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6:第3课 明治维新教案
明治维新教案

明治维新教案教案1:主题: 明治维新年级: 高中科目: 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以及对近代日本的启示。
教学步骤:步骤一: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江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2. 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 知识讲解1. 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外国侵略和国内的政治危机。
2. 解释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废藩置县、制定宪法和推行西方文化。
步骤三: 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找出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 总结与展示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2. 整合各组的观点,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对近代日本的启示。
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和讨论内容的质量。
2. 学生在总结和展示中的表现和概括能力。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考其他文献资料,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明治维新的相关议题。
2. 鼓励学生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案2:主题: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年级: 初中科目: 历史教学目标:1. 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讨论明治维新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教学步骤:步骤一: 导入1. 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进行想象和描述。
2. 引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 知识讲解1. 介绍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包括外国压力和内部不稳定因素。
2. 解释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废藩置县、修宪和推行近代化改革。
步骤三: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找出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 总结与展示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6:第3课 明治维新教案

第3课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理解改变日本历史现状的必要性。
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维新措施来探讨其对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立足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利用、发掘教科书的小字、史料、插图以及影像资料,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用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大和民族追求近代化的拼搏精神,进而树立追求进步、学习先进的意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同时不能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大国崛起》的片头:“15—16世纪西班牙地理大发现,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力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工业时代到来,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德国统一,1871年日本岩仓俱视出使欧美,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极。
”同时板书《明治维新》展示ppt。
通过欣赏中央台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片头,了解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怎样。
结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导入日本明治维新。
一.基本解读教材。
(一)知识构建通过预习,学生自主来构建明治维新的知识结构。
板书:1.背景:(1)P84 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
(2)p85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前提:倒幕运动。
3.目的:P86变法图强、富国强兵4.内容:P86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
5.影响:P87(1)积极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理。
摆脱了民族危机。
(2)消极影响: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二)解决疑惑(13分42秒——20分35秒)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精品设计(8页)

《明治维新》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述废除旧体制,让学生明白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明治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美英的不同;而通过对明治政府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学习,有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史料的研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使学生明白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百年维新》片段。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使节团中包括49名政府高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亚洲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历史学者用始惊、次醉、终狂来形容这次出访,那么日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内容。
【内容设计】一、明治维新的目的1.提出问题:“五条誓文”体现了明治政府怎样的决心?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设计例文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教案设计例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如黑船来航、幕府统治的危机等。
(2)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外来压力,日本是如何实现变革的?2.明治维新的过程(1)讲解明治维新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2)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成就,如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等。
(3)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文献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内容。
3.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1)讲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如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等。
(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3)讨论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如改革要有坚定的决心、注重人才培养等。
4.课堂小结(2)强调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思考: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有哪些?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明治维新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六、教学资源1.图片: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如黑船来航、明治天皇即位等。
2.文献:明治维新时期的相关文献,如《五箇条の御誓文》等。
3.视频资料:关于明治维新的纪录片或动画片片段。
七、教学建议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
2.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
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第3课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教材版本: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授课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3.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4.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插图与照片,学生对比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分
析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原因及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
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明治维新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分组阅读回答,评出最佳的组别和学生。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理解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及意义的分析,知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知道同样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的改革却遭到失败,理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理解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道路具有多样性。
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梳理线索――知识回顾――基础知识掌握――重难点突破――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提出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明治维新的?改革的情况内容和进程如何?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的作用?然后明确明治维新的含义,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理清线索。
(一)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改革的必要性内忧:(1)政治:幕藩体制,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患:(黑船来航)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三)日本社会的新变化——改革的可能性(1)政治:下级武士成为领导者;推翻了暮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
明治维新-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

明治维新-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一、引言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时期维新运动的胜利,推翻幕府政权,创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日本现代化的历史事件。
明治维新至今已经逾百年,此次选修课的学习将有益于增强我们对日本现代史的认识、对日本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对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安排1.注:本套教案共4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2.教材要求:《日本史纲要(上下) ·见证历史-明治非常时期)3.学习目标:–掌握日本幕府时代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动因和历程–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4.教学步骤:–第一步:背景和重要概念的学习(20分钟)•背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西方文化的入侵对日本的影响;美国的“黑船来航”对日本的启示•概念:幕府、大名、武士、天皇、西化、开国、维新、明治–第二步:形势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革(40分钟)•形势变化: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动因、尊王攘夷的思想、土佐藩的反幕、戊辰战争•政治制度改革:天皇复辟、五卅布告和各项改革–第三步:日本社会的现代化(30分钟)•工业化和近代化的进程–第四步: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评价(20分钟)•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国际地位和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的启示:新政、维新、五四运动的推进和顺应历史潮流三、作业和评估1.课后作业:–阅读教材《日本史纲要(上下) ·见证历史-明治非常时期》,关注与明治维新相关的知识点–编写作业报告,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对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思考2.作业评估:–答题内容的质量–对明治维新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分析深度–文字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四、教学反思明治维新是东亚现代化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中日两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日本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也能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些启发和启示。
明治维新-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

明治维新-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掌握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理论建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参与讨论和汇报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
二、教学内容1.明治维新的兴起(1)幕府疲劳幕府时期(1603-1868),日本国内经历了长达250多年的和平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其中,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美国的华盛顿号等先后来到日本开展商业贸易,并向日本施加了压力,要求日本开放门户、承认平等条约。
(2)倒幕运动1853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和约,结束了日本的鎖國政策。
接着,西方列强不断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开放关口,签订不平等条约,引起了一些志士的不满。
其中,长州藩、萨摩藩和土佐藩等推动了倒幕运动。
而倒幕运动的核心人物则是特命全权大使福冈藩老中井上馨等人,在幕府内部推动变革。
2.明治维新的进程(1)政治层面1868年1月,明治天皇在京都即位,标志着日本的明治时期正式开始。
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取消御庭番衛、废除藩阀体制、设立地方自治、启蒙教育、采用西方科技文明等。
(2)经济层面明治政府积极推行西化现代化,壮大实业经济。
政府设立了摄政银行,发行了大量纸币来扩大货币流通量,带动了工业生产和贸易。
在官督模式的推动下,日本很快成为一个繁荣的实业经济国家。
1872年,铁路于东京至仙台全线通车,铁路疏运网络的不断发展,则为日本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社会层面明治政府废除了八代为限的户籍制度,推行了全民皆平等的身分制度。
废除了士族、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和奴隶的身分差别。
同时也开始办起了普及义务教育,并让女性接受教育成为可能,社会结构的承认转变,也为日本社会开展了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理解改变日本历史现状的必要性。
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维新措施来探讨其对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立足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利用、发掘教科书的小字、史料、插图以及影像资料,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用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大和民族追求近代化的拼搏精神,进而树立追求进步、学习先进的意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同时不能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大国崛起》的片头:“15—16世纪西班牙地理大发现,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力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工业时代到来,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德国统一,1871年日本岩仓俱视出使欧美,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极。
”
同时板书《明治维新》展示ppt。
通过欣赏中央台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片头,了解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怎样。
结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导入日本明治维新。
一.基本解读教材。
(一)知识构建
通过预习,学生自主来构建明治维新的知识结构。
板书:
1.背景:(1)P84 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
(2)p85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前提:倒幕运动。
3.目的:P86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4.内容:P86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
5.影响:P87(1)积极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理。
摆脱了民族危机。
(2)消极影响: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二)解决疑惑(13分42秒——20分35秒)
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解决这些问题。
不懂之处教师引导解释,或者传授。
(生)我觉的“前提”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生)我觉的倒幕运动应该属于“目的”。
(生)我觉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应该属于“背景”。
(师)下面让我们先来解决“资本主义萌芽”属于“背景”还是“前提”,请结合前面我们学过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思考到底属于什么范畴?
(生)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生)恍然大悟,共同回答,属于“背景”。
(师)然后我们解决:“倒幕运动”属于“前提”还是“目的”。
那么谁先来给我们介绍下什么是“倒幕运动”?
(生)依据教材解释“倒幕运动”。
学生解释后仍不确定属于“目的”还是“前提”,教师解释,属于“前提”,推翻幕府统治后,才开始了明治维新。
(三)攻克难关。
(20分36秒——29分11秒)
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找出你遇到的难点问题。
逐一解决,攻克难关。
(师)在刚才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你觉得哪点最难把握?
(生)同声回答:背景。
(师)那么让我们来攻克难关。
利用对日本当时一些名词的解释,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
(师)出现了哪些日本当时的“名词”?
(生)武士、天皇、将军。
(师)当时日本统治阶层通过什么制度来管理社会的?
(生)齐答:分封藩国。
(师):藩国的管理者叫做“大名”。
所以现在出现四个阶层:将军、天皇、武士、大名。
(板书)
下面我们一起尝试把这四个阶层排序。
师生共同活动利用教材内容,将这四个阶层排序。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师)展示PPT“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现状”
在这张幻灯片中,我还发现了个特殊的箭头,“将军”和“武士”之间貌似有点什么关系?(生)自言自语讨论。
(师)总结:武士中的第一等级成为旗本武士,任将军中的官职。
第二等级为御家武士,任大名中官职。
第三等级为中下级武士。
再次展示PPT,思考其中一句话“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等级身份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说明当时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
(生)齐答:阶级矛盾激化。
(师)那么当时还存在哪些矛盾?
(生)“19世纪中期,日本本国出现了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富农。
他们同封建统治矛盾日益激化。
”
师生共同总结: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忧。
民族危机——外患。
此时,背景的难点我们已经攻克完了。
二.深层理解教材。
(30分——50分06秒)
一、(师)根据前几课的知识构建,我们似乎遗漏了一个知识点?
(生)齐答: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师)你从教材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生)从教材寻找依据。
(师)总之,明治维新这些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那么你们从刚才同学的回答中,觉得“内容”中的哪一点措施最能体现其性质?(生)第二点经济上。
(师)好,那么我们来看看内容其他三点都分别有什么作用?谁能答出政治上的作用?(生)困惑不解。
(师)分析总结: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生)军事上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社会生活上,提高了日本的国民素质。
(师)非常好。
二战后的日本几乎为一片废墟,那么是哪点措施为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战后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奠定基础呢?
(生)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师)展示PPT“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二、疑惑一:(师)在“内容”中你们还有哪些不太理解的词语呢?
(生)齐答:“殖产兴业”
(师)让学生猜测字面意思,并通过一段视频,了解情况。
活动:观看视频《大国崛起》中的片段(3分钟)
(师)观看后,请总结“殖产兴业”有哪些特点?
(生)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照搬外国的模式。
聘请外国专家。
政府大力扶植。
(师)总结:“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的政权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源来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
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疑惑二:(生)“文明开化”什么意思?
(师)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图片寻找『答案』。
你能从教材那幅图片能体现日本文明开化后的结果?
(生)p86第二幅图片
(生)纠错,齐答:那反映的是第二点措施。
(生)P87 图片
师生共同解读图片
通过解读学生说出“文明开化“下的日本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生)七嘴八舌:穿洋装、吃西餐、喝咖啡等。
(师)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师)明治维新的影响我们已经概括的给长准确了,请你们举例说明日本有哪些对外侵略扩张?
(生)齐答: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
总结
(师)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崛起,那么日本的崛起对今天的中国又有哪些启示呢?留给大家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