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的认识(一)重庆市高新区森林小学邹玉梅【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七的第1,2,3,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
2.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
3.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
4.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知识,引出课题(1)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2)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学了哪些数?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反馈:抽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
[点评:开门见山,明确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复习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梳理知识(课件出示书77页例1提供的“生活中的数”)1.梳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随后教师抽学生回答所获得的各种信息。
[点评:这张统计表把数学复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也为后面整数、分数、百分数的读写、所表示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教师:你能读出表中的数吗?先抽学生读,再全班读表中的整数。
教师:我们现在读的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教师:那读这些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读多位数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和万级时要在后面加上“亿”和“万”。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教师:我们读的这几个数都已经很大了,那有没有最大的整数、最小的整数?在这里使学生掌握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_数的认识(一)数的意义及分类识

-1、-2、-3、-4
1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 2 )
(3)
3 (2)一条鱼重 千克 5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 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 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 单位“1” 分 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 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
分数单位----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 7
分子 (表示所取的份数) 分数线 分母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2、口答: 1 1 (1)4个 是多少?16个 是多少? 4 3
1 1 (2)1里面有几个 ?5里面有几个 ? 6 7
1 3 (3)2 里面有几个 ? 8 8
1 (4)17个 是多少? 5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3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1 个苹 果。………………(
填空:
(1)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 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
(2)一个2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3.0, 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百、5个一、6个0.01组成, 这个数是(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
(4)一个小数,只需要读一个零,敏敏在写的时候, 忘了写小数点,结果变成二成零四百零八。原来这个 小数可能是( )或( )。 (5)5÷12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
数位顺序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1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9 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和对策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2)乘法和除法(1课时)(3)空间与图形(1课时)(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最新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第一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整数的认识
返回目录
知识要点梳理
1. 整数和自然数
整数
正整数(1,2,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1,-2,-3…)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 1,2,3,4,5,…的 数都是自然数)
注意:“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0是最小 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返回目录
②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a. 先判断是否为倍数关系。(如果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那 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5和45) b. 再判断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例 如:5和7,8和9是互质数)
注意: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样的计数 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返回目录
3. 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 ① 意义: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那么c是a和b 的倍数,a和b都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② 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 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返回目录
(2) 近似数 ①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 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1302490015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13亿。
返回目录
② 四舍五入法:如果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 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省略345900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 4725097420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③ 求近似值时,要用“≈”连接。
1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PPT课件

1变成小铅笔,画画画
一个小姑娘
和 “1” 做朋友
2变成一只鸭,嘎嘎嘎
2条小鱼
和 “2” 做朋友
3变成我耳朵,听听你说话
3只小猫
和 “3” 做朋友
写一写
操练游戏
小朋友们我都学会了,你们学会 了吗?
小猪嘟嘟求学记
一起听音乐,认识新朋友
我有几个好朋友,12345 我有几个好朋友,678910 他们个个本领大,能呀能变身 不信带你瞧一瞧(看看多么的 奇妙)
1变成小铅笔,画画画 2变成一只鸭,嘎嘎嘎 3变成我耳朵,听听你说话 4变成小旗,迎风飘飘洒洒 5变成小音符,5554345 6变成小蜗牛,爬呀爬呀 7变成小鞋子,走走呀走呀走 8变成小蝴蝶,飞呀飞呀 9变成小蝌蚪,游游游呦游 10变成棒棒糖,甜甜的带回家
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过程阅读并记忆下面的内容,小组自主组织活动,针对各个知识点举出例子加以讲解说明,争取人人达标。
一、整数和小数1、自然数,0和整数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零与任何数相乘,积等于();零与任何数相加、相减,数值();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差为()。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对应练习1、10个十万是()万,10个一百万是()万,10个一千万是()万。
2、一万里有()个一;一千里有()个十;()个十是一万;()个百是一亿。
3、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属于亿级和万级的要读出级名.684528563读作: 六亿八千四百五十二万八千五百六十三.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8000406000读作:()4050073240读作()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写做: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写做:数的改写、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课本P73.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对应练习1、把7645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2、把235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3、2358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4、把345628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保留两位小数是( )5、百万位左边第一位是()位,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1.1 数的认识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1 课堂讲解 自然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生活中
的数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修造了 2 000余年.明长 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 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 里),故被称为万里长城.
(来自《点拨》)
知1-讲
【例1】昨天股市上涨100点,今天下跌40点.其中的 自然数表示( A ) A.计数 B.测量 C.标号 D.排序
(来自《点拨》)
总结
知1-讲
表示计数和测量的数可以进行数的运算;表示 标号和排序的数有时是指代作用,即对事物进行区 别,一般不能进行数的运算.
(来自《点拨》)
知识点 1 自然数的意义
知1-讲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自然数0,1,2,3,4, 5,….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节前语中,我国长城“修造了2 000余年”,“实际长 度为5 130千米”等.
归纳
知1-讲
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 们还常常用自然数来给事物__标__号____或__排__序___.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必做:
1.请完成教材P6 作业题T1-T5 2.补充: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部分习题
(来自《点拨》)
知2-练
2 由于测量和分配等实际需要而产生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数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 发展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分数可以看成两个________相除,因此分数都可以 化为小数.反过来,我们在小学里学过的小数(π除 外)也都可以化为分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人教版(共16张PPT)

正整数 零
自然数
负整数
数
分数(小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本P75第4题。
4 你能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 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吗?
在非零的自然数中,如果两个或两以上数相乘得到一 个积,那这个积就是每个因数和本身的倍数。
数学六年级 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
一、情境导入
小学阶段的数学我们已经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 来整理、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复习 有关数的知识。
数的认识(1)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几种数?
③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③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4 你能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吗?
②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①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几种数?
小学阶段的数学我们已经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
写时先写分子,再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小学阶段的数学我们已经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
写时先写分子,再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 ①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1)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大于1的: 2.01,3.09,5.203
小于1的: 0.99,0.0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