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肃北县城区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肃北县城区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节能与环保肃北县城区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杨晓龙(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肃北县城区供水水源地位于肃北县党城湾镇南侧,处于党河东岸的山前堆积侵蚀冲积平原上,地下水水量丰富。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以SO42-—HCO3-—Mg2+—Na+—Ca2+型和SO42-—Cl-—HCO3-—Mg2+—Ca2+(Na+)型水为主,矿化度0.75—1.09g/L,水质较好,可满足城市日常生活用水需要。

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议新设城市后备水源地,用以解决城市水源地与城市发展矛盾。

关键词:水化学类型;水文地质特征;水源地;富水性1 肃北县城区水源地概况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邻张掖市,北接敦煌市,玉门市,西及西南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南邻青海省。

肃北县城区供水水源地位于肃北县党城湾镇南侧,处于党河东岸的山前堆积侵蚀冲积平原上,现有机井2眼,井位于上游人工林带中,日供水量2500m³。

经抽水管道输送至自来水厂,净化后供排水管道输送至城区用水户。

该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高寒、干旱、多风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6.8℃,年内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19.1℃,1月最低,为-7.2℃,气温年较差为26.3℃。

冻结期从11月中旬起至翌年4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128cm。

年平均降水量151.4mm。

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34%,年平均蒸发量2559.7mm。

党河为本区惟一常年性河流,属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水系。

发源于南部祁连山高山区,主要接受冰川融水、泉水、大气降水的补给。

出山后经党城湾、芦草湾、一个庙后,于沙枣园北折向东北流入敦煌盆地。

河流全长390km,肃北县境内流长280km,流域面积21410km²。

据党城湾水文站资料,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8×108m³,年平均流量10.404m³/s,年际径流量变化值0.08。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资源利用
2 0 1 5 年第 6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1 0 1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中部 干 旱 带 水 文地质特征及地 下水 资源利用
敖 春来 , 吕光辉 , 江华根 , 李永锋 , 王鹏涛 , 罗 霄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6 8 6 1 2 部队, 宁夏 银川 7 5 0 0 2 1 ) 摘 要: 宁夏 中部 干 旱 带是 指 宁夏 中部 多年 平均 降水 量在 2 0 0 ~ 4 0 0 mm之 间干旱 地 区。 区 内降 水稀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2 1
盐 池 县 主要 位 于 陶灵盐 台地 区 的东 部 波状 台地 亚
区, 大致沿盐池南北分水岭构成宽缓的向斜 , 即布伦庙一
第一作者简 介 : 敖春来( 1 9 7 8 一 ) , 男( 汉族 ) , 重 庆人 , 工程 师 , 现从 事野战给水地质研究工作 。
心县 、 红 寺堡 开发 区及 利 通 区 山 区 ; 中卫 市 的 海 原 县 、
2 0 % ̄2 8 %, 降水多集 中在 6 ~9 月, 1 1 月降水量最少 。 降水 的年际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蒸发量达 2 0 7 5 . 1 m m, 是 多年平 均 降水量 的 7 倍。
宁 夏 河 川径 流 总量 少 , 地区 、 年 内年 际变 化 大 , 多 年 平 均年 径 流 由南 部六 盘 山东 南 侧 的 3 0 0 mm, 向北 递 减 至 引黄 灌 区边 缘 不足 3 mm。 全 区平 均 年 径 流 量 9 . 4 9 × 1 0 m。 , 其 中 中部 干旱 带 1 . 7 1 × 1 0 m。 , 占 全 区 的 1 8 %; 南部 山 区 5 . 8 x l O r n 。 , 占全 区 的 6 1 . 1 %。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

CH2-9
1.3 含水层的形态及其分类
二、含水层分类
3.根据渗透性的空间变化划分
均质含水层:含水层中各部分的渗透性与空间坐标无关, 是一个常量。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各向同性均质、各向异性均质 均质含水层:
CH2-10
1.4 构成含水岩组的条件
一、含水岩组的定义
含水岩组:就是指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和一定的水化学特 征的多层含水层的空间组合。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岩石与水接触后有关的性质即与水分贮容和运移有关的岩 石性质。 包括容水性、持水性和给水性,贮水性和释水性,透水性 以及毛细性等。
CH2-3
第一节 含水层及含水岩组
1.1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一、容水性、持水性和给水性
二、贮水性或释水性 三、渗透性或透水性 四、毛细性
CH2-4
第一节 含水层及含水岩组
2.2 水平岩层蓄水构造
一、水平岩层蓄水构造示意图
CH2-20
2.2 水平岩层蓄水构造
二、承托蓄水构造的富水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隔水层的分布面积:面积越大,地下水就越丰富;面积 太小,只能形成季节性地下水. (2)隔水层的倾斜程度:水平隔水层最有利于承托地下水; 隔水层越是倾斜,地下水就越不易保持。 (3)隔水层和含水层的透水性: 隔水层透水性越小及它与 含水层透水性相差越大时,越有利于保持地下水. (4)地下水补给条件:气候、地形等条件对补给有利,补给 充分时,地下水丰富;补给不连续、不充分时,地下水也 不丰富,甚至只形成季节性地下水。
CH2-26
附件一、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2、根据地下水埋深、径流条件及水化学特征,可将洪积扇 中地下水划分为Ⅰ、Ⅱ、Ⅲ水文地质带CH2-27源自附件一、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哈密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分析

哈密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分析

哈密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分析摘要哈密地区地处新疆东部,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哈密地区主要有4个国家级水文站,根据各站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降水、水面蒸发、径流量、洪水、泥沙和水质等水文特性,以期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流;水文特性;分析;新疆哈密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纽带,也是新疆联系内地的“窗口”。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1°6′~96°23′,北纬40°52′~45°5′。

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的肃北县、安西县和敦煌市相邻,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西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相通,北与蒙古国接壤。

地形概括为“四山夹三盆”,自南向北依次由南端的库鲁克山、横贯哈密中部的东天山余脉巴里坤山和哈尔里克山、北部支脉的莫钦乌拉山、北端的阿尔泰山东南支脉。

夹有吐哈盆地、巴伊盆地、淖毛湖盆地。

由于天山横贯东西,成为南北两部天然屏障,形成南北2个封闭盆地。

哈密市区域跨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2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明显。

北部以下泥盆,中石岩统的地层为主。

南部主要地层为元古界、泥盆系、石岩系为主。

因气候、水文地质与荒漠化作用强烈,自然生物作用微弱,在洪积扇上、中部形成棕色荒漠土。

哈密绿洲农业历史悠久,人类对自然土壤的耕作种植,极大丰富了地表植被,使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大大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层疏松,土壤空气、热量状况得以调节,耕性变好,创造了新型的耕作层。

1气候特征哈密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

地形状况为中高南低,地势差异大。

最高峰哈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 886m,最低处沙尔湖海拔53m。

天山山脉自东向西横亘其中,形成山南山北气候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环境区:天山南部的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山北的巴里坤草原,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2河流水系哈密地区境内大小河流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支脉的南北坡,呈梳状排列,按其形成、补给、径流组成及其分布情况分为:北坡为巴里库湖水系,分布于巴里坤山北坡及北山各条河流最终向巴里库湖汇集。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广西来宾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

广西来宾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

广西来宾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发布时间:2008-11-1 21:31:16 | 发布:dajing | 分类:广西打井 | 评论:1 | 引用:0 | 浏览:来宾位于广西中部,面积约4364km,。

该地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有广西最大河流红水河从中部穿过.区内碳酸盐岩广布,岩溶极为发育,属广西石山干早贫困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旱情频繁,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脆弱。

当地政府为解决干旱问题,虽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但只是解决了红水河两岸和部份中型水库灌区的灌溉问题,干旱问题仍未予解决。

我们通过对该区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资料分析,认为来宾的干旱属典型的岩溶干旱,虽然地表水缺乏,但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

只要合理地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辅之以恢复生态的措施,解决干早是可能的。

1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来宾在构造上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马蹄形盾地,南部靠近弧顶和前弧东翼①。

构造格局为加里东运动后形成的盖层褶皱和断裂。

红水河以北构造线近南北向,以宽缓的短轴褶皱为主,断裂次之,红水河以南构造复杂,褶皱轴向、断层走向和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其在南部边缘靠近山字型弧顶和前弧东翼,断裂发育,致使地层支离破碎。

全区出露地层以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主,南部有小面积的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出露。

上二叠统至三叠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在各向斜的核部。

下白奎统砂页岩呈角度不整合零星出露在南部和东部(图1)。

岩溶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地下水运移方向和排泄场所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地貌控制。

全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红水河从中部由西向东斜切褶皱和断裂而过。

两岸的峰丛山地和宽阔的谷地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红水河的一级支流穿流谷地中,向中部红水河汇集.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和地表水系的控制,地下水以顺层运动为主,从南北两端分别沿北东、南西向构造线运移,最终排向红水河。

2岩溶地下水富集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广西山字型,在山字型盾地,构造较简单,岩层较完整,地下水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富水性;南部靠近弧顶和前弧东翼,地下水富集与构造密切相关。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摘要】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

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Due to the special climate, topography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anghuai hilly area, the insufficient water supply and the drought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drought disasters. The causes for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are discus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climate, topography, geology, soi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the inves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be increased to improve the water storage-supply capac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the planting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he low yield soil should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situ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bility, develop the water-saving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and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drought resistance constantly.【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07【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干旱成因;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江淮丘陵区【作者】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江淮丘陵区界于长江淮河之间,西起大别山麓,东迄高邮湖畔,为安徽省丘陵地区的主体,有滁州、巢湖、合肥、六安、安庆5地市的2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约4.4万km2,耕地133.0万hm2,占安徽省耕地总面积的31.8%[1-2]。

辽宁省地下水特征分析和由此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

辽宁省地下水特征分析和由此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

第3期
金速: 辽宁省地下水特征分析和由此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 25
水层厚度一般为 10~ 30m , 最厚可达 100m 左右, 山前一般 3~ 5m , 中部平原最厚可达 200m 以 上。地下水埋深一般 3~ 10m , 山区河谷一般小于 3m。地下水化学类型除沿海地区出现有氯化 物型水, 矿化度大于 1g L 外, 绝大部分地区以重碳酸钙钠型水为主, 矿化度一般小于 0. 5g L。
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阜新、朝阳、北票、昌图、熊岳、新金、桓仁和下辽河平原等地, 含 水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三系的砂岩、砂砾岩, 具有承压性质。
下辽河平原第三系裂隙孔隙水为第四系下伏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之一。 含水层埋深由山前
226
辽 宁 地 质
1997 年
的 40~ 50m 渐增, 到沿海增至 500m 以下。水量在降深 10~ 35m 时, 可达 1000~ 6000m 3 d, 部 分地段小于 1000m 3 d。 1. 4 基岩裂隙水
第3期
金速: 辽宁省地下水特征分析和由此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 27
水层厚度以铁岭为界, 以北呈不稳定, 以南厚度大而稳定, 水量较丰富。
3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辽宁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提高。 辽宁省城市工业及生活供水水源, 除丹东市、本溪市及大连市等由地表水或大部分由地表 水供水外, 其它地区均以地下水供水为主, 广大农村农田灌溉供水水源, 则以地表水为主。 从区域上看,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省地下水开采资源 75. 87×108m 3, 其中 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为 42. 21×108m , 占全省开采资源的 55. 6%。可见, 下辽河平 原水量丰富, 是我省主要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地。 3. 1 下辽河平原区 主要含水层是埋藏在冲洪积扇中的砂、砾石层, 地下水埋藏浅, 水量丰富, 水质良好, 水力 坡度大, 自净能力强, 但含水层上覆粘性土较薄, 许多含水层裸露地表, 天然保护条件差, 地下 水易被污染。 该区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治理地表污水, 防止地下水被污染。 3. 2 山间河谷平原区 含水层为稳定分布在河流两岸漫滩和河谷阶地上的砂、砾石层, 有时被粘性土分为二、三 个含水组, 第一组为潜水, 以下为承压水, 水量丰富, 地下水和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地表 水体的污染, 将导致地下水质的恶化。 3. 3 滨海、河口、三角洲地区 多为海陆交互相粗、细砂含水层, 常有若干含水组, 浅层为咸水, 深层承压水质良好, 天然 保护条件好, 但人为破坏隔水层也会导致污染, 过量开采地下水, 会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3. 4 岩溶地区 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溶洞水, 水量丰富, 水质良好, 但许多城市工业“三废”通过落水洞、岩 溶裂隙、溶洞等排入地下, 污染地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依据地貌、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宁夏中部干旱带划分为陶灵盐台地区和宁中山地区。

1.1陶灵盐台地区盐池县主要位于陶灵盐台地区的东部波状台地亚区,大致沿盐池南北分水岭构成宽缓的向斜,即布伦庙一镇原向斜。

岩层沿大向斜轴线及其两侧形成了较丰富的裂隙孔隙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

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钻孔的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

大致以王乐井黄土粱和盐池县南北分岭为界,分为盐池、古西天河、马家滩—大水坑、王乐井黄土梁4个地段。

1.1.1盐池地段位于南北分水岭以东地区,面积为1165.24km2。

地形坡度较陡,地表一般为薄层风积砂覆盖,仅在盐池县城周围和柳杨堡洼地有较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伏基岩为下白垩系砂岩、细砂岩、砂泥质页岩。

上部砂岩含水岩组,大致在靠近沿盐池南北分水岭一带分布,东部坡度较大,砂岩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地下水多为东西向发育的冲沟切割,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流量为0.136~200m3/d,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为40m,单井涌水量为200~600m3/d。

下部细砂岩含水层分布较稳定,以承压水和微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40m,单井涌水量为100~600m3/d,矿化度为1~3g/L,仅在盐池北部骆驼井一带小于lg/L。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Mg水,向东至盐池边缘逐渐变为Cl-SO4水。

1.1.2古西天河地段位于盐池县马家滩—王乐井北部一带,面积为1164.70km2。

第四系堆积物分布较广,厚度较小,一般厚小于20m,坳谷间的梁地厚仅1~2m,且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

只有坳谷、洼地中的第四系砂砾石、中细砂及粘土质砂层中分布有孔隙潜水,如高沙窝古西天河坳谷,呈树枝状向西延伸,发源于苏伯井、安定堡一带,含水层厚度不一,其中以苏伯井、英雄堡、砖井等几个小型洼地地下水较丰富,单井涌水量为4.32~259.2m3/d,水位埋深为2~3m,矿化度小于1g/L。

其次为安定堡至天池、苏伯井至察汉墩及马场以西下游地段,单井涌水量25~100m3/d,水位埋探各处不一,一般为1~5m,局部可达10m左右,多为矿化度1~3g/L的微咸水。

水量最小的地区为察汉墩至余庄子一带,单井涌水量小于20m3/d。

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坳谷两侧斜坡上沙漠凝结水补给,补给量较充沛,潜水含氟量多为1~4mg/L,个别处大于7mg/L。

白垩系下统上部除直接为薄层第四系覆盖外,局部被新近系、古近系覆盖,厚度较小,岩性为砂页岩夹中砂岩及石膏砂岩。

下伏含水层为下白垩系,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砾状砂岩或砾岩、砂质:泥岩、泥岩,在构造上位于天环大向斜西翼。

据钻探资料,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在高沙窝北部一带小于1g/L,其他地区均大于lg/L。

1.1.3马家滩—大水坑地段位于马家滩—大水坑一带,面积为2864.29km2。

上部第四系堆积物广泛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小起伏丘陵、台地处不含水,仅在坳谷、洼地中分布有第四系潜水,如陈家台—铁柱泉坳谷,含水层岩性以冲洪积砾石层为主,厚度一般小于10m,水位埋深为1~5m,矿化度为1~3g/L,其富水性受汇水面积和含水层厚度控制,多数坳谷洼地的富水性贫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m3/d,但部分洼地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可达100~500m3/d。

此外还有新近系、古近系覆盖,但厚度较小,岩性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页岩夹中砂岩,富水性弱,仅局部地段分布由砂岩组成的层间承压含水层,单井涌水量150~200m3/d。

下伏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砾状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在构造上属天环大向斜西翼,据钻探资料,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该区北部矿化度在1~3g/L,南部地区矿化度在3g/L以上,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Mg水。

1.1.4王乐井黄土梁地段位于王乐井一带,为一条东西向的黄土粱地,是盐池内陆流域的分水岭,面积为366.72km2。

两侧冲沟发育,沟深约20~40m。

梁地岩性为第四系黄土及黄土状粘砂土,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降水入渗,透水而不含水。

下伏基岩地下水含水层为新近系、古近系砂岩、砂质泥岩夹石膏层,地下水口感苦咸,矿化度大于5g/L。

1.2宁中山地位于宁夏中部,海拔1250~2630m,面积为9260.904km2,可分为卫宁北山亚区、牛首山—罗山—青龙山亚区、香山亚区4个亚区和12个地段。

1.2.1卫宁北山亚区卫宁北山屏障于卫宁平原之北,海拔1250~1700m,面积为1326.83km2。

由下古生界碎屑岩组成,含有较丰富的裂隙水或孔隙裂隙水。

分为照壁山和山前丘陵2个地段。

照壁山地段:由下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碎屑岩组成,为东西向低山丘陵区,面积为844.58km2。

山体低矮,山坡和沟谷多为风沙覆盖,为地下水补给区。

因为气候干旱,多年降雨量为150~200mm,补给不足,地下水较为贫乏,只有个别流量十分微弱的季节性泉直接出露于基岩。

含水岩组主要由泥盆系砂岩及石炭系砂岩、砂页岩、少量灰岩组成。

泥盆系含水层单井涌水量可达3167m3/d,一般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为Cl-SO4-HCO3—Na水,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源。

石炭系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2~3g/L,为SO4-Cl—Na-Mg-Ca水,其中煤系岩层水质差,矿化度可达10~50g/L。

山前丘陵地段:分布于卫宁北山东麓,为小起伏丘陵,面积为482.25km2,由新近系、古近系和部分白垩系组成。

主要含水层为新近系和古近系砂岩、泥质砂岩,含水性极不均匀,远离山前,富水性愈好。

山前带含水层顶板埋深为30.24~85.51m,水位埋深为22.35~32.39m,单井涌水量为10~100m3/d,属中等富水,矿化度为1~3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水。

山前带的中前缘部位含水层顶板埋深为10~65m,水位埋深一般为3.33~24.29m,局部自流,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属Cl-SO4—Na水。

1.2.2牛首山—罗山—青龙山亚区为近南北向展布的山地,海拔1250~2630m,面积为3609.14km2,其间为规模不等的盆地或谷地,可划分为牛首山、烟筒山、罗山、青龙山、滚泉、红寺堡、韦州—下马关7个地段。

牛首山地段:面积为217.20km2,由寒武系、奥陶系含燧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板岩夹灰组成。

西坡陡峭,东坡平缓,黄河傍其西麓流过,于其西北端切出青铜峡谷。

山区水文网发育,地下径流条件良好,泉点众多,沟谷潜水矿化度小于1g/L,为HCO3-SO4—Na-Mg水。

烟筒山地段:面积为325.28km2,西段由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组成,东段由泥盆系砂岩、砾岩组成。

研究水准低,未见地下水天然露头,无勘探资料,水文地质情况不详。

罗山地段:南北向延伸约50km,宽5km,面积为137.20km2。

山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00mm,个别年份可达400mm以上,绝大多数补给基岩裂隙水,因而裂隙水丰富,出露的泉水达30余处,总流量930m3/d,富水性不均,一般泉流量为10m3/d左右,大者可达120m3/d,小者仅1m3/d。

从富水水准看,大罗山强于小罗山,西侧好于东侧,单井涌水量大罗山为100~500m3/d,个别钻孔可达795m3/d,小罗山为10~100m3/d,水质良好,矿化度多小于1g/L,属HCO3-Ca和HCO3-SO4-Ca-Mg水。

青龙山地段:南北延伸40km,最宽4km,面积为105.84km2,由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组成,山区灰岩裂隙和溶隙发育。

东侧由青白口系、寒武系组成,向西为奥陶系灰岩,东部碳酸盐岩埋深较浅,小于100m,为裸露型或覆盖型,向西埋深为100~500m。

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一般为150~250m,接近太阳山泉,地下水位变浅,水位埋深为20m左右。

太阳山泉为地下水排泄通道,地下水自东流向西。

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除太阳山泉附近为强富水以外,其他地区均为弱富水或中等富水,单井涌水量小于600m3/d,岩溶裂隙水水质较差,矿化度4.03~5.07g/L。

滚泉地段:位于牛首山东南麓,面积为1031.79km2,属低山丘陵。

由新近系、古近系粉砂质泥岩、砂岩、砂砾岩组成。

水文地质研究水准较低,水文地质条件不甚清楚。

地段内地下水天然露头少,出露上滚泉和下滚泉,均为上升泉,泉水流量为40~80m3/d。

红柳沟组砂岩单井涌水量为55m3/d,水位埋深为30.5m,矿化度为3.4g/L,水质近山地带较好,矿化度为1~3g/L,东部苦水河地区,矿化度为3~6g/L。

红寺堡地段:位于大罗山西麓,面积为588.59km2,洼地基底为新近系、古近系红色泥岩,上覆第四系厚100~150m,主要为洪积砂砾石、砾石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大罗山西麓的第四纪断陷带内。

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砂砾石、砾石层。

富水性在大罗山西麓断陷带北段沉积幅度最大的部位最强,单井涌水量最大可达5900m3/d,南段和大罗山东麓断陷带北段次之,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3000m3/d,断陷带之外的其他地区,第四系堆积物比较薄,富水性最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m3/d,为不连续的含水体。

水位埋深在甜水河沿岸地带和苦水河近河地带较浅,埋深小于5m,溢出地表形成泉和沼泽,向南随着地势的增高地下水位逐渐加深,至大罗山西麓倾斜平原中上部,地下水位加深至50~l00m。

大罗山西麓断陷带矿化度一般小于1g/L,红柳沟中下游地区和苦水河谷地带矿化度为1~3g/L。

该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来自苦水河上游的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向甜水河、苦水河和红柳沟汇集,并在低洼处转化为地表水或消耗于蒸发。

韦州—下马关盆地位于罗山、青龙山之间,北临蜗牛山,南以马家山与予旺洼地相隔,呈南北向椭圆状,面积为1203.24km2。

地势自南而北,自山麓向盆地中心倾斜。

苦水河自南而北流经盆地中部,成为盆地地表水排泄及地下水通道。

盆地基底为下古生界,其上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新近系、古近系、第四系组成的向斜构造,有数条南北向断裂穿插切割。

这个构造特征有利于承压水的形成。

盆地中的新近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承压含水组,因为水量小、水质差,而无供水意义。

深部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层间水虽只有承压水赋存的构造条件,但当前尚无钻探资料可说明其含水性,加之煤系地层深埋于200~400m,取水困难,限制了它作为供水目的层的开采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