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含义

合集下载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规定的这一犯罪概念,是对我国现实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犯罪所作的高度概括,是犯罪的实质定义和形式定义的统一,是司法实践中认定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

根据这个概念,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三个特征:(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实际造成的损害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刑法第13条揭示了社会危害性的主要表现:即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

正确理解社会危害性,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危害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是建立在人的危害行为基础上的。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是指思想。

根据犯罪概念,犯罪只能是行为,没有人的行为,也就不会产生犯罪问题。

思想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思维活动,在没有外化为行为时,是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危害的。

惩罚思想,无疑是不要任何客观凭据,便可陷人于罪,这是专制主义和法西斯刑罚的特征,我国刑法中没有任何思想可以构成犯罪的规定。

2.社会危害性的表现形式社会危害性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即犯罪对社会关系的破坏,既可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实际破坏,也可表现为对社会关系的实际威胁。

绝大部分犯罪,都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实际的危害,但也有一些犯罪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完成,从而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但行为已经威胁到社会关系的稳定,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

同时,行为对社会关系的危害既可以通过有形的物质性的损害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对社会造成的无形的非物质性的政治、社会心理的影响反映出来,只是无形的精神上、心理上的社会危害较为隐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典例在线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罚当罚性C.严重危害性D.无罪推定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刑事违法性。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

本题选C。

解题必备1.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3.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4.刑罚的含义刑罚又成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分类①主刑。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

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试题推荐1.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

从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看,他的行为A.触犯了刑法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D.应受刑罚处罚2.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下列选项中属于刑罚主刑的有A.拘留、有期徒刑B.管制、罚金C.拘役、无期徒刑D.死刑、没收财产4.最严厉的刑罚是A.有期徒刑B.拘役C.无期徒刑D.死刑5.我国刑罚中,只能独立适用的刑罚为A.主刑B.行政拘留C.附加刑D.刑罚处罚【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

《犯罪的含义》_八年级政治教案_5.doc

《犯罪的含义》_八年级政治教案_5.doc

《犯罪的含义》_八年级政治教案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要求他们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上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以知而非甚知的感觉。

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看一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哪些属于一般违法?
介绍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参考
有些涉及政策法规的案例,还要介绍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问:庄海原来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问:此段影片中,庄海的行为是不是犯罪?
问:此段影片中,庄海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问:他的悔过……
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讲解:少年犯们的一切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真的,,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把握青春,把握住自己,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的青春在自己手里大放光彩,让我们青春无悔!
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倡议书。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 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 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 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刘某对此 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 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 部。”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 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 ,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要达到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程 度,而且必须是应当给予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刑罚当罚 性,是犯罪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 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区别。在通常情况下,刑罚重的,说 明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刑罚轻的,社会危害性也相 对要小一些。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触犯了刑事法律 规范,就应当采用刑罚方法予以及时制裁。只有这样,才 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惩罚,改造,使广大公民和国家、社会 的利益得到保护。
3、刑罚的种类 (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五种。
(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使用的刑罚方法, 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试一试
国务院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特别重大 透水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说:“王家岭矿 “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是一起施工方违规操 作很监管部门监督不力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知识回顾
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犯罪总算从一般违法开始的。一个人 一旦走上违法道路,就有可能越陷越深,以 致不能自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何共同特征 (3)该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考点11 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最新整理)第四章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最新整理)第四章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认为犯罪就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
2、认为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进一步以犯罪成立的条件来概括犯罪概念。
4、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把犯罪表述为能够引起刑事诉讼
2程021序/7/26的违法行为。
5
• (二)实质的犯罪概念
• 犯罪的实质概念,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而试图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 所在,或者说,是想说明犯罪行为之所以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根据和理 由。在具体表述上又有如下几种:
• (三)双重的犯罪概念
• 是指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合二为一,既指出犯罪的本质 特征,又指出犯罪的法律特征的概念。这种混合概念首先出现 于20世纪30年代末全苏法律科学研究所集体编写的、供法律 高等院校使用的《刑法总则》教科书。
• 如1958年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立法纲要》第七条规
定:“凡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危害苏维埃社会制度或国家制度,
(最新整理)第四章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021/7/26
1
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副标题
2021/7/26
2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分类 • 第三节 犯罪的构成
2021/7/26
3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 犯罪概念是要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也就是指犯罪的一 般概念,而不是指具体罪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放火罪等等 的具体概念。
2021/7/26
16
• (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 1、划分标准:以是否需要具备特定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 • 2、定义 • (1)身份犯:以行为人的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量刑情节的犯
罪 • 真正身份犯(自然的身份犯、法定的身份犯)以及不真正身份犯 • (2)非身份犯:不需要具备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犯罪概念及犯罪构成

犯罪概念及犯罪构成

(二)前苏联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平面式
前苏联的犯 罪构成体系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吸收大陆法系犯罪论理论的 基础上,加以改造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1、犯罪构成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础。
2、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所需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 机统一。
3、犯罪构成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强调以法的阶级性和犯罪的社会 政治特征为基础,主张实质的犯罪构成。
●20世纪50年代,我国直接从苏联引进了犯罪构成理论, 并有了初步发展;文革以后,犯罪构成理论得以重新恢 复并取得重大进展。当前有“去苏俄化,渐德日化”的 趋势,形成了维持派、改良派和改革派的不同学术阵营。
犯罪客体
(四)普通的犯罪构成、加重的犯罪构成和减轻的犯罪 构成
普通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 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是某种犯罪常见的犯罪构 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以普通犯罪构成为基础,由于具有 严重或较轻社会危害程度的情节而从普通犯罪构成分化 出来的犯罪构成。包括加重的犯罪构成与减轻的犯罪构 成。
类 法定分类 (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三)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四)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
第二节 犯罪构成 第 三节 犯 罪构成
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所作工作分三个阶段:
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梳理 对行为进行定性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
犯罪构成 与犯罪 概念的 关系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联系:
基础
犯 罪
犯罪概念
犯罪构成
论 之
具体化
区犯罪 别:
功能不同

犯罪概刑念重在揭示犯罪的基本特征,回答“什么是犯罪”, 犯罪具事有哪些基本特征;

犯罪的定义(含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犯罪的定义(含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犯罪的定义(含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

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

中国刑法差闭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虚猛裂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特征1、危害性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其中一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其中一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由此可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2、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其中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

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没有犯罪。

因此,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

这里所谓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就是法益。

刑法法益是关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利益,对此,中国刑法第十三条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中作了明文列举,这就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上述法益,可以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

这些法益被犯罪所侵害而为刑法所保护,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实质社会内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预防犯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
◆释疑解难 1.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答:犯罪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 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 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 的“雷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 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 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
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③刑法还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 ④刑法等同于刑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2.下列是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 )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 ③犯罪主体 ④犯罪主观方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 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 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 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B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知识拓展
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我们应当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 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宪行为
违 法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刑 罚
行 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一般
违法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判断:犯罪一定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也一定是犯罪。
学习目标:
1、掌握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一般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辨别、判断和 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明确一般违法与犯 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 要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
❖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 “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 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 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死亡42人。
❖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 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 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最本质 的特征是什么?
3、说一说犯罪的三个特征的关系如何?
请你做小法官: 案例一:1999年6月,王某在偷盗自行 车时被发现,群众将其扭送到当地派 出所。 案例二:2000年11月8日,谢某潜入一 居民家中行窃,后被发现,为了及时逃 脱,他杀死了这一家三口人。一个月后 案件被侦破,谢某被抓获归案。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红苹果的溃烂给你什么启示?
案例: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坏孩子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 时还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学校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 但他不思悔改,跟一些坏孩子到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被公安 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接受教训,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 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盗窃财物,被发现,张某把 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了现金一千元,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 张某有期徒刑三年。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 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 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 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一 审被判12年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12 月10日对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受 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 告人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法庭经审理 查明,被告人王雪冰原系中国建设银行 行长、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中 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
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 一审被判12年
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 用上述职务上的便利为华晨(中国)控股 有限公司、北京再东方广告有限公司 等企业谋取利益,并为此非法收受这 些公司给予的钱款、艺术品、名牌手 表等贵重礼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15.14 万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当回小法官
❖ 1、杀人、放火、投毒。 ❖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
❖ 3、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阅。 ❖ 4、趁课间休息偷同学文具盒里的十元
钱。
❖ 5、在校园内敲诈同学的零用钱。 ❖ 6、打架斗殴致成轻伤。
犯罪分子受到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指具有社会危害 性、 触犯刑法、并依法受 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 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 2、犯罪是违犯刑法的行为。 ❖3、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
为。 ❖ 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
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基特征
“想一想”:
①笼统地说“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最本质特征”对吗?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5日受理了北 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此案提起的公诉,8 月16日依法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3名被告人 的法定代理人及聘请的辩护人均出庭进行了辩 护。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27日对“蓝极速 网吧”放火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分别判处 被告人刘某某、宋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女)有期徒刑12年。
抢救中毒群众
投毒现场
罪犯被抓捕归案 罪犯陈正平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 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 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 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 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 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1、王某该受到怎样的处罚?谢某该受 怎样的处罚?
2、同样是偷盗案件为什么结果不同?
3、据此你能总结一般违法与犯罪 的区别吗?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 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 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 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 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雪冰身为国家工作 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公司谋取 利益,非法收受有关公司人员给予的款物, 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 廉洁性,损害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声誉,已构 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鉴于被告人 王雪冰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遂作出以上判决。
犯罪的含义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一审终结 3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举行公捕公判大会
厦门特大走私案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共 同 点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不 对社会的危 危害不大 害程度不同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同 应承担法律 行政制裁 责任不同
刑罚处罚
点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联系
②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何确定这种 行为是否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
最本质的特征
触犯刑法 பைடு நூலகம்行为
法律标志
应受到刑罚 处罚的行为
法律后果
被告人刘某某、宋某 某、张某(女)因对“蓝极速 网吧”不满而起意报复,并 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 全,致25人死亡,多人受 伤,并使公私财产遭受重 大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 放火罪,后果极为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