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
3、让学生明白身边的“小事”也能反映社会公德和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把身边的“小事”说清楚,说具体。
(2)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倾听他人的观点。
2、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小事”,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提高文明素养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一些身边“小事”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一些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小事”描述。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些事情很小,但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板书课题:身边的“小事”)(二)感知“小事”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些身边常见的“小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公园里随手乱扔垃圾等。
2、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小事”?你对这些“小事”有什么看法?(三)交流“小事”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小事”。
2、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分享“小事”1、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分享小组内交流的“小事”。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五)引导思考1、教师展示一些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小事”描述,如“有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小朋友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六)总结观点1、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对身边“小事”的看法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2、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小事”对交际的影响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信心和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身边的“小事”,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小事情,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场景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小事情,并针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或者PPT,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发生的小事情,例如:“这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球,她是要给谁?”,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观点。
2.以此类推,让学生讲述不同场景中的小事情,加深对小事情的理解。
步骤二:讲解1.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小事情对交际的影响是什么。
例如:小事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加话题的丰富程度等。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进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教学。
步骤三:练习1.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的小事情、在公园里玩耍时发生的小事情等等,引导学生进行讲述。
2.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纠正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步骤四: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从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程中,你学到了什么?”2.鼓励学生进行小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重点1.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
2.培养学生自信的交际能力。
六、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讲述。
2.如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纠正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有较好的表现,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身边的小事情进行交际,同时也对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提高。
学生的表现受到教师们的认可和赞扬。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方式,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模拟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身边的“小事”展开,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情,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讲述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小事情,讨论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模拟实践:学生分组模拟实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教师给予指导与评价。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观察并描述身边的小事情,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小事”2. 主要内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小事情3. 重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4. 难点:观察生活,发现小事情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描述身边的小事情,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 收集关于身边小事情的新闻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模拟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身边的‘小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并通过交流这些小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身边小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乱扔垃圾等,为学生提供了话题示例,同时也启发学生去发现更多类似的小事,思考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这一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口语交际素养,为今后更深入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他们对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可能还不够细致全面,缺乏主动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话题进行交流的意识。
在口语表达方面,虽然能说,但可能存在表述不够清晰、条理不够分明、观点不够明确等问题。
此外,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时,也可能出现不专注、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意思并做出恰当回应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生活,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以及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能够清楚地描述一件小事的经过。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身边小事的看法和感受,做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能听懂别人的主要意思,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使表达更具说服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小事虽小,但意义重大。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准确、清晰地描述小事的经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范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身边小事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身边小事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准备一些关于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身边小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
3.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身边的小事进行口语交际,并互相倾听和反馈。
4. 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2. 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分享,评价学生在观察身边小事方面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实践,评价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在倾听他人意见和与他人沟通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身边的小事,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邀请家长或社区人士来课堂分享他们身边的小事和经验,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
2. 教师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关于身边小事的图片、视频和文章,用于教学参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身边的小事”主题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和倾听,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主题:身边的“小事”2. 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视频素材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4. 情境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重点内容:口语交际的基本概念、身边的“小事”主题、倾听与表达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口语表达一件身边的“小事”,并写下来。
2.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参与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
4.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编写的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进行修改。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范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发现生活中的点滴。
教学内容:1. 开场白:引导学生自由谈论他们对身边小事的关注和体验。
2. 举例说明:教师分享一些身边的小事,并展示如何用口语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1. 学生自由谈论身边的小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教师分享一些身边的小事,并展示如何用口语进行交流。
第二章:观察和描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口语描述身边小事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练习: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身边的小事。
2. 描述练习:学生用口语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小事。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身边的小事,并记录下来。
2. 学生用口语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小事,与他人分享。
第三章:讨论和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身边小事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口语进行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小事,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2. 全班分享: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小事,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表达和沟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口语交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小事,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口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小事,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身边小事的持续关注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活动: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通用

互动评价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优点 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03
教学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与分享
01
02
0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组4-5人,围绕“身边的 小事”展开讨论,分享自 己的经历和感受。
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 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问。
自评
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互评
学生之间根据评价标准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评价与总结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结合评价标准,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 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通用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建议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口语交际课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观点。
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制定评价标准
语言表达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语言是
否流畅、有条理。
交际技巧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适当的交际 技巧,如倾听、回应、引导等,与 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内容理解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交际话题的 内涵和外延,是否能够抓住重点、 深入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的行为:不受欢迎和尊重留下遗憾
令人温暖的行为:乐于助人正能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的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
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
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