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积极方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
唐朝法律制度

唐朝唐初法治指导思想:一、礼法结合,缺一不可.《唐律疏议,名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二、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
三、慎重行罚。
唐朝立法概况:一、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
1、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2、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正面的积极指导的法规)。
3、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以禁止为主的单行法规)留司格:留在尚书省下属24个司总使用的格;散颁格:颁发至全国各州、县使用的格。
4、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知识串联:格起源于东魏《麟趾格》,式起源于西魏《大统式》5、典指《唐六典》,总结了以往组织法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规定了唐朝组织法的内容,并对以后的组织法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辨析:律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区别。
律偏重于消极惩治犯罪,令格式侧重于积极规范人们的行为。
其次,违反了令格式要依律科刑。
唐律的制定:《武德律》-—唐高祖李渊——第一部《贞观律》(唐律):长孙无忌、房玄龄对《武德律》修改.修改内容:1、增设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2、区分不同的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主要制度.至此唐律即定型,以后修改极少.《永徽律》及《律疏》——唐高宗、长孙无忌,12篇500条唐高宗编纂《永徽律疏》原因:(1)、科举考试的明法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对律文作个统一官方解释,以解决考试问题。
(2)、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
《永徽律疏》共30卷,又称《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刑法典.4、《开元律》——唐玄宗,李林甫刊定.唐律的结构:第一篇:《明例律》(刑罚总则),6卷57条,主要规定唐律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二篇:(编排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排列)《卫禁律》,规定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的犯罪.《职制律》,规定违反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
中国法制史 形考任务 第八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史形考任务第八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扙、笞。
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答案是开皇律》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答案是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4.《水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犹昏晓秋相须而成也”。
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武德律》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 )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 B )A《大唐六典》B《大中刑律统类》C.《武德律》D.《贞观律》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C)律。
A.《卫禁》B.《职制》.C.《户婚》D.《斗讼》4.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B)。
选择一项:A. 《北周律》B. 《开皇律》C. 《唐六典》D. 《大业律》5. 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聊会同刑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选择一项:A. 三司使B. 大三法司会审C. 三司推誓D. 小三法司会审多选唐朝从积极放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格B. 律C. 令D. 式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督察员唐律规定承审如与当事人有()关系者,须回避。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借贷B. 师生C. 亲属D. 仇隙唐朝财政立法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租庸调法B. 一条鞭法C. 两税法D. 重法地法唐朝监察机关御史下设()。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殷院B. 察院C. 审刑院D. 台院四、简答题题目16《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隋文帝时期制定颁行,共12篇500条。
其以北齐律为蓝本,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废除前代车裂等酷刑;规定"八议"之制,以维护贵族官僚地主的特权;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
中国法制史选择题按字母排列

中国法制史单选题(拼音排)B 1. . “被庐之法”是(晋国)国制定的2. 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3.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秋官大司寇4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5.八议”最早规定在(魏律)C.1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铜鼎)上2.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竹简)上。
3.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4充军最早创设于(明朝)D1.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晋律)2 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太尉).3.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通行饮食罪)4. 《大明律》最后完成(洪武三十年)5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宋朝6 )《大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处罚,加重的等级为(二等)。
7 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篇目改为七篇F1.封建法典的(十恶)源于“重罪十条”2.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G1.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商鞅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魏律)H1.“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杀)2. 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3汉朝首次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汉文帝4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汉朝5 汉代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征辟6 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7汉代致仕的年龄是(七十8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见知故纵9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黄老思想)10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儒家思想)11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决事比12汉代的起诉叫(告劾)13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14.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科)15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构成(僭越罪16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始于(《大明律》J1.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孔子)的反对。
唐朝的法律制度

唐朝的法律制度一、唐朝的立法概况1、《武德律》--唐高祖武德年间制定。
共12篇,500条,在内容上大多采用隋朝开皇时期的法律。
2、《贞观律》--唐太宗李世民命长孙无忌等人在《武德律》基础上修定而成,仍为12篇、500条,以隋开皇律令为蓝本作了较大改动,奠定了唐律的基本风貌。
3、《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间,以《贞观律》为基础编纂出《永徽律》,此后又对500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释,并附在律文之后,称作疏议。
律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称《永徽律疏》,是唐代法典的代表作。
后人又称之为《唐律疏议》。
4、《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内容涉及国家机关职掌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
5、《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时张葵编定。
即:将同一性质的律、令、格、式混合编在一起的法典形式。
三、唐朝的法律形式1、律--是刑事法规,相当于近代的刑法典。
2、令--是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规。
3、格--是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据以办事的行政法规。
4、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
四、唐律的刑法原则划分公罪和私罪;自首减免刑罚;共犯区分首从;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累犯加重;同居相隐;比况类推;老小废疾减免刑罚;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罪异罚;区分故意和过失。
五、唐律十二篇的内容1、第一篇名例:57条,是关于刑罚种类及其适用的一般原则的规定,为《唐律疏议》的总纲,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
五刑--即笞、杖、徒、流、死。
十恶--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各级官僚的法律特权。
刑法原则--划分公罪和私罪;自首减免刑罚;共犯区分首从;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累犯加重;同居相隐;比况类推;老小废疾减免刑罚;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罪异罚;区分故意和过失。
2、第二篇卫禁:33条,主要是警卫宫廷和守卫关津要塞方面的规定。
3、第三篇职制:59条,主要是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
关于唐朝的法律规定(3篇)

一、引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这一时期,唐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
本文将从唐朝的法律体系、主要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唐朝法律体系1. 法律渊源唐朝法律渊源主要包括:(1)成文法:指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如《唐律疏议》、《唐律释文》等。
(2)敕令:指皇帝发布的诏令,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3)判例: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形成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4)民间习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习惯。
2. 法律分类唐朝法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刑法:包括《唐律疏议》、《唐律释文》等,主要规定犯罪与刑罚。
(2)民法:包括婚姻、继承、财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行政法:包括官制、职官、选举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4)诉讼法:包括诉讼程序、证据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三、唐朝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刑法(1)刑罚种类:唐朝刑罚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等。
(2)犯罪种类:唐朝刑法对犯罪种类进行了详细划分,如十恶、盗贼、斗殴、贪污等。
(3)刑罚适用:唐朝刑法强调刑罚与犯罪相适应,实行刑罚加减原则。
(1)婚姻法:唐朝婚姻法规定,婚姻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男女双方自愿。
(2)继承法:唐朝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应按照法定顺序进行。
(3)财产法:唐朝财产法规定,财产所有权、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3. 行政法(1)官制:唐朝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选拔和晋升制度。
(2)职官:唐朝职官分为文职和武职,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待遇。
(3)选举:唐朝选举制度主要包括科举制和荫补制,选拔官员注重德才兼备。
4. 诉讼法(1)诉讼程序:唐朝诉讼法规定了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审理、判决等环节。
(2)证据:唐朝诉讼法对证据的认定和运用进行了规定。
四、唐朝法律规定的特色1. 法典化:唐朝法律以法典的形式出现,如《唐律疏议》、《唐律释文》等,使法律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史·3.2唐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唐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指导思想1.“德本刑用”。
唐初统治者为了稳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认真地总结了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
即强调伦理道德为治国之根本,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
因而唐朝形成了以礼为内容,以法为形式,融礼、法为一体,相互为用的思想。
它有力地巩固了唐朝统治,对后代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宽简、稳定、划一。
唐初高祖李渊提出“立法务求宽简,取便于时”的思想。
唐太宗即位后也明确指出:“国家法令,唯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以防“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
所谓“宽”是指立法内容做到轻刑省罚;所谓“简”,主要指立法形式做到条文简明。
唐初立法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因此,贞观修律时,删除旧律中死罪92条,改重为轻的条款“不可胜纪”①,使《贞观律》与《开皇律》相比,大为宽简。
同时,强调保持法律的稳定与划一。
唐太宗要求立法者“宜令审细,毋使互文”,即立法必须划一。
唐初立法还强调“法令不可数变”,即要求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
(二)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唐朝法律形式由魏、晋、南北朝律、令、科、比、格、式六种变为律、令、格、式、典五种。
它们彼此联系,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复杂的唐代社会关系发挥了综合调整的重要作用。
1.律。
律是唐代的基本法典,如《唐律疏议》。
2.令。
令是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制度与规定,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3.格。
格是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带有行政法律的性质,不同于前代格的含义。
唐代时期把皇帝临时单行制敕加以汇编,称为“永格”。
“永格”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4.式。
式是封建国家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公文程式的法律规定。
在唐代经过汇编的式,称为“永式”。
“永式”也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三)《武德律》与《贞观律》1.《武德律》。
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武德律》。
2.《贞观律》。
唐太宗贞观年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11年的努力,制定《贞观律》。
中国法制史7—10章自测题

中国法制史7~10章自测题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八议”最早规定在()。
AA魏律 B晋律C北齐律 D北魏律2、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A A晋律 B齐律C魏律 D蜀律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CA魏律 B晋律C北齐律 D北魏律4、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DA廷尉 B大理寺C大理院 D秋官大司寇5、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
BA曹魏 B西晋C北魏 D隋6、封建法典的()源于“重罪十条”。
AA十恶 B叛逆罪C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犯罪 D不属于“八议”论赎范围的犯罪7、蜀国诸葛亮等人制定了()。
AA蜀科 B蜀律C蜀格 D蜀令8、魏律改具律为()。
DA总则 B名例C法例 D刑名9、晋律规定“生罪不过()等,死刑不过三”。
BA十二 B十三C十四 D十五10、东魏于孝静帝兴和三年议定新法,名为()。
A北魏律 B大统式C麟趾格 D北齐律二、多项选择题1、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的改革有()。
ABCA篇条由9章增加到18章 B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C正式规定了“八议”条款 D 规定了“重罪十条”2、为晋律作注释的有()。
BCA羊祜 B杜预C张斐 D裴楷3、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
ABCDA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B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C“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D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杂抵罪”4、北齐律在魏律、晋律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
ABCA定律十二篇 B确立了“重罪十条”C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D确立了“八议”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ABCA“八议”入律B“官当”入律C确立了“重罪十条” D确立了“封建制五刑”6、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来抵罪的总称。
ABCA夺爵 B除名C免官 D流放7、北朝的法规主要有()。
唐朝的法律规定(3篇)

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法律制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的法律规定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朝的法律体系、法律内容、法律实施等方面,对唐朝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唐朝的法律体系1. 官僚体系唐朝的法律体系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中央层面设有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等机构,分别负责立法、司法和行政事务。
地方层面设有州、县、乡等行政单位,负责执行中央法律。
2. 法典体系唐朝的法律体系以法典为核心,主要包括《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唐令》等。
其中,《唐律疏议》是唐朝最重要的法典,它将唐朝的法律规定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编纂。
三、唐朝的法律内容1. 刑法唐朝的刑法以刑罚为主,刑罚种类繁多,包括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等。
其中,死刑是最严重的刑罚,适用于十恶不赦的罪行。
流刑和徒刑则是剥夺犯罪者人身自由的刑罚,流刑是指将犯罪者流放到边疆地区,徒刑则是指将犯罪者关押在监狱中。
2. 民法唐朝的民法主要包括财产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财产法规定了财产的所有权、债权、债务等关系;婚姻法规定了婚姻的成立、解除、财产分割等事项;继承法规定了继承人的资格、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等。
3. 商法唐朝的商法规定了商业活动中的交易、合同、担保、运输等事项。
商法鼓励商业发展,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
唐朝的军法规定了军队的组织、编制、纪律、奖惩等事项。
军法强调军队的服从和纪律,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唐朝的法律实施1. 审判制度唐朝的审判制度实行三审制,即县、州、中央三级审判。
县为初审,州为复审,中央为终审。
审判过程中,法官必须依法判决,不得徇私舞弊。
2. 司法机构唐朝的司法机构包括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等。
大理寺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刑部负责刑狱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
3. 法律宣传唐朝注重法律宣传,通过刻石、立碑、颁布律令等方式,使民众了解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五、唐朝法律的特点1. 法典体系完善唐朝的法律体系以法典为核心,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完善,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
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
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是,,。
4.《永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刑罚为政教之,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
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
6、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注解,并经皇帝批准,颁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
7、唐玄宗开元时期由李林甫主持编定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
8、唐宣宗时编的一部,把律、令、格、式混合编在一起,改变了自秦、汉以来律的传统体系。
9、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四种。
10、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是中央政府机关。
11.隋唐时期官吏的来源有多种途径,但主要是通过进入仕途。
12.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岁。
13.“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除犯罪以外的死刑,皆可享受“议”的特权;该制度自魏入律,至唐进一步完善,此后历代相沿,直至《》。
14.官当是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刑和刑的刑罚。
15、“十恶”之首是。
16、唐律规定亲属内部紊乱人伦的行为称。
17、唐律规定了原则,发展了汉律关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18、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处断。
19.唐代官吏犯赃罪据《职制律》规定按犯罪情节不同,主要有、受财不枉法、三种情况。
20、唐《户婚律》规定,夫妻之间情义断绝为“”,必须强制离婚。
(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2、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
A、《大唐六典》B、《大中刑律统类》C、《武德律》D、《贞观律》3、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律。
A、《卫禁》B、《职制》C、《户婚》D、《斗讼》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
A、《唐六典》B、《北周律》C、《大业律》D、《开皇律》5、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A、三司使B、三司推事C、小三法司会审D、大三法司会审6、《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等。
A、三B、四C、五D、六7、隋朝以()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宣政院8、狭义上的唐律,指()。
A、《唐律疏议》B、《大中刑律统类》C、《武德律》D、《贞观律》9、《永徽律疏》的篇目共()。
A、六篇B、八篇C、十二篇D、十八篇10、《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A、具律B、刑名C、法例D、名例律11、《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
A、诈伪律B、杂律C、捕亡律D、断狱律12、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
A、皇帝B、三省六部C、九寺五监D、三公九卿13、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
A、五十B、六十C、七十D、八十14、在“十恶”中,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称为()。
A、谋反B、谋大逆C、不道D、大不敬15、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门。
A、120B、125C、123D、12116、“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
A、皇帝的亲戚B、皇帝的故旧C、皇帝的客人D、前朝皇帝的后代17、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
A、《大业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武德律》18、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
A、《杂律》B、《名例律》C、《户婚律》D、《职制律》19、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
A、道B、州部C、路D、郡20、《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
A、《北周律》B、《北齐律》C、《北魏律》D、《晋律》(三)多项选择题1、唐朝从积极方面规定行为准则的法律形式有。
A、律B、令C、格D、式2、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包括。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3、唐律规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关系者,须回避。
A、借贷B、亲属C、师生D、仇隙4、唐朝财政立法主要有。
A、一条鞭法B、两税法C、租庸调法D、重法地法5、唐朝监察机关御史台下设。
A、台院B、殿院C、察院D、审刑院6、隋朝的主要立法有()。
A、新律B、开皇律C、大业律D、开皇令7、唐律把盗罪分为()。
A、窃盗B、强盗C、监守盗D、贼盗8、唐律除了规定八议特权以外,还规定了()免官等法律特权。
A、请B、减C、赎D、官当9、唐律规定物权取得条件有()。
A、买卖B、继承C、埋藏物的发现D、孳息物的取得10、唐朝规定告诉的形式有()。
A、自诉B、越诉C、直诉D、亲属代诉(四)判断正误题1.开皇元年隋文帝为改革旧律,便制定和公布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
2、《开皇律》多采北齐,兼采北周之制,其篇目数和篇目名均与《北齐律》同。
3、《开皇律》把“毁损”删除,将“捕断”分为“捕亡”与“断狱”二篇,置于律典最后,使实体法与程序法有所区别。
4、《开皇律》的结构和内容对唐律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是制定唐律的蓝本。
5、隋文帝即帝位后制定的的第一部法律是新律。
6、中国封建制五刑是在《开皇律》中确立起来的,为以后历代律典所沿用。
7、《贞观律》所确定的“十恶”罪名,历代律典相沿不改。
8、唐《永徽律疏》吸收魏晋南北朝隋以来的“八议”、“官当”、“听赎”,并创设“例减”,进一步完善扩大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特权。
9、隋文帝晚年违反汉以来的“秋冬行刑”的传统制度,于六月杀人,并更立盗贼重法。
10、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与当时“安民立政”的总方针有密切的联系。
11、《永徽律疏》“德礼为政教之用,刑罚为政教之本,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深刻反映了唐初“礼刑并用”的立法指导思想。
12、在“宽仁慎罚”立法指导思想下制定的《贞观律》,成为封建社会对同种罪处刑最轻的律典。
13、唐高祖李渊时期,因唐朝刚刚建立,来不及大规模创制律典,所以大多采用隋朝开皇时期的法令。
14、《永徽律》的制定,奠定了唐律的基本面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代律典。
15、《大唐六典》是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编定。
16、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科、比。
17、隋唐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它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逐渐形成的。
18、隋唐科举制的实施,打破了隋唐以来的“门第”界限,为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入仕创造了条件。
19、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六十岁,如果身体有病可提前退休。
20、“八议”者如果所犯之罪属于“十恶”的则死罪不得请议。
21、唐律对有些犯罪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减免的刑罚原则。
22、在亲亲相隐的刑法原则方面,唐律的容隐范围比汉律要大得多,说明礼与法的进一步融合。
23、唐律对共犯的处理原则与秦律一样,不区分首从。
24、唐律“二罪以上俱发”条对官吏犯赃罪,则不得适用重罪吸收轻罪原则。
25、唐律规定在唐朝境内对不同国籍侨民之间相犯,依各本国法律处断。
26、唐律五刑的排列顺序是笞、杖、徒、流、死。
27、唐太宗制定《贞观律》时,将武德年间宽待死刑犯人的“斩右趾”,改为“加役流”,作为流刑与死刑之间的中间刑。
28、“十恶”之首是谋叛。
29、按“十恶”规定,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为谋大逆。
30、唐律把杀人罪分为七种,其中虽无预谋而故意将他人杀死或用其他手段致人死亡者,叫故杀。
31、唐律《斗讼律》规定,在保辜期限内,受伤害人死亡,伤人者则按杀人罪处刑。
32、在唐朝部曲客女与奴婢一样,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3、唐“均田令”规定,“永业田”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但不允许买卖。
34、唐律《杂律》规定,发现地内埋藏物,一般归发现者所有;但如果是古器物,应与地主均分。
35、唐朝对计息的借贷关系(即出举),《杂令》规定,债务人违期不还,债权人到官府起诉,官府不予受理。
36、唐律《杂律》规定,受寄人将寄存人寄存之财物消费掉,要以坐赃罪减一等处罚。
37、中国古代对结婚年龄与成丁年龄是不一致的,婚龄普遍高于成丁年龄。
38、唐律规定,对“义绝”须强制离婚。
39、租庸调法是唐初颁布的,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为两税法所取代。
40、唐逢大案,常由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和大理寺卿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死流徒杖笞2、开皇律3、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4、本用5、武德律6、唐律疏议7、大唐六典8、大中刑律统类9、律令格式10、三省六部九寺五监11、科举考试12、致仕13、十恶大清律例14、徒流15、谋反16、内乱17、同居有罪相为隐18、本国法律唐律19、受财枉法监主受财枉法20、义绝(二)单项选择题1、B2、B3、C4、D5、B6、C7、B8、A9、C10、D 11、D 12、B 13、C 14、D 15、D 16、D 17、C 18、A19、A 20、B(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D3、BCD4、BC5、ABC6、ABCD7、AB 8、ABCD 9、ABCD 10、ABCD(四)判断正误题错误的有:1、2、7、8、11、14、15、16、19、23、25、28、29、32、33、34、37、40。
正确的有:3、4、5、6、9、10、12、13、17、18、20、21、22、24、26、27、30、31、35、3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