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PPT课件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

建筑外观强调白墙、黛瓦、花棱窗等地域特征元素,并通过现代建 筑的处理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此形成统一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 苏州火车站室内设计秉承建筑语言,采用苏州 园林造园元素及色彩:灰檐、栗色木作、白粉 墙等。 • 按照舒宜的建筑尺度、色彩;调和稳定,使之 与自然相融,营造清雅、宁静的氛围。白粉墙 本身高洁, • 与灰色基调地面色彩对比,破除可能出现的沉 闷感。在公共建筑的大气中用写意的手法诠释 出清幽 • 雅致的江南文化气息。
北站房 站房
站台
站台
站前广场地板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出租车进口
出租车出口
出租车进口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 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铁路与其他交 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南广场地下空间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 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 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出 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层设置的是设备用房。
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 廊和下沉广场连接
北广场地下空间
社会车场
商
商
出租车场
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一层,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下沉广场连接,在 通廊的两侧设置了商业区,商业区的西端为社会车场,东端为出租车场。社会车场 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长途车场,在出租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公交首末 站。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和北护城 河交界处,原为沪宁线上的一般性车站, 为适应新的建设形势需要,在原址改建 了新的跨线车站
0515苏州火车站项目市场定位报告56p演示教学

调研分析
问卷调查 参考案例 调研小结
定位研判
区域功能 功能研判 定位验证
定位思考小结
17
调研分析 调查问卷样本
调研总体量:500份 调研周期:七天 调研目的:了解火车站及周边居民对于业态的需求;
及旅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2020/6/10
Ø平均入住率节假日为90%以上,非节假日为70%左右
Ø日租金在100元以内的2家,100-200元之间的6家,200元以上的5家
Ø日入住人流约2500人。
2020/6/10
12
项目分析 周边竞争市场
活力岛商圈
平江新城商业
神马公 寓
广场
平江新城万商达广
圈
场
城北东 路
平江IN 巷
人民商场
万融国 际
观前商圈
项目分析
公共交通 可达性分析 人均商业面积 昭示性及人流 周边酒店及旅
客情况 周边竞争市场
项目小结: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6/10
3
项目概况 经济指标
Ø 物业形态:本案为地下负一层商业物业,3个下沉式中庭实际形成3个“回”
字型物业布局。地下商业建筑面积约14000㎡,可使用的经营面积约5000㎡,
2020/6/10
10
项目分析 商业昭示性及自然人流
商业昭示性
Ø本案正对火车站,具有很强的商业昭示性。
自然人流图析
Ø区域人流受到护城河及项目景观河河流阻隔,自然人流不愿达到
Ø内部受到地铁站、上浮电梯的引导,自然人流也无法到达
Ø苏州2火020车/6/1站0 非中转站,人流不愿长时间停驻。
11
项目分析 周边酒店及旅客情况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苏州火车站案例分析PPT课件

苏州火车站 成都东客站 台湾新竹高铁站
宜昌东站 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
1
苏州火车站
设计面积:工程站房建筑面积(不包括地铁)约8.7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高度:31.25米 设计时间:2008年 竣工时间:2010年 设计指导:崔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
设 计 人:顾建英 、郭晓明、李晨晨、张明晓
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
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出
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下二、 三层设有地铁2、4 号线,换乘厅位于 地下一层中央通廊 侧。
11
服务
候车厅
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
廊和下沉广场连接
7
北广场地下空间
社会车场
商
商 出租车场
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一层,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下沉广场连接,在
通廊的两侧设置了商业区,商业区的西端为社会车场,东端为出租车场。社会车场
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长途车场,在出租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公交首末
站。
8
北站房 站台
站房
站台 站前广场地板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出租车进口
出租车出口
出租车进口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 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铁路与其他交 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9
南广场地下空间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 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区、贵宾车位于广场东侧。
地下出站厅两侧的停车场, 与北环辅路共用出人口。
火车站北广场公交车场集中设置在广场东侧地面, 大型社会车、长途车和旅游车在广场西侧进出。
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城市设计

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城市设计序言随着苏州城市向东、向北发展战略的确定以及火车站交通枢纽建设的启动,苏州城市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契机下,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我们期望火车站地区将形成交通与服务整合的新型城市空间,成为生机与活力激扬的综合功能区域,构筑形象与文脉交融的城市标志性地段,并最终打造“水乡陆港、姑苏门户”的空间特色。
区位与规划范围规划区域位于苏州古城以北的平江新城南侧,东邻园区,西邻新区,南临古城,北临新城中心,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发展的优势与机遇1、苏州城市“北拓平相”发展战略的推动规划区位于外环城河北岸,紧邻苏州古城,做为“城市商业中心一火车站地区一平江新城核心区”的城市北拓发展轴中的重要地域。
该片区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条件。
2、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的实施改造后的火车站将成为集国铁、城铁以及轻轨干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形成有利于“平相”发展的“北主南辅”的站场格局。
在国家与地方大力发展城际铁路的背景下,新型的“陆港经济”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3、基地现状开发改造条件的成熟规划区内交通便捷,可重新改造的土地利用机遇,为该片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优势。
规划需研究的问题1、如何把握功能业态的合理定位与布局?如何借鉴国内外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发展的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界定火车站地区在平江新城乃至整个苏州市的功能业态定位,并突出其功能作用和合理布局,将是规划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如何达到空间开发的有序推进与生长?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空间开发理念,强化陆港经济的带动作用,并确定开发建设的模式、重点和时序以带动平江新城建设整体有序的推进,将是规划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如何实现平相与古城的有机协调与衔接?规划区与古城关系密切,如何在形态、肌理、交通、景观、风格等方面协调古城的肌理、文脉,实现与火车站建筑的融合以及与平江新城乃至相城区的有机衔接,将是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戴德梁行---苏州火车站项目

29
优势Ⅴ. 客户资源的有效结整合
委托DTZ办公 选址的全球 知名企业
DTZ长期服务 的本地租售 意向客户
在租售项目 的案场客户 联动
根据项目所处区位和目标客户定位 度身定制客户资源支持方案
30
优势Ⅵ.可提供多种度身定制的合作方式
• 企业整体项目运营 • 企业发展战略 • 企业取地投资顾问 • 项目可行性研究 • 客户资源整合
22
戴德梁行华东区业务部门
物业及设施 管理部 估价及顾问 服务部 策略发展 顾问部
建筑顾问部
研究部
商业资产 管理部
投资部
写字楼部
工业部 综合住宅服务 部
商铺部
23
Contents
DTZ戴德梁行介绍 华东区写字楼部服务优势 华东区写字楼部过往业绩 写字楼相关服务模块
优势Ⅰ.从1993年积累至今的运作经验
苏州苏站路北广场综合楼项目
服务建议书
2012年2月
PRIVATE & CONFIDENTIAL
目录
项目理解定位探讨
服务建议书
1
区域价值分析
苏州市的商务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三个板块,吴中区与相城区 随着城市扩张升级为两个正在发展的新兴区域。
苏州商务板块分布 相城区 本项目 园区
28
优势Ⅴ. 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
全球知名企业资源
DTZ戴德梁行全球企业服 务团队与众多国际著名企 业及机构紧密合作,按客 户实际需求,度身设计各 类物业选择、咨询、研究 和企业金融等一站式顾问 服务。
DTZ诚意客户资源
通过市场数据的收集和拓 展,以及不同区域代理各 案持续累积而得的客户资 源库。数十个长三角城市 销售型写字楼代理经验, 使我们拥有多达千余组的 意向客户信息。
浅析对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以苏州火车站为例

浅析对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以苏州火车站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8T06:06:58.11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廖婧菁[导读] 建筑设计原理之我见从建筑尺度、建筑交通、功能分区的合理设计、无障碍设计结合苏州火车站来分析。
廖婧菁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襄阳市 441053摘要:建筑设计原理之我见从建筑尺度、建筑交通、功能分区的合理设计、无障碍设计结合苏州火车站来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尺度;苏州火车站引言:建筑设计原理是由其功能、技术、艺术性组成的,而作为人们生活寓居之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符合人的需求。
人对建筑的体验感在于:尺度、环境、功能分布等等。
接下来就从建筑体验感浅析设计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理。
1.建筑尺度1.1尺度之层高如果把房间看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那么一个人在这个盒子中既要考虑高度,视野,温度,空气,光线。
仅仅是由四面墙组成的空间就需要参考人的很多尺度。
比如2015年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1cm,女子155.8cm,所以在房屋建筑中将2.2m的建筑层高当作最低标准,这也是一般成年人伸展手臂的高度。
除了伸展的需求,不同的层高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参照《住宅设计规范》,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1]也是在除去内部装修、吊顶,地砖厚度之后的2.8m,如果是高于3.5m的空间,有可能出现室内灯的照明距离有点远的问题,或者说能耗较大。
对居住来说,会希望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掌握感,所以层高不宜过大。
而在公共性的建筑中,比如博物馆的层高又根据展品高度,和对开阔空间、高密度人流的通风需求而设置3M以上的层高。
1.2尺度之平面建筑平面设计,包括了对各个功能用区的划分,不同的房间有具体的使用需求。
1.2.1家具摆放的需求、各种设备:例如空调,暖气片等等,这不仅需要空间,还要考虑适用于人使用的因素。
比如空调不宜对着人长时间呆的地方;1.2.2不同房间的使用人群:比如旅店和卧室,旅店的人流动性大,要满足方便存储行李的需求,和个人卧室相比,私人物品存储需求小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办公 邮政行包提取
贵宾
一层平面图
派出所
13
站台层内景
14
出站 出站
出站 地铁
负一层内景
16
17
18
19
20
21
22
近年来,中国城市 趋同化的态势很明显, 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 延续已引起了城市建 设者们的重视。该案 例正是基于对地域特 色的关注而展开的
站。
8
北站房 站台
站房
站台 站前广场地板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
出租车进口
出租车出口
出租车进口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 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铁路与其他交 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9
南广场地下空间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
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
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出
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层设置的是设备用房。
10
在国铁站场的地下 一层下方地下二、 三层设有地铁2、4 号线,换乘厅位于 地下一层中央通廊 侧。
11
服务
候车厅
建筑外观强调白墙、黛瓦、花棱窗等地域特征元素,并通过现代建 筑的处理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此形成统一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23
• 苏州火车站室内设计秉承建筑语言,采用苏州 园林造园元素及色彩:灰檐、栗色木作、白粉 墙等。
• 按照舒宜的建筑尺度、色彩;调和稳定,使之 与自然相融,营造清雅、宁静的氛围。白粉墙 本身高洁,
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
廊和下沉广场连接
7
北广场地下空间
社会车场
商
商 出租车场
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一层,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下沉广场连接,在
通廊的两侧设置了商业区,商业区的西端为社会车场,东端为出租车场。社会车场
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长途车场,在出租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公交首末
火车站案例分析
苏州火车站 成都东客站 台湾新竹高铁站
宜昌东站 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
1
苏州火车站
设计面积:工程站房建筑面积(不包括地铁)约8.7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高度:31.25米 设计时间:2008年 竣工时间:2010年 设计指导:崔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
设 计 人:顾建英 、郭晓明、李晨晨、张明晓
• 与灰色基调地面色彩对比,破除可能出现的沉 闷感。在公共建筑的大气中用写意的手法诠释 出清幽
• 雅致的江南文化气息。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和北护城
河交界处,原为沪宁线上的一般性车站,
为适应新的建设形势需要,在原址改建
了新的跨线车站
3
4
停靠普速列车和高速列车在内,一共设置了7个站台16条线路
5
车站本身为跨线高架站房,在线路南北两侧设置了部分线侧式站房。
6
在南北站房的前方设置了南北两个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里除了满足一般旅客进出 站外,还包括了社会停车场、商业区和出租车停车场三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