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中华之象征

合集下载

龙与中国文化

龙与中国文化

龙与中国文化【摘要】龙是中国最神圣的动物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虽然在其他国家也有龙的相关神话和崇拜习俗,但是龙的文化只有在中国发展的最为完善。

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龙甚至是被作为邪恶的象征,而且西方龙的形象也与中国龙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中国历来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度”,也只有中国人能被称为“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

从七八千年前到21世纪,龙崇拜经久不衰,其延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

从古代的帝王到平民百姓,都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拜倒在龙的脚下,其崇拜之广,崇拜人数之多,世所罕见。

我们有理由相信,龙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民俗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龙文化图腾神灵崇拜王权一、龙的起源要说龙的起源,首先要讲到图腾崇拜,龙最早是作为一种图腾出现的。

图腾崇拜是早期人类的观念停留在“人类社会——自然界”二元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早期的本能活动主要有“求食”、“求偶”和“求安”三种。

“求食”和“求偶”本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求安”本能活动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精神文化。

在洪荒的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死亡的危胁,尤其是猛兽的侵袭。

为了在生存斗争中求得自身的安全,原始时代的人们除了采用积极地方法抵御各种威胁之外,还采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求得安全。

这种方式不是跪拜祈求,而是结亲或认亲,于某种动物结为亲属,或认某种动物为祖先,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

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有很多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有虎图腾,狼图腾,蛇图腾等等。

但是,我们又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龙这种动物。

那么,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学术界,大多数证据表明龙是以蛇为原形构造出来的。

第一,第二……。

综上,我们认为龙是在蛇图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蛇在世界许多民族中,是比较普遍的图腾之一。

中国传统龙文化

中国传统龙文化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 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 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 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长16.8厘米,宽11.5厘米, 厚2.8厘米,1974年在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村征集,采用墨绿色 玉琢磨而成。整体呈卷曲状,首位相接。猪首,额头隆起,两个圆弧形 耳直竖,耳下雕出圆眼,下颌部前伸,磨刻阴线勾出双唇、鼻子。颈部 有一穿孔。
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 名 称: 红山文化玉龙 制造年代: 新石器时代 材 料: 玉 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龙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古朴自然、遒劲有力、俊逸 神奇、神采飘扬,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腾飞之美感,达到了 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 亏中国国宝“中华第一玉龙”的雅称。
国家一级文物“铜座龙”
铜座龙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龙 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其造型区别 于传统的四大龙型,为犬坐式,以三角 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 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 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 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专家根据 《金史》卷43《舆服志》的记载确认, 该铜座龙为金熙宗至金世宗时期皇帝辇 辂上的饰物,是金源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金源文化的代表,国家级文物精品。 原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专家学者鉴定为中华第一坐龙。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 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 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 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 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篇一: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

位于市区的伏羲庙,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

伏羲塑像通体黄色,身披鳞片似的绿色树叶,双手上下握黑色圆形八卦于胸前,卦内含阴阳鱼图。

伏羲的眉毛、胡须、头发浓黑厚重,跣足坐于绿色基石之上,两脚踩波浪纹,足下是全身布满条纹、头上有角的蜷卧龙马。

整个塑像体态魁梧,神情和蔼,目光平视,给人以平易、自然、善良、朴实、智慧的感觉。

伏羲庙以北20公里的三阳川,还有一座卦台山,高高耸立于渭水与葫芦河交汇之地。

相传伏羲就是在这座山上观天察地,始画八卦。

四周还有龙马洞、洗脚石等景点。

卦台山以北30公里,秦安县境内,有女娲祠庙、女娲洞,以及风台、风谷、风茔(相传女娲风姓,且生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娲皇故里石碑至今犹存。

在华夏,类似亚当夏娃的古老的传说,也曾发生在伏羲、女娲上。

史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

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幸免于难。

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

谈及伏羲,就不能不谈到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

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

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

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

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

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

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

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

龙文化

龙文化

龙文化龙文化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和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以龙文化为主题,介绍龙的起源、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龙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

中国的龙图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根据传说,龙起源于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探索。

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龙往往被描绘成一种能控制天气、操纵水源、保护人民的神兽。

龙的形象多种多样,既有鱼身蛇尾的蟒蛇龙,也有鹿角虎爪的龙,还有以动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神龙。

无论是哪种形象,龙都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威严和庄严的感觉。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被视为君主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自居为龙,将自己的权力与龙相提并论。

其次,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勇气、智慧和力量。

人们常常用“龙的传人”来形容有出色才华的人。

此外,龙还被视为一个吉祥的象征,常常被用来祈求好运和保佑。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龙舞和龙灯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寓意着祝福和吉庆。

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建筑、绘画、服饰还是装饰品中,龙的形象都随处可见。

中国古代的皇宫、寺庙和陵墓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图案和雕塑。

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龙是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艺术家们以各种形式生动地表现了龙的威严和神秘感。

此外,龙的形象也被广泛用于中国的工艺品和服饰设计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龙舞、龙灯、龙艺术等传统文化表演不断发展创新,给人们带来欢乐和艺术享受。

此外,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龙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商标、城市标志和品牌设计中,成为了一种符号、标志和品牌形象。

龙的形象也被借用于电影、动画和游戏等娱乐产品中,成为了文化输出和传播的重要元素。

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作文龙是中国的象征,华夏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

“龙的传人”“龙的国度”等称号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龙文化作文,欢迎大家阅读!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作文篇1“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每每听见这首歌,我无不心潮澎湃,因为我会想起我是龙的传人我是华夏儿女;我是炎黄子孙。

从小我就知道“龙”代表着我们华夏的泱泱大国,而后长大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也对“龙”文化有一点了解,但并不全面。

龙,在商周以后是代表着图腾,在秦汉以后代表古代君王。

就拿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来说,皇上穿龙袍,坐龙椅,还被世人称作真龙天子。

而如今“龙”象征的不只是图腾,不只是古代君王。

中国的龙文化在现代中国绝非仅仅存在个别遗迹,而是依然保持强大生机,扬弃掉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中国龙文化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中虽不能起到历史上的那种主导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对中华民族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

王东认为,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就出现“龙王”这个在当时新鲜的词。

经过查证在《异录记》卷五中提到:“海龙王宅……四面海水粘浊,此水清。

龙的知识和文化

龙的知识和文化

龙的知识和文化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无论是在神话传说中还是在现实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最高权力、最高尚的象征之一,被人们视为凶猛、神秘、高贵、神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龙的知识和文化。

一、龙的起源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认为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象征。

但是,龙的起源却没有明确的证据。

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是古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将各种动物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龙是古代人类对于恐龙的神话化表现。

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

二、龙的象征意义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被视为权力、高贵、神圣、神秘和凶猛的象征。

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代表着富有创造力的力量。

龙的形象也被用来代表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自然界和宇宙。

因此,龙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

三、龙的分类龙在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照形态:龙分为有角龙、无角龙、鸟龙、蛇龙、鱼龙等。

2.按照地域:龙分为东海龙、黄河龙、长江龙、南海龙等。

3.按照神话:龙分为神龙、霸王龙、凤凰龙、龙王等。

四、龙的文化影响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各个领域。

同时,龙也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被视为神圣、高贵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各种文化传统中赞美龙的美德和力量,龙也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它被视为一种神秘、高贵、神圣、凶猛的象征。

龙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同时也在中国的艺术、文学、音乐等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龙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精神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于龙的 知识

关于龙的 知识

关于龙的知识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龙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崇敬和喜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龙的起源、形象特征、文化意义等方面,对龙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一、龙的起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崇拜,而其具体形态则源于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

据考古学家研究,龙的原型可能是蟒蛇、鳄鱼、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古代都被视为神秘、力量和长寿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神性和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图腾之一。

二、形象特征龙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具有鳞甲、鹿角、蛇身、鱼鳍、虎爪等特征的综合体。

这些特征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密切相关,如鳞甲代表了龙的坚硬和力量,鹿角则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的形象也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特征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文化意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龙被视为吉祥、富贵和权力的象征,常被用于皇室和官方的装饰和建筑中。

其次,龙在民间信仰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相信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运。

此外,龙还与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龙的种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龙种:1. 黄龙:黄龙是五方五帝中中央黄帝的象征,也是中国四大神兽之一。

其形象通常为黄色,具有鳞甲和蛇身等特征,被认为是掌管五行中土行的神兽。

2. 青龙:青龙是东方之龙,代表春季和东方。

其形象为青色,具有鳞甲和鹿角等特征,掌管东方七宿,是五行中木行的象征。

3. 白龙:白龙是西方之龙,代表秋季和西方。

其形象为白色,具有鳞甲和虎爪等特征,掌管西方七宿,是五行中金行的象征。

4. 赤龙:赤龙是南方之龙,代表夏季和南方。

其形象为红色,具有鳞甲和蜥蜴等特征,掌管南方七宿,是五行中火行的象征。

为什么龙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龙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标遥有此寄》
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唐 · 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唐 · 李白《蜀道难》
“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习俗
其一,正月十五舞龙灯,称元霄节。龙凤呈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心态, 正因为如此,人们舞龙灯,代代相传,并逐渐突破了只有元霄节才舞的习惯,而 是凡重大喜庆日也都能看到舞龙灯。
“龙”的思想
第一、龙的起源,贯穿了协和万邦的整体 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 结的精神。
第二、龙的威严、龙的神通,寄托了战胜 一切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 不息的精神。
第三、龙惩恶扬善的传说蕴含着爱憎分明 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第四、龙与龙的文化的创造,以寄托先人 们的良好愿望和追求,并能传承久远,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902 王雨媛、温希珠、夏文怿、许丽芳
目录
01“龙”的地位 02“龙”的文化 03 总结
“龙”的地位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远古人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与 “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万物和天象,而龙就作为这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 种“理解”。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 底蕴。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从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 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 事物。
“龙”的建 筑与绘画
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 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
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龙也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现在 人们多称“龙的传人”。龙文化随之也将生生不息地流 传下去,综上,所以我们认为“龙”可以作为中国的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 /文 /化——中华/ 之 /象征在/中国,恐怕没/有人知道“龙”吧?至距今7千多年的
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信仰龙并当作图腾了。

即使在当代,有关龙的事物也处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中华的“龙/”已不仅仅是一种图案,/它已渗入了中国社会的
各个方面,节日里的舞.龙,印在瓷砖上.的/.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

远古时期,人们
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
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祈[求平安。

数/千年来,龙在人们
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
的图腾代表。

.[
我们知道,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

我们不得不佩
服祖先的想象力,也不得不佩服\祖先\竟.能创造出这样一种神
奇的生物来,并崇仰它。

祖先们创造出了龙,并把世界所有的美德和品质都集中到
龙的身上。

如英勇善战、聪\]-=明灵慧、本领高强、正直、善
良等。

举个例子,家喻户晓的一本书——《水浒传》中就有好
几个外号中含有“龙”字的好汉: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

这说明“龙”字本身是带有赞美意义的一个字。

还有《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被=号称为“卧龙先生”,这
足以说明在龙的身上人们寄托了很多美好的赞。

可惜在现在,龙文化的根却被现代们一点一点地砍去,人
们不在尊敬龙文化,甚至有的人还买花里胡哨的龙的衣服在街
上大摇大摆地穿着。

在节目里,也再也没有龙节目了。

人们盲
目地全盘接受外国的洋文化,但却忘了在心灵上给中国传统的
文化留下一小片净土。

有些人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把曾经滋养着无数代先人们的厚重文化底蕴像垃圾一样扔了出去,我对当代人的这种做法感到很心痛。

但幸好的是,还能够有人在捍卫古老的文化,让龙文化重新扎根壮大,挽回人们失去的敬仰,我相信,在未来,龙文化将会
被发扬得更广、更深。

杨集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四班
作者姓名:晁子暄
指导老师:卢远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