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八、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
送风口风量速查表
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50 7055 85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应符合本规范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进风百叶
排风口
地面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自然通风竖井
排风道
风速
1.0~1.2
0.5~1.0
0.5~1.0
1.0~1.5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管类别
金属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14
4~12
支管
2~8
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6.7.6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3.5~4.5
5.0~6.5
6
8
2
排风百叶窗
大于10000m3/h
2.5~8
小于10000m3/h
2.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住宅和公共建筑
3.5~4.5
5.0~10.5
机房、库房
4.5~5.0
8.0~14.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5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
支管
3
3~4.5
5
6.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3.5
4
6
通风机入口
3.5
4
4.5
5
通风机出口
5~8
6.5~10
8.5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3
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之(十)送风风速标准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送风风速标准
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返回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推荐的送风口流速通风系统之流速百叶窗的推荐流速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返回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 ASHRAE 返回
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
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返回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返回
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返回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 返回
通风系统之流速m/s 返回
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返回。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6.6.3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3采用。
表6.6.3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本规范10.1.5的规定。
6.6.4 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4.1采用。
自然通风的风道内风速宜按表6.6.4.2采用。
表6.6.4-1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表6.6.4-2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单位:m/s)
6.6.5 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5采用。
表6.6.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4.4.6 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风管风速宜为6~10m/s。
2. 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4~6m/s。
3. 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2~5m/s。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466-2008)
4.2.3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4.2.3选用。
表4.2.3 风管内的风速(单位:m/s)。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空气流速确定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确定1、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管干管6~14 4~12支管2~8 2~6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网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 3.5 4.0 5.0 4.5 5.0 7.0风机出口 5.0~8.0 6.5~10.0 8.0~12.0 8.5 7.5~11.0 8.5~14.0 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 支风管 3.0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 支管上出风管 2.5 3.0~3.5 4.0 3.0~4.0 4.0~6.0 5.0~8.0 新风入口 3.5 4.0 4.5 4.0 4.5 5.0空气过滤器 1.2 1.5 1.75 1.5 1.75 2.0换热盘管 2.0 2.25 2.5 2.25 2.5 3.0喷水室 2.5 2.3 3.0 3.0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部件名称迎面风速1.进风百叶窗风量>10000 m3/h 2.0~6.0风量<10000 m3/h 2.0排风百叶窗风量>8000 m3/h 2.5~8.0风量<8000 m3/h 2.52.加热盘管 2.5~5.0(1)蒸汽和热水盘管最小1.0,最大8.0(2)电加热器裸线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肋片管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3.空气过滤器(1)板式过滤器1)黏性滤料 1.0~4.02) 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同风管风速3)褶叠式(中效)≤3.84)高效过滤器(HEPA) 1.3(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卷绕型黏性滤料 2.5卷绕型干式滤料 1.0(3)电子空气过滤器电离式0.8~1.84.冷却减湿盘管 2.0~3.05.空气喷淋室喷水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填料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高速喷水型 6.0~9.04、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干管支管风口25~35 3.0~4.0 ≤2.0 ≤0.835~50 4.0~7.0 2.0~3.0 0.8~1.550~65 6.0~7.0 3.0~5.0 1.5~2.565~85 8.0~12.0 5.0~8.0 2.5~3.5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风管种类金属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民俗道干管6~144~12
支管2~8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住处( m/s)公共建筑( m/s)
干管~~ 68
支管33~ 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3~ 46
通风机入口4 5
通风机出口5~8~10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进排风百页窗迎面风速
种类风量迎面风速进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2~6
小于 10000m3/h2排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8
小于 10000m3/h
《合用供热计量设计手册》上册P1144 表引自美国2005ASHRAE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新风入口风机出口住处和公共建筑~~机房、库房~~《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m/s)
部位进风百叶排风口
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地面出风口
~
<GB50736-2012>表
顶棚出风口
~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
部位通风竖井水平干管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
通风竖井
~
<GB50736-2012>表
排风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的流速应符合本规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送风口形式场所示例出口风速备注
侧送百叶
公寓、客房、别墅、会堂、
剧场、展厅
2.5~
3.8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和噪声标
准低时取较大值
一般办公室 5.0~6.0
高级办公室 2.5~4.0
电影院 5.0~6.0
录音、广播室 1.5~2.5
商店 5.0~7.5
医院病房 2.5~4.0
条缝风口顶送—2~4
孔板顶送—3~5 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较大值喷口—4~8
空调区域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
10m/s
地板下送—≼2 —
置换通风下送—0.2~0.5 —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