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北方》

合集下载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原创版】
目录
1.艾青诗选《北方》的主题思想
2.《北方》的创作背景
3.《北方》的艺术特色
4.《北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文
一、艾青诗选《北方》的主题思想
《北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部诗选,以描绘我国北方的广袤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主线,展现了北方的壮美风光和北方人民的坚韧、豪放。

诗选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绘,传递出对北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北方》的创作背景
《北方》的创作背景是我国上世纪 30 年代的农村社会,这个时期,我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农村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艾青作为一名有着深厚农村生活背景的诗人,对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揭示这些社会问题,唤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三、《北方》的艺术特色
《北方》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艾青运用生动、真实的描绘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以真挚的情感描绘北方人民的生活状态,以锐利的目光揭示社会问题。

这些都使得《北方》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北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方》作为一部描绘我国北方农村生活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记录了我国北方农村社会的一个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方》的情感

《北方》的情感

《北方》的情感
《北方》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全诗多角度描绘了北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苦难、人民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悲悯和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人民对民族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首先,诗中描绘了北方的贫瘠和荒凉,如“荒漠的原野,人烟稀少”、“暗淡的灰黄,萧索的颜色”、“荒火的原野,人烟似乎更稀少了”等,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忧虑和悲悯。

其次,诗中通过描写北方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如“成千成万的农民,佝偻着背”、“年老的母亲,蜷缩在灶旁”,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民族自由的渴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如“即使死亡在威胁着我,我也要抬起头来,看着这被悲哀压扁了的脸庞”、“我有着坚韧的意志,我要亲手割断奴隶们的束缚”,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总之,《北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新诗,它通过对北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苦难、人民的悲痛等多角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悲悯和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人民对民族
解放、民族自由的渴望。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

艾青诗选北方赏析读《北方》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跟着艾青的笔触走进了那片北方的土地。

艾青眼中的北方,那是一片充满了苦难的地方。

他描写的那些景象,像那“沙漠风”,呼呼地吹着,就好像要把整个世界都给吹乱了似的。

这风啊,可不仅仅是自然的风,它更像是当时北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像一场怎么也躲不过去的灾难,一股脑地就朝人们扑了过来。

诗里描写的那些村庄啊,都是那么的荒凉。

你看他写的,到处都是“颓垣与荒冢”,哎呀,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像眼前就出现了那些破败的墙垣,还有那一座座荒坟,感觉特别的凄凉。

这就像是北方人民苦难生活的一个写照,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该有多苦啊。

但是呢,艾青可没有光写苦难。

他在这苦难之中,还能看到北方人民的坚韧。

就像那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着的树,北方的人民也是这样,尽管生活给了他们那么多的磨难,他们却还是坚强地活着。

艾青对这片土地是有着深深的爱的,虽然它破败、它苦难,可他就是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

这种爱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爱,而是一种深深扎根在心底的爱。

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老家一样,哪怕它穷,哪怕它破,可那是我们的根啊,我们就是爱它。

艾青在诗里的那种情感啊,是特别真实的。

他没有去美化北方的苦难,也没有故作深沉。

他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你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心,他对这片土地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他就像是一个朋友,拉着你的手,带你去看他所看到的北方,跟你诉说着他内心的想法。

而且啊,艾青写诗的手法也很独特。

他的语言很直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但是却特别有力量。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钉子,直直地钉进你的心里。

你读完之后,就会久久地沉浸在他所描绘的那个北方的世界里,为那里的苦难而难过,为那里人民的坚韧而感动。

这就是艾青的《北方》,一首充满了感情,又特别接地气的诗。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

艾青诗选北方主旨摘要:1.艾青诗选《北方》的背景和主题2.《北方》中的象征意义3.《北方》的艺术特点4.《北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正文:《北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代表作,它描绘了北方大地的壮丽和宏伟,展现了作者对北方的深厚感情。

该诗选自艾青的诗集《北方》,是20 世纪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北方》的主题是关于北方大地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

艾青在诗中写道:“北方,你是我的母亲/你的黄河,是我的血液/我要在黄河岸上/建立我的家园。

”这里的北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域,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北方大地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北方》中,艾青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诗中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北方大地则是中国民族的根基和精神的象征。

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思想更加丰富。

《北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艾青的独特诗风,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是艾青的诗歌语言,他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接近人民大众。

最后是艾青的诗歌结构,他善于通过反复和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和谐统一。

《北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关怀,这种情感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广泛的共鸣。

其次,它强调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对于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它体现了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这种宗旨对于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艾青诗选北方诗歌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诗歌内容

艾青诗选《北方》的诗歌内容艾青的诗选《北方》是一首现代诗歌,表现形式采用了散文化笔法。

这首诗的内容共九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为题记,叙述了写诗的缘由。

艾青在1938年离开北方,前往武汉,途中看到北方大地遭受日寇的践踏,内心悲愤,决心以诗歌来表达对北方的思念和热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二部分(第2至6节)是诗的主体,以三节诗来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灾难深重的北国环境,从自然环境衬托出北方人民承受的深重悲哀。

第一节(第2节)由五个层次构成,通过写北方的环境,如刮着干燥的风、日光永不温暖、没有水、没有生机、大地结着霜,等等,表现出北方环境的恶劣和苦难。

这一节中,艾青用沉重的笔触,表达了对北方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挣扎生存的深切同情。

第二节(第3节)则用枯干的小河上的车辙显示人民渴求生命的源泉,用成群的大雁逃往南方来写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这一节通过对人民遭遇的描绘,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北方土地和人民的苦难。

第三节(第4至6节)进一步以沉郁的笔调,描述了战争给北方带来的破坏和人民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情景。

通过描绘荒芜的土地、被炸毁的房屋、被折断的田地、枯竭的河岸等场景,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绝望。

第三部分(第7至9节)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北方人民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北方对诗人的启发和召唤。

在诗的最后三节(第7至9节),艾青用饱满的热情表达了对北方人民的敬爱和决心。

他描绘了北方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歌颂了他们在苦难中顽强抵抗、为自由而战的决心。

艾青用深沉而热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与北方共存亡的决心,以及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北方》这首诗通过散文化的笔法,以沉重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也是艾青诗歌中一贯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表现人民在历史苦难中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北方》艾青的意象

《北方》艾青的意象

《北方》艾青的意象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艾青的《北方》里那些超有意思的意象。

你知道吗?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一个跳进我脑海的意象就是那“荒漠的原野”。

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荒野,没有一丝生机,那种荒凉的感觉就好像心都被掏空了。

艾青用这个意象,一下子就把北方的那种萧瑟和寂寞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啊,“孤单的行人”这个意象也特别让人触动。

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北方的大地上,不知道要去向何方,这种迷茫和无助,是不是让你也有点心疼?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感到孤单,找不到方向。

再说说“颓垣与荒冢”,哎呀,这一听就感觉特别凄凉。

破破烂烂的墙,无人问津的坟墓,让人觉得北方仿佛被遗忘在了时间的角落里,充满了沧桑和无奈。

艾青真是太厉害了,他用这些意象,把北方的苦难和悲哀都写进了我们心里。

让我们对北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受和思考。

怎么样,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呀?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艾青《北方》里的意象,可有意思啦!一提到《北方》,我马上就想到了“冻结的小河”。

那河水不再流淌,被寒冷给冻住了,就好像北方的生命也被冻住了一样,让人心里直发紧。

还有“吹号者”这个意象,哇,他站在那,用力地吹着号,仿佛是在呼唤着什么,是在呼唤希望?还是在呼唤勇气?反正让人觉得特别有力量。

“土地”也是个很重要的意象哦!那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和悲伤,但又有着无尽的坚韧和力量。

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会很艰难,但只要脚下的土地还在,就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烽火”这个意象也不能忘。

那燃烧的烽火,带来了战争和动荡,让北方陷入了混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像是一种警示,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平。

艾青用这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深刻的北方。

读着这首诗,就好像走进了那个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一切。

朋友们,你们觉得《北方》里的这些意象怎么样?是不是也让你们感触良多?。

艾青《北方》的赏析

艾青《北方》的赏析

艾青《北方》的赏析
艾青是当代星火文学代表作家,他的《北方》一诗由深刻的人文思想、凝练的诗句和强烈的诗歌感染力,使人们不禁被这首诗的美感和思想所触动,深受其启迪。

艾青在《北方》一诗中,以一种深切的思索,流露出对自身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展示了一种心灵的勃勃生机和激励人心的积极憧憬,使人们不由自主地被激励并得到充沛的持久力量。

诗中以优美的语言展示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激发了无尽的憧憬,释放出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方向,十载历程,巨浪滔滔”这句话令人联想到中国人民从长期的苦难中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从斗争的历史中迈出了艰难的步伐,正朝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迈进。

此外,诗歌中还提出了一个有力的主题:“清晨的苍穹中,鸣蝉暮夜彩”。

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经历了一次冒险,窥见了探索未来的稀有时刻。

诗中还隐含着激情,奋力前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发现未来的美妙和自己的价值,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

最后,艾青的《北方》通过表达出一种无畏的信念和激情,努力改变未来,把握机遇的力量,从而使人们深深受到其启迪。

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勇气和激情,更能使人们深深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和不息的力量。

一方面,它激励人们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另一方面,它也提醒人们永不放弃,充满信心,搏击前行。

总之,艾青的《北方》一诗,以其动人的文字,振奋人心的语言,及其能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力量,值得人们深思。

它是一篇诗,
朴实却充满活力,充满了无尽憧憬和希望。

它的宗旨是: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发现未来的美妙,创造更美好的自己。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

《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艾青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8年4月2日潼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保卫战之后,诗人由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到桂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艾青)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字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