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评项目中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环评项目中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环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社会建设和工业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环评项目中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环评项目中常见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并探讨它们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生态保护措施生态系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
在环评项目中,常见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动物迁移通道的建设和生态保护区的划定等。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动物迁移通道的设计和建设,可以帮助保护和维护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迁移的干扰。
生态保护区的划定,可以落实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控,确保环评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环评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保护水资源,环评项目中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污染治理等。
节约利用水资源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来实现。
例如,在建设水电站项目时,可以采用多级泵站和高效节能设备,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水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对废水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管理。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完善污水排放管控制度,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环评项目中常见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减排和治理措施。
减排措施主要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排放物的产生和排放量。
例如,在燃煤发电项目中,可以采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设备,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空气污染治理设施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建设自动监测站和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和治理大气污染物,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 土壤资源保护措施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而环评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土地的开垦和利用。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 空间管制根据分析,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区域未涉及文物古迹等相关保护区。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评价结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划定空间管制区,进行分级管制。
空间管制区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1)禁建区:本次产业园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西气东输燃气管线两侧各50米防护绿地、郑少高速沿线两侧各50米的防护绿地等。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允许以保护该区域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2)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在规划区中划定的,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该范围内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限制建设区包括缓冲绿化带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独立工业用地,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等。
限建区内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内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应遵序《土地管理法》进行管制;鼓励该区域内的居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经布局在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垦;达到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允许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城镇、交通等建设,城镇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城镇发展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据点,应积极采取行政、科技、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区域的发展;遵循逐步开发的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污染治理技术高的产业和企业在城镇发展区的发展,在各级城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域内农用地应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撂荒、废弃,对土地占而不用达两年以上必须收回;执行其它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的其它政策和规定;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它政策和措施。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

2 1 2 1 2 1 1 2 1 1 2 1 1
3 2 3 2 3 2 1 3 2 2 3 2 1
/ 3 / 3 / 3 1 / 3 3 / 3
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续)
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 A 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 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 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通过历史图件 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 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要分析原自然系统或次生 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 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 B 生物量减少的度量方法是对照历史上本系统的量值或经典文献 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 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异质性程度变化的量算要以 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 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区域环境的变化要度量绿地的 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的变化。 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的变化。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 C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 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 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 同意。 同意。
又称“现存量”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在一定区域或一走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 一种结构单元。 一种结构单元。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 (Patch) 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 草场、森林、 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 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 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 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位。 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位。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 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维护人类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1.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
2.促进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使每个人都能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减少环境影响。
学校、社区和媒体可以在环境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减轻环境负担的重要措施。
包括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的管理,以及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
4.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排放气体。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提倡垃圾分类回收、推广可降解材料使用等。
5.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及时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
这包括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控制污染物的传播等。
6.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相应的污染。
7.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许多重要资源和服务,如水、食物和空气净化。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海洋等,是维护环境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挑战。
9.建立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环境法律和政策,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鼓励环保行为,并惩罚环境破坏行为。
10.提高公众参与度:公众的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鼓励和促进公众的参与,使公众能够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减缓技术

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减缓技术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如噪音污染、粉尘排放、土壤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轻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一系列环境影响减缓技术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噪音控制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充斥着各种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如起重机、钻孔机、搅拌机等,这些噪音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选择低噪音的施工设备是首要之选,一些新型设备在设计上就注重减少噪音的产生。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也能有效降低噪音。
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能够阻挡声音的传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音作业,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
粉尘是建筑施工中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土方开挖、物料运输和装卸等过程中,大量的粉尘会飘散到空气中,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为了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可以配备洒水车,定期对地面和道路进行洒水,使粉尘湿润而不易飞扬。
对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进行覆盖或密闭存放,能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
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并在围挡上安装喷雾装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粉尘。
建筑施工还可能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地开挖导致的土壤侵蚀、土壤结构改变等。
为了保护土壤,施工前可以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开挖。
对于需要开挖的区域,采取有效的护坡和排水措施,防止土壤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水资源的保护在建筑施工中同样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混凝土搅拌废水、车辆清洗废水等,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环境学概论 9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的含义
•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覆盖面大,对全球产生普 遍重大影响的问题。 • 由于这些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 不良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的高度 重视。 • 研究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采取有效 的对策解决或缓解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各 国政治家、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三)温室效应 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引 起近地层气温上升的现象 CO2不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随着CO2的浓度升高, 促使入射能量与逸散的平衡遭到破坏 ,能量被低层大气捕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2的吸收带 在波长1250017000nm处; 在波长为 7500-13000nm 之间的长波辐 射被削弱较少, 这一谱段也常 被称为大气窗。
当海平面上升状态
正常海平面状态 上升0.3米时 高潮位的高程(米) 2.2 2.5 上升1米时 3.2
风暴潮位的高程(米)
2.9
3.2
3.9
当海平面上升0.3 米,出现高潮位时, 大港区、唐沽区会 被淹没;若出现风 暴潮则汉沽区、宁 河县、津南区、市 区的大部分也会被 淹没
3.9 3.2 2.9 宁河县 汉沽区 2.5
经过20多年的连续观测,人们发现,到 1985年平流层中出现了一个大如美国、高 似珠穆朗玛峰的臭氧空洞。甚至在北极上 空,也出现类似问题。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春季减少了6%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秋季减少了3% 北极地区春季减少了15%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全年平均减少了5% 南极地区春季减少了50%
市区 唐沽区 津南区
大港区
渤 海
back
四、科学上的争议
太阳辐射理论 “阳伞”效应 地球“恒温器”理论 全球变暖,利大于弊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切割、焊接、上料、破碎、筛分粉尘设置集气罩,经袋式除生器处理后15m排气筒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
洗车废水依托沉淀池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依托化粪池处理后清理肥田;初期雨水收集到初期雨水池用于洒水抑尘;雨水流入南侧荒沟:厂房喷淋废水全部蒸发,不外排;对水体影响较小.
3、声环境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就需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唐河县鹏达砂石河南省南阳唐河县鹏达河南省晨瞿唐唐河县鹏达砂石有限有限公司年产市唐河县祁砂石有限公环境科技有公司现有一条8万吨机15万吨石子扩仪镇尚冲村司限公司制砂生产线,占地面积建项目10亩,唐河县鹏达砂石
有限公司拟投资70万元扩建1条年产15万吨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产线,在现有厂房内扩建,不新增占地。
主要为破碎机和筛分机等设备噪声,采取基础减振和厂房隔声等措施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除尘器粉尘收集后外售:破碎杂物收集后外售:焊接渣和切割废料收集后外售;沉淀池沉渣压滤后收集到垃圾桶;化粪池沉渣清理肥田;生活垃圾收集到垃圾桶,由环卫部门清理.项目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影响分析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分析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表4-6 车型分类标准车型 总质量(GVM ) 小 ≤3.5t 以下,M1,M2,N1 中 3.5t ~12t ,M2,M3, N2大>12t ,N3注:M1,M2,M3,N1,N2,N3和GB1495划定方法相一致。
摩托车、拖拉机等应另外归类。
(3)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a) 第I 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16]lg[10)lg(10)lg(10)()(),(5.721-∆++++=ψψL L h L r T V N i oE i Aeq ii π式中:L Aeq (h )i ——第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i oE L )(——第i 类车速度为V i ,km/h ;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 声级,dB(A);N i ——昼间,夜间通过某预测点的第i 类车流量,辆/h ; r ——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 ; V i ——第i 类车的平均车速,km/h ; 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rad),如下图所示:图中AB 为路段,P 为预测点;ΔL——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计算: ΔL=ΔL 1+ΔL 2+ΔL 3 ΔL 1=ΔL 坡度+ΔL 路面ΔL 1=A atm + A gr + A bar + A musc 式中:ΔL 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 ΔL 坡度——公路纵坡修正量,dB(A);注:表中修正量为i oE L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
③地面覆盖物吸收衰减因子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地面覆盖物的吸收产生衰减,公路两侧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土质松散,取α值为0.5。
④声波传播途径引起的衰减量L ∆2a)障碍物衰减量A bar①声屏障衰减量(A bar )计算()⎪⎪⎪⎪⎩⎪⎪⎪⎪⎨⎧>=⎥⎥⎦⎤⎢⎢⎣⎡-+-≤=⎥⎥⎥⎥⎥⎦⎤⎢⎢⎢⎢⎢⎣⎡+--=dB c f t t t t dBc f t t t t A bar,1340,)1(ln 2)1(3lg 10,1340,)1()1(arctan 4)1(3lg 10222δπδπ式中,f 声波频率,Hz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 空间管制根据分析,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区域未涉及文物古迹等相关保护区。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评价结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划定空间管制区,进行分级管制。
空间管制区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1)禁建区:本次产业园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西气东输燃气管线两侧各50米防护绿地、郑少高速沿线两侧各50米的防护绿地等。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允许以保护该区域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2)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在规划区中划定的,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该范围内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限制建设区包括缓冲绿化带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独立工业用地,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等。
限建区内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内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应遵序《土地管理法》进行管制;鼓励该区域内的居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经布局在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垦;达到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允许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城镇、交通等建设,城镇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城镇发展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据点,应积极采取行政、科技、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区域的发展;遵循逐步开发的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污染治理技术高的产业和企业在城镇发展区的发展,在各级城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域内农用地应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撂荒、废弃,对土地占而不用达两年以上必须收回;执行其它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的其它政策和规定;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它政策和措施。
9.1.2 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的要求,结合现状环境污染特征和产业园规划主导产业,确定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总量管控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
9.1.3 产业园项目引入原则及负面清单9.1.3.1 项目引进的原则产业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指导,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要求;(2)结合产业园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靠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生产项目;(3)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发展系列产品,力求发挥各项目间的最佳协同效应;(4)鼓励具有先进科学环境管理水平并符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的企业入驻;鼓励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内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生产装置;(5)根据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园区合理的发展规模,坚持节约和优化水资源利用及低废水污染物排放负荷为原则,避免进行排污负荷高且难以处理的工业企业;(6)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的产业定位,实行绿色招商,严格控制入区项目,对入区企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及环保治理措施进行严格控制,积极引进资源能源消耗低、技术水平高、污染轻、符合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工业企业,高层次、高起点建设该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设定相应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工业产业园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产业从严控制。
9.1.3.2 负面清单及环境准入条件结合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定位、区域的资源分布及环境情况,本着“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扶持低污染、高效益的环保型、清洁型地循环经济技术产业、促进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结合《环保部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关于印发《新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密办〔2018〕36号的通知、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准入条件和负面清单,具体见表9.1-1和表9.1-2。
表9.1-1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工业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一览表项目类别项目准入条件鼓励类①鼓励有利于产业园产业链条延伸的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入驻;②鼓励利用产业园产生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入驻;③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使用环保型水性涂料;④鼓励清洁生产水平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的项目入驻。
限制类限制国家产业政策中限制类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项目禁止类①禁止新增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耐火材料、陶瓷、氧化铝有色金属冶炼、铸造、沥青防水卷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等产能;②禁止入驻列入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中的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发展与产业园产业定位相关联的上下游配套的符合园区环境管理要求的产品类项目。
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先进性要求①在工艺技术水平上,要求入驻产业园的项目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②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小经济规模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①应选择使用原料和产品为环境友好型的项目,避免产业园大规模建设造成的不良辐射效应,诱使国家明令禁止项目在产业园周边出现;②入产业园新建项目的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③按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建议与产业园区产业定位项目能够形成良好循环经济链条的项目可优先入园。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①新建项目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在提高区域内现有工业污染负荷削减量或城市污染负荷削减量中调剂;②禁止发展环境污染严重、无污染治理技术或治理技术在技术经济上不可行的项目;③入驻项目“三废”治理必须可靠、成熟和经济的处理措施。
土地利用①入园项目必须达到《河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②入园项目用地必须符合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投资强度满足《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豫政[2015]66号)的要求。
表9.1-2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一览表类别负面清单管理要求①禁止入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②禁止建设《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明确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③禁止新增非集中供热性质的燃煤锅炉;④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电镀、塑料加工、染料、农药等“八小”企业;⑤禁止入驻不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产业。
装备制造①禁止不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行业入驻;②禁止含一类污染物的电镀项目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①禁止新建大型发酵罐的传统发酵类制药项目,如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维生素B2、维生素B12、氨基酸类等;②禁止入驻化学合成原料药项目;③禁止单纯提取类制药项目入驻;④禁止建设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⑤禁止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中强毒性的微生物疫苗的实验、研发。
9.2 环境保护减缓措施9.2.1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的遵循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产业园规划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依照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的优先顺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因素,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2)清洁工艺原则为把产业园建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产业园,要利用产业园产业的特点,合理的选择产品链,提高入区产业科技含量,选择能耗低、转换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3)生态产业园原则按照生态产业园模式进行产品布局,充分有效的利用经济手段并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法规,开发关键点技术,使产品链之间形成绿色产业链,通过不懈的协调和整合,使产业园的能源和资源多次循环、重复利用,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产业园。
(4)工业循环经济原则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能源在不断进行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挖掘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使一个厂的废料成为另一个厂的原料,使企业之间形成能源和资源上互相依存、互相依靠,废料、废能互相利用,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双赢或多赢局面。
基本原则为“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5)环境保护一体化原则环境保护一体化,对产业园的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一体化整合或完善,形成统一的环保调度中心以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统一处理产业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6)严格环保准入原则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严格环保准入原则,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后,在为新密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产业园或新密市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评[2016]150号),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通知”要求,本次评价结合前文分析内容,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管理要求如下:9.2.1 环境质量底线控制管理要求9.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要求双洎河远期考核目标为为Ⅲ类水体。
根据预测章节的分析结果,在只考虑产业园规划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下,其排水经一维模式削减流至双洎河下游马鞍洞市控断面可以满足水质功能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