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骨与韧带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 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
四、运动学特征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 额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 ~45°,外展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 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 为外展。
.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是 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成站 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蹲等大 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最稳定又 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对合装置和 控制系统。
.
一、骨与韧带
1.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 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 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 由髋臼横韧带连接,周围有关 节唇。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 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 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 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
.
一、骨与韧带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 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30°(平均12° )锐角。
.
一、骨与韧带
3.大转子:股骨颈与股 骨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 形隆起称之为大转子。 4.小转子:股骨后上内 侧股骨颈内下方的骨性 隆起称为小转子。
.
一、骨与韧带
5.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
状肌及缝匠肌。
.
四、运动学特征
1.骶髂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很小,骶骨仅可在髂骨上做上下滑动
和少量前后运动或髂骨在固定的骶骨上做同样的 运动,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 ,其范围为2° ~8°。
四、运动学特征

髋关节运动学 ppt课件

髋关节运动学 ppt课件
超过此角度的变形成为髋 外翻,小于此角度者称之 为髋内翻。
②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 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 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 度,称为前倾角,成人
正常值在12°~15° 。
(4)股骨上端的骨小梁系统
股骨头上端主要形成四组骨小梁,其排列 方向沿股骨的主应变方向(有三组抗压骨 小梁群基本上平行于股骨长轴方向,交织 着由下方向上方走行,以保证股骨的强度 和韧性,对抗体重的的重力;而主抗张骨 小梁群的骨小梁则起到对抗横向张力的作 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剪力:
髋关节在结构上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髋臼周边有软性髋臼唇使之加宽加深,并 超出半圆;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
管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
意义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厚
而坚韧,后下壁薄弱,易脱位。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站立相后期开始外旋,在大部分摆动相保 持外旋。
内旋运动在足跟着地前,持续到站立相后 期,然后髋关节又重新开始外旋运动。
髋关节在上述三个平面的运动在行走时不 断循环反复。
手杖与支具对髋关节反作用力的影响
试分析:一侧髋关节有疼痛或行手术后, 康复过程中行走时使用手杖,应在哪一侧 使用?
行走时使用手杖,应使用疼痛或作了手术后 的髋部对侧的手,这样减少了疼痛关节股骨 头上的力。
这些肌肉围绕髋关节,形成强大的外层支 持结构,保证髋关节的稳定性。增强其肌 力对于防止髋关节的脱位很重要,在承重 和步行中髋外展肌群、内收肌群、臀大肌、 伸躯干肌和股四头肌占有重要位置,因此 在髋关节伤病人应着重做这些肌群的抗阻 练习。
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的形态:正常人有206块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除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2.骨的作用:①力学功能:支撑功能、杠杆功能、保护功能②生物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3.骨性能:力学功能(支撑功能、保护功能、杠杆功能);生理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4.长骨的血供: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滋养动脉在骨骼周围的肌肉中,有大量血管。

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是第二套长骨的供血系统,由关节周围的血管丛分支而进入薄层骨皮质供应干骺端区。

骨膜血管,骨膜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供血系统,是长骨第三套血供系统,在骨膜表面,纤维层和肌肉血管广泛吻合形成血管丛或骨膜血管网。

5.衡量骨承载能力的指标:骨的硬度、骨的刚度,骨的稳定性。

髋关节的外旋肌:共6块,梨状肌、股方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被臀大肌所覆盖4.骨的主要成分?①骨膜(1)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对骨的营养,新生及感觉有重要作用(2)骨内膜:附于骨髓腔及松质骨表面的薄层,终身生骨潜能②骨质(1)骨密质:规则且排列紧密的骨板构成。

由内到外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和内环骨板层(2)骨松质:有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富含脂肪组织,不具造血。

紧急情况下可转换成红骨髓④关节面软骨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弹性的负重组织,减小关节摩擦5.骨重建分期①休止期:②激活期:前期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附着骨表面③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的陷窝,叫吸收陷窝。

④.转换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位置。

⑤形成期:破骨细胞在陷窝表面分化,增殖,形成类骨,随后骨化成骨。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运动单位:肌肉的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肌肉的运动单位2.肌的运动状态:①静力性运动:即为等长运动或者等长收缩②动力性运动:包括向心性运动和离心运动3.向心运动:又叫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

骨盆与髋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骨盆与髋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髋关节运动轴和运动
► 在站立时,收-展的运动轴为水平的矢状轴。 ► 肢体对骨盆的运动如提腿向外侧,或骨盆对
下肢的运动如躯干向站立侧的腿方向倾斜。 ► 髋关节的外展为45º左右,常伴有骨盆的抬高。 髋关节的内收为两条腿接触或0º,但腿可能 交叉到30º~40º的内收位。 ► 这不是纯平面的运动(因为一条腿必须在屈 位,而另一条腿在伸位),在跑步、转向和 交叉大腿时,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
髋关节
► 在身体内是结构上最稳定,可动的单一关节。 ► 在躯干和地面之间传送力; ► 提高或下降躯干如在攀登;
► 从椅子上站起来等;
► 将足靠近身体或手的动作,如穿鞋。 ► 在步行时髋的展肌(在站立腿)都必须产生一个力来
平衡约85%的体重(包括头、臀、躯干和对侧的腿)。 髋关节为这系统的支点,所以每一步均要承受大于 体重两倍以上的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骶髂关节的运动
► 骶髂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小。 ► 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其范围为2°~
8°度。
骶髂关节运动
► 在倾斜运动中,骶骨的骶岬向前下移动而骶骨的远
侧分和尾骨向后上方移动,同时伴有髂嵴靠拢和坐 骨分离,造成骨盆出口变大。 ► 逆倾斜是相反的运动,即骶岬向后上方移动, 尾骨 向前移动,髂嵴分离,坐骨靠拢。这运动使骨盆入 口增大。
髋关节关节的类型
► 髋臼的前下方有髋臼切迹,切迹有髋臼横韧
带相连。三角形的纤维软骨的唇围于髋臼的 边缘,充分地包裹了股骨头。股骨头是一个 2/3的球形。在四肢着地时(此时髋关节处于 屈、轻度外展和外旋),股骨头完全包在髋 臼内。 ► 关节囊很强厚近侧附于髋臼的边缘,远端的 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
著的差异。 ► 例如,正常胎儿髋的姿势是屈曲位,伸髋受 到明显地限止。 ► 在新生儿,伸髋为-28º(SD = 8.2)。 ► 伸髋的不能性和屈髋不能从零度开始的情况, 在以后的5-6年内逐渐减小。

髋关节运动学 ppt课件

髋关节运动学 ppt课件

3. 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研究显示: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 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另有研究显示: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 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 面分别为52°、12°和13°。在各个方向 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 内旋5°和外旋9°。


下楼

额状面
28
水平面
26
矢状面
67
额状面
28
水平面
26
水平面
18
矢状面
36
(三)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解剖 结构使它既具有先天的稳固性,又有很大 的活动幅度。
(1)拱形结构
正面观,骶骨前宽后窄,骶结节韧带、骶棘 韧带及骶髂韧带等,具有阻止骶骨转动或滑 脱的作用。双侧髋关节与骨盆在支持体重时, 支持力最大。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经骶 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 弓”,坐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 结节,形成“坐弓”。 作用: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 可缓冲震动等功能。
髋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较肩关节小,不如肩关节灵活, 但稳固性强。
①屈和伸(冠状轴) ②内收和外展(矢状轴) ③旋内和旋外(垂直轴) ④环转
(二)髋关节的运动
(1)屈、伸: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围绕冠状轴前后运 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范围:髋关节屈130°~140°,伸10°。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 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 后提拉为伸髋。
行走时髋关节的运动范围
行走是髋关节重复最多的活动,正确了解 正常人体在行走中的髋关节运动将有助于 理解髋关节的功能。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肌肉和神经支配、运动学特征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肌肉和神经支配、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4)髋关节的附加运动:向远侧牵开 和外、前、后的滑动。正常情况下,由 于上述的种种结构使髋关节内部有负压, 防止关节的牵开和脱位。
四、运动学特征
(5)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 ,外展20° ,外旋20°即 可保证 日常活动的进行。 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 矢状面、 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 、12°和13° 。在各个 方向上 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 、外展7° 、内旋5°和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六、髋与骨盆
学习内容
1 2 3
骨与韧带 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4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屈 肌 群:主要为髂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 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特别是长收肌,当髋 关节有完全伸展位开始屈曲时也参与。 伸 肌 群:主要为臀大肌及股后肌。 外展肌群:主要为臀中、小肌,辅以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 内收肌群:主要为长、短及大收肌,辅以耻骨肌及股薄肌。 内旋肌群:主要为阔筋膜张肌及臀中、小肌的前侧纤维。 外旋肌群:主要为臀大肌、闭孔肌、孖肌及股方动范围很小,骶骨仅可在髂骨上做上 下滑动和少量前后运动或髂骨在固定的骶骨 上做同样的运动,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 4° ,其范围为2° ~8°。
四、运动学特征
2.髋关节的运动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 方向有: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 (1)屈、伸: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围绕横 轴前后运 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四、运动学特征
3.骨盆的平衡 (1)骨盆的倾斜度 骨盆前倾 骨盆后倾 骨盆的倾斜角 (2)骨盆倾斜度的临床评估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 于0° 位。

关节运动学、髋与骨盆

关节运动学、髋与骨盆

-----精品文档------
一、骨与韧带
-----精品文档------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 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30°(平均12° )锐角。
一、骨与韧带
3.大转子:股骨颈与股 骨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 形隆起称之为大转子。 4.小转子:股骨后上内 侧股骨颈内下方的骨性 隆起称为小转子。
一、骨与韧带
1.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 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 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 由髋臼横韧带连接,周围有关 节唇。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 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 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 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
-----精品文档------
一、骨与韧带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 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四、运动学特征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 额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 ~45°,外展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 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 为外展。
二、关节
-----精品文档------
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关节窝深 关节囊厚而坚韧 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精品文档------
屈 肌 群:主要为髂肌及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臀中肌 前部及阔筋膜张肌,收肌中特别是长收肌,当髋 关节有完全品文档------
一、骨与韧带
-----精品文档------
5.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 韧带之一,起于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

【优】髋关节与骨盆运动学PPT资料

【优】髋关节与骨盆运动学PPT资料

髋臼
▪ 由髂骨、坐骨及耻骨组成,这三块骨在骨骺闭合前由Y 形软骨相连,在骨骺闭合后相融为一体。髋臼被包含在 一个弓形中,包括两个臂(两个臂的夹角约为60°)
▪ 髋臼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加深髋臼深度。
▪ 髋臼横韧带:髋臼唇在髋臼切迹处失去软骨成分,构成 髋臼横韧带横架于切迹,其下通过血管和神经。髋臼横 韧带的作用是维持髋臼前后的张力,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仰卧屈髋,腹直肌稳定骨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骨折
坐骨神经痛
▪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L3-L5神经 ▪ 椎管狭窄压迫坐骨神经根 ▪ 梨状肌综合征
本课总结
▪ 1、髋关节的骨性解剖 ▪ 2、髋关节和骨盆的关节结构 ▪ 3、肌肉、肌群和韧带 ▪ 4、髋关节的运动 ▪ 5、骨盆的运动 ▪ 6、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 臀小肌 ▪ 臀中肌 ▪ 臀大肌
臀肌粗隆位置
▪ 臀大肌止点 ▪ 用于思考臀大肌的活动
颈干角变化带来的问题
颈干角变化带来的问题
髋关节脱位 风险增大
股骨颈剪 力增大
颈干角变化带来的问题
▪ 髋内翻:股骨颈骨折风险增大 ▪ 髋外翻:髋关节脱位风险增大
前倾角
▪ 从上方投影:正常情况 前倾: 夹角增大,足内收代偿 后倾: 夹角变小,足外旋代偿
髋关节与骨盆运动学
骨盆及下肢运动学的参考资料
本课主要内容
▪ 掌握: 骨盆和髋关节的结构、运动形式、在常见运
动中的功能 ▪ 了解: 骨盆和髋关节常见异常
骨盆
臀肌起点与臀线的解剖关系
▪ 臀小肌:臀前线和臀下线之间 ▪ 臀中肌起点:臀前线和髂嵴、臀后线之间 ▪ 臀大肌:臀后线和臀下线之间
骨盆臀线与肌肉
▪ 明确原因,有利于指导不同疾病的治疗方 案制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骨与韧带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 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 30°(平均12°)锐角。
一、骨与韧带
3.大转子:股骨颈 与股骨体连接处上 外侧的方形隆起称 之为大转子。 4.小转子:股骨后 上内侧股骨颈内下 方的骨性隆起称为 小转子。
一、骨与韧带
5.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 有力的韧带之一,起于髂前下棘,向下呈 “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加强关节囊 作用 限制大腿过伸(使其只能伸15° 左右) 限制大腿内收 限制过伸引起的脱位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 也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 在完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 跑、坐、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 因而成为人体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 关节,并有精确的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一、骨与韧带 1.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 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 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 由髋臼横韧带连接,周围有关 节唇。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 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 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 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
一、骨与韧带
(2)耻股韧带 位于髋关节内侧,略作螺 旋状,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 较薄,起自坐骨,位于髋 关节后面,限制髋关节的内旋。 (4)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 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 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对股骨头 起固定作用。
一、骨与运动学 六、髋与骨盆
学习内容
1 2 3
骨与韧带 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4
骨盆由骶骨、 尾骨和左右髋骨组 成,具有保护盆腔 脏器和传递来自头、 臂、躯干的力到达 下肢。 骨盆的连接有7 个关节:腰骶关节、 骶髂关节(2个)、 骶尾关节、耻骨联 合和髋关节(2个)。
一、骨与韧带 2.股骨头:是髋关节球 臼结构中的凸出部分, 相当于圆球的三分之二, 方向朝上、内、前。有 一凹陷,称股骨头凹, 有圆韧带附着。股骨头 的关节软骨,厚薄不一, 中内侧面最厚,周边部 最薄。
一、骨与韧带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 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 颈 干角 ,成年平均成 125°, 如果大于125°,称为髋 外 翻,并伴有下肢长度的 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