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海洋学题库
化学海洋学答案

课程名称:《化学海洋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考试要求:)一,填空( 每空1分,共计20分)1)海洋有机质按生物化学类别分类可分为_类脂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多肽、腐殖质,烃和氯代烃、维生素类和色素。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___亚热带海域____(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___溶解度_____。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越_____薄___,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_____大___ 。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__大______;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___小____ 。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___ DIC _____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__ DOC_____和_ POC _。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新生产力由光合作用区域以外所提供营养盐支持的净初级生产力份额,称为新生产力2)富营养化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度增加,并导致生态系统有机质增多、低氧区形成、藻华暴发等一些异常改变的过程。
3)成岩作用沉积物在沉积和埋藏时所发生的所有过程的通用术语。
它包括沉积物与上覆水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沉积物和上覆水脱离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
成岩过程改变了沉积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学性质,并导致最后形成坚硬的岩石。
4)表观溶解氧假设海表面水体与大气处于平衡,水体的含氧量达到饱和,水体下沉后,由于有机物等的分解,氧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两者之差称为AOU。
海洋中的化学习题型复习课件

►纯碱的性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B ) A.火碱 B.纯碱 C.消石灰 D.氨水
2、下列物质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D ) A.CaC03→Ca(OH)2 B.Fe2O3→Fe(OH)3 C.AgCl→AgNO3 D.Na2CO3→NaOH
高温
Ca(OH)2+Na2CO3=CaCO3 +2NaOH
►纯碱的性质 8、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 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 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12-4), 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 老师告诉他们,这瓶溶液中的溶质可 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或碳酸钠。同 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 究。
考点4 海底矿物
1.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还 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和多种金属的矿物。
形成 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冰状固 可燃冰 体,极易燃烧,又称为“________” 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发热量高且无残留, 未来能源 21世纪能源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 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 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 ) A. Na2CO3 B. Ca(OH)2 C. NaCl D. CaO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海水晒盐 B.小苏打热解 C.侯氏制碱 D.纸张炭化
5、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酚酞试液
海洋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海洋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1. 海洋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海洋生物呼吸B. 海洋植物光合作用C. 海洋底部化学反应D. 大气中的氧气溶解答案:B2. 下列哪种物质在海水中的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A. 盐分B. 温度C. 溶解氧D. 压力答案:D3.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海洋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B. 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C. 火山活动释放的硫化氢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溶解答案:D4. 海洋中磷循环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A. 沉积物中的磷释放B. 海洋植物的吸收C. 海洋动物的摄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海洋化学研究的内容?A. 海水的化学成分B. 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C. 海洋沉积物的物理性质D. 海洋污染物的分布答案:C6. 海洋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大气沉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海水的盐度通常用哪个单位表示?A. 克/升B. 毫克/千克C. 摩尔/摩尔D. 千分比答案:D8. 海洋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A. 氨B. 硝酸盐C. 亚硝酸盐D. 氮气答案:B9. 海洋中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哪些?A. 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B. 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C. 海洋沉积物的碳埋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海洋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有哪些?A. 自然衰变B. 核试验C. 工业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解析:1. 海洋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2.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压力也会增加,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3.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溶解,这会导致海水的pH 值降低。
4. 海洋中磷循环的主要途径包括沉积物中的磷释放、海洋植物的吸收以及海洋动物的摄取。
5. 海洋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水的化学成分、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以及海洋污染物的分布。
6. 海洋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以及大气沉降。
海洋化学问答题

海洋化学问答题海洋与其他水体相比具有的特性有哪些?1、水深、压力2、水温3、盐度4.时间和空间的变化5。
开放复杂系统元素分类和成分分类方案的原则和类型,它们各自的优点及其间的差异?1.元素分类分类原则:仅考虑96.5%的水和3.5%的溶解盐,但不考虑溶解气体和有机化合物。
它也被称为元素分类方案。
类型:保守元素和非保守元素两大类型。
1)保守元素(conservativeelement):海水中溶解元素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①主要是由于元素的非反应活性或低地壳丰度。
大多数海水主要成分是保守性的。
②保守性元素几乎不参与化学或生物过程,其空间和时间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控制,如蒸发沉淀和水团混合。
③保守性元素为逗留时间长的元素。
2)非保守元素(nonconservativeelement):在垂向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的元素。
① 这些差异是由输入变化或反应引起的,如生物吸收、热液输入等。
②非保守性元素除受物理过程控制外,还参与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或地球化学过程。
③ 非保守元素的停留时间通常较短。
非保守元素产生的原因:生物作用、清扫(除)作用以及其它海洋化学作用等。
非保守元素由可进一步划分为营养元素、清扫元素和其它元素三种类型。
(1)营养元素:构成生物体软组织和硬组织或生命必需的元素;主要包括氮、磷、硅、碳、钡、铜、锌、铬、镍、锗、砷、硒、银、镉、碘等。
(2)清扫元素:一些在粘土质沉积和富有机物泥质沉积中含量异常的微量元素,易被吸附、络合、鳌合、或通过离子交换而被“清扫”出水体进入沉积物中,主要包括过渡元素、铜组元素、ree等。
(3)其他元素:主要指不属于上述两类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铂族元素和难熔元素,如钛、锆、铌、钽等。
成分分类分类原则:除包括96.5%的水和3.5%的溶解盐类外,还包括溶解气体和有机化合物等。
主要划分成5种类型:(1)主要元素:指海水中元素浓度大于1mg/kg;总盐度占海水盐度的99.9%。
海洋化学常考题型

海洋化学常考题型1.(2012中考)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_________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
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______________;再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即得精盐。
以下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_________;过量NaOH溶液作用__________;过量Na2CO3溶液作用________;不能颠倒的试剂添加顺序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

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海洋地球化学是研究海洋中元素、化合物和化学过程的科学领域,涉及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中的化学成分。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海洋地球化学考试中的问题,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1. 请解释海水的成分及其浓度变化。
海水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其中含有多种元素和化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氯、钠、镁、硫、钙和钾。
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这些成分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蒸发、降水、河流输入以及海洋生物的活动等。
不同区域的海水成分和浓度也会有所不同。
2. 请描述海洋沉积物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海洋沉积物主要分为陆源性沉积物和生物成因沉积物两种类型。
陆源性沉积物主要是由陆地上的岩石颗粒、泥沙和粉尘经过河流、风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形成的;生物成因沉积物则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贝壳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海底沉积形成的。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受到海洋环境、气候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3. 请解释海水中的盐度变化及其影响。
海水的盐度是指单位海水中所含盐类的质量。
盐度的变化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通常在赤道附近盐度较低,而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盐度较高。
海水的盐度变化会影响海水的密度,从而影响海洋环流和海洋生物的分布。
4. 请讨论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海水中的pH值下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海水中碳酸盐的浓度增加所致。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过程、影响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以及影响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以上是我对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继续提问。
海洋化学试题答案

厦门大学《化学海洋学》课程试卷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系2005 年级海洋化学专业主考教师:陈敏试卷类型:A卷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H 和O 。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亚热带海域(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溶解度。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约薄,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大。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大;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小。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DIC 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DOC 、和POC 。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在氧化性海水中,氨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NO2-,并进一步被氧化为NO3-;海洋反硝化作用是指在溶解氧不饱和的海水中,一些异氧细菌将NO3-作为电子接受体以代谢有机物,从而将部分NO3-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还原为N2。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低,氮、硫含量比较高, 13C比较高。
10、分子式C106(H2O)106(NH3)16PO4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DON 形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DIN 形式存在。
(从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活体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用N 元素浓度来指示。
海洋化学计算题

1、计算海洋中氢、氧和Ca 2+的逗留时间,已知海洋中水的总量为13.18×1017t ,世界河流年径流量为 3.6×1016dm 3/y 。
海水中Ca 2+的总量为 5.61×1020g ,河水中Ca 2+的平均浓度为15×10−6kg/dm 3。
解“海洋中的氢和氧主要以H 2O 形式存在。
计算海洋中氢和氧的逗留时间以H 2O 的逗留时间考虑。
56.4lg lg 1066.3/y)(dm 103.6)/(1)(10001013.18H O 416317H O 3=⨯=⨯⨯⨯⨯===ττττy dm kg kg 海洋中氢和氧的逗留时间为y 41066.3⨯。
.6lg 100.11000106.31056.11061.56166-20==⨯=⨯⨯⨯⨯⨯Ca Ca y ττ 3、根据Brocker 和Peng (1982),每年由深层进入表层海水体积与每年进入海洋的河水体积之比V M /V R =30,海洋垂直混合时间为τM =1000年,对于磷酸盐C S /C R =0.15,C D /C R =3;对于硅酸C S /C R =0.02,C D /C R =0.7。
根据双箱模型估算二者的循环参数1、每年下沉的颗粒态营养素占输入到表层该营养元素的分数g 。
2、下沉颗粒态营养元素转入到沉积物中的分数f 。
3、该营养素的平均逗留时间τ。
C S 表层水营养元素平均浓度,C R 河水中营养元素的平均浓度,C D 深层水营养元素平均浓度。
解:每年下沉的颗粒态营养酸素占输入到表层该营养元素的分数:R m R D R m R s M D R R m s M D R R m s M D R R M D R R V V C C V V C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C V C P g +-=+-=+-+=+=111 ⎪⎪⎭⎫ ⎝⎛-+==-+==R s RD R m m s M D R R R R R R C C C C V V V C V C V C V C P V C f 11 下沉颗粒太营养元素转入到沉积物中的分数n=f ×g Rm R D M D R R R R V V C C V C V C V C fg n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海水中,浓度大于0.05 mmol/kg的元素为常量元素,海水中的11中常量元素是:阳离子:Na+、K+、Ca2+、Mg2+、Sr2+阴离子:Cl-、SO42-、Br-、HCO3-(CO32-)、F-分子:HBO32.海水中,与海洋生物生长密切相关的元素称为营养盐:主要营养盐:N、P、Si微量营养盐:Mn、Fe、Cu、Zn3.实用碱度(PA)是碳酸碱度,硼酸碱度,水碱度之和.4. 盐度的原始定义: 一千克海水中,所有碳酸盐转化为氧化物,溴、碘以氯置换,所有的有机物被氧化之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为克/千克,符号为S‰5.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中被吸收,与碳、氧等为构成生物体基本元素。
有较为恒定的吸收比(C:N:P:O=106:16:1:-276)。
6. 总氮(TN),颗粒氮(PN),溶解氮(DTN),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有机氮(DON)7. 总磷(TP),颗粒磷(PP),溶解磷(DTP),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8.海水中无机配位体重要有:9.海水中有机配位体大部分含有羧基,氨基,羟基官能团.10.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盐度答:在1 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g/kg,以符号S‰表示。
2. 氯度答:在1 kg海水中,当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所含氯的克数。
单位:g/kg,以符号Cl‰表示。
3. CaCO3和MgCO3沉淀的形成与溶解对海水pH值的影响?答:4.海水pH值空间变化的原因?答:答:A浅层水观察到由生物光合作用导致的pH极大值,生物的光合作用会迁出水体中的CO2,导致pH值增加;B随深度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至1000m左右出现极小值,该区间的降低是由于生源碎屑的氧化分解所导致。
pH值的极小值所处层位与DO极小值和pCO2极大值所处层位相同。
C深层水中pH值的增加来自CaCO3的溶解。
5.氮的生物吸收和有机物再矿化过程中溶解无机氮的释放对总碱度的影响?答:海洋生物吸收硝酸盐伴随着OH-的产生,因而总碱度增加,每吸收1 mol的NO3-,海水总碱度增加1mol;海洋生物吸收氨盐伴随着H+的产生,海水总碱度降低;尿素的吸收对总碱度没有影响。
生源有机物再矿化过程对海水总碱度的影响与上述氮的生物吸收刚好相反。
6. 在图中指出CaCO3的饱和深度、溶解跃层与补偿深度答:A是CaCO3的饱和深度B是CaCO3的溶解跃层C是CaCO3的补偿深度6.BOD的定义答:在有氧环境中,由微生物分解 1 dm3水中的有机物所需要消耗氧量,通常以mg O dm-3表示。
7.COD的定义答: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1 dm3水体中的还原物质所需要消耗氧的量,以mg O dm-3表示。
8. 赤潮的危害有哪些?答:a危害近海水产养殖和捕捞业;b分泌黏液,导致鱼、虾、贝窒息死亡;c赤潮生物带有毒素,毒害海洋生物;d缺氧引起虾、贝大量死亡;e损害海洋环境;f危害人体健康;g影响海洋旅游业9.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危害有哪些?答:a 油膜阻碍阳光进入水体,抑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b 油膜阻碍氧气进入水体,使海水缺氧;c油污染物的降解和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d使海兽、海鸟失去游泳和飞行的能力;e油污染物使海洋生物中毒、死亡;f 油污染物中的致癌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g 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
10.缺氧水的化学特征答:A 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水中,由于微生物作用,NO3–N 还原为NO2–N ,再进一步还原为NH3或N2,使NO3–N 消失。
B SO42-被还原为H2S当海水中NO3-和NO2-被耗尽时,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有机物以SO42-作为氧化剂(电子受体)氧化分解,而SO42-被还原为H2SC 氧化还原电位低Eh降低导致有机物分解速度减慢,有机物倾向于积累。
在缺氧区和底层沉积物中,厌氧菌大量繁殖。
变价元素以低价态存在。
有机物的积累导致了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大量形成,使硫化物沉淀的形成推迟,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增大(增溶作用)。
11.营养盐再生答:在真光层内,营养盐经生物光合作用被吸收,成为生物有机体组成部分。
生物体死亡后下沉到真光层以下,有机体分解、矿化,营养元素最终以无机化学形式返回到海水中的过程为营养盐再生12.富营养化答:富营养化是水体老化的一种现象。
由于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雨水对大气的淋洗,以及废水、污水带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向湖泊和近海水域汇集,使得水体的沿岸带扩大,沉积物增加,N、P 等营养元素数量大大增加,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13. 赤潮答:赤潮在国际上也称作有害藻类(HAB),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洋中的浮游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在短时间内突发性链式增殖和聚集,导致海洋生态系严重破坏或引起水色变化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14.富集因子答:15. 指出以下图中元素的分布所属分布类型及该种分布类型形成的原因答:这些元素在上层水被浮游生物吸收,生物死亡后,部分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
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这些元素重新回到水体中,由此形成表层低而中深层高的分布。
16. 指出以下图中元素的分布所属分布类型及该种分布类型形成的原因答:(1)大气输送进入海洋,如Pb。
Pb主要通过人类燃烧含Pb汽油进入大气,并被大气气溶胶颗粒所吸附,其后颗粒态Pb主要通过降雨输送进入海洋表层。
(2)由河流输送或由陆架沉积物释放,而后通过水平混合进入开阔大洋,形成表层或次表层极大值(Mn)。
(3)生物过程导致的氧化还原反应会使还原态金属元素在表层或次表层出现极大值,例如Cr(III)、As(III)、I-。
16. 海水中有机配体重要有哪些分类答:17. 金属有机配位体的环境效应答:容存与迁移效应,改变金属的生物毒性,增溶作用18.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20. 什么是海洋腐殖质?答:海洋腐殖质是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死亡后残留物的简单成分或分解作用的中间产物(如糖类、氨基酸、酚类、类脂物等),在微生物和其它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合成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性质稳定、不易分解,高分子量较高,结构复杂的有机物。
21. 海洋腐殖质的分类答:腐殖酸.将腐殖质溶于碱中,再酸化至pH≤2时析出沉淀的部分为腐殖酸。
吉马多美朗酸.是HA的可溶于醇的部分。
富里酸.在碱中溶解,酸化后亦溶解的部分为富里酸。
胡敏素.是腐殖质在碱和酸中都不溶解的部分。
22. 溶解有机碳(DOC)答:通过一定的孔径过滤器材如玻璃纤维滤片(如GF/F,φ0.7 μm)或银滤器(φ0.45 μm )的海水中所含有机物中碳的量。
23.颗粒有机碳(POC)答:由一定的孔径过滤器材如GF/F(φ 0.7μm)或银滤器(φ 0.45 μm )所截留的颗粒物中有机碳的量,包括海洋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颗粒物质。
24.“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答:是指含叶绿素a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过程。
25. “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答:是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水体生产有机碳的量。
单位为“mg C m-3 d-1(h-1,y-1)”或“mg C m-2 d-1(h-1,y-1)”。
26.什么是“新生产”?“新生产(new production,NP)”是真光层以外(如从深层水、大气和陆地)输入的营养盐导致的初级生产论述题(每题20分,共100分)1.水的特殊性质及意义?答:(1)异常高的冰点与沸点,导致其高的热容量:水所具有的高热容量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与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异常的密度变化:对于中纬度地区水中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3)水是极好的溶剂:对于物质的输运与转移具有重要意义(4)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冰点的降低以及达到最大密度的温度降低:减少海洋冰封的可能,保护海洋生态(5)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渗透压增加.使海洋生物几乎不用耗费多的能量来维持体内与海水之间的盐浓度平衡。
2. 海洋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的重要性?答:(1)在天然海水正常pH范围内,其酸—碱缓冲容量的95%是由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所贡献。
在几千年以内的短时间尺度上,海水的pH 主要受控于该体系。
(2)海水中总CO2浓度的短期变化主要由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代谢作用所引起,研究海洋它可以获得有关生物活动的信息。
(3)海洋中碳酸钙沉淀与溶解的问题也有赖于对海洋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的了解。
(4)大气CO2浓度对地球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海洋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是调节大气CO2浓度的重要因子之一。
(5) 海洋CO2储库比大气CO2储库大得多,影响海洋碳储库变化的各种过程的微小变化,有可能对大气CO2产生明显影响。
(6)人类活动明显地增加了大气CO2的浓度,海洋在调节大气CO2的增加中起着重要作用。
3.海洋具备大量吸收大气CO2的潜力有两方面理由?答:(1)溶解于海水中的CO2气体可通过与CO32-的反应,使其溶解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因此进入海洋的CO2将被快速地转化为HCO3-:CO3 2- +H2O+CO2 →HCO3-(2)进入海洋的碳最终将通过海洋生源颗粒有机物和CaCO3的沉降从表层输送进入深海,并通过水体的层化作用将再矿化产生的CO2储存于深海水中。
4.计算深层水AOU时如何校正?答:选择保守气体Ar进行校正。
原因:--Ar是惰性气体,在下沉过程中不会有非保守性转移,即不参与生物和化学过程。
--Ar与O2有相近的溶解特性。
温度等物理因素对于Ar与O2溶解度的影响近乎相同,气泡潜入影响也相近。
根据Ar的现场测定结果,求出O2的原始含量,即下沉前的含量。
c Ar* /c Ar = c O2* /c'O2c Ar*、c O2*分别为现场条件(位温和盐度)下Ar和O2的溶解度;c Ar为Ar的实测值(气相色谱);c‘O2为根据Ar进行校正所得的O2的原始浓度。
氧的实际消耗量为5. 利用海水氧化还原电位通过计算解释海水中为什么氯的稳定存在形式是氯离子?已知:海水温度为25摄氏度,PH值为8.1,氧化还原电位为0.74伏特答:6. 影响海水常量组分组成非恒定性的因素?答:(1)河口区:河水输入对区域恒比规律有一定影响(2)缺氧海盆:导致海水中的SO42-/Cl-非常低,偏离恒比规律。
(3)海冰的形成:导致盐卤水常量组分比值偏离恒比规律。
4)矿物的沉淀与溶解:导致海水中Ca/Cl比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