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服务控制程序(含表格)

服务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建立顾客服务系统,通过服务信息的反馈、统计与分析,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最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2.0范围适用于公司售前、售中、售后所有过程的服务。
3.0术语3.1.售前:自建立顾客档案起至顾客发出提名信要求报价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2.售中:自接收提名信,签署采购合同至零件批量供货整车0公里以内为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3.售后:自车型0公里以后的所有活动过程。
4.0管理职责4.1.市场营销部:4.1.1.负责售前、售中和售后顾客信息的收集、反馈及通知、处理。
4.1.2.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相关工作。
4.2.产品开发部:4.2.1.负责建立顾客档案,接收顾客招标信息。
4.2.2.组织产品报价,签署顾客合同及订单修改信息。
4.2.3.负责在产品报价时、产品开发时与顾客进行产品技术信息的沟通交流,包括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开发进度、产品服务及售后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4.3.质保部:4.3.1.负责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质量策划、控制与改进相关文件。
4.3.2.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析解决内部及顾客投诉质量问题。
4.4.相关部门负责涉及服务过程中需要整改问题的配合解决。
5.0工作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6.0相关文件《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营销管理程序》《改进管理程序》7.0相关记录质量信息反馈单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xl s月度顾客退货状态跟踪表客户退货处置跟踪记录表.xl s顾客满意测量汇总报告顾客满意度测量统计分析报告 (3).xl s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xl s顾客特殊要求清单顾客特殊要求清单范例.xl s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表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记录表.d oc。
IATF16949顾客服务控制程序(含附属表单)

XX 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顾客服务控制程序文件编号:Q/FL2.0813—20202020年01月10日发布2020年01月11日实施1目的做好销售前、销售过程中的产品介绍和咨询,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保证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用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3术语3.1 顾客档案:客户和主机厂客户的档案。
3.2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期望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3.3 反馈:(顾客满意)对产品、服务投诉处理过程的意见、评价或诉求。
3.4 投诉:(顾客满意)就产品、服务或投诉处理过程,表达对组织的不满,无论是否明确地期望得到答复或解决问题。
3.5 顾客服务: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组织与顾客之间的互动。
3.6 三包:指包修、包换、包退。
3.7重大质量问题:对顾客造成生产中断或批量发生的质量问题。
3.8一般质量问题:除重大质量问题外的质量问题。
3.9 售前顾客服务:在顾客未接触产品之前所开展的一系列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服务工作3.10 售中顾客服务:产品销售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的服务3.11 售后顾客服务:在产品销售以后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4职责4.1销售部/国贸部负责售前、售中的服务及顾客信息的收集、接收登记、反馈工作。
4.2质控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服务中反馈的产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
4.3技术中心对服务工作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4.4计量科提供服务工作中所需要的测量设备及测量设备的检定。
35工作流程和内容6相关文件6.1 Q/FL2.0707—2020《记录控制程序》6.2 Q/FL2.0702—2020《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6.3 Q/FL2.0803—2020《顾客需求控制程序》6.4 Q/FL2.0901—2020《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7附件无。
8记录8.1 顾客档案Q/JL081301-C8.2 产品失败履历表Q/JL081302-C8.3 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Q/JL060301-C8.4 防止不合格品再发生报告Q/JL081303-C8.5 现场服务报告Q/JL081304-C8.6 月度服务报告Q/JL081305-C8.7 走访服务报告Q/JL081306-C8.8 质量信息反馈表Q/JL090201-C8.9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Q/JL090101-C8.10不良品(三包件)信息反馈表Q/JL100101-C编制/日期:/2020.1.6审核/日期:/2020.1.6 批准/日期:/2020.1.7XX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顾客档案Q/JL081301-C产品失败履历表10现场服务报告月度服务报告填表人/日期:走访服务报告防止不合格品再发生报告Q/JL081303-C。
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

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版本/修订状态:A/0 设计开发方针:严谨创新持续改进1 目的明确设计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对设计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识别并预测设计开发中的问题和不足,事先加以预防和纠正,提高本公司设计开发产品的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或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新产品、改变产品、老产品新用途设计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3.1项目小组:为确保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成功、便于联络、统一指挥和实现接口顺畅而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组织,成员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各职能部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单位。
3.2设计和开发评审:是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的对设计和开发过程及其输出进行的系统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内容可包括:●输入是否充分,足以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已策划的设计和开发进展情况●是否满足验证和确认的目标●评价产品在使用中潜在的危害或故障●产品性能的寿命周期数据●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期间对对更改及其影响的控制●问题的识别和纠正●设计和开发问题改进的机会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评审此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
评审记录:●应体现和保存评审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3设计和开发验证:预先安排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或评审时,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的方法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输出的验证活动可包括:●将输入要求与设计过程的输出进行比较●采用替代的设计和开发计算方法●对照类似的产品进行评价●试验、模拟或试用,以验证输出符合特定的要求●对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的评价,如不合格或不足之处。
验证记录:●应体现和保存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4设计和开发确认: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所形成的产品和过程能满足规定用途和预期使用要求而按策划的安排进行的活动,包括产品确认和过程确认,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进行部分确认。
IATF16949信息交流沟通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0范围本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0职责3.1总务课: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政府、社会大众有关的资讯沟通。
3.2业务部:业务部负责客户对产品要求及产品中环境因素有关的资讯沟通。
3.3品保部: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材料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4采购:物料课负责与供应商、工程承包商、维修商、回收商有关的资讯沟通。
紧急状态下内外沟通:当有危急状况和重大事故出现时,由发现人第一时间通知总务课主管,再由其马上报告厂总经理和联系外面有资质的机构(环保、消防等部门)进行救援和处理。
4.0定义4.1内部信息交流:在本公司内部就质量、危害物质、环境管理工作方面的内容而进行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沟通。
4.2外部信息交流:是指有关涉及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或传递。
包括与政府机构、社区居民和合同方等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外部关系人:泛指公司顾客、供应商、政府机构、社区及一般社会大众。
5.0流程及说明5.1与客户间的沟通5.5.1各种沟通后可形成的记录,应在相应层级予以保存,以作后续跟踪与追溯。
5.5.2各层级沟通形成的记录形式可包括书面、电子档、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
5.5.3各种沟通记录作为公司管理文件的合理补充,具有相应层级的强制性,任何部门及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6.0需要保存的文件无7.0需要保存的记录联络单。
IATF16949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沟通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1.0⽬的对企业内部及其外部的质量信息进⾏及时沟通,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改进提供依据,以便对质量进⾏改进。
2.0适⽤范围本程序适⽤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3.0职责3.1最⾼领导每季度主持公司管理⼈员的信息交流会议,办公室做会议记录。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存在的问题的统计报告。
3.3办公室负责汇总每⽉的测量和监控信息,对质量⽬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存在的问题的统计,上报⼚长批准后发布。
3.4技术科负责合同签订前后与顾客的联络,并负责售后顾客反馈、投诉以及顾客对产品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新产品开发去向、市场调研信息等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最⾼管理者。
4.0程序内容4.1 质量⽬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存在问题的信息交流。
4.1.1 各部门每季度末统计本部门质量⽬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书⾯报告,交办公室汇总。
4.1.2 每季度由办公室汇总全公司质量⽬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存在的问题写出书⾯报告,呈报最⾼领导。
4.1.3最⾼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次管理⼈员信息交流会议,对各部门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最⾼领导作出决定,办公室做会议纪录,各部门按照会议记录决定执⾏。
4.1.4 各部门之间交流⽅式采取:电话、座谈、召开会议、看板、内部刊物等形式。
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随时进⾏。
4.2 产品测量和监控的信息交流。
4.2.1质管科每⽉汇总进货检验质量信息,并做记录。
4.2.2技术科收集供⽅信息为选择供⽅提供依据,执⾏《供⽅评价程序》。
4.2.3 质管科每⽉汇总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质量信息做出数据统计,执⾏《数据分析和应⽤控制程序》,并组织召开会议质管科、办公室、技术科、⽣产科相关⼈员参加会议,各部门提出建议,并最终形成决议,质管科作好会议记录。
4.3 与顾客的信息交流4.3.1相关部门及⼈员了解国内外市场动向,同⾏业信息及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IATF16949供应商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供应商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持续监视,以确保其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给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供应商。
3.0职责3.1采购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供应商实施调查、评价,及动态管理。
3.2总经理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批准。
4.0程序内容4.1 供应商控制程序序号活动作业要求责任部门文件记录1 供应商分类■采购部负责确定公司采购的产品,技术部负责策划规定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采购产品主要指用于生产和组成产品的材料,有时也包括适当的外包服务等,以下称采购材料。
■公司根据所采购材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采购的材料分为关键材料A、重要材料B、一般材料C三个级别,不同级别实行不同的控制要求。
其中关键材料如生产用原料(钢材、铝材、关键配件等),重要材料如标准件、油漆、焊接材料等,一般材料如包装材料、外包物流服务等。
■根据相应的材料类别,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类。
采购部,技术部2 供应商调查■由采购部视公司实际需求寻找适合的供应商,同时收集如质量、服务、交期、价格等方面资料采购部《供应商调查作为筛选的依据。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公司的老供应商,现在要扩展供货品种,采购部可查询公司对该供应商的以往调查、评定资料和供货绩效记录。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准备合作的新供应商,企业没有关于该供应商的详细资料,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直接调查,要求有合作意向的供应商填写《供应商调查表》,并索取相关质量证明资料。
表》3 供应商评价■调查和资料评价。
由采购部联合质检部、制造部等部门对《供应商调查表》和供应商资料进行初步评价,并作好《供应商评价表》,初步选择出合格的供应商,具体执行本程序4.2.2。
采购部在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评价时,需确定采购的材料是否符合政府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安全要求,对于有毒、危险品,需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体系评价。
IATF16949全套文件和表格

IATF16949:2016质量手册(B 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分发编号:001 使用部门:2017 年6 月1 日发布2017 年6 月1 日实施文件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页次制/ 修日期TS16949-2009 A.0 版全面升级为IATF16949-2016B.0 B.0 版54 2017-6-1制定审核批准4.组织环境4.1了解组织及环境4.2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目 录章 节标 题识别的过程页码封面 0 目录 1-7 前言 8 颁布令 9 质量方针 10 企业概况11 1. 管理原则 11 2. 范围与应用 12 3.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12-13 14 14144.2.1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补充14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14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补充144.3.2顾客特殊要求14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4-164.4.1组织应按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16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174.4.1.1.1 产品安全174.4.1.2 外包过程174.4.2 必要时175. 领导作用185.1 领导作用和承诺M1 领导作用185.1.1 总则185.1.1.1 企业责任185.1.1.2 过程效率185.1.1.3 过程所有者18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85.2 方针185.2.1 质量方针的制定18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18M1领导作用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85.3.1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补充18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186. 策划18-19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8-196.1.1 确定需处理的风险和机会18-196.1.2 策划和处理方案18-196.1.2.1 风险分析18-196.1.2.2 应急计划18-19M2 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8-196.2.1 质量目标18-196.2.2 策划和实施18-19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 补充18-196.3 变更的策划18-1919 7. 支持7.1 资源197.1.1 总则197.1.2 人员197.1.3 基础设施S1 基础设施管理19-20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19-207.1.4 过程和运行的环境207.1.4.1 过程运行环境- 补充20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20-227.1.5.1 总则20-22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1.1 测量系统分析20-22理7.1.5.2 测量溯源20-227.1.5.2.1 校准/ 验证记录20-2220-227.1.5.3 实验室要求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3.1 内部实验室20-22理7.1.5.3.2 外部实验室20-227.1.6 组织的知识20-22 7.2 能力22-2322-237.2.1 培训7.2.1.1 在职培训S3 人力资源管理22-23 7.3 意识22-237.3.1 意识- 补充22-237.3.2 员工激励授权22-23 7.4 沟通23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37.5.1 总则23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37.5.1.2 质量手册S4 文件记录管理237.5.2 创建与更新2424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7.5.3.2.1 记录的保存247.5.3.2.2 工程规范248. 运行25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8.2.1 顾客沟通25C1 市场营销8.2.1.1 顾客沟通- 补充258.2.1.2 顾客沟通- 培训2525-26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C2 报价及项目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补充25-2626-27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C3 订单管理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26-27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C4 过程设计和开发27-288.3.1 总则27-288.3.2 设计开发的策划27-288.3.2.1 多方论证方法27-288.3.2.2 设计开发策划- 培训27-288.3.2.3 产品设计技能27-288.3.3 设计开发的输入27-2827-28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C4 过程设计和开发8.3.3.3 特殊特性27-288.3.4 设计开发的控制27-288.3.4.1 监测27-28 8.3.4.2 设计开发确认27-28 8.3.4.3 样件计划27-28 8.3.4.4 产品批准过程27-28 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27-288.3.5.2 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出27-288.3.6 设计开发的更改27-28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8-298.4.1 总则28-298.4.1.1 总则- 补充28-2928-29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8.4.1.3 顾客提定的供货来源28-298.4.2 控制类型和程序28-2928-29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序- 补充S5 采购控制8.4.2.2 法律法规要求28-29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8-298.4.2.3.1 产品嵌入式软件28-298.4.2.4 供应商监测28-298.4.2.4.1 二方审核28-298.2.4.5 供应商开发28-298.2.4.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28-29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28-298.4.3 外部供方信息S5 采购控制28-298.4.3.1 外部供方信息- 补充28-29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0-31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0-318.5.1.1 控制计划30-31C5 产品制造8.5.1.2 标准作业- 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30-318.5.1.3 作业准备验证8.5.1.4 停机后验证8.5.1.5 全面生产维护S6 设备管理30-31 30-31 318.5.1.6 生产工装和生产、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S7 工装管理31-328.5.1.7 生产计划3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C5 产品制造32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328.5.4 防护S8 产品防护32-338.5.5 交付后活动33C6 产品交付8.5.5.1 服务信息反馈34-35C7 顾客反馈处理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34--358.5.6 更改控制358.5.6.1 更改控制- 补充358.5.6.1.1 应急过程控制35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35-36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 补充35-368.6.2 全尺寸和功能试验35-368.6.3 外观项目35-36S9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4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35-36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35-368.6.6 接收准则35-36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36-378.7.1 总则36-378.7.1.1 顾客特许36-37 8.7.1.2 不合格控制- 顾客规定的过程S10 不合格品控制36-37 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36-37 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36-37 8.7.1.5 顾客通知36-37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36-378.7.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36-379. 绩效评价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379.1.1 总则37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7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379.1.1.3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379.1.2 顾客满意37-38S11 顾客满意度测量9.1.2.1 顾客满意- 补充37-389.1.3 分析和评价38-39M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38-399.2 内部审核399.2.2.1 内部审核方案39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9M4 内部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399.2.2.4 产品审核399.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399.3 管理评审409.3.1 总则409.3.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40M5 管理评审9.3.2 评审的输入409.3.2.1 管理评审输入- 补充409.3.3 评审的输出409.3.3.1 评审输出- 补充M5 管理评审4010 改进41M6改进10.1 总则4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4110.2.1 处理4110.2.2 证据信息4110.2.3 问题的解决4110.2.4 防错4110.2.5 保修管理4110.2.5.1 顾客投诉及现场失效测试分析4110.2.6 预防措施41 10.3 持续改进4110.3.1 组织的持续改进4111.0 附件11.1 顾客特殊要求4211.2 组织架构图4311.3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4411.4 职能分配表4511.5标准条款及相关联的47程序文件11.6 过程绩效表48 11.7 过程关系图49 11.8 质量体系保证图50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 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 目的
规定内、外部沟通的渠道,以加强信息交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各种信息的沟通。
3.0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质量管理运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沟通的顺畅。
3.2办公室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督查内部信息沟通及处理。
3.3质管部为外部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接收部门负责传递顾客的信息反馈,研发中心负责工艺、工装等技术方面的处理;质管部负责质量问题反馈的处理,质管部负责所有顾客反馈信息的统计、归类、跟踪验证工作。
4.工作程序
4.1外部沟通及信息管理
5.2内部沟通及信息管理
6.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会议管理及汇报制度 记录控制程序 7.质量记录 工作联络单
工作联络单.xl s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d oc
外部质量信息传递登记表
质量信息反馈单 (2).d oc 质量信息分析传递
处理单.d oc
顾客反馈问题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
1.0目的
对企业内部及其外部的质量信息进行及时沟通,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改进提供依据,以便对质量进行改进。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3.0职责
3.1最高领导每季度主持公司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会议,办公室做会议记录。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的统计报告。
3.3办公室负责汇总每月的测量和监控信息,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的统计,上报厂长批准后发布。
3.4技术科负责合同签订前后与顾客的联络,并负责售后顾客反馈、投诉以及顾客对产品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新产品开发去向、市场调研信息等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最高管理者。
4.0程序内容
4.1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问题的信息交流。
4.1.1 各部门每季度末统计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交办公室汇总。
4.1.2 每季度由办公室汇总全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呈报最高领导。
4.1.3最高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管理人员信息交流会议,
对各部门提出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最高领导作出决定,办公室做会议纪录,各部门按照会议记录决定执行。
4.1.4 各部门之间交流方式采取:电话、座谈、召开会议、看板、内部刊物等形式。
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随时进行。
4.2 产品测量和监控的信息交流。
4.2.1质管科每月汇总进货检验质量信息,并做记录。
4.2.2技术科收集供方信息为选择供方提供依据,执行《供方评价程序》。
4.2.3 质管科每月汇总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质量信息做出数据统计,执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控制程序》,并组织召开会议质管科、办公室、技术科、生产科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各部门提出建议,并最终形成决议,质管科作好会议记录。
4.3 与顾客的信息交流
4.3.1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国内外市场动向,同行业信息及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4.3.2生产科在执行合同和交付使用中及时与顾客沟通,主动调查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和顾客意见。
见《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产品要求确定及合同/订单评审控制程序》。
如有必要这些信息也应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
4.4 对外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4.1 当生产科收到合同或订单时,按《产品要求确定及合同/订单评审控制程序》进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