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发过程中CAE技术的五大主要应用方向

汽车开发过程中CAE技术的五大主要应用方向
汽车开发过程中CAE技术的五大主要应用方向

汽车开发过程中CAE技术的五大主要应用方向

2016-11-07

自20世纪60年代末CAE技术开始在汽车研发领域应用以来,目前CAE 技术已经在汽车研发、产品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供应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产品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

虽然国内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过近几年国内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很多领域中已有突破性进展。以下主要介绍目前CAE技术的一些应用热点:

1.动力学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的可控性能,表现在转弯行驶时跟踪车道的稳定性,改变行驶车道时的灵敏性,直线行驶时的方向保持性,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以及泊车时的灵敏性和轻便性。操纵稳定性与整车的质量分布,前后悬架结构、弹性及阻尼参数,轮胎结构及转向系统形式及布置,以及制动系统的设计参数有密切关系。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MBS)建立整车模型,计算不同使用工况下的系统响应特性评价指标,并应用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确定各自系统优化设计参数,是动力学计算仿真的主要内容。国际通用的软件为ADAMS及CarSim。

2.NVH性能

NVH 是噪声、振动和舒适性的缩写(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根据振动频率的不同,可以将NVH性能研发划分为低频振动和高频噪声。

25Hz以下的为低频振动,其中低于5Hz的簧载质量的刚体振动属于传统的乘坐舒适性研发范畴,要求振动频率避开人体器官的自然频率,一般将其设计在人体行走时的振动频率;5~25Hz范围内的振动主要是指底

盘零部件、转向系统及发动机刚体的振动。

25Hz以上的振动及噪声,要解决的是车身的局部共振,制动器制动时产生的不稳定噪音,以及整车在路面(Road Noise)、传动系(Powertrain Noise),及高速驾驶时的风流(Wind Noise)激励下的共振现象,从而避免激励起乘员空腔的声学模态。

3.疲劳耐久性能

疲劳耐久性能是指汽车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各主要结构部件在功能失效前所经历的时间,评价指标为失效时的行驶里程数。传统的试验方法是驾驶样车在试车场代表用户使用环境的典型路段上循环行驶,记录样车主要结构部件失效时的行驶里程。

为了缩短开发时间,目前各大主机厂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加速疲劳设计验证方法(Accelerated Damage Road Test)。在试车场建设加速疲劳破坏环路,样车制造出来后,在疲劳耐久环路上采集载荷路谱,将所采集载荷在实验室再现,由大功率液压系统驱动做功器,对样车进行昼夜循环试验。各大主机厂都有自己的加速疲劳试验循环次数标准,一定的循环次数对应一定的使用里程。在实验室的循环试验,称之为道路模拟试验(Road Test Simulation)。

目前采用的CAE方法是利用所采集的载荷,计算车身及关键部件连接处载荷的时间历程,用有限元方法(FEM)计算单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结合材料的疲劳破坏试验曲线,计算车身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从而减少道路模拟试验。

4.碰撞安全性

碰撞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碰撞,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后,能够保持乘员具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同时碰撞能量在车体前端得到最大吸收,从而使传递给乘员约束系统的能量减少到最低;车内乘员约束系统能够有效约束乘员的运动,避免乘员被抛出车外,以及不与内饰件发生二次碰撞。

整车结构碰撞由以LSDYNA为代表的显式有限元软件来模拟,碰撞的边

界条件设定为国家及其他非官方认证测试机构在进行整车碰撞测试时的碰撞形式及车速,计算结构的碰撞变形及碰撞减速度。乘员约束系统仿真以结构碰撞得到的减速度波形为输入,建立碰撞假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假人在安全带、安全气囊的约束下,头部胸部及大腿等处的伤害值,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参数,使得乘员的伤害最低。乘员约束仿真的通用软件为MADYMO。

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也越来越受到官方认证机构的重视,这方面的法规正在完善,开展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仿真模拟,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行人保护性能,越来越受到各大主机厂的重视。

5.流场分析及热管理

流场分析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分析方法。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外流分析,以得到较低的空气阻力系数;发动机舱的流场分析,使得发动机舱有畅通的流场分布,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带出发动机舱,使得周围部件及驾驶室不至于过热;车内乘员空间的冷热舒适及除霜除雾分析;发动机燃烧及排放分析;以及发动机进排气及水套流场分析。

汽车底盘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底盘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底盘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引言 越来越多的新电子控制设备被应用于汽车上。其中许多新的底盘控制技术设备在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操作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全电路制动系统(BBW,Brake-by-Wire)、汽车转向控制系统(RWS、ESP Ⅱ等)、汽车悬架控制系统(ADC、ARC等)以及现在发展起来的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线控换档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增压系统、油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再加上汽车CAN总线的应用,42 V电压技术的研究,电动汽车的研究都会带动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如今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正向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1 汽车底盘的电子化技术 1. 1 全电路制动系统(BBW) BBW是一种全新的制动模式,它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BBW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制动系统,它采用嵌人式总线技术,可以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ESP)、主动防撞系统(ACC)等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更加方便地协同工作,通过优化微处理器中的控制算法,可以精确地调整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加强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BBW以电能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机或电磁铁驱动制动器。因此,BBW的结构简洁,更趋向于模块化,安装和维修更简单方便。

图1 BBW结构示意图 控制单元是BBW的控制核心,它负责BBW信号的收集和处理,并对信号的推理判断以及据此向制动器发出制动信号。此外,根据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底盘上的各种电子控制系统将与制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同时在功能上趋于互补。 BBW采用双重闭环控制方式,首先在各个电能制动器中都有制动力矩传感器,可以实时地监控制动力矩的大小,实现制动力矩的闭环控制。其次在制动过程中,各车轮转速传感器时刻监视着车轮的运转过程,ABS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的信号判断车轮的运转状态。 根据目前BBW的研究成果,投入使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是电能制动器结构和性能的改善。电能制动器要保证能够独立对车辆实施有效制动,必须能产生足够大的制动力矩,对内部的驱动电机(或驱动电磁铁体)、驱动力矩的传动系统、外部的供电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比较成熟的想法是提高汽车的供电电压,从原来的12 V提高到42 V,提高电压可以有效地解决BBW的能源问题。 1. 2 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1. 2. 1 后轮转向系统(RWS) RWS能主动让汽车两后轮的横拉杆相对于车身作侧向运动,使两后轮产生一转向角。RWS是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组成。其执行机构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整体式是指汽车两后轮的横拉杆由同一个执行机构调节;而分离式则指汽车两后轮的横拉杆由两个不同执行机构来调节。对于整体式RWS执行机构,用一个横拉杆位移传感器就能确定两后轮的转向角。但分离式RWS执行机构需要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由于分离式RWS执行机构的元件多,两后轮的控制和协调比较复杂,现在研发更多的是整体式RWS执行机构。整体式RWS执行机构又分液压式和机电式两种。图2是机电式RWS执行机构,由电动机、螺母螺杆驱动机构和安全锁止机构等组成。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执行机构里安装了一个电机转角传感器和一个螺杆位移传感器。当RWS出现故障时,电动机自动锁止,两后轮的转向角不再发生变化,直到故障排除。

孙玉凤-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标准

黄河交通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孙玉凤 制定时间: 2015年7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2015 年7 月

一、课程名称: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 二、内容简介: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平台课程,与《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等课程构成汽车使用与管理时所需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体系。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汽车维护的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前导课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汽车运用技术》、《汽车使用与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后续课程:无 三、课程定位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平台课程,由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通过性,汽车检测制度、动力性检测、燃料经济性检测、制动性检测、车轮动平衡检测、前照灯检测、车速表检测、车轮定位检测、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检测、汽车合理使用等组成,它涉及汽车的发动机、汽车的底盘、汽车的附件,交通管理制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检测设备的运用,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设备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与合作企业合作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四、课程改革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文献的综合查阅能力为核心,以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为主线,力求通过构建学习情境与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认知中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让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全解

目录 摘要 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2汽车底盘常见的电子控制系统 2.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2.11奥迪A6汽车ABS工作原理 2.12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2.13汽车动力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 3底盘电子控制网络化和全局协调化的发展趋势3.1全方位底盘控制GCC 3.2汽车开放性系统构架AUTOSAR 4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1汽车线控技术特点 4.2线控转向系统 4.3线控制动技术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谢辞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吴玉凯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底盘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底盘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制动控制, 牵引控制,转向控制和悬架控制。介绍通过高速网络将各控制系统联成一体形成的全方位底盘控制(GCC),汽车开放性系统的构架工程(AUTOSAR)和底盘的线控技术(X2by2wire)。 关键词:底盘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性,综述 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汽车底盘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汽车按驾驶员的意愿行驶。从图1可以得出驾驶员通过操纵元件来传送其意向,执行量是前轮转角和车轮上的驱动力,实际起作用的是轮胎纵向力和侧向力。所以汽车底盘的原理在给定的路面系数和车轮法像力的情况下对车轮滑动率和侧偏角进行合理的控制,来调节轮胎的侧向力和纵向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机动性,舒适性[1]。

图1驾驶员,轮胎力,汽车运动的相互关系 汽车底盘的电子控制相当复杂,互相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的控制系统经常共用同一电子原器件。如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几乎被所有底盘控制系统所使用。 (2)相同的控制目标可由不同的控制系统单独或共同控制。譬如汽车在路面上制动时,ABS,AFS,RWS,ESP控制汽车的稳定。 (3)同一个控制系统会对多个变量进行同一控制,而且拥有多个执行机构。(4)同一个控制变量同时受不同的控制系统控制。如车轮滑动率同时受ABS,ESP控制[2]。 2汽车底盘常见的电子控制系统 2.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 tick brake system) 当汽车制动时,车轮滑动率在30%左右时,制动力系数越大(图2),当制动力矩再增加,制动力系数减小。车轮滑动率大于Ko时制动力系数处于非稳定区域。从侧向力系数和滑动率的关系曲线判断滑动率越小侧向力系数越大。当车轮全部抱死时,其侧向力系数为零,其失去了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前轮如果发生这种现

汽车底盘五大技术

ESP、TCS、TPMS、ACC、EPAS——汽车底盘五大技术 作者:陈蒙蒙2010标签:生活2010-09-30 20:29 星期四晴 一、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ESP在极限工况下工作示意图 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可称作ESC或VSC。ESP 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 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新天籁、雅阁八代等都装配了ESP。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TCS的英文全称是TractionControl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传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 ABS是通过检测车轮实际滑移率,计算出车轮是否制动抱死,再减少该轮的刹车力以防被抱死。而TCS是使用现有ABS系统的电脑、传感器和控制引擎与变速箱电脑,通过使用引擎点火的时间、变速箱挡位和供油系统来控制驱动轮打滑。当TCS感应到车轮打滑的时候,首先会经过引擎控制电脑改变引擎点火的时间,减低引擎扭力输出或是在该轮上施加刹车以防该轮打滑,如果在打滑很严重的情况下,就再控制引擎供油系统。 TCS系统能够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在最佳范围内,防止车辆在光滑路面上加速时车轮打滑,造成后轮驱动车辆出现甩尾,前轮驱动车辆转向失去控制,使车辆产生最佳驱动力。 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市场TCS在10万以上的新车型中普及率已越来越高。盖世汽车网认为TCS很可能成为续ABS后,在各类车辆上广泛普及的主动安全技术。 三、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TPMS的英文全称是TirePressureMonitoringSystem,中文意思是“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 目前,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间接式(Wheel-SpeedBasedTPMS,简称WSB),这种系统是通过汽车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测胎压的目的。ABS通过轮速传感器来确定车轮是否抱死,从而决定是否启动防抱死系统。当轮胎压力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轮胎直径变小,这就会导致车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可用于触发警报系统来向司机发出警告。另一种是直接式(Pressure-SensorBasedTPMS,简称PSB),这种系统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的系统,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还有一种复合式TPMS,它兼有上述两个系统的优点,它在两个互相成对角的轮胎内装备直接传感器,并装备一个4轮间接系统。与全部使用直接系统相比,这种复合式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克服间接系统不能检测出多个轮胎同时出现气压过低的缺点。但是,它仍然不能像直接系统那样提供所有4个轮胎内实际压力的实时数据。 技术应用情况: 欧盟对新车提出一系列安全和环保要求。从2012年开始,各类新车必须装配低滚动阻力轮胎(LRRT)并配备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这将成为强制性法规。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quan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目录 一、方案策划阶段 (1) 二、概念设计阶段 (1) 1.总体布置草图 (2) 2.造型设计 (2) 三、工程设计阶段 (9) 1.总布置设计 (10) 2.车身造型数据生成 (10) 3.发动机工程设计 (12) 4.白车身工程设计 (12) 5.底盘工程设计 (12) 6.内外饰工程设计 (14) 7.电器工程设计 (14) 四、样车试验阶段 (14) 五、投产启动阶段 (18) 六、国内自主品牌 (18)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 1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汽车底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汽车按驾驶员的意愿作相应的加速、减速和转向运动。由图1可见,驾驶员是通过汽车里的操纵元件(转向盘、油门和制动踏板)来表达其意向,相应的执行量是前轮的转向角及车轮上的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真正起作用的是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汽车轮胎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路面的附着系数、车轮的法向力、车轮滑动(转)率和车轮侧偏角。因此,汽车底盘控制的基本思路和原理就是在给定的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轮法向力的情况下对车轮滑动(转)率和侧偏角进行适当的影响和控制,来间接调控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机动性和舒适性。 汽车底盘的电子控制是一个多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图1 驾驶员、轮胎力和汽车运动的相互关系 (1)不同的控制系统经常共用同一传感器、执行机构、甚至电子控制单元。如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几乎被所有。的底盘控制系统所使用。

(2)同一个控制目标可由不同的控制系统单独或者共同来控制。如汽车在离散型路面上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可通过ABS、ESP、AFS和RWS来控制。 (3)同一个控制系统可能会对多个变量同时进行控制,并且拥有多个执行机构。如TCS的控制变量有车轮的滑转率和车轮的角加速度,其执行机构有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调节器和轮缸里制动液压的调节装置。 (4)同一个控制变量同时受不同的控制系统所控制。如车轮滑动率同时受ABS和ESP的控制。 2 汽车底盘常见的电子控制系统 2.1 汽车制动和驱动的电子控制系统 2.1.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当车轮滑动率在30%左右时,制动力系数最大(见图2)。此时车轮能获得的地面制动力也最大。当制动力矩进一步增加,车轮滑动率将快速增大,制动力系数不但不再增大了,反而逐渐减小。显然,车轮滑动率在大于入时,制动力系数处于非稳定区域。因此希望将车轮滑动率控制在稳定区域里。从侧向力系数和滑动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滑动率越小,侧向力系数越大。当车轮完全抱死时,其侧向力系数几乎为零,完全失去了承受侧向力的能力。当这种现象发生在前轮时,汽车失去转向能力;如果发生在后轮,汽车将发生后轴侧滑,失去稳定性。把滑动率保持在稳定区域里就是ABS的主要控制目标。

汽车底盘常见问题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9017936.html, 汽车底盘常见问题浅谈 作者:程彦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3期 摘要:底盘是汽车五大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尤其重要,底盘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 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汽车在日常使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对汽车底盘各个关键件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总结,给广大车主及设计者以参考,以便更好的爱护自己新车,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汽车底盘;问题;总结 概述 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直接关系到整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和燃油消耗。由于设计、驾驶者习惯、环境等各种原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于新驾驶员来说,对于各种问题的现象不了解,错失了发现问题的时机。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生命。为了提高驾驶者对问题得发现能力,及早阻止问题得进一步蔓延。本文对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对驾驶者有指导意义。 1 汽车底盘组成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1.1传动系统 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其作用为,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1.2制动系统 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1.3行驶系统

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公司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公司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做好节能减排,制定规定。 二、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公司车辆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 三、公司车辆技术管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车辆质量监控体系,推广检测诊断和计算机应用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四、公司设置汽车技术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五、公司新车在接收和使用前应做到: (一)接收新车时应按合同和说明书的规定,对照车辆清单或装箱单进行验收,清点随车工具及附件 等;

(二)新车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制造厂的规定进行清洁、润滑、紧固以及必要的调整; (三)新车在投入使用前,公司组织减十元进行培训,在掌握车辆性能、使用方法后可使用; (四)新车投入使用前,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配备必要的附加装备和安全防护装置; (五)新车应严格执行走合期的各项规定,做好走合维护工作; (六) 在索赔期内,应严格按制造厂技术要求使用,车辆发生损坏,应及时作出技术鉴定,属于制造厂责任的,按规定程序向制造厂索赔。 六、车辆的基础管理: (一)车辆的装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公司客运车辆技术性能必须符合 (JT/198-2004)规定的技术等级。 2.公司客运车辆按规定配置旅客保险带。 3.车辆配备有效通讯工具和卫星监控装置。 4.公司客运车辆应当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理器材 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5.车辆的经常性装备应符合国标G B 7 2 5 8-8 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交通部J T 3 1 1 1 -8 5《公路客运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并保证齐全、完好,不得任意增减。 6.车辆在特殊运行条件下使用时,应根据需要,配备保温、预热、防滑、牵引等临时性装备。(二)公司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应系统记入车辆技术档案。公司必须逐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任意更改。车辆办理过户手续时,车辆技术档案应完整移交。 2.公司车辆技术档案的格式根据贵州省交通厅统一制定的格式。 3.车辆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记录等。 (三) 公司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鉴定;公司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鉴定,必须到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每年必须按时进行一次等级评定。

车辆底盘技术

車輛底盤技術 懸吊系的基本形式大 有二,一是以1支車軸連結左右輪的剛性車軸(rigid axle)懸吊系,另一是左右輪可獨立運動的獨立(independent)懸吊。 目錄 一、獨立式懸吊系統 (a) 獨立懸吊系的構造 (b) 獨立懸吊系的優點 (c) 獨立懸吊缺點 二、擺動車軸式懸吊系 三、拖動臂式懸吊系 (1) 全拖動臂式懸吊系 (2) 半拖動臂式懸吊系 四、支柱式懸吊系 (a) 支柱式懸吊系的構造 (b) 支柱式懸吊的優缺點 五、雙雞胸骨式懸吊系 (a) 雙雞胸骨式懸吊系的構造 (b) 雙雞胸骨式懸吊的優缺點 六、多連桿式懸吊系 (a)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構造 (b)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優缺點 七、AIRmatic獨立懸吊系統 八、參考資料

一、獨立懸吊系的構造 ||(a)獨立懸吊系的構造||(b)獨立懸吊系的優點||(c)獨立懸吊缺點|| (a) 獨立懸吊系的構造 獨立懸吊系如圖所示,乃可左右獨立運動的形式,一般的支柱(strut)式、半拖動臂(semitrailing arm)式等即此形式。此獨立構造的優缺點如下述: (b) 獨立懸吊系的優點 (甲)無剛性車軸懸吊系那種連結的車軸,彈簧下重量輕,車輪的觸地性良好,乘坐舒適性、操縱安定性良好。 (乙)對準的設計自由度大,有利於改善操縱安定性。 (丙)用懸吊構件等防振方法也有自由度,有利於防止噪音、振動。 (c) 獨立懸吊缺點 (甲)零件數多,對各零件要求高精度,成本高。 (乙)因對準有自由度,此變化有時不利於輪胎的摩耗等。 (丙)通常需要大空間。 (丁)各特性須微妙調諧。 (戊)因不易減低前後的剛性,容易造成不愉快的聲音或振動(harshness)。 以上為剛性車軸懸吊與獨立懸吊的一般比較,但未必適用於各種形式。 二、擺動車軸式懸吊系 擺動車軸(swing sxle)式懸吊系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我们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量产汽车一般的研发流程。以满足车友对汽车研发流程的好奇感。 研发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

全球各大汽车公司著名技术平台

透视底盘技术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平台盘点 平台知识简介:简单说,汽车的平台就是在开发过程中用差不多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可以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产生出外形、功能都不尽相同的产品。 世界上第一个轿车平台在德国大众诞生,通过平台战略的实施,大众公司整合了产品系列,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使德国大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在世界各主要汽车跨国公司中兴起,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实力,进一步拉开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距离。平台的产生,不仅推进了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革命,对研发、对产品的供应链和服务链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为实现世界范围的兼并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之所以如此神奇,主要是因为一个平台可以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大大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一个平台可以生产出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产品;在制造方面,同一平台的产品大量采用通用化的零部件和总成,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在研发方面,一个平台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等于这个平台上搭载的所有产品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 平台策略是各大汽车公司当前在产品开发中,最流行、最科学、效率最高的一个产品开发思路。这种设计思想不仅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生产出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产品。在制造环节,同一平台的产品大量采用通用化的零部件和总成,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在研发环节,一个完善的平台设计有助于集团公司旗下多款同级车型的性能提升,并且大大降低了各自独立开发造成的研发费用和重复投入。 一、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不包括奥迪、斯柯达)有三个生产平台,分别是 PQ2X\PQ3X\PQ4XPQ2代表AO级轿车,PQ3代表A级车,PQ4代表B级车,X代表第几代,.如速腾是在PQ35平台上生产,表示A级轿车第5代产品。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及答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滑移率S:S=(V-VC)/V×100%。 2、主动悬架:是指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可根据车辆的运动状况和路面状况进行主动调节的一种悬架。 3、ABS控制通道:ABS系统中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4、三位三通电磁阀:这种电磁阀有三种不同的供电状态,可以控制三条油路的通断,因此称为三位三通电磁阀。 5、主动式TP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液力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5、ABS按控制方式可分双参数控制控制方式和单参数控制控制方式两种。 6、装有ABS的汽车在仪表盘上设有制动警告灯(红色)和ABS系统故障警告灯(黄色)。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打开,ABS故障警告灯和制动警告灯应闪亮约 3s ,一旦发动机运转起来,驻车制动杆在释放位置,两个警告灯应点亮,否则说明指示灯本身或线路有故障。 7、写出下列英文缩略的中文含义: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ASR 驱动防滑转调节装置;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EPS 电控动力转向;ESP 电子稳定程序;TPMS 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CVT 无级变速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轮胎气压过低会导致爆胎。(对) 2、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失效,ESP仍可工作。(错) 3、ASR系统起作用时只对驱动轮控制。(错) 4、ABS作用首先是确保车辆稳定,然后才是提高制动力。(对) 5、只要踩刹车,ABS立即起作用。(错) 6、高速行驶时,动力转向提供的助力越大越好。(错) 7、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工作时,转向控制阀控制转向助力的大小。(对)

汽车底盘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底盘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李 亮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 贵州盘县 5535370 引言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 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全 球化发展趋势,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和越来越低的汽车制造经费成本,使得汽 车这一交通工具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中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汽 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扩展。随着汽车的广 泛使用,在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压力 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增加了交通事 故的频繁发生现象,排除汽车使用者的自 身主观因素,汽车自身的安全质量问题也占有其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对汽车底 盘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创新出 先进的安全性高的汽车底盘制造工艺,从 而减少各大汽车制造厂商每年召回存在安全质量隐患问题的汽车数量,在一定程度 上大幅度降低了因汽车自身质量问题而在交通事故中出现人类死亡现象的发生机率。 1 当下汽车底盘最新的电子化技术 1.1 详细阐述汽车BBW (全电路制动 系统) BBW 作为目前在汽车底盘制动系统 中的一种新型制动系统,其主要采用嵌人 式的总线技术,可以与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性 控制程序(ESP)、主动防撞系统(ACC)等汽 车主动安全系统更加快捷、方便地协同工 作,通过有效、优化微处理器中的控制算法, 从而能够以精确地调整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同时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加强汽车 的制动安全性能。全电路制动系统主要是 以电能量作为汽车的主要能量源,其系统结构构成简单、明确,使其相关技术人员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安装操作、维修起来更加容易、快捷。其主要的系统结构构成图由图1所示。由图所示,其控制单元是全电路制动系统中的主要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收集、分析、处理BBW 的数据信号,同时对此进行合理推断,从而给制动器传递正确的信号。除此之外,在当下汽车自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中,汽车底盘中各类电子化控制系统都与制动控制系统复杂融合而成,为汽车功能形成有效相互作用,互补。BBW 主要运用双重性的闭环控制措施,以便其随时监控值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强弱,同时在汽车每个车轮中,都安装制动力检测感应器,能够实地监控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轮运转流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和根据其运作过程,合理、准确的分析其车轮的具体运动措施。由于,针对BBW 当下的研究状况,在汽车中的具体投入以及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制约,阻碍性问题。1.2 简述其汽车的控制转向系统汽车转向控制系统是为了优化、改善汽车使用者的转向操纵感,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还提高汽车的转向性能,其基本要求是:汽车在低速行驶时能够减少用户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力,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能够通过转向盘向用户反馈适度的转向力。转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后轮转向系统等。2 简述最新汽车底盘的控制系统、技术2.1 电子化控制温度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由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组成,电子稳定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电子稳定系统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其电子稳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各种传感器用来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和司机的操控动作,使电脑估算汽车失稳的程度,计算出恢复稳定行驶的调节参数。2.2 底盘线控技术所谓线控就是用电子信号的传送取代过去由机械、液压或气动的系统连接的部分,如油门拉线、转向齿轮机构、制动油路以及换档连杆这类由气动、机械或液压的系统连接部分,利用线控技术都能对其连接和操纵机构进行取代,进而对汽车的传统结构进行改变,线控技术主要是利用其电子信号的传送对执行机构进行电气化。其主要线控技术过程由图2所示。 3 结语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全球 化发展趋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汽车日益成为每个家庭需要具备的代步工具。在当下各种高科技的汽车制造技术方式中,汽车底盘的技术改革、创新是一项推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性措施。在其汽车整体构造中,占具着巨大的重要决定性作用。通过本文对汽车底盘现今技术的最新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充分证明,汽车底盘对一辆汽车的质量等一些安全性能的影响意义。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保证其汽车底盘的质量安全问题,是提升汽车品牌信誉最有利的基础保障,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汽车工业制造领域的进步,为汽车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设备。 图1 全电路制动系统结构图图2 汽车底盘线控技术过程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

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 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 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

1)座椅(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 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 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 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

1)“H”点(“H”point) 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 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 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 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4)拇趾参考点(BOF) 在侧视图上过AHP点作人体样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点203mm处的一个点。 5)踏板装置角 在侧视图上踏板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6)踏平面角 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踏在加速踏板上时在侧视图上鞋底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坐姿舒适性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车辆、设施、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延长其技术使用寿命,以保证安全生产的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车辆、设施、设备的管理 l、车辆、设施、设备的使用均实行定人、定岗的职责,设备操 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操作。 2、公司设立车辆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车辆及其设施的管理、保养及驾驶人员的培训工作。 3、车辆管理部门领导机构: 主管负责人:XXX 监督员:XXX 主要职责:加强对公司车辆维护、使用、安全和节能方面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制定车辆使用技术管理规范,科学设置车辆经济、技术定额指标并定期考核,提升车辆技术管理水平。 4、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车辆的日常监控、填写监控记录、日志记录;负责车辆的日常保养、维修,及时准确登记车辆的保养、维护记录,并且严格按照车辆维修使用手册及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车辆的维护周期;合理确定车辆维护周期、严格执行车辆维护计划、建立车辆二级维护统计记录;做好驾驶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做好安全培训记录等工作。 5、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制度,实行一车一档。确保档案内容准确,详实。 4、订购车辆时和选购设备时,都要注意技术质量和经济效益, 选购车辆必须按照线路车型和逐步提高配置的原则,以达到提高线路 服务质量的要求,选购设备需保持合理的配备结构,避免盲目增购。 5、凡进购的车辆或设备,在交付之前,须由采购人员、使用单 位设备分责人共同验收。参加验收人员应按验收设备分享检验,认真 填写记录,技术资料由技术不接受。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技术状 况、随机附件、易损设备配件、专用工具。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等清点

汽车研发的五大阶段及制造的四大工艺

汽车研发的五大阶段及制造的四大工艺 汽车研发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上千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投入市场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的周期也在缩短,当然,我们说的是正向设计,事实上很多国内的厂家都是逆向设计,但即使是逆向设计同样也需要很多的时间。我们可以仿制别人的外观,但是我们无法仿制别人的工艺,我们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构分析、材料分析、力学分析等,依然需要去试制、测试、检测等等,这些研发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 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略有不同,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一般研发流程: 一.市场调研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不经过很细致的市场调研可能就会“打水漂”了;现在国内有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汽车公司会委托他们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做出调研,明确车型形式和市场目标,即价格策略,很多车型的失败都是因为市场调研没有做好。譬如:当年雪铁龙固执的在中国推广两厢车,而忽视了国人对“三厢”的情有独钟,致使两厢车进入中国市场太早,失去了占领市场的机会。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总体布置、造型设计、制作油泥模型。 1.总体布置 总布设计是汽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车厢及驾驶室的布置,发动机与离合器及变速器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车架和承载式车身底板的布置、前后悬架的布置、制动系的布置、油箱、备胎和行李箱等的布置、空调装置的布置。 2.造型设计 在进行了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以后,就可以在其确定的基本尺寸的上进行造型设计了。包括外形和内饰设计两部分。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快速捕捉创意灵感的最好方法,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神韵,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设计草图来尽可能多的提出新的创意。这个车到底是简洁、还是稳重、是复古、还是动感都是在此确定的。 当然,如果是逆向设计,则就不需要这个过程了,把别人的车型直接进行点阵扫描,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造型勾画就行了。 3. 制作油泥模型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草图绘制完成后,可以用使用各种绘图软件制作三维电脑数据模型(这种模型能够直接将数据输入5轴铣削机,铣削出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可称作ESC或VSC。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 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2011年9

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传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 ABS是通过检测车轮实际滑移率,计算出车轮是否制动抱死,再减少该轮的刹车力以防被抱死。而TCS是使用现有ABS系统的电脑、传感器和控制引擎与变速箱电脑,通过使用引擎点火的时间、变速箱挡位和供油系统来控制驱动轮打滑。当TCS感应到车轮打滑的时候,首先会经过引擎控制电脑改变引擎点火的时间,减低引擎扭力输出或是在该轮上施加刹车以防该轮打滑,如果在打滑很严重的情况下,就再控制引擎供油系统。 TCS系统能够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在最佳范围内,防止车辆在光滑路面上加速时车轮打滑,造成后轮驱动车辆出现甩尾,前轮驱动车辆转向失去控制,使车辆产生最佳驱动力。 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市场TCS在10万以上的新车型中普及率已越来越高。盖世汽车网认为TCS很可能成为续ABS后,在各类车辆上广泛普及的主动安全技术。 三、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