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艾青

合集下载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原创版】
目录
1.艾青诗选《北方》的主题思想
2.《北方》的创作背景
3.《北方》的艺术特色
4.《北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文
一、艾青诗选《北方》的主题思想
《北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部诗选,以描绘我国北方的广袤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主线,展现了北方的壮美风光和北方人民的坚韧、豪放。

诗选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绘,传递出对北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北方》的创作背景
《北方》的创作背景是我国上世纪 30 年代的农村社会,这个时期,我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农村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艾青作为一名有着深厚农村生活背景的诗人,对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揭示这些社会问题,唤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三、《北方》的艺术特色
《北方》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艾青运用生动、真实的描绘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以真挚的情感描绘北方人民的生活状态,以锐利的目光揭示社会问题。

这些都使得《北方》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北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方》作为一部描绘我国北方农村生活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记录了我国北方农村社会的一个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方》的情感

《北方》的情感

《北方》的情感
《北方》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全诗多角度描绘了北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苦难、人民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悲悯和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人民对民族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首先,诗中描绘了北方的贫瘠和荒凉,如“荒漠的原野,人烟稀少”、“暗淡的灰黄,萧索的颜色”、“荒火的原野,人烟似乎更稀少了”等,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忧虑和悲悯。

其次,诗中通过描写北方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如“成千成万的农民,佝偻着背”、“年老的母亲,蜷缩在灶旁”,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民族自由的渴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如“即使死亡在威胁着我,我也要抬起头来,看着这被悲哀压扁了的脸庞”、“我有着坚韧的意志,我要亲手割断奴隶们的束缚”,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总之,《北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新诗,它通过对北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苦难、人民的悲痛等多角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悲悯和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人民对民族
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读《北方》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跟着艾青的笔触走进了那片北方的土地。

艾青眼中的北方,那是一片充满了苦难的地方。

他描写的那些景象,像那“沙漠风”,呼呼地吹着,就好像要把整个世界都给吹乱了似的。

这风啊,可不仅仅是自然的风,它更像是当时北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像一场怎么也躲不过去的灾难,一股脑地就朝人们扑了过来。

诗里描写的那些村庄啊,都是那么的荒凉。

你看他写的,到处都是“颓垣与荒冢”,哎呀,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像眼前就出现了那些破败的墙垣,还有那一座座荒坟,感觉特别的凄凉。

这就像是北方人民苦难生活的一个写照,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该有多苦啊。

但是呢,艾青可没有光写苦难。

他在这苦难之中,还能看到北方人民的坚韧。

就像那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着的树,北方的人民也是这样,尽管生活给了他们那么多的磨难,他们却还是坚强地活着。

艾青对这片土地是有着深深的爱的,虽然它破败、它苦难,可他就是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

这种爱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爱,而是一种深深扎根在心底的爱。

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老家一样,哪怕它穷,哪怕它破,可那是我们的根啊,我们就是爱它。

艾青在诗里的那种情感啊,是特别真实的。

他没有去美化北方的苦难,也没有故作深沉。

他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你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心,他对这片土地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他就像是一个朋友,拉着你的手,带你去看他所看到的北方,跟你诉说着他内心的想法。

而且啊,艾青写诗的手法也很独特。

他的语言很直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但是却特别有力量。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钉子,直直地钉进你的心里。

你读完之后,就会久久地沉浸在他所描绘的那个北方的世界里,为那里的苦难而难过,为那里人民的坚韧而感动。

这就是艾青的《北方》,一首充满了感情,又特别接地气的诗。

《北方》艾青课件

《北方》艾青课件

北方文学将继续发展壮大,为 中国文学界带来新的辉煌。
北方的文学价值
1 历史价值
作品展示了中国农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社会价值
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3 人文价值
作品以人为本,探讨人性和情感,展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
北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影响力
艾青的作品对当时的文学界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2
作品地位
《北方》作为一部代表作品,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受到高度认可。
3
北方文学特点
北方文学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地位。
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
重点回顾
艾青的《北方》以其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在文 学界占据重要地位。
北方文学地位评价
展望北方文学前景
北方文学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瑰 宝,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北方》艾青PPT课件
# 北方——艾青PPT课件大纲 ## 艾青简介 - 艾青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画家,被誉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典范”。 - 艾青代表作品有《北方》、《红色远征》等。 ## 北方 - 北方是艾青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 作品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在革命年代的苦难和牺牲。 - 红色意象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北方的艺术风格 - 北方地域特色为作品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 北方文学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 北方与南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令人深思。
北方的思想意蕴
刻画农民形象
艾青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生动地展现了 北方农民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

艾青诗选《北方》好词好句

艾青诗选《北方》好词好句

艾青诗选《北方》好词好句(最新版)目录1.艾青诗选《北方》概述2.《北方》中的好词好句3.好词好句的赏析和应用正文【艾青诗选《北方》概述】《北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部诗选,其中收录了他创作的一些描绘北方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歌。

艾青是 20 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在《北方》这部诗选中,艾青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我国北方的广袤土地和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北方》中的好词好句】在《北方》这部诗选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北方的土地是广阔的,/北方的人民是勤劳的。

”这句诗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北方土地的辽阔和人民的勤劳品质,展现了北方人民的精神风貌。

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这句诗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北方的雪景,同时寓意着北方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气势,展现了北方大自然的壮美。

4.“田野里的庄稼汉,/挥汗如雨耕作忙。

”这句诗句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好词好句的赏析和应用】这些好词好句在艾青的诗歌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对这些词语和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艾青诗歌中的一些特点,如对北方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好词好句,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绘,使我们的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优美的诗句,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摘要:1.艾青诗选《北方》的背景和主题2.《北方》中的象征意义3.《北方》的艺术特点4.《北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正文:《北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代表作,它描绘了北方大地的壮丽和宏伟,展现了作者对北方的深厚感情。

该诗选自艾青的诗集《北方》,是20 世纪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北方》的主题是关于北方大地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

艾青在诗中写道:“北方,你是我的母亲/你的黄河,是我的血液/我要在黄河岸上/建立我的家园。

”这里的北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域,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北方大地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北方》中,艾青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诗中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北方大地则是中国民族的根基和精神的象征。

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思想更加丰富。

《北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艾青的独特诗风,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是艾青的诗歌语言,他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接近人民大众。

最后是艾青的诗歌结构,他善于通过反复和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和谐统一。

《北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关怀,这种情感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广泛的共鸣。

其次,它强调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对于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它体现了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这种宗旨对于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艾青诗选北方诗歌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诗歌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的诗歌内容艾青的诗选《北方》是一首现代诗歌,表现形式采用了散文化笔法。

这首诗的内容共九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为题记,叙述了写诗的缘由。

艾青在1938年离开北方,前往武汉,途中看到北方大地遭受日寇的践踏,内心悲愤,决心以诗歌来表达对北方的思念和热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二部分(第2至6节)是诗的主体,以三节诗来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灾难深重的北国环境,从自然环境衬托出北方人民承受的深重悲哀。

第一节(第2节)由五个层次构成,通过写北方的环境,如刮着干燥的风、日光永不温暖、没有水、没有生机、大地结着霜,等等,表现出北方环境的恶劣和苦难。

这一节中,艾青用沉重的笔触,表达了对北方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挣扎生存的深切同情。

第二节(第3节)则用枯干的小河上的车辙显示人民渴求生命的源泉,用成群的大雁逃往南方来写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这一节通过对人民遭遇的描绘,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北方土地和人民的苦难。

第三节(第4至6节)进一步以沉郁的笔调,描述了战争给北方带来的破坏和人民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情景。

通过描绘荒芜的土地、被炸毁的房屋、被折断的田地、枯竭的河岸等场景,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绝望。

第三部分(第7至9节)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北方人民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北方对诗人的启发和召唤。

在诗的最后三节(第7至9节),艾青用饱满的热情表达了对北方人民的敬爱和决心。

他描绘了北方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歌颂了他们在苦难中顽强抵抗、为自由而战的决心。

艾青用深沉而热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与北方共存亡的决心,以及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北方》这首诗通过散文化的笔法,以沉重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也是艾青诗歌中一贯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表现人民在历史苦难中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艾青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8年4月2日潼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保卫战之后,诗人由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到桂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
颓垣:坍塌 的城墙。
断瓦残垣
荒冢:荒凉 的坟墓。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笳笛
沙漠风
荒漠的
道路
原野
驴子 行人
荒冢
村庄
山坡
颓垣
河岸
沙漠风
塞外吹来的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 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从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大 地。
分析:本段是对北方冬景的描绘。诗人选取的都 是灰暗的意象,无论是“暗淡的灰黄”的沙漠风, 还是“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无论是 “孤单的行人”,还是“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 朵的畜生”,都是一片悲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 冬季的严寒、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当时中国现实 的真实反映和象征。写北方寒冷、萧条的景色是 为了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哀。
悲哀
逃亡
•挣扎着前进,厌倦徐缓
第一段 地踏过道路
•渴求着泉流,叫出不安 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
第二段 域逃亡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 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 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
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
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
选取典型景物作为意象,既是实写,又是象征。
看不见 的太阳
干枯的 小河
枯死的 林木
惶乱பைடு நூலகம் 雁群
低矮的 住房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滋润生命的流泉
雁群: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
南方
第二段,诗人在第一节灰暗的意象、悲凉的景象和 苍凉的感情之上又进一步累加:干枯的小河、枯 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和惶乱的雁群,作者强调 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色调 灰色而阴郁,给人悲哀的感受。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山坡、河岸、颓垣、荒冢:
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行人
孤单的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 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
驴子
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 的痛苦的重压,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背锅的修 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道路 修长而又寂寞
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 中的北方,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 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 史的命运。
•挣扎着前进,厌倦徐缓地踏过 第一段 道路
•渴求着泉流,叫出不安与悲苦, 第二段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总结:北方是悲哀的 第三段 •灾难、不幸、贫穷、饥饿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 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 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 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 死亡89万。
从空间上看北方的灾难与不幸是“万里”的,是 “广大”的;
从时间上看北方的贫穷与饥饿是久经年代的。
诗人对这样“悲哀”的北国有着怎样 的情感呢?
关键词:热爱
诗人反复强调: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 诅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 敬
先祖带领羊群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
•自古以来开垦 劳作
与自然搏斗 保卫土地(与异族战斗)
•把土地遗留给 我们
养育了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 与古老的种族
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 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 患”,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 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 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 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我爱这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艾青的诗往往以意象取胜,而不是由 作者在诗中直抒胸臆,这就避免了抗日宣 传诗流于口号的倾向。
本诗在本质上是要表现作者对日本帝 国主义的痛恨、对自己民族的爱以及对饱 受战争之苦的北方人民的无限同情,但在 字面上,很少让读者直接读到表达这种感 情的词句,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暗示 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分析,使诗更加 耐人寻味。
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 热爱光明,向往幸福。他的诗让读者宣泄 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但并不让人消沉、绝 望,而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 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 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 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