虫

合集下载

实验七蝗虫的解剖实验

实验七蝗虫的解剖实验

实验七蝗虫的解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节肢动物适应性的主要特征。

2.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蝗虫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蝗虫、模型
四、实验操作
1.外形
(1) 头部:眼、触角、口器。

(2) 胸部:外骨骼(背板、腹板、侧板)、气门、附肢、翅。

(3) 腹部:外骨骼、外生殖器(雌雄区别)
2.内部解剖
(1)循环系统:心脏、大动脉。

(2)呼吸系统:气管、气囊。

(3)生殖系统:雄:精巢、输精管、射精管、副性腺、贮精囊;
雌:卵巢、卵萼、输卵管、受精囊、副性腺。

(4)消化系统:前肠(口、咽、食管、嗉囊、前胃)、中肠(胃、胃盲囊)、后肠
(直肠、肛门)、唾液腺。

(5)排泄系统:马氏管。

(6)神经系统:脑、围食道神经、腹神经链。

五、作业
绘蝗虫的内部结构图。

实验5 蝗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实验5 蝗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嗉囊
卵巢
气管
马氏管
直肠
肛门
1.呼吸系统: • 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气管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 粗大的肠管)。 3.排泄系统: • 马氏管,100多条细盲管,着生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6.生殖系统: (1)雌性: 1)卵巢:1对,许多卵巢管组成。 2)输卵管:1对,绕至消化道腹面,连中输卵管。 3)阴道:中输卵管后方的一端粗管。 4)受精囊:位于中输卵管背方。 5)副性腺:1对,在输卵管前端,紧靠卵巢管。
受精囊
输卵管
卵巢
(2)雄性: 1)精巢:1对,合在一起,有许多精巢管组成。位于消化道背面。 2)输精管:1对,从精巢两侧腹面通过。 3)储精囊:1对,通受精管。 4)阳茎:射精管末端膨大的部分。 5)副性腺:位于射精管前端的两丛细管状腺体。储精囊就包在副腺丛中。
实验五 蝗虫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解剖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 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 剖针。 三、实验材料 –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
雌性
雄性
听器
气门
肛上 尾须 阳茎 生殖 产卵 产卵 板 下板 腹瓣 背瓣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
• 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 另一侧也同样剪整性)。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发育过程,进一步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棉蝗(成虫)2. 实验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解剖镜、剪刀、滴管、生理盐水、70%酒精、10%福尔马林、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蒸馏水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1)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的外部形态,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观察蝗虫的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2. 解剖蝗虫头部(1)沿蝗虫头部背中线剪开,暴露头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结构。

3. 解剖蝗虫胸部(1)沿蝗虫胸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胸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结构。

4. 解剖蝗虫腹部(1)沿蝗虫腹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腹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等结构。

5. 观察生殖器官(1)观察雌蝗虫的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产卵器等结构。

(2)观察雄蝗虫的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突等结构。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蝗虫的气管分支情况。

(2)观察气管末端的气门,了解气门的数量和分布。

7. 观察排泄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器官,如马氏管等。

(2)观察排泄器官的排泄过程。

8.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等。

(2)观察消化过程中的消化酶分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蝗虫头部主要由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组成。

其中,脑是蝗虫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生殖器官负责蝗虫的繁殖。

2. 蝗虫胸部蝗虫胸部主要由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组成。

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蝗虫体内;肌肉负责蝗虫的运动;神经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翅是蝗虫的飞行器官。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2. 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从腹部末端背侧开始(第8腹节背板侧面), 向前沿气门上方将左侧体壁剪开,剪至前 胸背板前缘背侧。剪时勿上机内部器官。 用小镊子或解剖针剥离体壁,由于胸部和 腹部末端肌肉发达,剥离时应特别注意。

1)循环系统
由心脏、动脉、血窦组成。将体壁翻开,可 见一条半透明的细长管状结构—心脏。心 脏按体节有若干膨大的部分,即为心室, 心脏两侧有扇形的翼状肌。注意观察棉蝗 有几个心室?心室上有无心孔?

1.2 胸部


足:各胸节上均有1对足—前、中、后足。 前足和中足为步行足,后足粗大,为跳跃 足。各足均有6节构成,观察各节的特征。 翅:2对—前翅、后翅。观察2对翅的形状、 大小、质地以及翅脉有何不同?功能有何 不同?
1.3 腹部

由11节组成,第一节与后胸节愈合,其两侧 各具椭圆形的鼓膜听器。 各节只有背板和腹板组成,侧板退化为膜 状。 第1至8腹节形态相似,在每节背板两侧下缘 前方各有1个气门。
5)排泄系统
马氏管:位于中 后肠交界处,有 许多游离于血体 腔的盲管。
6)神经系统
脑:位于消化管背面,两复眼之间的淡黄色 块状物。 围咽神经:1对,位于食道两侧。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五、作业
绘雌性棉蝗内部结构图,示消化系统、排泄 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包括:气门(10对)、气管、气囊。掀开体 壁可看到自气门向体内,有许多白色分支 小管分布于脏器和肌肉中—气管。在内脏 背面两侧有许多膨大的气囊。气管内壁具 几丁质螺旋丝。
3)生殖系统
棉蝗是雌雄异体且异形(雄小雌大)。 雄性:精巢位于腹部消化道背方,为1对左右 相连的长椭圆形结构,由许多精巢小管组 成。精巢腹面向后伸出一对输精管。两管 绕到消化管腹面汇合成1条射精管,射精管 前端两侧有一些迂回的细管—附腺,通入 射精管基部。将附腺的细管拨开,还可看 到1对贮精囊,也开口于射精管基部。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实验九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实验九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实验九 蝗虫的解 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掌握节肢动物门及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棉蝗的浸制标本。
2.解剖器、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 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3.1外部形态观察
3.1.1头部:
3.1.1.1单眼 3.1.1.1复眼
3.1.1.1上唇
四、作业及思考题


1.绘制蝗虫口器的分离结构图。 2.节肢动物包括哪些纲?有哪些特征?
的内部器官分离开,最后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观察
下列器官系统:

3.2.2内部结构观察


3.2.2.1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3.2.2.2呼吸系统:气管呼吸

3.2.2.3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 生殖系统

3.2.2.4消化系统:前、中、后肠、唾液 腺 3.2.2.5排泄系统:马氏管
2.1.1.1大颚 3.1.1.1来自颚3.1.1.1下唇3.1.1.1舌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左手持蝗虫,使其腹面向上,
拇、食指将其头部夹稳, 右手持镊子自前向后将口器各部分取下(同时注意 观察口器各部分着生的位置), 依次放在载玻片上,


用放大镜观察其构造。
口器: 咀嚼式(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


(1)前肠: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构造: 咽:口后的一段肌肉质短管。 食管:咽后一段管道。


嗉囊:食管后方膨大的囊状管道。
前胃:嗉囊之后,较嗉囊略细的一段粗管。 (2)中肠: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伸向 前,6个伸向后方。 (3)后肠:包括: 回肠:与胃连接的较粗的一段肠管。 结肠:回肠之后较细小的一段肠管,常弯曲。

蝗虫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蝗虫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分析蝗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蝗虫、放大镜、解剖针、解剖盘、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生理盐水、滤纸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天平、计时器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1)将蝗虫放在解剖盘上,用放大镜观察其整体形态,注意观察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形状。

(2)记录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等。

2. 解剖观察蝗虫头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头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头部皮肤,观察头部内部结构。

(3)记录头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

3. 解剖观察蝗虫胸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胸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胸部皮肤,观察胸部内部结构。

(3)记录胸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等。

4. 解剖观察蝗虫腹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腹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腹部皮肤,观察腹部内部结构。

(3)记录腹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5. 观察蝗虫的呼吸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气门,了解其位置和数量。

(2)用解剖针挑开蝗虫的气门,观察气管的分支和分布。

(3)记录蝗虫呼吸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6.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了解其位置和形态。

(2)用解剖剪将蝗虫生殖器官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3)用解剖针轻轻挑开生殖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

(4)记录蝗虫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腹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观察和解剖蝗虫

观察和解剖蝗虫

课题:4.4.2观察和解剖蝗虫
课型:实验课
实验目的:
1、知道蝗虫的外形特点,了解其与环境的适应。

2、知道蝗虫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了解其各器官的功能。

3、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技能。

实验器材:
材料:蝗虫。

器具:解剖剪、蜡盘、尖头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纱布、清水。

方法步骤
1、观察蝗虫的外形。

2、解剖蝗虫。

3、观察蝗虫的内部器官、系统。

通过观察和解剖,归纳蝗虫的主要特征,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

1、取一只蝗虫,放在蜡盘中央,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观察蝗虫的外骨骼,它有什么功能?
(2)观察蝗虫的头部器官,找到复眼、单眼、口器、和触角。

用镊子小心拆下蝗虫的口器,这样的结构适于怎样的取食方式?
(3)观察蝗虫的胸部。

胸部有几对翅?每对翅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功能是否有差异?胸部有几对足?每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这些足的功能各有什么
不同?
(4)观察蝗虫的腹部,找到气门。

2、解剖蝗虫
(1)用剪刀沿着蝗虫身体左侧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端剪至头部,另一侧用同样方法剪开。

用镊子仔细地将背部的外骨骼右前向后揭开。

(2)观察蝗虫的气管、消化道和消化腺等结构。

(3)观察蝗虫的生殖腺。

讨论:蝗虫的哪些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特点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教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和解剖蝗虫
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邵婷一、设计思路
蝗虫,对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学生知之甚少。

从观察能力分析,学生曾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有些基础;从解剖能力分析,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标本;从实验过程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从学生的情感分析,实体标本跟活体不一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觉,不敢或不愿触碰它。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设计了本节课,又因为实体标本质量不高,内脏高度腐烂情况,只要学生能学会基本解剖方法就可以了。

解剖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采用视频讲解后学生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予以帮助,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解剖蝗虫,理解生物体结构功能与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2、通过对蝗虫口器的分解和呼吸器官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生物体结构功能与其环境相统一。

2、通过对蝗灾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了解其结构功能与生存环境的相适应。

2、学习解剖蝗虫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分解蝗虫的口器
蝗虫的解剖
四、教学准备
蝗虫冷冻体、解剖工具、蜡盘、放大镜
蝗虫的口器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