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因素

合集下载

12.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应答

12.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应答
BCR(SmIg)直接与抗原特异结合
B细胞
T细胞
B淋巴细胞对TD-Ag的应答
B细胞的活化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抗原刺激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
B细胞激活信号
B细胞激活第一信号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Ag的应答
抗原刺激

B细胞→活化B细胞--→浆细胞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
B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 合成、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的特 异性免疫效应称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介导细胞 B细胞 诱导抗原 TD-Ag、TI-Ag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对TD-Ag的识别
子特异性识别抗原 肽 – MHC分子复合 物)
MHC限制性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抗原的
加工提呈)
MHCⅠ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给CD8+T MHCⅡ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给CD4+T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由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靶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或肿 瘤抗原为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 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自身的 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内源性抗 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 +T细胞识别。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效应阶段
抗原的清除 在抗体、细胞因子、效应T细胞、补体和
吞噬细胞等共同参与下,将抗原清除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介导细胞 T细胞 诱导抗原 TD-Ag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 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第1节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受MHC限制,其抗原特异性表现在:应答的启动来自特异性抗原刺激应答效应的靶目标为特异性抗原:抗体仅与诱导它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CTL仅杀伤和破坏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应答的结局是清除特异性抗原异物。

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多肽,从而导致特异性T、B细胞克隆激活,即一种TCR或BCR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

因此,TCR、BCR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第2节免疫应答的记忆性免疫应答的记忆性:机体对抗原产生初次应答后,所接受的活化信息及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于免疫系统,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强烈、持久地发生应答。

免疫记忆的物质基础:记忆T/B细胞。

生物学意义:对机体抵抗病原体多次入侵有重要意义,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一、免疫记忆的特点1、强而迅速的再次应答2、抗原原罪现象:当机体遇到稍微改变的病原体时,仍优先启动免疫记忆细胞参与应答,因此可抑制更为高效的针对新表位的免疫应答。

只有当机体遭遇缺乏初始病原全部表位的新病原时,此抑制效应才被打破。

第3节免疫耐受性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所致免疫耐受现象。

见于异卵双生小牛,究其原因,发现该异卵双生小牛的胎盘血管相互融合,血液自由交流,呈自然连体共生,这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这种生来即已具有的、对某一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性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处于发育阶段的免疫细胞若接触抗原可诱导免疫耐受,为人工免疫耐受。

该实验证实了Burnet的推测——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自身免疫应答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会被克隆清除,形成对自身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可视为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叫负应答。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性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负免疫应答)。

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应答。

(完整版)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完整版)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一、概述【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易发生免耐受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X型题】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E.防止肿瘤发生二、抗原【A型题】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A.<10kDB.< 9kDC.=10kDD.>10kDE.>100kD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3.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A.人与人之间B.动物与动物之间C.植物与植物之间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E.不同种属之间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A.自身耐受的终止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D.免疫应答被抑制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量大D.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9.HLA是人类的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肿瘤抗原E.佐剂10.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是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C.只能诱导体液免疫D.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具有多个表位11.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分子量大小C.异物性D.结构的复杂性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X型题】1.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大面积烧伤B.大面积冻伤C.电离辐射D.药物E.感染2.隐蔽抗原包括A.脑组织B.眼晶状体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精子E.干细胞3.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三、抗体【A型题】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VHB.VLC.CHD.CLE.VH(可变区)和VL2.下列备选答案中,哪个是错误的A.分子量最大的是IgMB.血清含量最高的是lgM (是IgG)C.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的是IgMD.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E.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IgM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 FcR结合,并介导1型超敏反应的 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4.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5.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6.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8.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键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键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9.人类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Ig类别是。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31 免疫调节知识拓展之(一)抗原相关知识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31   免疫调节知识拓展之(一)抗原相关知识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31 免疫调节知识拓展之(一)抗原1.抗原的性质(1)基本特性①免疫原性指抗原能被B、T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②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大分子通常为完全抗原。

然面,某些小分子物质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此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半抗原可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结合,具备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①定义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效应产物发生结合均显示专一性,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活化T/B细胞或抗体,且仅能与该淋巴细胞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②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决定因素Ⅰ.定义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Ⅱ.组成表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Ⅲ.种类a.线性表位:线性表位由连续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下图E1、E3),T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结合并提呈到APC表面的线性表位,此类表位称T细胞表位。

由8~10个氨基酸组成的是CD8+T细胞表位,13-17个氨基酸构成CD4+T细胞表位。

b.构象表位:由不连续但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氨基酸构成构象表位(下图E2)。

大多数构象表位和少数线性表位无需APC加工和提呈,能直接被B细胞识别,属于B细胞表位,一般由5~15个氨基酸构成。

Ⅳ.数量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有多个表位,属于多价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表位。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A.Th1、Th2
B.Th1、Ts C.Th1、CTL
D.Th2、CTL E.Th2、Ts
9.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Mφ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B.B 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 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T、B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0 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点是:
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E.HLA-DM
3.对肿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 细胞 D.CTL E.NK
4.T 细胞不具有的生物学作用是
A.直接杀伤靶细胞 B.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 C.介导 ADCC 效应
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 E.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 FcR 结合,并介导 1 型超敏反应的 Ig 是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4.下面哪一类 Ig 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5.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A.IgA
B.IgM C.IgG
C.IL-1
D.IL-2
E.协同刺激分子
七、免疫应答
【A 型题】
1.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作用是
A.特异性识别抗原 B.吞噬作用 C.呈递抗原信息 D.抗肿瘤
E.分泌活性介质,调节免疫应答
2.能被 CD4+ T 细胞识别结合的分子是
A.MHC-I 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抗原肽—MHC-I 类分子
E.骨髓
3.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附带答案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附带答案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附带答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2023年免疫学题库

2023年免疫学题库

免疫学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B淋巴细胞系前体细胞在哺乳动物的___骨髓____或在家禽___法氏囊____增殖发育为B细胞。

2.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____体液免疫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_细胞免疫__两种类型。

3.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反映最先出现的Ig 类别是__IgM__。

亲细胞的Ig类别是______。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类别是__ IgG___。

4.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是通过三个阶段完毕的,第一阶段为_致敏阶段,第二阶段为__反映阶段_,第三阶段为效应阶段5.II型变态反映又称为__细胞毒型_型变态反映,III型变态反映又称为_免疫复合物型_型变态反映。

6.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血清学反映_荧光免疫实验__、_酶联免疫吸附实验_。

7.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辅助性_T细胞、___细胞毒性_T细胞和克制性T细胞。

8.参与I型变态反映的细胞为_嗜碱性粒细胞_、___肥大细胞__。

9.α干扰素(IFN-α)来源于_白细胞_;β干扰素(IFN-β)来源于_成纤维细胞_。

10.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涉及_皮肤、粘膜_屏障、血脑、血胎、血睾屏障、正常菌群、炎症和吞噬作用以及正常体液因素。

11.一个TD抗原分子表面具有_多个__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可诱导机体产生一种_抗体_。

12.T淋巴细胞又称为_胸腺_依赖性淋巴细胞,它是由_胸腺诱导素诱导、分化而来的。

13.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Ig单体分子,其中仍能保持与抗原分子结合的片段简称为_ Fab _片段,另一部分称为_ Fc片段。

14.ADCC是_ K _细胞与结合靶细胞的特异性IgG的_ Fc _片段结合后,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发挥细胞毒作用,破坏靶细胞。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涉及:免疫防御、_自身稳定、_免疫监视。

2.在获得性免疫中_人工自动_免疫的连续时间长,__人工被动_免疫连续时间短。

3.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是___骨髓__、___胸腺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菌苗需要间隔7一10天,注射2一3次; 类毒素至少间隔6周,注射2次;但注射弱毒活 苗,由于活微生物可以在局部适当繁殖,能较长 久地在机体内存在,对机体刺激较强,一次注射 便可达到目的。
免疫途径:由于注射途径的不同,抗原在体内
的停留时间和接触的组织也不同。在实践中,接种 途径的选择应以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为 原则,接种途径不一定是自然感染的侵入门户,主 要应根据各种不同感染的免疫机制加以考虑,多数 抗原需要非经口途径接种,如肌肉、皮下等途径。
• 抗原剂量: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
原用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但超过了一定限度, 抗体的形成反应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 疫麻痹”。剂量过小,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所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疫(菌)苗的剂量必须 严格按照规定,不能随意增减。
• 注射次数和间隔时间:仅注射一次的动
物,不但抗体出现慢,而且效价低,持续时间短、 如要建立坚强免疫力,应经一天间隔时间连续注 射2一3次。
一、机体方面
• 动物不同种类、品系、个体等遗传因素, 同一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年龄)、营养、 健康状况等对特异性免疫应答都有影响。
• 年龄因素:初生或出生不久的动物对许多抗
原的刺激常不能激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其原因: 一是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差;二是从母体获得的 母源抗体。所谓母源抗体,是指动物通过胎盘、 初乳、卵黄等途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母源抗体 方面可保护幼龄动物免于感染但同时也能抑制或 中和相应抗原,使其对机体的刺激强度大为减弱, 从而削弱了机体对该抗原的反应能力。因此,在 应用鸡新城疫、猪瘟、猪丹毒等弱毒苗,给雏鸡、 幼畜初次免疫时,必须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
但某些有活性的弱毒苗,能通过消化道侵人机体, 因此可以经口免疫,某些禽出败弱毒株用于水禽的 饮水免疫效果也较好。分泌型IgA的产生与免疫 途径关系密切,一般认为经口(如饮水)或粘膜( 如气雾)途径容易诱导产生分泌型IgA。分泌型 IgA是粘膜上重要的抗感染物质。
• 佐剂:与抗原合并使用能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
•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某些
内分泌激素以及疾病等均可影响机体的免 疫应答,例如某些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症 动物,不能产生体液免疫,也无抗体产生;
• 患传染性腔上囊炎的雏鸡,导致雏鸡的体 液免疫能力大大下降。
二、抗原方面
• 抗原的性质:抗原的性质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例如注射类毒素主要引起体液免疫, 而细胞内慢性病毒感染则主要激发细胞免疫;可 溶性抗原如类毒素的免疫潜伏期较长而颗粒性抗 原如细菌免疫潜伏期则较短;活苗产生的保护力 及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都较死苗优越。此外,许 多病毒和细胞内寄生菌虽然可同时引起体液和细 胞免疫,但究其免疫效应,则是细胞免疫在抗感 染中起主要作用。
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因 素
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 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 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 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 (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 特异性反应。
物质称为佐剂。佐剂的种类很多,兽医上大部分 死苗都用氢氧化铝、明矾和弗氏完全佐剂(将抗 原悬液混加于石腊油、羊毛脂和杀死的卡介苗或 其他分歧杆菌,即成为弗氏完全佐剂),以加强 免疫。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