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详细内容为:武松在景阳冈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老虎打死。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成语典故学习、道德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古代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2. 分析武松形象,学习其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

3. 掌握成语“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重点:故事情节的解读,成语典故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a. 解析故事情节,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激战过程。

b. 讨论武松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c. 学习成语典故,如“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5.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正义、勇敢、担当等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武松与老虎激战b. 人物形象:勇敢、果断、正义c. 成语典故: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d. 道德观念:正义、勇敢、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

b. 运用成语“打虎上山”和“空手入白刃”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a. 参见课文内容。

b. 示例:打虎上山:他为了救村民,勇敢地打虎上山,最终将老虎打死。

空手入白刃:在危急关头,他空手入白刃,成功制服了歹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成语典故,提高了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武松打虎》一文。

该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详细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主要内容包括武松的个性描绘、与店家对话、独自过冈、打死老虎的过程以及故事的结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写能力,理解成语和典故的用法。

2. 通过分析武松形象,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品质。

3. 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武松勇敢、坚定的品质分析,以及与店家对话中隐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读写,武松形象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武松。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并对成语和典故进行解释。

c.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3. 例题讲解:a. 武松与店家对话的意义。

b. 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

5. 小组讨论:分析武松勇敢、坚定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培养这种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武松打虎》。

2. 武松形象:勇敢、坚定。

3. 课文生字词。

4. 武松与店家对话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分析武松的品质。

答案: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一只伤人的老虎,他勇敢、坚定,不畏艰险,最终成功为民除害。

2. 拓展作业: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的其他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武松打虎》,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成语和典故,同时培养了勇敢、坚定的品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更多英雄人物。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武松打虎》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武松习武2.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评价同伴动作的能力。

2、运动技能: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速度、跳跃、爬滚等素质练习中。

3、身体健康:通过“快找同伴”的游戏,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发展跑的能力。

4、心理健康: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高尚意志。

5、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难点:着重解决学生跨跳时,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的动作习惯。

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学练法一、课堂常规则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4、检查服装、鞋子,安排见习生。

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满服装整洁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

要求:静、齐、快二、热身跑一、组织:原地由四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二、教法:教师用口令指挥:“成二列横队——————走!”二、要求:1、静、齐、快2、听从教师的口令指挥三、徒手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腰部运动4、膝关节运动5、手腕脚腕运动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动作2、教师用口令指挥,并且领做三、要求:口令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二、要求:1、按口令做动作。

2、动作要有弹性、力度、规范。

一、快找同伴练习方法:画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圈。

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外沿上,按要求练习。

跑的方向可以改变,(先是逆时针,后是顺时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一课,主要讲述了宋朝英雄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一只伤人的猛虎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熟读课文,理解生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 掌握本课生词,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词,理解句子,培养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段《武松打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理解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生词,讲解词语意思。

b. 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

c.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分析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描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武松打虎》2. 生词:若干3. 重点句子:若干4.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5.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段描述武松打虎场景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武松瞪大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凶猛的猛虎。

他毫不畏惧,挥起拳头,用力击打虎头。

猛虎痛苦地咆哮着,武松趁机抓住虎颈,用力将其摔倒在地。

经过一番激战,武松终于将猛虎打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英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英雄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武松打虎》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展现了武松的勇敢和正义。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教学内容(1)第一节: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故事梗概,引入《武松打虎》的故事。

(2)第二节:详细解读《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第三节:欣赏《武松打虎》中的经典描写和修辞手法,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4)第四节: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第五节: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3 实践法: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4.2 理解能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4.3 表演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4.4 写作能力: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性。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选段。

5.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等。

5.3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相关章节。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武松打虎》。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语言的特点,提高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 通过学习,了解武松勇敢、机智、正义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原因,体会作品语言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的背景,引导学生对《武松打虎》产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如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故事情节是什么等。

3. 词语学习: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词语的读音和词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 句式学习:分析课文中特殊的句式,如对仗句、排比句等,让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特点。

5. 人物分析:讨论武松打虎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武松的勇敢、机智、正义形象。

6.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武松打虎》背景:《水浒传》人物:武松、老虎情节:打虎原因、打虎过程、打虎结果特点:勇敢、机智、正义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武松打虎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武松打虎》,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在人物分析方面,学生能理解并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正义形象。

但在句式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特殊句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感受作品对武松打虎为民除害这一英勇事迹的精彩表现,同时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2.通过学说和表演作品片段,进一步熟悉山东快书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

过程方法:
1.通过对山东快书代表性作品《武松打虎》的欣赏和学习,了解我国说唱音乐中板颂类曲艺音乐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中逐步了解和感受说唱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情。

知识技能:
1.了解并初步尝试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一副铜板;一人表演模仿不同的角色。

2.能够基本掌握山东快书的节拍特点,并能试着说唱和表演作品片段。

3.了解山东快书伴奏乐器月牙板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表演中进行简单的伴奏或用嘴巴模仿半月板的声音进行伴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说和表演作品片段,进一步熟悉山东快书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

难点:学习山东快书伴奏乐器月牙板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表演中进行简单的伴奏或用嘴巴模仿半月板的声音进行伴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导入主题——板颂类说唱艺术
导入形式——相声《旧歌新曲》
交流:
1.相声《旧歌新曲》中郭冬临改编《焦点访谈》使用的是那种艺术形式?
2.大家对天津快板熟悉吗?它有什么特点?(幽默风趣)
3.谁能说上几句?
全体齐说(或者全体学说)天津快板书《狗不理包子》
二、欣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1.交流:大家对《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熟悉吗?我们一起来欣赏由山东快书呈现的这个故事。

2.欣赏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3.交流:
表演中快书演员表演了几个角色?(武松、老虎和表演者本人)
表演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节奏鲜明、使用山东方言)
为什么武松醉酒后还能打死猛虎?(引导学生认知:武松除了机敏、勇猛的个性外,最重要的是有一身好武功。

这也是我们要想武松学习的地方,“打铁还要自身硬”,有真本领才能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坎坷,战胜一个个的“拦路虎”)
4.过渡语引导:这样一个既有形式美又有内涵美的作品,大家想不想学唱几句?
三、学唱《武松打虎》片段评论
1.试说前两句,发现句式的节拍规律
(1)基本句式:七字句“一二一二一二三
相对应节拍“一二|一二|一二|三|”
句例:闲言|碎语|不要|讲,|
(2)变化句式:增加拍子和拍内增字
——处理方法A:在七字句前或句后增加拍子
句例:
①“表一表好汉武二郎”一句有八个字,我们说唱时采用句前加拍的方法,先说: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
②“惊起了武松,顺着声音看,”一句有十个字,我们说唱时把前三个字放在基本句式之前,增加拍子先说:惊起了|武松|顺着|声音|看|
——处理方法B:句内拍子内通过变换节奏由2字增加为3个字
句例:①“哪|知道|来了个|武二|郎|”中“来了个”就是使用的拍子内增加字数的方法进行演唱的。

带领学生练习说唱《武松打虎》片段,一遍。

2.了解月牙板及使用方法
(1)学习铜板的拿法:
一般应持于左手,把底板直形一边冲着手掌的方向,平放在中指和无名指的上方,食指和
小指贴放在板上,再将小指弯曲贴向手掌,从而让出上板的击打空间,然后将中指、无名指的上指节弯曲将板扣紧。

最后把上板取中放在食指上,板的直边紧紧靠在食指第三节根上,再用拇指一侧轻轻的按住。

(2)学习板的打法(或唱法)
第一步:练习“当”音。

第二步:学习“单点”,即:当嘀咯当。

3.练习“打板”与“说唱”的配合
各小组选择一到两句唱词进行小组练习
自由选择练习形式:
(1)小组内一人打板,其余人说唱
(2)小组内一人说唱,其余人打板
(3)小组内一部分人说唱,其余人打板
4.分角色练习——新编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将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的唱词按照故事情节分成四段,每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段落,进行小组内的6——8人分角色练习,角色:①说唱若干人②铜板若干人③武松一人④老虎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