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力学原理
高尔夫进球的原理是什么

高尔夫进球的原理是什么高尔夫进球的原理是通过将球击打进尽可能少的击杆数,使球落入球洞内。
在高尔夫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各种高尔夫球杆,包括木杆、铁杆和推杆,来击打小白球。
高尔夫进球的原理与力学和运动学有关。
首先,击杆时要合理运用杆的重心和力的作用点,采取适当的击球技巧和击球姿势。
这样可以在球杆与球的碰撞中将力量转化为小白球飞行的动力。
在高尔夫运动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球的飞行轨迹和持久性。
击球时,运动员必须考虑风向、球场地形、球杆类型和击球的力度。
根据力学原理,击球时角度和力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球的飞行轨迹和距离。
高尔夫球杆的设计也影响了进球的原理。
不同类型的球杆拥有不同的长度、重量和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击球距离和球洞。
杆头的设计和球杆的重心位置也会影响球的飞行轨迹和稳定性。
例如,铁杆通常用于较远的挥杆距离,而推杆则用于在短距离上精确控制球的滚动。
除了力学原理之外,高尔夫进球还涉及心理和技术的因素。
运动员需要在击球瞬间保持镇定、集中注意力,并对球杆的使用技巧和动作有深入的理解。
他们需要准确地评估球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击球策略,并在挥杆时保持良好的节奏和平衡。
此外,高尔夫进球的原理还与球场的环境和状况有关。
球道的起伏、沙坑、草地和球洞的位置都会影响球的弹跳、滚动和停止。
运动员必须根据球场情况调整策略,并将球击打到最有利的位置,以便在下一击中更好地进入球洞。
总结起来,高尔夫进球的原理涉及到了力学、运动学、球杆设计、心理素质和球场环境等多个方面。
运动员需要运用合适的击球技巧、挥杆力度和击球策略,以控制球的飞行轨迹和目的地。
他们还需要在挥杆时保持冷静、集中注意力,并根据球场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只有在这些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能成功地将球击进球洞,实现高尔夫进球的目标。
高尔夫球击打技术中的物理分析

一、小球击打时受力分析01 人与球杆之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在挥杆打球时,人们必须通过摆动球杆,来将手臂和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力量传递到杆头,并最终作用到高尔夫球上。
末端环节手在击球时对球杆产生作用力,同时球杆对人体也产生了反方向的离心力,正是离心力牵引了运动员顺势的收杆动作,此外手臂与球杆之间也存在摩擦力,这些都是人与球杆之间产生的受力关系。
运动员应注重处理好人体与球杆之间力的协调性,发挥好人体对球杆的作用力,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击打力的大小和方向。
02 球杆与球之间的作用弹力——球杆和球的接触瞬间由于互相挤压,会在二者之间产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就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摩擦力——球杆和球接触时还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有两种因素会影响摩擦力:一是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因此不同的球杆和球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这种摩擦力,进而影响到球的后旋速度和球的飞行轨迹。
别看挥杆时球杆面与球的接触只有短短一瞬间,但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决定着球飞出的方向和远度,因此想追求完美的挥杆,就必须掌握击球瞬间球与球杆之间作用力的形式。
二、小球飞行中受力分析高尔夫球在空中飞行时除了受重力作用外,还要受到空气动力的作用,在这里可以分为三部分:阻力、升力、偏转力。
由于偏转力作用在与其他两个力都成直角的方向上,因此偏转力在直击高尔夫球的情况下不存在,当我们确定球在飞行运动中升力和阻力的正确作用方式时,可以忽略它的作用。
01 阻力对高尔夫球飞行的影响当空气经过一个静止的球体时,在球体前部的空气流速会减慢,而在气流分开处的空气附近,球体侧面气流会相对加速。
根据玛格努斯效应可知,当任何流体流动得更快时,将产生更小的压力。
这时在球后面会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涡流区,球体侧面周围代表低压力区,球体前面静止的空气代表高压力区。
当空气流过球体两侧低压区时,球体后面的尾波就形成了涡流区而成为阻止流动的阻力。
科普:高尔夫球落点定律

科普:高尔夫球落点定律逻辑学上有个定律很有趣,叫“高尔夫球落点定律”,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在高尔夫球没落下之前,你不可能估计出它的落点;但高尔夫球落定以后,你可以由无数种途径,甚至是用落点那点叶子的特征推出许多个球必然会落在这里的理由。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定律”,因为它的表述实在太不像一个定律了,以及,它说的东西似乎没什么用(甚至有人说,这个明显不对嘛)。
但是,我们来看这个例子:以前有这样一则奇闻,列举了美国总统林肯与肯尼迪分别被刺事件的很多个相同的地方,比如凶手都是美国南方人、两个总统都是在从戏院看完戏回去的路上给人刺杀的、当时他们身上都是在哪个部位中枪、都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以及被刺的时间是在某个特定时间附近……之类的,给人以很不可思议的感觉。
(还比如,什么祖孙三代时隔多少年在同一座桥上被同一型号的车撞死啦,什么拿破仑跟希特勒看似做什么事情都是隔了多少多少年之类的)其实用这个定律来解析就相当清晰明了:林肯跟肯尼迪被刺这两件事存在着无数个可供比较的地方,筛除数量众多的相异点,剩下几个共同点还不容易?套用这个定律的表述,就是肯尼迪遇刺前你根本无法预测他会跟林肯一样被刺杀,但一旦他被刺杀了,你就能找出很多证据证明他的死跟林肯的死存在冥冥之间的联系。
所以,虽然这两起事件间巧合的东西绝对数量多,但相对于所有可以拿来比较的条目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从概率上说,就算是小概率的东西也是存在的,那么以上那些“神奇的巧合”不存在反而将成为一件神奇的事情。
同理可知上段括号里的两个事例该如何解释了。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高尔夫球砸出来的定律,是一种概率论(业余说法,若有谬误敬请指正)和认识论的问题。
先从概率论说: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但可以被用来对其作出评价的条目却多到无法计数(从不可知论的观点说,这是显然的;即使是可知论者,也会承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句话也仍能成立)。
由于有一个趋于无穷的样本容量,因此即使是概率再低的、平时我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事物,都是有真实存在的形式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参考量子力学的概率波概念和德布罗意的我们都是波)。
高尔夫挥杆原理

2、切记不要用全力,控制好挥杆节奏,击球 准比远更加重要。
三 如何控制挥杆速度与节奏 挥杆节奏的速度不稳定,使得每一次挥杆都
无法保持一致,这不但本身是个错误,而且会 导致其他挥杆失误的产生。
关键是要找到轻松的弱势挥杆和超常规的强 力挥杆之间折中点,找到了这个节奏,下一步 就是巩固它,之后才能更好的运用。
内
外
侧
侧
所谓挥杆轨迹,是指挥杆过程中杆头通过的路线 1、由内侧到内侧(Inside-in)的挥杆轨迹,如图所示: 2、由内侧到外侧(Inside-out)的挥杆轨迹,如图所示: 3、由外侧到内侧(Outside-in)的挥杆轨迹,如图所示:
Page 8
Page 9
2、杆面朝向
击球时的杆面朝向,决定了球在飞行过程中的弯曲 程度。
三 放松心情与身体 紧张,会受影响到身体和头脑。 紧张,往往源于准备不足或期望值过高。 假如击球前没做好热身,击球时身体就会紧张 “感觉”何意? 是指能判断出球杆在挥杆全过程的状态,以及 身体对球杆的反映。 想提高这种感觉那么注意力就更集中在双手和 双脚上吧。
Page 19
第四节:挥杆速度与节奏
高尔夫球基本技术与实战策略 之【挥杆原理】
导读
一、介绍高尔夫挥杆与击球的物理学原理,对挥杆 与击球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图解。
二、正确理解高尔夫挥杆与击球的物理原理及力学 原理,建立正确的挥杆动作概念。
三、了解高尔夫挥杆用力及挥杆节奏的标准及训练 方法。
Page 5
第一节:击球原理
一 球的飞行原理
L
A/R
R/S
适用对象
多用于女性选手
挥杆较慢的男性选手或 年长选手
生活中的流体力学

当我们观察生活时可以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流体的世界里。
生活离不开流体,同样我们也离不开流体。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巧妙地掌握和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让其行动变得更灵活快捷。
你发现没有,高尔夫球的表面做成有凹点的粗糙表面,而不是平滑光趟的表面,就是利用粗糙度使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减小,使流动变为紊流,以减小阻力的实际应用例子。
最初,高尔夫球表面是做成光滑的,后来发现表面破损的旧球反而打的更远。
原来是临界Re数不同的结果。
高尔夫球的直径为41。
1毫米,光滑球的临界RE数为3。
85×E5,相当的自由来流空气的临界速度为135米/秒,实际上由于制造得不可能十分完善,速度要稍微低一些。
一般高尔夫球的速度达不到这么大,因此,空气绕流球的情况属于小于临界Re数的情况,阻力系数Cd较大。
将球的表面做成粗糙面,促使流动提早转变为紊流,临界RE数降低到E5, 相当的临界速度为35米/秒,一般高尔夫球的速度要大于这个速度。
因此,流动属于大于临界Re数的情况,阻力系数Cd较小,球打得更远。
乒乓球运动时分离则属于层流分离。
同样在游泳的时候,也受到流体的作用。
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人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与身体所持姿势直接相关。
身体保持流线型(吸足气),使重心与水的浮心接近一条直线,就能漂浮较长时间;如果先吸足气,双臂却紧贴体侧,胸腔虽充足气,但下肢相对上身比重较大,下肢很快就会下沉。
因此,游泳不但要充分利用水的浮力,而且要尽量减少失去浮力的时间,如头不要抬得太高,身体不能起伏转动太大,空中移臂时间宜短等。
游泳者游进时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作用。
游泳得阻力包括水的摩擦阻力、波浪阻力和物体得形状阻力。
设流线型物体的阻力为1,那么其他形状物体的阻力就大几倍至100倍。
推进力是指做臂划水或腿打水(蹬夹水)动作时给水一个作用力,水就给人体一个力量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叫推进力。
高尔夫球杆的杠杆原理分析

高尔夫球杆的杠杆原理分析高尔夫球杆是高尔夫运动中使用的道具之一,它的作用是将高尔夫球击打到目标区域。
在设计和制造高尔夫球杆时,杠杆原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一个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性质。
杠杆原理可以用来解释高尔夫球杆如何通过杆身和球头的设计来实现效果。
高尔夫球杆的杠杆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高尔夫球杆的长度和杆身特性决定了球杆杆身的刚性。
杆身越长,刚性越大,意味着在挥杆的过程中,杆身的弯曲和变形越小。
这有助于提高球杆的稳定性和挥杆控制性能。
其次,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的设计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杆头一般由金属制成,通常是铁或者钛合金。
杆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直接影响球的飞行轨迹和打击力度。
杆头的形状、重量、弹性和偏心度等特性都会影响球杆的性能。
其次,高尔夫球杆的杆身和杆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对杆的效果有影响。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固定式和插拔式。
固定式连接方式是将杆头固定在杆身上,这样可以提高杆的稳定性和挥杆控制性能。
插拔式连接方式是将杆头插入杆身中,这样可以方便更换不同类型的杆头,以适应不同的击球需求。
再次,高尔夫球杆的重心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重心位置的选择会影响球杆的操控性能和打击力度。
通常情况下,重心位置越靠近杆头,球杆的操控性越好,但打击力度会相应减小;反之,重心位置越靠近杆身,球杆的打击力度越大,但操控性会相应减弱。
最后,高尔夫球杆的杆身和杆头的材料选择也会对球杆的效果产生影响。
不同材料的球杆具有不同的强度、刚性和弹性等特性,这会影响球杆的振动特性和球的飞行轨迹。
综上所述,高尔夫球杆的杠杆原理分析主要包括杆身刚性、杆头设计、连接方式、重心位置和材料选择。
这些方面的优化设计和合理的组合可以提高球杆的稳定性、控制性能和打击力度,进而提高高尔夫球手的击球水平。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

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问题
高尔夫球的表面为什么有凹坑?为什么光滑的高尔夫球飞得不远?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夫球的流体力学现象:
高尔夫球在往前的过程中,前进速度除了受到空气对它的粘滞力以外,还受到流场改变所产生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会占主要部分。
就像汽车,最先人们认为汽车前进时受到的主要空气阻力来自于前面的挡风玻璃,但是,随着人们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发现汽车尾流才是汽车的主要阻力,这个发现推动了现代流线型汽车的发展。
尾流就是流场改变的一种。
汽车尾流
当高尔夫球速度很慢时,以空气粘滞力为主;当超过一定速度后,会在球的后面形成对称的漩涡,流体分子沿球面走一段后会脱离,这就是边界层脱离。
麻脸的高尔夫球由于凹坑产生了吸引力,使得流体分子被吸引住,从而阻止了大漩涡的形成。
由此,麻脸的高尔夫球比光滑的高尔夫球形成的漩涡少,阻力更小,因此飞得更远。
为什么飞机和船体不做成麻脸状的呢?实际上麻脸状只是改变流场的一种方法;在高速运动中,翼形状即前钝后薄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流场分布,使边界层漩涡变少,减少阻力产生。
高尔夫球的物理原理

高尔夫球的物理原理高尔夫球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其运动轨迹与弹跳以及飞行物体的物理原理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尔夫球的物理原理:弹跳与反弹、旋转与空气动力学、飞行轨迹与物理力学。
一、弹跳与反弹当高尔夫球接触球童的球棒时,球棒给球施加的力会使球形变,从而储存了弹性势能。
当球离开球棒时,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球飞向目标。
球在离开球棒后会弹跳,这是由于球在与球棒接触瞬间变形产生的弹性力。
弹跳高度与球和球杆的弹性特性有关,而气温、球的质量以及力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弹跳高度。
二、旋转与空气动力学在击球过程中,球被球棒击打时会产生旋转。
球的旋转对其飞行轨迹以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马格努斯效应,当球旋转时,产生的涡流会导致在球上方和下方形成气流的差别,从而给球施加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力。
这个力可以使球飞行轨迹改变,使球轨道呈现出弯曲的效果。
同时,球的旋转还会影响空气阻力,减少球的飞行距离。
三、飞行轨迹与物理力学高尔夫球的飞行轨迹受到重力,空气阻力以及击球时施加的初速度和角度的影响。
初速度和角度决定了球的飞行高度和距离。
较大的初速度可以增加球的飞行距离,而较小的角度可以使球飞行更平直。
重力和空气阻力会使球的飞行轨迹呈现弧线,这需要球手通过对角度和力的控制来改变球的轨迹和着陆点位置。
高尔夫球的物理原理在训练和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球手需要通过熟练掌握击球技巧以及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来提高球的飞行距离、控制球的轨迹和稳定性。
掌握了物理规律和技巧,球手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己的高尔夫球水平。
总结起来,高尔夫球的物理原理包括弹跳与反弹、旋转与空气动力学以及飞行轨迹与物理力学。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研究和理解,球手可以更好地掌握高尔夫球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大高球电影】高球迷的必修课。
1、《小小球童》2、《球场古惑仔》3、《重返荣耀》4、《帕特和麦克》5、《那些最伟大的比赛》6、《锡杯》7、《球童》8、《谁是你的球童?》9、《鲍比·琼斯:天才一击》10、《跟随太阳》链式反应指核物理中,核反应产物之一又引起同类核反应继续发生、并逐代延续进行下去的过程。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高尔夫的挥杆原理是离心力和鞭打效应.;各个部位蓄势,然后在过程中释放,这样说不知道是不是容易理解,简单的讲,当你手腕上扬就是为了下压而蓄势,转体拧腰也都是同样的蓄势过程为了回转,而最后的击球,是这几个蓄势部位连续释放的过程;手腕暴发力完全由小臂挥动中肘关节锁定小臂突然止动而把放松的手腕依惯性猛然甩出而产生;离心力,指由于物体旋转而产生脱离旋转中心的力,也指在旋转参照系中的一种视示力,它使物体离开旋转轴沿半径方向向外偏离,数值等于向心力但方向相反。
离心力为F=mω^2r(其高尔夫的发力是一个身体的链式过程,一个力学过程,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完成,即脚、胯、肩、手,即为动量传递,(线动量和角动量,网球为线动量);动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m/s,量纲MLT^(-1))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p:动量m:质量v:速度;矢量。
脚要稳。
因为所有的力都要通过脚得到地的反力,就是通常说的下盘要稳如盘石。
胯要转。
转跨是高球最重要的一环,是力量的源泉,即为角动量。
转跨一定要到位。
什么是到位呐?可以这样理解,转跨是一个加速运动,F=ma,为得到最大的力F,需要提高加速度a。
加速度是矢量。
何为矢量哪?就是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所以1,转跨要快,要有爆发力F;2,转跨要正,力的方向指向与站位成90度的正前方(动量为矢量,有方向);3,转跨要到位,即转跨后身体重心要完全移到前脚位置,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职业和业余的最大区别。
如没有移到前脚,试想,身体重心质量m相当于滞后,身体动量没有完成自后向前的转移,那么下一步的链式反应就打折扣了。
完在这一点看似做的好,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看出了问题。
他的收杆很漂亮,但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是什么呐?对,挺肚,挺肚不是肚子大,而是转跨重心没有完全移到前脚的表现。
打完的球路高、落地后滚动距离近,都是因为转跨时重心前移不到位。
试想,杆已过去了,重心还在后,挺着肚子,肯定是个仰打。
这种球倒旋强,在3000转,所以落地不往前滚。
肩要松。
双肩作为一个整体转动,但要松弛。
只有肩松,臂才能松。
臂松是为形成击球时绳的鞭击效果,如果肩臂紧紧的直挺挺,力传到杆上必定是僵硬的。
手要甩。
这点最不好选词。
因为大家都说手不发力,你甩什么甩。
但我仔细想,还是用甩比较合适。
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试体温,用的水银温度计,要甩。
就是那个劲。
大家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不抖腕,甩,温度计的刻度不会下去,你使多大劲也没用。
完在这点上做的最不到位,杆头速度出不来。
以上的链式反应是个力学过程,每部一定要做到位。
做到位就是做充分,做充分就是每步尽量滞后,只有发力延迟才能达到通常说的杆头滞后。
以上的力学分析,非常初步。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杆头速度,而是杆头动量,FS,F为杆头击球的力,S为力的作用距离,即击球的目的是通过杆头动量对球做功,实现能力转换,使球获得最大的起飞速度,即FS=mVˆ2/2。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理解为,有时,我们说这人球击的扎实,像我队的高手朝东,那就是杆头与球的作用距离S远,或称作用时间长在起作用。
高尔夫挥杆的力学原理高尔夫挥杆最佳的效果是击出的球又准又远。
得此效果的条件是杆面击球时有准确的杆面方向、准确的杆头速度方向、尽量大的杆头速度以及尽量长的杆面与球碰撞接触的时间。
由于挥杆是人体对球杆的转动作用,如果我们对人体用力原理以及身体部件与球杆系统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就更容易理解高尔夫挥杆的动作要领,发现自己挥杆失误的真正毛病。
一、高尔夫挥杆转动的动力来源高尔夫杆头速度来源于人及球杆转动的速度,而转动速度由小到大则是在下杆过程中由人体持续施加于身体部件以及球杆的转动驱动作用所致。
由于人体由一些部件及一些连接这些部件的活动关节组成,为简化分析,我们需要将人体及球杆的运动简化成胯、肩及左臂、球杆三个主要部分的运动。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人体的转动驱动简化为三个主要的转动驱动:两腿对胯的转动驱动;扭腰对肩臂的转动驱动;两手对球杆的转动驱动。
两腿对胯的转动作用来源于两条大小腿的交错移动形成大腿对胯的一推一拉。
扭腰对肩的转动作用来源于腰肌及肩肌对肩的拉扭。
两手对球杆的直接转动作用来源于两手腕及右肘的协调转动形成两手对球杆握巴的直接转动。
高尔夫挥杆运动中的水平转动驱动作用往往为初学者忽视。
其实,我们只要体念打水漂的动作就会理会到水平转动驱动的作用。
打水漂的几种打法:用转手腕,挥臂+转腕,水平转肩+挥臂+转腕,转胯+转肩+挥臂+转腕。
显然,越往后的打法,效果越好。
高尔夫挥杆水平转动驱动主要来源于两腿对胯的驱动。
在水平驱动过程中,左胯基本类似杠杆系统的支点,右胯类似动力点,右腿对右胯的推力类似动力,左右胯的连接线类似动力臂,球杆杆头类似阻力点,杆头的水平惯性力类似阻力,通过腰提升起来的手臂及球杆类似阻力臂。
对这一杠杆系统的动态平衡分析及运动分析可以看到,由于此处动力能力(右腿的最大推力)和动力臂相对较大(相对于身体其它部位产生而言),所以能带动的阻力点上的推动力也大,并且,右腿推动右胯的水平运动速度通过杠杆的传输能使杆头水平运动速度放大多倍,其作用效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下杆转胯过程的前期,胯的转动在下身反向拧紧腰肌,为扭腰转肩储备了弹性势能,可加倍提高扭腰转肩的力量和爆发程度。
在行为上如何应用这一原理提高胯的转动启动力?可以参考拳击运动中的马步站位打右手直拳的动作,这种站姿推动胯的转动幅度大,更有力量,更稳固站盘。
并且,这种站姿自动克服了初学者通过左右移动胯而不是转动跨带动球杆的毛病,左右移动胯显然对杆头没有速度的放大作用。
人体的三个主要的转动作用犹如装在人体的三个转动发动机。
人体挥杆过程中三个转动作用都可以分别带动球杆击球,但三个转动作用的转动方位不一样、施加作用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如何使它们既能分别充分发挥作用又能协调一致是挥杆技术的关键。
为此,需要了解这三个转动协调作用的一致性以及它们的特征差异。
二、控制球杆端头速度方向的条件对于单个转动物体,其转动时的端头速度方向一定是沿端头与轴心连线的垂直方向,见下图。
但是,多个相连转动体的端头速度方向则不一定这样。
为了解杆头速度的方向,先看二个相连刚性体转动的例子,见下图。
一般情况下二杆转动时端头相对地面的速度方向是不会垂直OO2连线的。
只有当二杆成一条直线时,端头的绝对速度正好垂直OO2。
在这一瞬间,端头O2被转动的L1杆所牵连的速度其方向与L1杆垂直,其大小等于L1杆转动角速度乘L1+ L2。
此刻端头O2相对O1转动的速度其方向也与L1垂直,其大小等于L2绕O1转动的角速度乘以L2。
根据速度合成定理,此时端头相对静止的球的速度方向一定正好对准端头与固定转轴连线的垂直方向,其大小等于上述两个速度的和。
可见,只有两个转动物体的转动轴及外端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外端点的绝对速度方向正好垂直转动轴与外端点的连线。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多个相连刚体被分别转动情况下,只有全部这些转动物体的转动轴及外端点在同一平面时,外端点的绝对速度的方向一定垂直这一平面。
将这一结论应用到高尔夫挥杆中,按照前面三个转动的简化力学模型,只要控制杆头击球时,使胯绕左腿转动的轴线、肩绕脊椎转动的轴线、杆绕左手腕转动的轴线以及杆头基本在同一无形的板墙面内,则杆头速度一定垂直这个面。
只要我们将这个板墙面朝向目标,杆头速度方向就会对准目标。
这个板墙面是我们挥杆准备时根据目标、球位、站位就能确定的,在此后的分析中将简称为目标板墙面。
实际的高尔夫挥杆中,我们查看职业球员在击球瞬间的照片发现,这时候左脚脚跟、左胯、左臂关节、左手腕以及杆头基本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和理论上的结论有一点点的偏差,但运动特征是基本一致的。
形成偏差的原因是我们简化的力学模型与身体实际挥杆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身体部件是有一定变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刚性物体,特别是左臂与肩之间在下杆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对转动而在前面的三个转动的简化模型中将这个转动和扭腰转肩简化成一个主要转动。
因此,根据理论分析的基本规律,考虑实际挥杆与理论分析模型的差异,参考职业运动员的标准结果,控制高尔夫杆头速度方向对准目标的条件可以更直观表述如下:只要杆头击球时,胯绕左腿转动的轴线、左臂绕肩转动的轴线、杆绕左手腕转动的轴线这三条轴线以及杆头都同时通过过左脚脚跟及过球的垂直板墙面,则杆头速度一定指向目标。
我们应该以满足上述三轴一头同时通过目标板墙的条件去控制杆头击球的速度方向。
三、增大转动作用效果的条件杆头动能越大,击球距离越远。
杆头动能主要来源于三个转动驱动持续作用于人体及球杆的结果。
按照动能定理,动能的增加等于其增加过程中作用力所作的功,这个功等于该过程中力与路程的乘积的累积,在转动体系中,这个功等于动能增加过程中转动角度与转动作用(力偶)的乘积的累积。
由此可见,动能的增加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作用经历的路径大小有关,物体在同样力的作用下,经历的路程越长则获得的动能越大。
同样,对转动系统,在转动驱动的作用下,转动的角度越大则系统获得的动能越大。
因此,为使杆头获得最大的动能,在人体结构允许、不影响击球精确度的条件下,挥杆施力过程应尽量增大转动的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人体一个部分如胯的转动幅度要尽量大,肩臂相对胯的转动、手转杆相对左臂的转动幅度也应尽量大。
高尔夫球由于被杆头撞击而获得速度。
按照动量定理,球飞出时的初始动量(球质量与球速度的乘积)等于撞击时间与撞击期间内杆头对球的平均撞击力的乘积。
对同等质量的球,初始动量越大,则飞得越远。
由于撞击时间太短(不超过0.01秒),人体挥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撞击力,但持续撞击时间对球的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
所以,挥杆击球时,不能杆一碰球就松劲,或者是还没有碰球就已松劲,而是要尽量“送杆”以增加撞击时间。
为此,击球时要尽量使三个转动的作用在击球时刻同时达到最大值。
这种施力方式有两个效果,一是三个转动作用的力量都能全部发挥出来,使杆头能获得最大的击球速度,二是击球时刻保持的最大力量使杆头获得最大的加速度,从而能增加杆头撞击球的时间。
四、转动的差异性特征两腿推动的胯的转动基本是在一个水平面的转动,两腿推动的转动体系包括跨及其以上身体以及手握的球杆,该转动在挥杆下杆时基本以左腿为轴,其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该转动体系被转动的难易程度的度量)是最大的,但转动起来后所具有的动能也是最大的;扭腰转肩能带动肩及其以上手臂包括手握的球杆转动,该转动基本以脊椎为轴,其转动惯量为次;两手推动的体系就仅是球杆,该转动基本以左手腕为轴,转动惯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