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咬文嚼字》导学案(语文版高三必修五)

《咬文嚼字》导学案 (语文版高三必修五)【学习目标】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知识链接】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下乘(ch岔g)岑寂(c岔)付梓(z 1)锱铢(Z I Zh u)没镞(z u)咬文嚼字(ji劲咀嚼(ju e)嚼舌(ji co)蕴藉(ji e)累积(I S )憎恶(z rng)便宜(bi rn)尺牍(d u)俗滥(I rn)剥啄(zhu o)清沁肺腑(q in)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解析:推一一步月归寺一一冷寂场合敲--- 月夜访友 ---- 热闹场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解析: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答案)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金句银段1.谨慎即细心慎重,也就是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谨慎是钻石,不谨慎自己的细小行为,最终会损害大的德行。
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才能成功。
谨慎是进步之根,是和谐之本,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谨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严谨慎重,是智慧之母。
人生的许多遗憾,都是由一个个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由于不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结果“小不谨,则大事去矣”,终而付诸东流、不可收拾,甚至落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时文快递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钟表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咬文嚼字导学案

8 咬文嚼字本课话题——怀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作为一个贬义成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但朱光潜先生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而是敢于怀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可以说没有怀疑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
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
大胆怀疑,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清)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4.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人们怀疑,教人们摸不着头脑。
——乌纳穆诺5.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辩论。
——诺瓦利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倒涎.( ) 憎.恶( ) 剥啄.( ) 岑.寂( )没镞.( ) 茗.烟( ) 付梓.( ) 灞.桥( )讥.刺( ) 清沁.( ) 搅.扰( )【答案】xián zēnɡzhuócén zúmínɡzǐbàjīqìn jiǎ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落⎩⎪⎨⎪⎧落.枕( )落.汤鸡( )大大落.落( ) (2)嚼⎩⎪⎨⎪⎧咬文嚼.字( )咀嚼.( )倒嚼.( ) (3)藉⎩⎪⎨⎪⎧蕴藉.( )杯盘狼藉.( ) (4)乘⎩⎪⎨⎪⎧落入下乘.( )千乘.之国( ) (5)隽⎩⎪⎨⎪⎧隽.永( )隽.秀( ) (6)晕⎩⎪⎨⎪⎧轮外月晕.( )晕.倒( ) 【答案】 (1)l ào/lu ò/lu ō (2)ji áo/ju é/ji ào(3)ji è/j í(4)ch én ɡ/sh èn ɡ (5)ju àn/j ùn (6)y ùn/y ūn2.语境辨析法(7)他说话恶.( )气,真叫人恶.( )心,周围的人都憎恶.( )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

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教师指导s(一)学习目标和重点: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难点: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二、知识背景作者简介:作者朱光潜,著名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三、基础等级(一)积累与整合: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1、正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附:zīzhūzúcén dúchéng yùn jièzǐ)2、了解词义: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二)你的反思:四、发展等级(一)感受与鉴赏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作者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第一学时【预习导学】一、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他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第三次,是在30年代。
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二、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三、字音字形锱铢..(zīzhū)必较中(zhòng)石没镞.(zú)清沁.(qìn)肺腑咬文嚼.(jiáo)字茗.(míng)烟岑.(cén)寂蕴藉(yùn jiè)付梓.(zǐ)尺牍.(dú)下乘.(chéng)精髓(suǐ)圆晕/月晕/晕车(yùn)四、重点词语解释咬文嚼字: 1、过分推敲字句。
《咬文嚼字》学案(带答案)演示教学

《咬文嚼字》学案(带答案)五《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一、预习分享1. 知人论世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2. 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3. 给加点字注音嫌.弃垂涎.唾.骂氛.围潜.能锱铢..箭镞..嚼.碎月晕.焚.香意蕴.灞.桥携.手4. 字形陈词()调自()得意咬文()字举不()举留心玩()推陈()新清()肺腑变化莫()()()必较()然无味胸()气度轮外圆()5. 熟语积累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推敲词句;形容卖弄才学;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的论点,了解文章是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2、过程与方法:首先梳理文章的观点、论据,其次联系实际,进一步分析文章证明观点的方法,认识此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指导意义;再次,联系其他指导阅读与写作的文章,相互比较,明确异同。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定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写作启示。
【学习难点】
1、咬文嚼字在本文的含义
2、把握课文观点,分析论据的意义。
【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学习重点】
探讨作者列举的五个例子的启发意义,
一、预习反馈
(一)、参照《优化指导》P52,完成填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学界泰斗,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随笔自然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但最根本的一点,作者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自然形成,而随笔的魅力即依靠着酝酿记录下这心灵的看法。
(二)、把握本文字音、字形。
(《优化指导》P52字音字形题)
(三)、查词典,找出“咬文嚼字”的意义,将之写在下边:
在本文中,其含义应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二、合作探究
反复阅读课文1-5段,说说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你分别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分组展示
四、精彩点评
五、当堂练习
(一)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则经过多次修改,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据洪迈《容斋续笔》)试说说为什么用“绿”字最好?
参考:“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极其富于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及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致。
(二)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妇:妻子。
将,音jiāng,带领。
雏:音chú,是幼鸟、小鸟的意思,这里是指孩子。
鬓有丝:两鬓有了白发。
慈母泪:当时作者的母亲在北京听说作者已经被捕的谣传,因忧虑焦急而掉泪。
变幻:变化,变换。
大王:指当时的国民党新军阀和地方实力派的头子。
“城头变幻大王旗”是指国民党南京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军阀混战。
成新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青年作家李伟森,柔石等五烈士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
刀丛:指当时的白色恐怖。
原作“刀边”,后改。
缁衣:音zī,黑色的衣服。
[1]
其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原为“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试说说改动前后的词语含义有什么不同
参考:“眼看”为睁眼看着,是客观描写,也是无力救援的表现;而”忍看”则写出了悲愤之情。
“刀边”已见到敌人的血腥,诗人的激愤,但可能是孤立事件;而改为“刀丛”则可让人联想到整个社会的黑暗,又可见到投身到艰险的对敌斗争中的诗人的形象。
●我的问题。
在学习中,我还有以下疑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探究、借鉴吸收作者有关文字运用须严谨的观点;
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观点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在文学阅读或写作上,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 参见《优化指导》P54“深层探究”
B 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各自有何特征?为了说明各自的含义,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
《优化指导》P53
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说明,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形象易懂。
3、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好创造动机是仇敌?
参考:联想起于习惯,因为习惯而划滑入“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
4、思考课后练习二,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马、朱所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马强调要广泛摄取知识,使自己成为博学之士,故不能“太滞”,不能“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朱强调的是:对待文字的态度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
这里“严谨”与“博学”并不矛盾。
二、分组展示
三、精彩点评
四、当堂练习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我们今天为文要想写出个性,也不可忽视字的联想意义。
B.文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而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因而,科学不必顾到联想的意义,而应重视直指的意义。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创作要努力走出套板反应。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
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创作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
A.姚明意外受伤,近几场赛事只能作壁上
...观.,但火箭队仍然取得了22连胜。
有人认为他们很有些运气成份。
B.对于主持人读错音,有人觉得无伤大雅
....,但其声音经电视等媒体一传播,再小的错误也会放大,因此应当特别注意。
C.试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自言不是永远的称职溥导,更何况望其项背
....的那些年迈的博导们了。
D.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往往错字连篇,病句百出,其错误之多,常令编辑目不暇接
....,想帮助修改都改不过来。
3、(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A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②点③火④笑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B.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白领、金领们
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C.在市政府举行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分小组对处理制假贩假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都群情鼎沸,强烈要求严惩违法者。
D.人类文明进步史告诉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应用科学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D(A项“演好戏”歧义;B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错了。
C项“群情”“都”重复。
)
●我的问题。
在学习中,我还有以下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