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合集下载

双孢蘑菇栽培:培料发酵

双孢蘑菇栽培:培料发酵

双孢蘑菇栽培:培料发酵培养料的发酵分为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1)一次发酵法建堆前1天,将稻(麦)草切断,用清水淋透,使之充分吸水,堆放1天。

建堆前7-10天,将干粪用清水或尿水淋湿,然后建堆发酵。

堆制时,要求1层粪、1层草,逐层堆放,到第四层开始浇水,从第四层到第八层逐层加入全部的饼肥、过磷酸钙及石膏和一半量的尿素,堆好10层后,堆高达1.5m左右,四边基本垂直,堆顶做成龟背形,最上面盖1层粪。

为保持通气状态,可在料堆顶部用竹筒从上向下插2-3个通气孔。

为保温、保湿,堆顶要覆盖草苫子,雨天要盖薄膜。

堆料时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饱和。

堆料的第二天要测定50厘米以内的料温,正常情况下料温会升高到70摄氏度,如达不到此温度,要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发酵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翻堆,并补充辅助原料,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

建堆后的第二天,料温开始上升,第三天料堆中心温度达到最高点(74-80摄氏度),在达到此温度的情况下,建堆6-7天后可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前一天在料堆上部先浇水,翻堆时再逐层浇水,堆好后在其周围要有少量水流出来,说明补水量合适。

建堆时仍然从第四层至第八层加入余下的尿素。

第一次翻堆2天后,料温最高可达75-80摄氏度。

第一次翻堆后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的重点是调整水分,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培养料,可挤出3-4滴水为宜。

雨天盖塑料布,要用木棍支起来,使料里面透气,防止厌气发酵,保持料温在60-65摄氏度。

一般第二次翻堆4-5天后即可进行第三次翻堆,方法同上。

如果有粪块,要捣碎后再拌入。

第三次翻堆后4天,进行第四次翻堆。

首先检查料堆的含水量,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正合适,水分不够,用1%的石灰水调节。

水分过大,先摊晾片刻,到水分合适时再建堆。

同时配制浓度为0.5%的敌敌畏,喷洒灭虫。

第四次翻堆后3-4天,料内温度仍在50摄氏度左右并趋向平稳,进行最后一次翻堆,翻堆时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63%,pH7.5-8.0,同时检查培养料内是否有残存的氨气和害虫,如氨味可重用甲醛中和,如有虫可用0.5%敌敌畏灭虫。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双孢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一、培养料的配制1、培养料选用蘑菇是粪草型腐生菌。

在长期人工栽培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蘑菇对营养物的适应性很强,很多物料都可作为蘑菇的栽培材料。

每种物料的养分,营养的可给性,分解速度有差异,使用时只要合理配搭好,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1)畜粪类: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白鸽粪等,都可以用于栽培蘑菇。

其中马粪、牛粪最合适,其次是羊粪。

其他的几种禽畜粪由于含草纤维少,拌有撒落的饲料等因素,含氮较多,易产氨,要经晒干后才拌入培养料中配搭使用,这类物质养分持效期长。

粪类物在培养料中可占60—70%比例。

(2)草秸类:麦秆、稻草、牧草等物料养分充足,纤维质丰富,易分解,蘑菇菌丝体易吸收,一般可占培养料25—30%的比例。

(3)棉籽壳、破籽棉、豆秸、玉米秆、高粱秆等也是纤维素丰富的物料,可代替草;料使用。

堆制培养料或栽培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调控。

(4)酒糟、豆饼、花生饼等含氮素很丰富,使用时注意用量,一般用5—10%为宜,而且要经过特别的沤制才好使用。

(5)其他物料:尿素、硫铵、过磷酸钙、碳酸钙、石膏等一般使用2—3%为宜。

过磷酸钙几乎与不同的物料配搭都用得上。

石膏、碳酸钙也很普遍使用。

培养料中粪类物料多,则不宜采用尿素、硫铵、豆饼等,而以草秸物为主的培养料,可适当增加这类物料。

2、培养料配方人工合成培养料有多种配方,根据不同地方的原料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以下任一配方。

每100m2生产面积的配料:(1)干稻草4000千克,干牛粪5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茶饼100千克,尿素100千克,石灰25千克,石膏粉100千克;(2)干稻草1750千克,干牛粪1750千克,猪粪尿1000千克,草木灰50千克,菜籽饼150千克,尿素10千克,石灰25千克,石膏粉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3)稻草1500千克,湿垫栏猪粪 4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豆饼12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铵10千克,石膏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30千克;(4)干稻草、麦草20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人粪尿1500千克,茶饼250千克,尿素10千克,石膏6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石灰50千克。

双孢菇培养料的简易二次发酵法

双孢菇培养料的简易二次发酵法
1 翻堆后4 / 时 内 , 温可达 7 ~0 。若料 温达 次 8i x 料 58℃
2 一次发酵的堆制技法

般一次发酵的堆料时间为2 天左右。 O 最后达
到的标准是 : 有强烈的氨味 , 呈棕色或黑棕色 , 稻草
不 易折 断 , 一定 的弹性 , 手握 培养 料可 握 出2 3 有 用 ~

易式的塑料棚 ,棚里离地面2 —0m 0 3 c 处搭一床架 ,
在晴天 1~ 4 ,趁热 将 培养料 运进 棚 内集 中铺 放 3 1时 在床 架 上后 建 发酵 堆 , 中间插 有 通 风孔 ( 料 在堆 上
堆时要充分抖落散发氨气 ; 二是料上床后 , 注意多 次 翻动 , 大通风 量 , 加 直到无 氨 味时方 可播 种 ; 三是 用甲醛吸收氨气。
4 特种经济动植物/0 2年0 2 21 5期
27 注 意事项 - 43 湿 腐料 的处理 .
第3 次翻堆 后3 4 进行第 4 ~天 次翻堆 。检 查含 水
草秆 黑 色有 粪 臭 , 内有 杀 菌 害虫 , 堆 用手 挤 有
翻堆 时一定要匀 , 做到上翻下 、 翻外 、 翻 成串水滴下 。其原因是堆制过程中含水量大 , 里 前 堆温 后, 降低病菌及虫 口 密度 ; 翻堆后要打孔通气 , 促进 低或堆制中经雨淋湿 , 应在翻堆时多抖落几次或摊
有氧 发酵 。
开晾一晾, 散发水分并及时消灭病虫害。
44 干腐料 的处 理 .
3 室外集 中式简 易棚二次发酵
传 统 的二 次 发酵 方 法 一 般采 用 室 内分 散 式后 发 酵 。辽 东地 区 由于多 采用 塑料棚 、 防空洞 等单层 栽 培 , 宜进行 室 内后发 酵 。二次 发酵 后培 养料 应 不

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双孢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特点,受到广泛的欢迎。

那么,双孢菇的培育方法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向大家详细介绍双孢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一、基础培养基1.成分按以下比例配置:麦芽葡萄糖培养基(Maltose glucose agar,MGA)20克、琼脂12克、蒸馏水1000毫升,pH值调为5.6。

2.操作步骤将上述三种材料配制好后,按正常的琼脂糖制菌方法进行制菌。

制好的菌放到冰箱中保存,可保存半年之久。

拿出后,要放到室温下解冻,并抹取菌塊进行分生,分生后的菌塊可用于接种。

先将菌丝拿到离心管里加50毫升的蒸馏水内,用高速振荡器振荡10-15分钟,使菌丝充分悬浮在水中。

2.接种将菌丝悬浮液用吸管取出,滴入培养瓶中,然后将接种瓶密封。

放到生长室内的恒温箱内,在温度为24度-27度之间,进行培养,保持接种瓶内空气湿润。

3.白化和菌丝均匀化的操作当菌丝长成菌块时,可采用白化和菌丝均匀化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白化就是在原有基础培养基上加入一些白化剂来进行培养,使培养的双孢菇菌株变得白色,并且菌丝增长迅速。

菌丝均匀化也可以使菌丝更快的扩散,增加生产效率。

4.产菌在菌丝均匀化后,将双孢菇菌种进行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进行培养,适期收获。

三、营养液培养方法双孢菇菌种的营养液培养方法比较复杂,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采集菌丝采用青菜、芹菜等种子孵育来采集菌丝。

2.制备菌种将采集到的菌丝接种到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然后在37度左右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直至菌株繁殖正常。

3.制备培养基按照以下比例配置菌丝培养基:2g的硝酸铵、0.5g的硫酸镁、0.5g的草酸二钙、15g 的葡萄糖、10mg的硫酸亚铁、5mg的硫酸锰、10mg的硫酸铜、5mg的硫酸锌、1g的磷酸氢二钾和500毫升的蒸馏水。

4.接种和培养将制好的菌种接种到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恒温箱中进行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

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

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

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

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1.5%来计算。

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6:4、5:5、4:6均可。

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

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1、秸秆类。

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

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

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

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

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发布日期:2011-03-30 来源于:菌林网浏览次数:284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

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

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1、培养料铺床时,要做到松紧适度,草粪均匀,不能压实紧压,床面做到平整。

最好的是做到床面有一小层粪粉,这有利于将来覆土前的整理床面,而且覆土后菌丝发菌快。

2、床面调水。

如果培养料过干,必须在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前喷水,增加床面培养料的湿度。

不然在蒸汽进入后,培养料表面会更加干燥。

3、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采用蒸汽加热是最好的方法,安全快速。

可参照温暖如春老师的《简易油桶电加热蒸汽发生器》/Artic le.aspx?id=531解决蒸汽的问题,成本低。

当然有锅炉更好了。

蒸汽进入前,要巡察门窗是否严实,每条通风沟的最上和最下的通风窗要预留绳子到菇棚外,以便开窗换气。

4、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温度。

温度上限有学者著书说是65度,本人都控制在63以下,确保安全。

因为过高的料温,遇上培养料太湿,会产生连珠菌。

一般菇农是量室温,这是误区,合理的应该测量料温。

室温和料温概念不同,室温的话,最好控制在58度之内。

在料温达到60度后,保持12至24小时,然后开窗或是封炉口,把料温降至52度左右,保持三天,这是培养放线菌。

5、通风换气。

在料温60度24小时后,就要开始开窗换气,让培养料能充分进行有氧发酵。

换气要南北的上下窗对开,使新鲜空气对流进入菇房,南北两边交替开窗,一般每天开2小时。

6、开窗播种。

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天数,视培养料的腐熟程度来定,培养料生的要多蒸汽两天。

当料温降到50度以下时,要及时开窗,这种温度下的料面会凝结冷凝水,造成过湿,粘手,不利菌丝吃料。

所以要及时开窗,并且全部打开,让料内多余的水蒸气蒸发出去,这样的培培养料将来透气性好,在走菌的这段时间内比较不易塌实,菌丝吃料迅速。

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通过对双孢菇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侧重阐述双孢菇二次发酵技术,并对品种选择、培养料的配制、播种、覆土、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得出了双孢菇获得高产优质的途径。

关键词: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Secondary fermentation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secondary fermentation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igh yi eld and good qual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ushroom.Agaricus bisporus in focu s on elaboration of preparation,sowing,soil,fruiting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research,came to a mushroom access to quality and high yield method.Key words: agaricus bisporus;secondary fermentation;high yield;high quality目录引言 21品种的选择22培养料的配制33培养料的堆制发酵33.1培养料的预湿33.2建堆33.3二次发酵的过程43.3.1培养料的前发酵43.3.2培养料的后发酵44播种55覆土56出菇管理67病虫害防治6参考文献 6致谢7引言双孢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属于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双孢菇色质鲜美、营养丰富,有帮助消化、降低减脂、抑制病毒、防癌等作用。

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

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


1 9—
栽 培 技 术
翻堆 。下雨 时必须 用薄膜覆 盖料堆 顶部 ,雨
后立即撤去 ,防止闷料。
含氮量 1 . 6 % ~1 . 8 %,培 养料 仍能 嗅到 较浓 的氨味 , 颜 色深红色或棕 灰色。
按 当前 市 场 价 格 ,每 平 方 米 效 益 为 2 O~ 4 0元 ,
纯 收入 1 0~3 O元 ,若 栽 培 2 0 0 m 双 孢 菇 即 可获
利2 0 0 0~ 6 0 0 0元 。
每年 8 月是 辽宁 省进 行双 孢 菇培 养 料堆 制 与发
通 讯作者 : 刘 国宇 。
摘要 : 近年来辽 宁省双孢菇产业呈现规模化发 展趋势,双 孢菇标准 化栽培 中培养料 的发酵和管 理技 术成为亟待解决 的问题 。从培养料 配方 、建 堆 要求、前发 酵技 术、后发 酵 ( 二次发 酵)技术 以及双 孢菇栽培技 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 绍,以期 使双孢菇栽培实现优质 、高产、稳产。
1 . 5 . 1 意 义
后 发酵 是近年 来推 广的一项 增产技 术措 施 , 是 双 孢 菇 栽 培 中防 治 病 虫害 的 最 后一 道 屏 障 , 目 的 是 最 大 限度 地 降低 病 菌 及 虫 口基 数 ,可 起 到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适 当保 持高 温 ,使 放 线 菌等 嗜热 性 微 生 物 利 用 前发 酵 留下 的 氮 、酰 胺 等为 氮 源 进 行 大 量 繁 殖 ,最 终 转 化 成可 被 双 孢 菇 利 用 的 菌体 蛋 白,完 成 无 机 氮 向有 机 氮 的 转 化 。此 外 ,微 生 物 繁 殖 、代 谢 过 程 产 生 的 代 谢 产 物 、激 素 、 生物 素 等 均 能 很 好 地 被 双 孢 菇 菌 丝 体 所 利 用 , 同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

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

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

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

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1.5%来计算。

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6:4、5:5、4:6均可。

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

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1、秸秆类。

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

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

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

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

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

饼类要晒干粉碎;麸皮要新鲜;啤酒糟要晒干、粉碎、防霉变。

4、无机氮源和矿质肥。

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和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消石灰(或石灰)、钙镁磷肥等矿质肥均可作为双孢菇的添加剂,但量要按配方添加。

目前我国双孢菇生产在基料配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配方随意性较大,不按配方要求组料,经常导致C/N比失调。

双孢菇基料发酵前的含氮量应为1.5%左右,发酵后由于碳源的消耗含氮量应为2%左右。

含氮不足或氮源太多均会给生产带来问题。

(2)发酵不彻底。

双孢菇基料发酵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利用高温湿热菌群产生的热量不仅可杀死基料中的杂菌、虫卵,减少病虫害,而且高温微生物还可对基料进行初步营养转化,使其更适合双孢菇生长的要求。

堆温较低、未经腐熟的基料不仅不适合双孢菇生长,还会带来严重的病虫害。

以上讲了原料的选择,那下面请介绍一下栽培双孢菇基料到底如何制备?双孢菇基料主要是通过好氧发酵的方法制备,主要包括预湿、建堆、翻堆等几个环节。

下面分别介绍。

预湿就是使培养料含有适宜的水分,它既是堆制发酵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酵解的需要,亦是蘑菇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

(一)秸秆预湿。

通常开挖一沟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往沟里放水并加入1%石灰,放入秸秆并不断踩踏。

浸泡时间约1-2小时,待吸足水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堆在另处。

一般每吨干料应吸进1.5吨水,以秸秆含水量达60%-65%为宜。

检查方法是:抽出几根麦、稻草,用手绞扭,以能见水渗出为宜。

(二)畜禽粪预湿。

一般在平地上进行。

先把畜禽粪、饼肥和石膏干拌均匀,然后边翻拌边喷入适量杀虫剂,覆膜24小时后,再用0.5%石灰水将混合料的水分调节到手握成团、手开即散的程度(切忌成块),使含水量达到55%左右。

检查方法是:手抓一把牛粪,用力一捏,以能见水从指缝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最后再在料周围喷洒杀虫剂,并盖好薄膜,转入预堆。

预湿完后建堆发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建堆场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较高,靠近菇棚(房)和水源的地方。

地面要求平整、坚实,料堆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下雨泡堆,有条件的最好建成砖面或水泥地面。

(二)场地消毒。

建堆前,场地要用石灰粉或3%-5%石灰水消毒,必要时可做杀虫处理。

(三)建堆方法。

先在地上铺一层30cm厚的预湿麦稻草(以利底部透气),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粪上再铺一层厚约8cm的麦草,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cm的粪。

这样一层草一层粪逐次上垛,各铺十层。

堆高约1.5m左右。

整个料堆宽约1.8m、高1.5m,长度不限,顶部呈龟背形。

(四)建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水分调节。

一般从第四层草料开始补水,将水喷到草料上,以建堆后底部稍溢水为宜,以麦草含水量达65%-70%为准。

2、无机氮源补充。

可在补水的同时加入。

切忌以固体形式加入并注意应多种氮源搭配,以便于充分利用。

3、料堆方向。

以南北为宜。

最好不要东西向。

4、料堆松紧度。

尽量做到外紧内松、底部透气。

5、料堆覆盖。

建堆后,外围应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以便于保温、保湿、透气、防晒。

也可覆盖塑料薄膜,东西两边各覆一块,顶部留出20cm-30cm的裂缝,下端与地面留出30cm-50cm的隔离区,以利于料堆的通风换气,促进好气性微生物发酵。

6、搭建顶棚。

为了防雨、防晒,料堆上方最好搭建一个顶棚。

建好堆后主要的管理措施就是测堆温并翻堆。

以堆温开始下降为翻堆时机。

翻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排出废气,吸进氧气,以利于好气性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继续活动,改善和提高堆肥质量。

同时通过翻堆,促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发酵均匀。

所以翻堆时要坚持内翻外、外翻内的原则,并把料抖开,切忌搬家式翻堆。

一次性完成培养料的堆制发酵的一般翻堆次数为4。

各次的时间间隔为7天、6天、5天、4天、3天。

(1)第一次翻堆:①调节水分。

通常在翻堆前一天补足水分,待翻堆时再适量调节水分。

②把所有剩余的氮源加入进去。

③把配方中的钙镁磷肥和石膏加入进去。

④堆温应达到70℃-75℃。

若过低或过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前翻堆。

(2)第二次翻堆:①适当调节水分,切忌过湿,以紧握料,指间可挤出3-4滴水为宜。

②把堆宽缩减10㎝,同时在中部每隔1m造个通气孔(先埋放一根木棒或竹筒,堆后再扒出即成),以利于料堆内外空气交换。

(3)第三次翻堆:①适当调节水分,以紧握料指间能挤出2-3滴水为宜。

②调节料的酸碱度,要求达到pH7.5-8。

通常三翻时加入碳酸钙。

③料堆再缩宽10cm并留透气孔。

④三翻前在料周围喷杀虫剂,边喷边盖膜。

(4)第四次翻堆:①一般不再调水分,若料干必调的,一般喷洒0.1%多菌灵或克霉灵溶液,严防用生水。

料的干湿度以挤出1-2滴水为宜。

②加入过磷酸钙。

③将堆宽增扩10cm-20cm,并造透气孔。

④翻堆前要喷药杀虫除螨。

一般四翻过后,再堆制三天即可散堆入棚。

一次发酵料腐熟也有标准。

一看:粪被草吸收,无生粪团,不粘手,用手轻拉草即断,但不碎烂;含水率65%左右,用力攥料指缝间见水但不滴下。

二闻:无氨、臭、酸等异味。

三测:堆料pH值在7.2-7.5之间,含氮量在2%左右。

目前配制双孢菇基料多采用二次发酵工艺,具体介绍一下何为二次发酵,其技术要点有哪些。

二次发酵是指配制基料时分两步进行,即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

前发酵和上述建堆发酵步骤一样,时间一般为14天左右,翻堆3-4次,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2天,第三次翻堆结束后即可铺入床架(或集中发酵隧道)转入后发酵(5-7天)。

后发酵是采用人为的办法使前发酵料堆温继续维持在58℃-62℃,持续6-8小时。

这也是一个巴氏消毒的过程。

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双孢菇产量一般比一次发酵培养料产量可提高30%左右。

下面介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床架式后发酵。

(1)铺料:前发酵结束后,马上趁热把料搬入菇房(棚)内床架上,一般料层厚度20cm-25cm,堆放时要求疏松,原料混合均匀,厚度基本一致。

铺完料后,地面打扫干净。

(2)自然升温和温度平衡阶段:培养料上床架后,关闭门窗,利用自身热量让料自然升温,室温控制在40℃-45℃。

历时大约1-2天。

(2)加热升温巴氏消毒阶段:当室温40℃-45℃,堆肥温度55℃左右时便可通入活蒸汽,尽快把室温升到57℃,料温控制在58℃-62℃,并维持6-8小时。

杀菌过程不必通风换气,以免热量损失。

(3)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停止加热供气,将室温控制在40℃-45℃,料温控制在46℃-53℃,维持4-6天。

(4)降温整床阶段:控温发酵时间到达后,如果已经闻不到氨气味、料温已降到接近43℃应立即通风降温,在12小时内把料温降到30℃以下,转入整床播种。

经二次发酵后的基料有哪些特征?料呈深棕褐色,在料内表面应有一层白色长毛菌,料内应有大量灰白色嗜热性菌群;料疏松,腐熟均匀而富有弹性,秸秆轻拉即断;含水量约为65%左右;pH值为7.5-7.8;有料香,无氨臭等异味;无病原菌和害虫;含氮量为1.8%-2.0%。

这种培养料被称为选择性基料,即只适合双孢菇等粪草型蘑菇生长。

如果料温上升缓慢,最高温度低于45℃,则达不到发酵目的,主要原因如下:(1)选用了发霉变质或发过热的粪草,已经丧失了发热能力。

(2)料堆太小或气温太低或风大致使料堆失水较多。

(3)粪草比例不合理。

(4)料堆内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

遇到以上情况时应提早翻堆,然后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改善不利因素。

堆制发酵料特别注意的地方有哪些?(1)每次翻堆都是在料温不再上升往下降时开始翻。

(2)翻时要把上下里外全部翻均,粪草要抖松,促使均匀一致。

(3)整个一次发酵过程喷水应掌握“一湿、二调、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时水要加足,第二次适当加水分,第三次看料本身的干湿情况来决定是否加水。

(4)垛要堆的整齐,堆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

(5)下雨时要用塑料布盖住,不下雨时可露天堆制。

若有棚顶最好,可防曝晒、防雨淋。

双孢菇发酵料过熟会带来哪些问题?(1)很大一部分营养成分被微生物消耗掉,因而降低了培养料的肥效。

(2)秸秆腐熟成粉,培养料无弹性,通气性能差,不利于蘑菇菌丝生长。

(3)过熟的培养料,常因堆制时间过长,宜滋生病虫害,破坏培养料养分。

(4)过熟的培养料,会积累多量的代谢废物,其酸碱度往往超出标准要求。

我国目前双孢菇培养料配制与国外相比有哪些差距?目前我国双孢菇培养料配制主要以人工建堆、翻料为主,劳动强度大,且多为一次发酵,培养料配方随意性也较大;国外基本上按配方严格组料,特别是培养料含氮量控制比较严格,发酵的建堆、翻料以机械化为主,一般都进行二次发酵。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孢菇产量的差异,国外菇产量25-30kg/m2,国内菇产量平均为8-10kg/m2。

目前我国也研制出适合双孢菇生产的复合基料翻抛机,这为提高我国的双孢菇产量,实现双孢菇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如何安排双孢菇栽培季节?北方地区:7月份备料,8月初建堆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