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科学)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科学)科学命题意图本卷命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试题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指导思想:体现科学学科本质,考查科学素养。
以考评学,以考引教。
二、命题原则:科学试题的命制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严格按照《宁波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内容,试题充分体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命题组预测本卷难度系数约在0.71左右。
三、试题特色1.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突出核心主干知识。
试题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紧扣教材,选项有些直接来自于教材中的文本描述,减轻学生在考试中的心理负担。
试题重点考查的都是科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知识覆盖全面、到位。
如第2题结合粗盐提纯实验考查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对中学实验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4题通过4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体现了“科学就在学生身边,身边的很多事物可以进行研究”的思想。
第8题以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给予分析和判断,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核心知识。
第11题以教材中的实验和活动为题材,试题的情景学生比较熟悉,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的严密性。
2.突显学科特点,注重思维提升。
科学的特点在于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建构知识体系,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试题通过新颖的情景展现实验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实验中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的渗透。
研究中考试题 探寻命题趋势制定备考策略

研究中考试题探寻命题趋势制定备考策略1. 引言1.1 研究中考试题的重要性研究中考试题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中考是学生通往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关口,决定着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而考试题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表现。
对中考试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中的命题规律和趋势,对学生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中考试题有助于了解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通过研究命题者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试题背后的出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提高应试能力。
随着命题策略的不断演变,研究中考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跟进考试动向,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提高应试成功率。
研究中考试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入研究试题内容和形式,了解命题者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把握命题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1.2 命题趋势的影响命题趋势是中考考试中备考者必须要重点研究和关注的一个方面。
命题趋势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备考者需要根据命题趋势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
命题趋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考试题的难度、类型和重点内容上。
通过研究历年的中考试题,备考者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考试。
命题趋势也反映了命题者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备考者需要了解命题者的倾向和偏好,从而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命题策略也在不断演变,备考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以适应新的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对备考策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备考者应该密切关注并灵活应对命题趋势的变化,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2. 正文2.1 研究中考试题的内容和形式研究中考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是备考的重点之一。
中考试题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命审题感悟及2018年中考应对策略

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命审题感悟及2018年中考应对策略作者:胡涛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18年第04期2014年曾被抽中命制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升学试题,2017年再一次被抽调进行哈尔滨市语文中考审题工作,有惊喜,更有责任。
反思命题、审题过程,有两点感悟。
首先,做人有底线,命题有标准。
命审题工作期间大小会议无数,领导强调最多的就是命审题的原则与依据,可见守住标准对命审题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命审题的依据: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试说明》是命题工作的指南针,也是教师和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依据,命题中的知识点、知识要素都不能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
比如201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积累与运用的第6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连贯性。
有的考生由于忽视题干中关于“仁医”中的“仁”字,答题时没有排除干扰项,导致答错。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标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本要求,界定每个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不越位,让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其次,每日都在题库抽调的文字里忙碌着,寻找学生应知应会的考点,不断筛选、提炼、加工、整理。
我们会为了一个字的读音翻遍各种版本的字典,为一个词的释义上下求索,为一道题的设计反复思考。
但是当夜以继日的工作换来最终的试题,笑容变成了幸福的一道涟漪。
通过命制中考试题,笔者对中考命题工作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每一年的语文中考试题都是基本求稳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所选的文章大都倾向于学生所能理解的难度,注重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设置的试题注重层次和梯度,题型覆盖全面,能力考查全面,并有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如何准确把握命题方向,指导2018年应届考生考入理想的高中,笔者总结一些中考语文升学考试方面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助语文老师们一臂之力。
2018年中考化学课时1 空气 氧气 (2)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考专家谈河北中考试题一、近年中考试题评述1.试题结构河北中考化学试题总分为60分,全卷共五个大题,21±1个小题。
2017年河北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做了微小的调整,在试题题型及内容上变化不大,试题整体的结构相对稳定。
从试题的结构看,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为7∶8,入选的试题主要根据内容序列及难易度进行排列。
(1)选择题:1~7题为化学试题,8~14题为理化综合试题,每小题2分,都为四选一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技能与应用。
(2)填空题:27、28题为理化综合题,分值为每空1分,考查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29题为化学与生活,考查常用化学知识的应用;30题为教材中基础实验,考查实验基本技能;31题推断题以框图题为主要题型,考查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联系,难度中等较多(或稍有拔高)。
(3)探究题:35题7分,考查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设计实验、做出猜想、动手(探究)实验、对猜想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进行反思及拓展等多个环节,涉及知识面较广,一般是把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属于中偏高难度题。
(4)计算应用题:36题5分,主要考查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结合曲线图、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试题特点河北中考近五年来理综化学部分,从总体看有以下特点:(1)试题的结构、题型、难度考查重点保特相对稳定,但命题趋势也体现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严格依据教材和《中考说明》,以教材核心内容为重点,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主干,密切联系实际,试题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整套试题,科学严谨,难易合理,多方兼顾,既具有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初中教学质量检测,又具有初中升学选拔等多种功能。
3.河北省中考化学考点分析题号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1 空气的含量实验基本操作空气成分测定食物中的营养素化学标志识别2 食物中的营养素化学与人体健康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及氧气的来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3 实验基本操作水的分布、净化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 化肥的认识配平方程式,判断物质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溶液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5 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符号的意义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6 金属的锈蚀金属活动性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和分子的性质,酸雨的pH溶液与溶解度7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变化曲线溶解度曲线金属与酸反应金属的活动性8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环境与资源保环境污染与保护护续表题号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9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生产与生活中做法的判断用分子观点解释现象分子,合金与纯金属的差异天平的使用10 科学家与他们的贡献物理、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物理、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化学性质的辨别11 分子的特征分子的运动天平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分子的运动12 物质的分类实验评价安全常识金属、合金的性质,物质与健康物质的分类13 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物质的除杂与鉴别)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14 图片解读(燃烧的条件,物质溶于水放热情况)图片解读图片解读电解水,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溶解性27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稀有气体的用途,节能天然气燃烧及热量计算可再生能源合成材料,铜生锈的条件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28 电解水实验及压强变化燃烧的条件及压强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9 硬水检验,合金,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合成材料,乳化作用物质的用途,营养素,防锈盐的用途,金属锈蚀与防护,灭火方法,营养素硬水检验,材料鉴别,碳的用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水的净化,乳化作用,营养物质与营养素30 粗盐中杂质的去除,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鉴别、pH试纸的使用气体的制取,盐的溶解,溶液的配制碱的性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蒸发操作,燃烧的条件,物质溶解度与溶剂溶液配制及粗盐中杂质的去除31 框图推断物质框图推断物质框图推断物质框图推断物质框图推断物质35 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成分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组成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组成实验探究: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探究质量守恒定律36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二、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趋势及备考策略1.2018年中考命题趋势(1)命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是参照我省现行使用的教材,保证使用各种版本教材学生的公平性,试题的素材多来源于教材,充分体现教材的重要性。
万紫千红总是春

龙源期刊网 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忘忧草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第04期当前的中考作文命题不管如何丰富多彩,都必须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方面的精神理念,以期对写作教学产生良性导向作用,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发,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尤其是要做到对传统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适度创新,有效防止宿构、套作,以保持一定的命题新鲜度。
“万紫千红总是春”——说到根本,无论题目着眼何处,都是对学生生活关注、思考、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量。
下面,我们就随机抽取2017年各地中考的110套语文试题,从命题的形式、写作的题材、阐释的主题、评价的要素等几个方面的变化规律作一粗浅分析,并对201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题型预测:整体保持稳定,细处出现变动。
作文命题多元化的格局将仍然存在,并以“整体保持稳定,细处出现变动”的方式呈现。
这里所说的“整体保持稳定”即全命题作文将占据主体地位,选题作文比率将呈现小幅度变化,半命题作文因其独特的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将在2018年继续呈现增长势头,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将仍然以点缀的方式在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
关于材料作文在2017年出现的以场面设置和情境设置等方面的创新形式,因其在选题和立意上降低了难度,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又能够保证考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可能会受到各地命题者的关注或重视。
这里所说的“细处出现变动”即在拟题呈现的形式上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如在构成题目的语言形式上、在题目内容的指向上、在题目导语的呈现方式上等,可能会有一些细小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会让内容指向更明了,中心主题更集中。
另外,作文命题将继续向审题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开放性方向发展,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将更加开阔。
具体来说,就是文题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选材视野更加开阔,便于触发考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感悟积累。
二、内容预测:难逃“四大母题”,瞄准“真情挚爱”。
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

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在中考数学中,跨学科试题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种类型的试题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旨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数学考试中,学生只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但是,跨学科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因此,跨学科试题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时,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这需要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跨学科试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无论是在传统的数学考试中还是在跨学科考试中,学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算、推理、作图等基本技能。
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解决跨学科问题。
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解决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问题时,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
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时,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跨学科问题。
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是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跨学科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类型的试题,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复习策略及步骤

2023中考复习策略及步骤一、明确中考方向初三全体老师深度研讨课标,下水2018、2019、2020、2021、2022 五年中考试题,结合答案,对比课标,研讨考题特点、出题动向,分析试题所指向的知识点、能力点、核心素养,把脉诊疗课堂教学,明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明晰教学方向,从而确定中考的真正导向。
二、加强教学管理(一)常规教学管理1、备课:教案设计要处理好“知识细节”与“整体把握”的关系,要体现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的具体的教法和学法。
2、上课:要讲究实际效果。
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即不考的不讲,懂了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
该让学生自我训练,自我感悟的,让学生自主构建。
使学生对每一个考点都能“记得住,说得清,写得出,用得上”。
3、选题:要注重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体现效度要把知识的回顾与足够的巩固练习结合起来。
4、批改:要有错误率的统计,错误原因分析及答题思路的解析。
每一个阶段后组织学生进行-次集中纠错训练。
要做到及时批阅,突出重点讲评,重点学生力求做到面批到位。
5、辅导:继续实行科任教师包干跟踪工作制度。
要分层次区别对待,开设优生专题讲座,同时为差生提供有效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整体提高。
6、制卷:要在反复研究中考试卷基础上,理清思路,做到宁少勿滥,精选习题。
严格区分每一轮复习的不同阶段学生对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区分不同阶段对学生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的要求。
训练测试要围绕阶段性目标组织实施,考试分析应能体现不同时段所发挥的不同功能效益,确保三轮复习目标的逐步落实。
切不可“一步到位”,天天都是中考试卷。
具体方法要做到“三精”、“四统一”和“五必”:(1)科任教师在习题的设计上要做到“三精”一一精选、精讲、精练(2)教学实现四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习题统一、检测统一(3)练习题要做到“五必”一一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
(二)复习方法1.学生建立错题集,把历次考试丢分题抄在本子上,并写出正确答案。
2018中考数学:备考复习重点及目标

2018中考数学:备考复习重点及目标初中数学备考复习重点及目标建议考生备考分两个阶段进行练习。
第一阶段以章节复习为主,主要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
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重现、重建上,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阶段以分步、分层进行各项能力训练为主、加强综合练习。
建议分成四块进行:1.将一元二次方程、分式的化简的求值、图形中的推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形的变换等作为重点落实。
2.将函数即一次函数及其应用,二次函数综合运用作为重点突破。
3.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结合4月调考,加大力度训练力求有所收获。
4.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结合4月调考,在知识点及技能、方法掌握和形成到一定程度适当投入时间加大训练强度,提高得分率。
中考重点知识(一)代数中,重点知识有三个方面:1.数与式。
2.方程与不等式。
3.函数。
注重函数特征及图象性质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对称性,增强数形结合意识,积累解题思维方法。
(二)几何中,重点是图形的认识、变换,图形与坐标以及图形与证明等知识。
(三)综合题(压轴题),在坐标系中,考查平面内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
备考三大注意事项1.一定要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
根据2013年《考试说明》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单元进行阶段落实验收工作。
2.不要一味追求难题、偏题、怪题的训练。
《考试说明》中明确了考试试题的中、低档题比重很大,约90%。
难题也是由很基本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了中、低档题的解法,难题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3.不要单纯进行题海战役,但不等于放弃做必要的题。
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就得花时间去思考、分析、归纳解题方法。
调整身心状态,切忌急功近利中考是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综合竞争,有时身心素质起决定作用,复习阶段一定要让学生身心健康,状态好,这才能有好的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四)应试策略
应 对 策 略
1. 调整好情绪,速入待试状态;
2. 拿题后,快速浏览积极预测; 3. 听材料,抓重点,整体理解;
4. 用好待听时间,速测下题语境;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四)应试策略
5. 遇到障碍,调整思路;
应 对 策 略 6. 边听边记,重点记录关联词汇; 7. 关注连词的句法作用;
4. 让步状语从句之although;
5. 结果状语从句之so…that…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掌握六种时态的谓语动词形式;
时 态 目 标
2. 熟记各种时态的时间标志; 3. 生成根据语境选择时态的能力; 4. 掌握in 3 hours, for 3 hours 和since 3 hours ago用什么时 态。
词
三.语法完形填空
形
容 词 副 词 A. easy C. easier B. easily D. more easily
A. interesting C. boring A. late C. lately
A. too C. either
B. interested D. bored B. later D. latest
2018年陕西中考英语备考系列讲座(2)
中考英语命题趋势分析
及备考策略
王 海 峰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a的泛指功能; 2. the的特指功能; 3. 冠词的省略。
冠 词 目 标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祈使句; 2. 感叹句之what 和how;
句 子 类 别
3. 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 特殊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一)命题宗旨
1. 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
2. 判断对话场所的能力;
3. 判断对话者间关系的能力;
4. 获取对话隐含意思的能力;
5. 理解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二)考点细分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二)考点细分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二.听力部分
(三)听力的习得
1. 重视听力教学; 贵 在 常 听 2. 泛听、精听相结合; 3. 适时补充适当的听力材料;
4. 多听、常听,坚持不懈;
5. 进行真题强化题型听音灌输。
三.语法完形填空
(二)语法完形填空答题策略
3. 复读全文,确定答案
确认冠词、介词、并列连词等同性异 形词试题的答案依据是词义和语境相一致。 对于异性词而言,不仅要看语义是否统一, 还要看语法结构是否正确。
三.语法完形填空
(二)语法完形填空答题策略
掌握各词性的基
本句法作用
(My younger) sister worked out (the difficult) puzzle [successfully].
名词后缀:
构 词 法
6.
-ness
happiness, sadness;
7. -ing feeling, reading;
8. –ure failure, pleasure;
9. -ment agreement;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形容词后缀:
构 词 法
–an American, African; --ese Chinese, Japanese; --ive active, creative; --ly friendly, daily; --y dirty, rainy, sunny;
第一种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二种是
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三种是句中
逻辑关联。就中考而言,主要考查考生
准确把握句中逻辑关联的能力。
四. 完形填空
1. 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答 题 策 略
审读首句,明确短文主题语境,了 解其体裁及题材;然后跳过空格,通览 全文,概括了解文章的逻辑走势,即故 事过程,为下一步预测答语做好准备。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四.完形填空
1. 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语篇逻辑 命 题 宗 旨 走势的能力。作为障碍性阅读理解 题型,把握文章的逻辑走势是答题 的基础。脱离了宏观语境,往往就 会出现四个选项均可以填入的令人 无所适从的窘境。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四.完形填空
2. 考查考生依据语境辨析词汇的能 力。读懂了语篇,即整体上把握住了
差别; 3. 动词后to和from语义差别; 4. in, by 和with “用”字辨析。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And表示 “褒贬相同”;
连 词 目 标
2. But表示 “一褒一贬”; 3. Or表示“两者选其一”;
4. So表示“前因后果”。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三. 中考命题趋势预测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熟记哪些单词要跟不定式;
不 定 式 目 标
2. 熟记哪些单词要求跟不定式作宾 补;
3. 不定式放于句尾作目的状语;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被 动 语 态 目 标
1. 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被动形式; is / are done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形容词后缀:
构 词 法
6. –en wooden, golden; 7. –ful careful, useful; 8. –less careless, endless; 9. –ous nervous, dangerous.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B. also D. neither
三.语法完形填空
A. me C. my
代
B. mine D. myself B. her D. your
B. one D. its B. few/little D. much/many
A. his C. my
A. it C. one’s A. both/all C. any/some
8. 大胆预测,不留空白;
三 .语法完形填空 三. 中考命题趋势预测
(一)语法完形填空题型详解 选材 故事或说明文
性质 生词 必考点
基于语篇考查考生语法知识 不超过3个,且必须加注 冠、介、代、 宾、状语从句
名词单复数或 所有格
形副混合辨析 动词时态 形副比较等级 过去时被动语态
并列连词 情态动词、 不定式双词辨析
词
三.语法完形填空
A. but C. as/so
连 介 词
B. and D. or/nor B. that D. why
B. if / unless D.(so)…that… B. for时原人 D. with用有和
A. what C. how
A. because C. until/when A. on时空忙 C. in 时空穿
三.语法完形填空
A. a C. an
冠
B. the D. / B. man’s D. men’s
B. speech D. speeches B. different D. differently
A. man C. men
A. speaker C. speakers A. difference C. differences
高频考点
三.语法完形填空
A. raise C. has raised
动
B. raised D. will raise B. is built D. was built
B. to produce D. to reduce B. would D. need
A. build C. built
A. produce C. reduce A. could C. should
名
三.语法完形填空
(二)语法完形填空答题策略
1. 通读全文,把握行文逻辑
通过快速阅读全文让学生把握语篇逻 辑走势,即谁作了什么、怎么做的、 什么 时候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逻 辑关系、什么结果。
三.语法完形填空
(二)语法完形填空答题策略
2. 逐句理解分析,初选答案
通读之后,逐句分析句子语义和缺失 的句法成分。据此初选答案。理解句子在 语境中的含义并弄清句子句法结构是语法 填空的关键所在。
1. 基数词;
数 词 目 标
2. 序数词的书写; 3. 数词的“表多”用法。
4. 熟记eighth, ninth, twelfth
等易错词汇的拼写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1. at, on, in, for, since和名词
介 词 目 标
搭配的语义差别;
2. at, in, on和地点名词搭配的
2. 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形式;
was / were done
3. 掌握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will be done.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HOW ACTION 1. 主+系+表;
2. there be +主+状;
句 型 目 标
WHAT HOW WHERE
WHEN;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5. 掌握谓语动词的时态。
一. 中考命题范围简介 一.考试范围
前缀:
构 词 法
1. dis– dislike, disagree; 2. im—impolite, impossible; 3. un—unhappy, unlucky; 4. en—encourage, enable; 5. re—rewrite, ret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