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分方程论文
常微分方程课程设计论文

常微分方程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熟练运用常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定义、解的概念和性质;2.熟悉一阶、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了解常微分方程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熟练地求解一阶、二阶线性微分方程;2.能够运用常微分方程进行简单的数学建模;3.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求解常微分方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通解、特解等;2.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可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法、伯努利方程法等;3.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常系数方程、变系数方程、线性非齐次方程等;4.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如物理、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常微分方程进行数学建模;4.实验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求解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常微分方程》;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讲座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数学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数学建模项目,占总评的30%;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与不动点定论文

目录引言 (1)1预备知识 (2)定义1.1(奇异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的正解) (2)引理1.1.1 (2)定义1.2(凸集的概念) (3)定义1.3锥的定义 (3)定义1.4(全连续算子的概念) (3)1.5 (常微分边值问题的定义) (4)定义1.6混合单调算子得定义) (4)2 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得存在性 (5)2.1 奇异Sturm-Liouville常微分边值问题的正解存在在 (5)子 (8)2.2 一类二阶边值问题的存在性 (9)3一类混合单调算子应用 (11)3.1一类混合单调算子的存在唯一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求常微分边值问题的例题 (13)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5)致 (16)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与不动点定(数学与统计学院 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指导教师:攀峰引言从历史上看在有了微积分这个概念以后,紧接着出现了常微分方程。
发展初期是属于“求通解”得时代,当人们从初期的热潮中结束要从维尔证明了卡帝方程中是一定不会存在一般性的初等解的时候开始的,并且柯西紧接着又提出了初值问题,常微分方程开始从重视“求通解”转向重视“求定解”的历史时代。
大学我们都学习了常微分方程这门学科,如果要研究它的定解问题,我们首先就会知道是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然而,在科学技术、生产实际问题中,我们还是提出了另一类定解问题-边值问题。
对于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伟大的科学家最早在解决二阶线性微分方程时,提出了分离变量法。
[]1.在牛顿时期,科学家们已经提出过常微分的边值问题,牛顿也对常微分边值问题进行过研究,并且在1666年10月牛顿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没有整理成论文,所以没有及时出版。
但在1687年他终于把在常微分方程上研究的成果发表了,虽然不是在数学著作中,却是他的一本力学著作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常微分论文关于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的探讨

常微分方程论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班级:12级统计班指导教师:宋旭霞小组成员:张维萍付佳奇张韦丽张萍日期:2014.06.06关于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的探讨摘要:分析了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它明确地肯定了方程的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且对此加以证明。
另外,由于能得到精确解的微分方程为数不多,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解的存在唯一性是进行近似计算的前提,如果解本身不存在,而近似求解就失去意义。
如果存在不唯一,不能确定所求的是哪个解。
而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保证了所求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关键词:微分方程 连续 可微 近似计算 误差估计 一、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1)显式一阶微分方程),(y x f dxdy= (3.1) 这里),(y x f 是在矩形域:00:||,||R x x a y y b -≤-≤ (3.2) 上连续。
(一)、定理1:如果函数),(y x f 满足以下条件:1)在R 上连续:2)在R 上关于变量y 满足李普希兹(Lipschitz )条件,即存在常数0L >,使对于R 上任何一对点1(,)x y ,2(,)x y 均有不等式1212(,)(,)f x y f x y L y y -≤-成立,则方程(3.1)存在唯一的解()y x ϕ=,在区间0||x x h -≤上连续,而且满足初始条件00()x y ϕ= (3.3) 其中,min(,),max (,)x y R bh a M f x y M∈==,L 称为Lipschitz 常数.解题思路:1) 求解初值问题(3.1)的解等价于积分方程00(,)xx y y f x y dx =+⎰的连续解。
2) 构造近似解函数列{()}n x ϕ任取一个连续函数0()x ϕ,使得00|()|x y b ϕ-≤,替代上述积分方程右端的y ,得到 0100()(,())xx x y f x x dx ϕϕ=+⎰如果10()()x x ϕϕ≡,那么0()x ϕ是积分方程的解,否则,又用1()x ϕ替代积分方程右端的y ,得到 0201()(,())xx x y f x x dx ϕϕ=+⎰如果21()()x x ϕϕ≡,那么1()x ϕ是积分方程的解,否则,继续进行,得到 001()(,())xn n x x y f x x dx ϕϕ-=+⎰(3.4)于是得到函数序列{()}n x ϕ.3) 函数序列{()}n x ϕ在区间00[,]x h x h -+上一致收敛于()x ϕ,即 lim ()()n n x x ϕϕ→∞=存在,对(3.4)取极限,得到00010lim ()lim (,()) =(,())xn n x n n xx x y f x x dxy f x x dx ϕϕϕ-→∞→∞=++⎰⎰,即00()(,())xx x y f x x dx ϕϕ=+⎰.4) ()x φ是积分方程00(,)xx y y f x y dx =+⎰在00[,]x h x h -+上的连续解.(二)、五个命题这种一步一步求出方程解的方法——逐步逼近法.在定理的假设条件下,分五个命题来证明定理. 为了讨论方便,只考虑区间00x x x h ≤≤+,对于区间00x h x x -≤≤的讨论完全类似.命题 1 设()y x ϕ=是方程(3.1)定义于区间00x x x h ≤≤+上,满足初始条件00()x y ϕ=(3.3)的解,则()y x ϕ=是积分方程00(,)xx y y f x y dx =+⎰00x x x h ≤≤+(3.5)的定义于00x x x h ≤≤+上的连续解.反之亦然.证明 因为()y x ϕ=是方程(3.1)满足00()x y ϕ=的解,于是有()(,())d x f x x dxϕϕ= 两边取0x 到x 的积分得到0()()(,())xx x x f x x dx ϕϕϕ-=⎰00x x x h ≤≤+即有00()(,())xx x y f x x dx ϕϕ=+⎰00x x x h ≤≤+所以()y x ϕ=是积分方程00(,)xx y y f x y dx =+⎰定义在区间00x x x h ≤≤+上的连续解.反之,如果()y x ϕ=是积分方程(3.5)上的连续解,则00()(,())xx x y f x x dx ϕϕ=+⎰ 00x x x h ≤≤+ (3.6)由于),(y x f 在R 上连续,从而(,())f x x ϕ连续,两边对x 求导,可得()(,())d x f x x dxϕϕ= 而且 00()x y ϕ=,故()y x ϕ=是方程(3.1)定义在区间00x x x h ≤≤+上,且满足初始条件00()x y ϕ=的解. 构造Picard 的逐次逼近函数序列{()}n x ϕ.0000100()()(,()) x nn x x y x y f d x x x h ϕϕξϕξξ-=⎧⎪⎨=+≤≤+⎪⎩⎰(1,2,)n = (3.7)命题2 对于所有的n ,(3.6)中的函数()n x ϕ在00x x x h ≤≤+上有定义,连续且满足不等式 0|()|n x y b ϕ-≤ (3.8)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1n =时,0100()(,)xx x y f y d ϕξξ=+⎰,显然1()x ϕ在00x x x h ≤≤+上有定义、连续且有10000|()||(,)||(,)|()x xx x x y f y d f y d M x x Mh b ϕξξξξ-=≤≤-≤≤⎰⎰即命题成立.假设n k =命题2成立,也就是在00x x x h ≤≤+上有定义、连续且满足不等式 0|()|k x y b ϕ-≤当1n k =+时,10()(,())xk k x x y f dx ϕξϕξ+=+⎰由于),(y x f 在R 上连续,从而(,())k f x x ϕ在00x x x h ≤≤+上连续,于是得知1()k x ϕ+在00x x x h ≤≤+上有定义、连续,而且有100|()||(,())|()xk k x x y f d M x x Mh b ϕξϕξξ+-≤≤-≤≤⎰即命题2对1n k =+时也成立.由数学归纳法知对所有的n 均成立.命题3 函数序列{()}n x ϕ在00x x x h ≤≤+上是一致收敛的.记lim ()()n n x x ϕϕ→∞=,00x x x h ≤≤+证明 构造函数项级数 011()[()()]kk k x x x ϕϕϕ∞-=+-∑ 00x x x h ≤≤+ (3.9)它的部分和为011()()[()()]()nn kk n k S x x x x x ϕϕϕϕ-==+-=∑于是{()}n x ϕ的一致收敛性与级数(3.9)的一致收敛性等价. 为此,对级数(3.9)的通项进行估计.1000|()()||(,())|()xx x x f d M x x ϕϕξϕξξ-≤≤-⎰ (3.10)2110|()()||(,())(,())|xx x x f f d ϕϕξϕξξϕξξ-≤-⎰由Lipschitz 条件得知2110020|()()||()()|ξ() ()2!xx xx x x L d L M x d MLx x ϕϕϕξϕξξξ-≤-≤-≤-⎰⎰设对于正整数n ,有不等式110|()()|() !n n n n ML x x x x n ϕϕ---≤- 成立,则由Lipschitz 条件得知,当00x x x h ≤≤+时,有0111010|()()||(,())(,())| |()()|ξ() ! ()(+1)!xn n n n x xn n x n x nx nn x x f f d L d ML x d n ML x x n ϕϕξϕξξϕξξϕξϕξξξ+--+-≤-≤-≤-≤-⎰⎰⎰于是由数学归纳法可知, 对所有正整数k ,有1110|()()|() !!k k kk k k ML ML x x x x h k k ϕϕ----≤-≤ 00x x x h ≤≤+ (3.11)由正项级数11!kK k h MLk ∞-=∑ 的收敛性,利用Weierstrass 判别法,级数(3.9)在00x x x h ≤≤+ 上一致收敛.因而序列{()}n x ϕ在00x x x h ≤≤+上一致收敛. 设lim ()()n n x x ϕϕ→∞=,则()x ϕ也在00x x x h ≤≤+上连续,且0|()|x y b ϕ-≤命题4 ()x ϕ是积分方程(3.5)的定义在00x x x h ≤≤+上的连续解.证明 由Lipschitz 条件 |(,())(,())||()()|n n f x x f x x L x x ϕϕϕϕ-≤-以及{()}n x ϕ在00x x x h ≤≤+上一致收敛于()x ϕ,可知(,())n f x x ϕ在00x x x h ≤≤+上一致收敛于(,())f x x ϕ.因此000101lim ()lim (,())=lim (,())xn n x n n xn x n x y f d y f d ϕξϕξξξϕξξ-→∞→∞-→∞=++⎰⎰即 00()(,()) xn x x y f d ϕξϕξξ=+⎰故()x ϕ是积分方程(3.5)的定义在00x x x h ≤≤+上的连续解.命题5设()x ψ是积分方程(3.5)的定义在00x x x h ≤≤+上的一个连续解,则()()x x ϕψ≡,00x x x h ≤≤+.证明 设()|()()|g x x x ϕψ=-,则()g x 是定义在00x x x h ≤≤+的非负连续函数,由于 00()(,()) xx x y f d ϕξϕξξ=+⎰0()(,()) xx x y f d ψξψξξ=+⎰而且(,)f x y 满足Lipschitz 条件,可得()|()()||[(,())(,())]||(,())(,())| |()()|()xx xx xxx x g x x x f f d f f d L d L g d ϕψξϕξξψξξξϕξξψξξϕξψξξξξ=-=-≤-≤-=⎰⎰⎰⎰令0()()xx u x Lg d ξξ=⎰,则()u x 是00x x x h ≤≤+的连续可微函数,且0()0u x =,0()()g x u x ≤≤,()()u x Lg x '=,()()u x Lu x '≤,(()())0Lx u x Lu x e -'-≤,即(())0Lx u x e -'≤,于是在00x x x h ≤≤+上, 00()()0Lx Lx u x e u x e --≤=故()()0g x u x ≤≤,即()0g x ≡,00x x x h ≤≤+,命题得证.(三)、对定理说明附注:1、存在唯一性定理中min(,)bh a M=的几何意义.在矩形域R 中(,)f x y M ≤,故方程过00(,)x y 的积分曲线()y x ϕ=的斜率必介于M -与M 之间,过点00(,)x y 分别作斜率为M -与M 的直线.当b M a ≤时,即b a M ≤,(如图(a)所示),解()y x ϕ=在00x a x x a -≤≤+上有定义;当b M a ≥时,即b a M≤,(如图(b)所示),不能保证解在00x a x x a -≤≤+上有定义,它有可能在区间内就跑到矩形R 外去,只有当00b b x x x M M-≤≤+才能保证解()y x ϕ=在R 内,故要求解的存在范围是0||x x h -≤.2、 由于李普希兹条件的检验是比较费事的,而我们能够用一个较强的,但却易于验证的条件来代替他,即如果函数),(y x f 在矩形域R 上关于y 的偏导数),('y x f y 存在并有界,即'(,)y f x y L ≤,则李普希兹条件条件成立. 事实上212121212(,())|(,)(,)|||||||f x y y y f x y f x y y y y L y y θ∂+--=-∂≤-这里12(,),(,),01x y x y R θ∈<<. 如果),('y x f y 在R 上连续,它在R 上当然满足李普希兹条件.但是,满足李普希兹条件的函数),(y x f 不一定有偏导数存在.例如函数(,)||f x y y =在任 何区域都满足李普希兹条件,但它在0y =处没有导数. 3、设方程(3.1)是线性的,即方程为()()dyP x y Q x dx=+ 易知,当(),()P x Q x 在区间[,]αβ上连续时,定理1的条件就能满足,且对任一初值000(,),[,]x y x αβ∈所确定的解在整个区间[,]αβ上有定义、连续.实际上,对于一般方程(3.1),由初值所确定的解只能定义在0||x x h -≤上,是因为在构造逐步逼近函数序列{()}n x ϕ时,要求它不越出矩形域R ,此时,右端函数对y 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取0[,]max |()()|x M P x y Q x αβ∈=+.4、Lipschitz 条件 是保证初值问题解惟一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例如 试证方程0 =0ln || 0 y dy y y dx y ≠⎧=⎨⎩经过xoy 平面上任一点的解都是唯一的.证明 0y ≠时, (,)ln ||f x y y y =,在0y ≠上连续, (,)1ln ||y f x y y '=+也在0y ≠上连续,因此对x 轴外的任一点00(,)x y ,方程满足00()y x y =的解都是唯一存在的.又由ln ||dyy y dx= 可得方程的通解为xce y e=±,其中xce y e=为上半平面的通解,xce y e=-为下半平面的通解,它们不可能与0y =相交.注意到0y =是方程的解,因此对x 轴上的任一点0(,0)x ,只有0y =通过,从而保证xoy 平面上任一点的解都是唯一的. 但是|(,)(,0)||ln ||||ln |||||f x y f x y y y y -==因为0lim |ln |||y y →=+∞,故不可能存在0L >,使得|(,)(,0)|||f x y f x L y -≤所以方程右端函数在0y =的任何邻域并不满足Lipschitz 条件.此题说明Lipschitz 条件 是保证初值问题解惟一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2)考虑一阶隐方程(,,)0F x y y '= (3.12)由隐函数存在定理,若在000(,,)x y y '的某一邻域内F 连续且000(,,)0F x y y '=,而0Fy ∂≠'∂,则必可把y 唯一地表为,x y 的函数(,)y f x y '= (3.13)并且(,)f x y 于00(,)x y 的某一邻域连续,且满足000(,)y f x y '=如果F 关于所有变元存在连续的偏导数,则(,)f x y 对,x y 也存在连续的偏导数,并且/f F F y y y ∂∂∂=-'∂∂∂ (3.14) 显然它是有界的,由定理1可知,方程(3.13)满足初始条件的0()0y x =解存在且唯一.从而得到下面的定理.定理2 如果在点000(,,)x y y '的某一邻域中: ⅰ) (,,)F x y y '关于所有变元(,,)x y y '连续,且存在连续的偏导数;ⅱ)000(,,)0F x y y '= ⅲ)000(,,)0F x y y y '∂≠'∂ 则方程(3.12)存在唯一的解0() || y y x x x h =-≤(h 为足够小的正数)满足初始条件0000(), ()y x y y x y ''== (3.15) (四)、近似计算和误差估计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Picard 的逐次逼近法0000100()()(,()) x nn x x y x y f d x x x h ϕϕξϕξξ-=⎧⎪⎨=+≤≤+⎪⎩⎰对方程的第n 次近似解()n x ϕ和真正解()x ϕ在0||x x h -≤内的误差估计式1|()()|(1)!n n n ML x x h n ϕϕ+-≤+ (3.16)此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00|()()||(,())|()xx x x f d M x x Mh ϕϕξϕξξ-≤≤-≤⎰设有不等式1110|()()|() !!n n nn n ML ML x x x x h n n ϕϕ----≤-≤成立,则0110110|()()||(,())(,())| |()()|ξ()! ()(+1)!(+1)!xn n x xn x n x nx n n n n x x f f d L d ML x d n ML ML x x hn n ϕϕξϕξξϕξξϕξϕξξξ--++-≤-≤-≤-≤-≤⎰⎰⎰ 例1 讨论初值问题22dyx y dx=+, (0)0y = 解的存在唯一性区间,并求在此区间上与真正解的误差不超过0.05的近似解,其中,:11,11R x y -≤≤-≤≤.解 (,)1max |(,|2,1,1,min{,}2x y Rb M f x y a b h a M ∈======,由于|||2|2f y L y∂=≤=∂,根据误差估计式(3.16)11|()()|0.05(1)!(1)!n n n ML x x h n n ϕϕ+-≤=<++可知3n =.于是0()0x ϕ=322100()[()]3xx x x x dx ϕϕ=+=⎰3722210()[()]363xx x x x x dx ϕϕ=+=+⎰37111522320()[()]363207959535xx x x x x x x dx ϕϕ=+=+++⎰3()x ϕ就是所求的近似解,在区间1122x -≤≤上,这个解与真正解得误差不超过0.05. 1、求初值问题⎪⎩⎪⎨⎧=+=0)0(2y yx dx dy 的第三次近似解;解 由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知,1),2)中的初值问题的解分别在)0,0(,)0,1(的邻域内存在且唯一。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毕业论文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毕业论文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是描述自变量只有一个的函数与其导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
它是应用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在数学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常微分方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的出版,为微分方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和拉普拉斯也做出了许多对微分方程的重要贡献。
19世纪,微分方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和普朗克等学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微分方程理论。
其中,拉普拉斯将微分方程的理论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科学,提供了定义、分类和解法。
此外,阿贝尔、亥姆霍兹和斯托克斯等学者对微分方程的特殊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20世纪初,随着数值计算和计算机的发展,微分方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值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求解更加复杂的微分方程。
例如,飞机设计需要解决空气动力学方程,而人们使用数值方法来模拟空气流动。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变分法和泛函分析在微分方程研究中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处理更加一般的微分方程。
随着数学和应用领域的发展,常微分方程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例如,关于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和周期性解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们还将常微分方程的方法推广到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为更多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提供了工具。
在应用方面,常微分方程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问题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
工程学中,微分方程被用于建模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而生物学中,微分方程被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人口增长和疾病传播等问题。
总之,常微分方程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在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为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常微分方程课程论文参考课题

常微分方程课程论文参考课题1.人口预测模型研究
2.传染病模型研究
3.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4.饮酒驾车模型研究
5.吸烟模型研究
6.烟雾扩散模型研究
7.捕鱼业持续收获模型研究
8.军备竞赛模型研究
9.种群竞争模型研究
10.种群依存模型研究
11.食饵—捕食者模型研究
12.船舶航行的微分方程模型
13.供应链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14.航空发动机的微分方程模型
15.广告投入策略的微分方程模型
16.河流污染的微分方程模型
17.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18.矿产资源投入产出模型
19.水产品价格模型
20.企业员工动态稳定模型
21.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22.价格动态模型(价格系统)
23.污水处理系统模型
24.动态金融资产配置的微分方程模型25.汽车悬架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26.地震预报的微分方程模型
27.网络数据传输的微分方程模型28.***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29.微分方程理论在***方面的应用30.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31.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的积分因子研究。
二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目录1 引言........................................................................................................................................ - 7 -2 二阶常系数常微分方程的几种解法 ............................................................................ - 7 - 2.1特征方程法 ...................................................................................................................... - 7 - 2.1.1 特征根是两个实根的情形 ..................................................................................... - 8 - 2.1.2 特征根有重根的情形 .............................................................................................. - 8 - 2.2常数变易法 .................................................................................................................... - 10 -2.3拉普拉斯变换法 ........................................................................................................... - 11 -3 常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 12 - 3.1 特征方程法 ................................................................................................................... - 13 - 3.2 常数变易法 ................................................................................................................... - 15 -3.3 拉普拉斯变换法 .......................................................................................................... - 16 -4 总结及意义........................................................................................................................ - 17 - 参考文献................................................................................................................................. - 18 -二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的三种解法:特征方程法、常数变异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并着重讨论了特征方程根为实根、复根及重根的情形。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毕业论文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摘要:常微分方程是17世纪与微积分同时诞生的一门理论性极强且应用广泛的数学学科之一,本文从常微分方程的起源谈起,分四个时期介绍其发展过程。
本文从常微分方程的起源发展、理论知识及基本原理、应用等方面出发,系统地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史和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学、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许多原理和规律都可以描述成适当的常微分方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人口发展规律、生态种群竞争、疾病传染、遗传基因变异、股票的涨伏趋势、利率的浮动、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化等。
而数学建模通常是针对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等领域中提出的原始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
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处理,也没有固定的形式,也看不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项培养我们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通过数学建模,把生活中的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的问题结合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对这些问题的描述、认识和分析就归结为对相应的常微分方程描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
因此,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起源发展一、常微分方程的思想萌芽微分方程就是联系着自变量,未知函数以及其导数的关系式,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是随着微积分理论的建立发展起来的。
一般地, 客观世界的事件的联系是服从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而这种联系, 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即抽象为微分方程,一旦求出其解或研究清楚其动力学行为, 变量之间的规律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在物体运动中,位移的计算就与瞬时速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结果往往形成一个微分方程, 一旦求出其解或研究清楚其动力学行为,就明确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1.1 常微分方程的产生背景随着微积分的建立,微分方程理论也发展起来。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论文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论文《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ODE)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工具,其伴随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当一个物理系统被简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它就可以用于描述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
但是,大多数现实系统的常微分方程未能得到解析解,因此,数值解法就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研究并比较几种常见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诸如Euler法、奇异点法、Runge-Kutta法、前向差分法等,以便更好地提供协助解决常微分方程。
首先,Euler法是常用的数值解法之一,它主要用于解决常微分方程模型。
其核心思想是将微分方程通过采用不断变化的步长对状态量求近似值,并通过预测下一步的值来求解微分方程,从而达到求解常微分方程的目的,且操作简单、容易理解。
但是,由于其步长的不动性,往往使得其精度较低,因此,当遇到复杂环境时,Euler法的表现就有些不尽如人意。
此外,另一种常见的数值解法是奇异点法。
此法将一个微分方程情况分解成多个分段函数,每一段函数都可以精确求解,从而可以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
它的特点是分段的每一部分的精度和复杂度都较低,而且运行效率也较快,但是,奇异点法的精度需要在段间合理设定,然后再进行微调,以保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其次,Runge-Kutta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解法,它可以有效地求解一些常微分方程,其原理是利用积分函数插值,然后利用积分函数求近似值,最后根据边界条件求取解析结果。
Runge-Kutta法的步长可以随着计算过程的进行而逐步变化,这样可以使得误差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误差,保证算法精度,但是由于其计算效率较低,因此在求解复杂的常微分方程时,Runge-Kutta法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最后,前向差分法是一种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它利用求取未知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值,然后通过求解一次和二次中点差分的方式,从而得到数值解。
它的有点是能够得到较高的精确度,且即使步长变化时也可以控制误差,但前向差分法要求在微分方程中必须有高阶导数,这就要求微分方程是复杂的,除此之外,除了必须计算高次导数外,它的计算量也比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微分方程解法的探究》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31
学号:
姓名:丁延辉
日期:2016年5月25号
摘要
常微分方程的形成与发展和很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力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数学的其他分支的快速发展,产生出很多新兴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产生都对常微分方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当前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并且常微分方程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微分方程后,其解法非常关键,微分方程的类型有很多种,解题时先判断微分方程是哪种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解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归纳整理一下各类型(主要是一阶和二阶)的微分方程及其相应解法。
关键词:微分方程降阶法变量代换法齐次型一阶线性
1一阶微分方程
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形如
(1)
的方程,称为变量分离方程, , 分别是 , 的连续函数.这是一类最简单的一阶函数.如果 ,我们可将( )改写成
这样变量就分离开来了.两边积分,得到
为任意常数.由该式所确定的函数关系式 就是常微分方程的解.
例1:求解 的通解。
解: → → →通解:
齐次型微分方程(变量代换的思想)
一阶微分方程可以化成 的形式。
求解: ,
(可分离变量) 通解
例2:解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若
称为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若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为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等于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与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之和。
解
的通解如下:可分离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
(齐次方程通解)采用积分因子法求
的一个特解如下
( )
的通解为:
伯努利方程
形如:
当 时,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当 时,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求通解过程:
作变量代换
2.高阶微分方程的降阶法(以二阶为例)
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微分方程称为高阶微分方程,求高阶微分方程通解的方法成为降阶法
y(n)=f(x)型:
解法:
y"=f(x,y')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