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北师大版)《三顾茅庐》导学案(有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2掌握诸葛亮、刘备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言行举止。

1.3学会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高尚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2.1把握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心理变化。

2.2理解诸葛亮为何愿意辅佐刘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梗概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人物分析3.1分析刘备的形象:忠诚、坚定、求贤若渴。

3.2分析诸葛亮形象:智慧、谦虚、忠诚。

4.讨论探究4.1分组讨论:刘备为何三次请诸葛亮出山?4.2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何愿意辅佐刘备?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6.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2.学生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探究能力。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给每个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五、设计课件1.课件内容: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讨论题目等。

2.课件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

《三顾茅庐》教案六篇

《三顾茅庐》教案六篇

《三顾茅庐》教案六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主要板书:7、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诚心诚意雄才大略教学过程: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师:三顾茅庐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板书:诚心诚意)教学板块之一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附:引导要点: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角色读,评读齐读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

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分析: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生答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生:练读师:指名读评读,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一次双向奔赴的会晤——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夸张、对比手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学习过程】预习案1.作家作品【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

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

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2.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愧赧.()鄙.贱()存恤.()纶.巾()叱.()半晌.()侍.立()鹤氅.()末胄.()涿.郡()谬.举()倾颓.()挟.天子()如雷贯.耳()箪食..壶浆()顿开茅塞.()民殷.国富()(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

三顾茅庐导学案(表格)
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
“拥刘反曹”倾向。
要性、神秘性,作者便层层烘托,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复渲染。
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
司马徽再荐名士,极力渲染诸葛
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
亮才能可与姜子牙、
张良相比,不仅
奇色彩。
使刘备想求得此人辅佐自己,也使读
课时 小结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优美、典雅、精炼的特点。本 文写景的文字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如写“二顾”时的风雪:“时值隆冬, 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不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句式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使语言变化多姿。后两组骈句,分写风、雪、山、林, 犹如四幅风景画屏,使形式和内容达到了统一。
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
家人:
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 《十七史演义》。今存
四(2)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署名罗贯中的作品,
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夕卜,
古代小说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

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二
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
,层层烘托,反
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3、“犯中见避”的写法
所谓“犯”,就是小说后边又写到与前边类似 的故事,类似的事件。所谓“避”,就是作者 能从类似的故事、事件中写出不同的特点来。
“三顾”都是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拜见诸葛 亮,事件是类似的;每次遇到的人物, 听到的 歌词,看到的景物,都是对诸葛亮出场的继续 渲染、烘托。但每一“顾”都不相同,从许多 方面做到了 “犯中见避”。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下《三顾茅庐》教案2篇

北师大版九下《三顾茅庐》教案2篇

《三顾茅庐》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恼σσρ?br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

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

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

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多维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1-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1-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张飞的话,读出他的莽撞无礼。
(3)文中主要写刘备,但同时把张飞写进去,这是否多余?
四、课堂检测,反馈提高(3分钟)
1、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提出了、的策略。刘备听了,像。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2、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2.组内交流。
3.交流,质疑完善。
活动学习单三
1、默读课文,想想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对张飞的描写是否多余?
2、交流,质疑完善。
(组长要组织协调本组成员有序地交流自研成果,要善于捕捉小组成员在自学过程中的精妙之处,积蓄展示的素材)
三、快乐展示,提升自我(14分钟)
温馨提示:
1、每组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引导: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张飞的粗鲁,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引导:这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点拨: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引导:“他们来到隆中,只见……,景色秀丽宜人。”景色描写的作用?(点拨: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人物性格特点。)
引导:文中为什么写张飞这个人物?(点拨:写张飞是为了反衬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师解释什么是“反衬”手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张飞的莽撞无礼。
五、课堂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把其中有名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2、仿照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一段景色描写,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2分钟)
1、对于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
2、我的反思总结:
附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
尊重人才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PPT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PPT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 PPT 三顾茅庐说课稿一、设计理念《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

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为此,我设计寐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拜访捂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哭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耽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月二、设计思路由播放《絮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奶,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杯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第二拯步,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迎。

第三步,分析言行扎,感受尊重,第四步,设我设计了如此尊重,何以哨为报。

最后,全堂总结禁,升华尊重,再《三国搂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镇课。

1 / 4三、教学目标 1、朴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灶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茸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题体会比喻句前后部分之间的章关系。

2、通过文章中矮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铲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灶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兰。

3、感受课文通过人数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颠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程序地抓住词语,把握全文在轰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供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扼人公的名字,第二组都是写居隆重景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扣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学羌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奶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贵己的观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秃发现。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14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14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14篇)《三顾茅庐》导学案篇1《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帮助晌午诸葛亮三顾茅庐策略曲折起伏茅塞顿开秀丽宜人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茅塞顿开:曲折起伏:三、熟读课文。

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消失了几个人物?你喜爱谁?为什么?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访问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访问诸葛亮。

学习过程: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现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同学自由上黑板教同学字。

3、小组争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沟通: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爱谁?为什么?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2、谁来告知大家哪三次访问?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沟通。

3、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其次课时)学习目标: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讨论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意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意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复习展现,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2、你想进一步讨论刘备吗?要讨论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讨论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探究 《三顾茅庐》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倥偬( ) 殷馗( )
寰宇( ) 杖藜( )
篡逆( ) 斡旋( )
悒怏( ) 荏苒( )
揲蓍( ) 鹤氅( )
愧赧( ) 蹉跎( )
邅迹虎( ) 箪食壶浆( )
2.读准多音字
(1)勒马: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殷勤: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纶巾: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4)三横: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找出通假字
五反而方得一面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倥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安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杖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斡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悒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荏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愧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促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箪食壶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更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蹉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朝闻夕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1)为
⎩⎪⎨⎪⎧ 为乡里所患 义兴人谓为“三横 终为忠臣孝子
(2)并
⎩⎪⎨⎪⎧ 并皆暴犯百姓 并云欲自修改
(3)而
⎩⎪⎨⎪⎧ 而处尤剧 竟杀蛟而出 而年已蹉跎
(4)或

⎪⎨⎪⎧ 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5)患
⎩⎪⎨⎪⎧ 始知为人情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3.词类活用解释
(1)箪食壶浆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闻夕死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区分
(1)数之所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知为人情所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云欲自修改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名不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品简介
1.《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全书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2.《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六门,自“德行”至“仇隙”,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叙士子们的玄澹言论,放诞性情。

后人对《世说新语》多所推重,到了现代,《世说新语》不仅没有褪色,而且受到鲁迅、宗白华等名家的推重,更加为人熟知,成为了解魏晋风度,乃至了解中国古代士子的一部必读书。

答案:一、字音字形
1.kǒngzǒng kuíhuán lícuàn wòyìyāng rěnrǎn shéshīchǎng nǎn cuōtuó
zhān dān
2.(1)lèlēi勒紧(2)yīn yān殷红(3)guān lún涤纶(4)hèng héng横幅
3.“反”“返”往返
二、重要词语
1.(1)急迫繁忙。

(2)自享其安乐。

(3)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4)拄着藜茎做的拐杖。

(5)文中是“扭转、挽回”的意思。

(6)愁闷不乐的样子。

(7)时间渐渐消逝。

(8)惭愧。

(9)席地而坐时往前挪动座位。

(10)意为提着饭食羹汤慰劳军队。

(11)希望。

(12)互相。

(13)时光流失,光阴虚度。

(14)意为早上明白了道理,即使是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

2.(1)表被动,被动词,是动词,成为(2)副词,一起连词,并且(3)连词,表递进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可,可是(4)有的人有时(5)形容词用作动词,视为祸害动词,害怕
3.(1)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着;用壶装着。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4.(1)气数,气运。

/数字。

(2)祸害。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

(3)人心。

/情面;人之常情。

(4)修正改过。

/改正文章、计划里面的错误。

(5)好的。

/常用于“下令”“命令”。

课文探究
1.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

在第三顾时,哪些细节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对诸葛亮的尊敬?
点拨:①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②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③半晌,先生未醒。

……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④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

2.分析《三顾茅庐》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点拨: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3.试分析周处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课文刻画这一人物所用的方法。

点拨:“凶强侠气”是少年周处的主要性格特征。

为害乡里,被百姓所痛恨,表现他“凶暴强横”的一面;“杀虎斩蛟”说明他有“争强好斗”的一面,而“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则说明他的“侠气”中含有“侠义”“义气”“救人之难”的成分,否则,他就不会替百姓除害,也不会良心发现“欲自修改”,这是他改过自新,“终为忠臣孝子”的性格基础。

对于周处为害乡里的劣迹,文章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