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空15师

合集下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工资及部分物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工资及部分物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工资及部分物价以下史料的时间段在1965年至1975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除部队外不论什么行业几乎都实行两种工资制度,即政治系列与技术系列工资制度。

其中政治系列按行政级别,从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到基层办事员共分为30档;技术系列按技术等级,从总工程师、科学院院士、大学一级教授、研究员到实习生分18级。

行政级别、技术级别对应的工资如下:一、行政级别工资1级(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党中央主席)月工资(下同):644元2级(上述职位副职):581元3级(上述职位副职):577.5元4级(秘书长、委员、部长、省长):460元5级(同上):414元6级(同上):368元7级(同上):322元8级(同上):287.5元9级(上述职位副职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办的司局长):253元10级(同上):218.5元11级(同上):195.5元12级(同上):172.5元13级(处长、副处长):155.5元14级(同上):138元15级(同上):124元16级(副处、科长):110.5元17级(副科级):99元18级(副科级):87.5元19级(1级办事员):78元20级(2级办事员):70元21级(3级办事员):62元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23级(5级办事员):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24级(6级办事员):43元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26级(8级办事员):33元27级(9级办事员):30元28级(10级办事员):27.5元29级(11级办事员):25.5元30级(12级办事员):23元行政系列中的8至12级为司局、部委办、省府办公厅主任;11至14级为处级;15至18级为科长级;17至21级为科员级;22至30级为办事员级。

每个级别有交叉,这只是参考表。

每个人是什么级别根据情况而定。

二、技术系列工资对应情况1级(院士、总工、教授、研究员等)322元(与行政7级相同)2级(上述副职称)278.5元3级(同上)240.5元4级207元5级178元6级154元7级133.5元8级115元9级102元(以上为工程师级)10级86.5元(以下为技术员级)11级73.5元12级62元13级55元(大学生转正)14级48.5元(大学生实习;)15级42.5元(中专生转正)16级37元(中专生实习17级31元18级27.5元技术级工资1至3级为总工、教授、研究员、院士、主任医师的工资;4至6级为上述技术副职的工资;7至9级为工程师;10至13级为技术员;14至15级助?砑际踉保?16至18级为实习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部队作者:来源:《现代兵器》2015年第12期纪念日接受检阅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身披蓝天迷彩的空降兵部队列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受阅的空降兵部队配备先进的ZBD-03式空降战车和空投系统,具备快速机动、远程直达、纵深打击和以空制地的作战能力,是联合作战力量体系的一把“尖刀”,展现了空降兵机械化发展方向。

历史沿革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诞生的纪念日。

1950年的这一天,共和国的开国领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批准建立这支有着战略意义的新型部队。

成立之初的空降部队可以说由全军部队的精英组成,先后从37个军和3个军级单位抽调战斗英雄139名,模范289名,功臣2606名,还有整建制调入的原陆军第27军“常胜模范连”,组成了我军第一个空军陆战旅。

同年12月,该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1师,1955年又改为伞兵师,1957年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再次扩编空降兵部队,将在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中脱颖而出的陆军第15军整建制地改组成空降兵军,同时将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唯一的一支空降兵部队——空降兵第15军。

不断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王牌部队早已摆脱了“步兵加跳伞”的传统模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伞降机械化装甲步兵、炮兵、防空兵、特种侦察兵、引导兵、防化兵、野战工兵和通信兵等多兵种、多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特种兵种。

其作战装备也从组建之初的伞塔、气球、小型飞机、火炮、火箭筒,逐步发展到今天的以空降战车、导弹为主,形成了主战装备机械化、作战装备空降化和战场机动立体化的模式,真正具备了“随时能飞,到处可降、降之能打”的全方位作战能力。

摄影/蒋龙、潘乐、卢炳广、张磊、王正坤、程建峰。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鲜为人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简史回顾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鲜为人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简史回顾

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鲜为人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简史回顾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鲜为人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简史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组建于1950年12月,撤编于1953年7月。

在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志愿军空军在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的指挥下,大力发扬“敢打、敢拼、不怕死的志愿精神”,勇敢地与美国王牌空军展开抗衡、对决和激战,取得了辉煌战绩,打出了国威、军威,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国际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为了了解这段辉煌而短暂的历史之前,不访先来了解一下人民志愿军空军的前身,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的组建成立简史: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注重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避开国民党的干扰,采取各种途径和方式,选调骨干人员出国前往苏联和其他国家深造,学习航空技术。

1946年3月1日,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逐步培养了飞行、领航、航空机务、通信气象等专业技术人员。

1949年3月30日成立军委航空局。

特别是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主席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中,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重大任务。

随后,由中央军委批准,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了空军领导机关。

10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同志为空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政治委员萧华同志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王秉璋同志为空军参谋长。

并于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组建成立。

空军领导机关下设参谋部、政治部、训练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局及财政处。

同时,中央军委还任命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同志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军委航空局政治委员王弼同志为空军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部长。

与此同时,又很快组建了第一批七所航空学校(哈尔滨、长春2所为轰炸机航校;锦州、沈阳、济南、北京4所为歼击机航校;牡丹江一所运输机航校),快速训练、培养了一大批飞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2013年11月07日15: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建试办、快速发展、停滞萎缩、恢复稳定和稳固发展等主要阶段。

——初建试办阶段(1949至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了旧中国各级政府、教育界、资本家办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50多处,后都改为国有林场。

为加快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高国有林业的比重,国家在国有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同时,在天然次生林区建立了一批护林站、森林抚育站、森林经营所。

50年代中期前后,各地在试办的基础上,兴办了新中国第一批国有林场。

到1957年底,全国共建立国有林场1387处。

通过新建试办,为后来国有林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快速发展阶段(1958至1965年)。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各地掀起了大建国营林场的高潮。

1963年,林业部明确提出了国营林场实行“以林为主,林副结合,综合经营,永续作业”的经营方针。

林业部成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将32处国营林场改为实验林场由部省双重领导,5处机械造林林场由林业部直接管辖。

各省(区、市)也普遍建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机构。

到1965年底,全国国营林场达到3564处,经营面积达到10.1亿亩。

——停滞萎缩阶段(1966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期间,林业部国营林场总局被撤销,各省(区、市)的国营林场管理机构均被撤并,83%的国营林场被下放到县、公社或大队。

加上管理秩序混乱,随意侵占国有林地、偷砍滥伐国有林木之风盛行,致使国营林场经营面积缩小,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锐减,山林权属纠纷剧增。

到1976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萎缩到6.94亿亩,其中森林面积3.45亿亩、森林蓄积量10.46亿立方米,分别比1965年减少32.03%、21.05%和43.79%,损失惨重。

——恢复稳定阶段(1976至1997年)。

抗美援朝蒋道平击落美头号王牌飞行员 48年后确认(三)

抗美援朝蒋道平击落美头号王牌飞行员 48年后确认(三)

抗美援朝蒋道平击落美头号王牌飞行员48年后确认(三)王牌对王牌4月12日7时35分,蒋道平在团长樊玉祥率领下,12架战斗机编队,按空联司令部的命令飞向龟城、清川江地区上空,其作战任务是保护水丰发电站和鸭绿江大桥。

按照地面指挥所指示的航向、高度,编队飞到龟城附近上空以后,蒋道平搜索敌情时没有注意到编队转弯,转眼一看自己又成了单机。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他发现一个敌机大机群正迎面而来。

敌机每批4架,一批接着一批向北飞,总数有三十多架。

蒋道平和敌机机群不在同一高度,又有些薄云作掩护,因而并没有被发现。

即使被敌机发现了,这样的大机群显然是有重大战斗任务,不会和途中遭遇的一架单机纠缠。

蒋道平远远地掉头,跟在敌机机群后面,等候着狩猎的机会。

蒋道平曾回忆,当时自己的飞行技术差,打下敌机全凭射击技术过硬,这话里多少有些谦虚的成分。

在4月12日这天的空战中,单机面对三十多架敌机还敢发起攻击,足以说明他的胆量。

耐心地寻找机会而不是贸然“单刀赴会”,更说明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蒋道平很清楚,敌机不会一直往北飞,在中朝边境之前总会转弯。

他就等着那个时刻,切半径过去,半路截杀。

果然,在视线所及之处,最后两架敌机开始转弯。

蒋道平压下机头,猛冲过去。

距离被很快拉近,蒋道平用瞄准光环套住了后边的敌僚机。

射击距离进入800米时,他狠狠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这几炮并未击中,那架僚机做了一个机动规避动作,慌忙逃走。

蒋道平没理他,迅即又套住敌长机,在距离600米处三炮齐发、连续开炮,直到把这架F-86打得冒起了黑烟。

此时,航空时钟的指针指向了7时55分,地点在朝鲜龟城的上空。

那架敌机歪着身子,飞向黄海海面。

飞行员不久跳伞,飞机直落海里。

蒋道平只有单机一架,也不恋战,击落敌机之后马上拉起,蹿升至万米高空,随即返航。

蒋道平1953年4月12日清晨击中的这架F-86飞机,当时经过胶卷判读、过程核实等程序,由空15师上报空联司(中苏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战果评审委员会确认为击落战果,存入空联司档案。

志愿军空军四大王牌资料

志愿军空军四大王牌资料

志愿军空军四大主力师按在朝鲜空战的战绩排名,志愿军空军的前四位是空三师、空四师(即现在的空一师)、空十二师、空十五师。

这几个师的现状:空一师、空三师现在分别是所在军区空军的排头兵,在全空军也是“拳头”部队;而空十二师、空十五师在所在军区空军处于末位,在全空军也是垫底。

因为抗美援朝出色战绩,空一师、空三师至今仍坐在空军航空兵的前几把交椅上,换装也总是优先,干部提升机会也比别人多。

空三师是第一个换装苏27的,后又换苏30;空一师则是第一个换装组装的歼11,现在又是第一个换歼11B,而且两个师都有一个团装备了歼10,整体上属于三代机师了。

由此看来,抗美援朝的战绩,对空军各航空兵部队此后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是有直接联系的。

但是空十二师、空十五师还在二代机队伍里混,总也轮不上换装.现在隶属北空的空十五师,有“辉煌的历史、悲惨的现实”,编成也只有两个团,空军唯一的歼强混编师,分别装备小七和小强,已跌进空军“最老旧飞机”行列,而且飞机还“缺额”。

这个师经常把抗美援朝中击落5架敌机的二级战斗英雄蒋道平(逝世)请来给飞飞们鼓鼓劲,长长威风,但也始终没怎么提起来。

在抗美援朝中,空十五师击落击伤敌机排名靠前,不过1:1.16的敌我机战损比,算起战损率也靠前。

该师换装轮不上,又处山坳坳,老觉得命不好,心里阴阴挥之不去。

在这个师盖房子看风水、飞飞上天要看黄历,从后人身上一点都找不见老前辈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北空首批歼10落到二十四师。

空十五师在北空末位的位置上,看来三五年内不会有啥变化。

在抗美援朝中,空十二师是空军进步最快的航空兵师,尤其是该师的三十四团,志愿军空军(空联司)司令员聂凤智曾称赞该团“象一只有力的铁拳,只要它伸出去,就一定会把敌人打痛!”并且还曾报告给毛主席,开局打下的基础应该很不错。

以后,这个师的得宠和倒霉都与一个人有关——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鲁珉。

抗美援朝时,鲁珉在三十六团,回国后还击落了一架RB-17侦察机,首创我军在夜间无光空域击落敌机的作战记录,任团长时则到了王牌三十四团。

空天杯”航空航天知识比赛题

空天杯”航空航天知识比赛题

空天杯”航空航天知识比赛题“空天杯”航空航天知识比赛题1.世界上公以为最早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起源于我国的_B____。

A.木鸢B.风筝C.带鸟翅飞翔的人2._ __年9月19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带着自个儿研制的热气球,在巴黎凡尔赛宫作表演,气球在空中飘行_____分钟,被公以为世界上第一具热气球。

_C_A.1781,4B.1782,6C.1783,83.莱特兄弟以滑翔机为基础制成了飞机,于___B__试飞成功,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空中动力持续飞翔。

A.1903年12月14日B.1903年12月17日C.1903年11月14日4.冯如被称为“中国航空之父”,他在__C___年制成了他的第一架飞机并举行了试飞。

A.1912B.1911C. 19095.国际航空联合会成立于___ C __年。

A.1903B.1904C. 19056.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空军成立于_A____。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B.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C.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7.飞机第一次走上战场是在:___A__。

A.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B.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C.1911~1912年的摩洛哥战争8.飞机首次参战是执行___B__任务。

A.通信联络B.航空侦察C.空中布雷9.首次空中轰炸使用的武器是:___C__。

A.航空XXXB.XXXC.XXX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的要紧武器是:__A___。

A.机枪B.机炮C.步枪11.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于___C__在北京南苑成立。

A.1911年9月B.1912年9月C.1913年9月12.1913年冬,北洋政府征讨蒙古叛军,南苑航空学校派人驾驶飞机随军助战,对叛军实施了__ B?___,这是中国首次将飞机运用于实战。

A.空中扫射B.空中侦察C. 空投传单13.世界上第一次航空博览会是_____年在_____进行的。

CA.1910,德国汉诺威B.1909,法国兰斯C.1909,法国巴黎14.中国第一具经政府批准在国外学习飞翔的留学生是__A___。

人民空军发展历程

人民空军发展历程

人民空军发展历程空军空军是人民解放军中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专业技术兵种组成的攻防兼备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

毛泽东为空军的题词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空中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和以空军为主的空中作战行动,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

军区空军下辖航空兵师、地空导弹师(旅、团)、高炮旅(团)、雷达旅(团)以及其他保障部队,在重要方向和重点目标区设有军级或师级指挥所。

人民空军同新中国一起诞生。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成立,人民空军作为一个新军种,正式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

但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选派干部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

抗日战争初期,又选派40多名红军干部组成航空队,去新疆学习航空技术。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在东北建立第一所航空学校,培训了一批飞行和航空工程机务干部,为人民空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骨干。

1949年3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建军委航空局,统一领导中国人民航空事业。

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在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机关的基础上,合并军委航空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

8月15日,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建第一个飞行中队。

10月,又增编了一个空运分队。

11月11日,空军领导机关奉命宣布成立,并随之确立了“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和先办航校、后建部队的原则。

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以从陆军调来的建制部队、优秀指挥员和原东北航校的人员为骨干,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原国民党航空技术人员参加,新办的第一批6所航校先后开学,加紧培训航空学员。

1950年6月,以航校第一期速成班毕业学员为主,组建了由歼击、轰炸、强击、侦察、运输等航空兵师、团和新的航空院校,并以各大军区航空处为基础,成立了各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空军编成中增加了高射炮兵、雷达兵等兵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空15师目前蜗居在太原的15师,深受林彪事件的影响。

原师副政委刘宝文,刚从空军学院调到师里。

就赶上9.13,被作为死党,关押数年。

15师更是被认为是空四军参与政变的骨干队伍,从李世英师长、丁卓师政治部主任开始,包括45团团长顾善春等正内的200多人被无端收审,进入上海五角场空军干部学院办“学习班”。

从1973年开始,3年时间里,全师85%以上的人员被更换(战士复员,干部则转业)。

战斗力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当年把15师放在南空,可是作为空军头等主力使用的。

“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口号就是15师李学武特级飞行员提出来的。

15师下辖3个团:43,44,45;一个独立大队。

其中44团是训练团,有32架米格15双座教练机,驻扎在盐城。

战斗部队驻扎在无锡硕放机场。

硕放机场是50年代苏联人帮助建造的中型轰炸机场,一条混凝土跑道,厚1m;跑道长2800m。

一条辅助跑道。

每个战斗团实行“三三制”,即3个大队;每个大队辖3个中队。

每个中队有4架歼六丙。

因此一个团有36架歼六。

独立大队实际也是团级单位,有4架“乌米格15”,即装有雷达,能够夜间战斗;有2个中队8架歼六甲,也是可以夜间战斗的型号。

有两架歼五教练机。

所以当时15师是标准的全装满员的甲类战斗师。

既有72架歼六丙;8架歼六甲;4架“乌米格15”;36架歼五教练机。

地勤方面。

以45团为例,编成有一个机务大队(营级),下辖3个机务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机械分队,一个军械分队,一个无线电分队,一个特设分队。

机械分队编制有:分队长1人;机械师4个;机械员8人。

军械分队有分队长1人;军械师1人;军械员4人;无线电分队有分队长1人;无线电师1人;无线电员4人;特设分队分为仪表和电气两个小组。

有分队长、付分队长各1人;电气小组4人;仪表分队4人;其中电气师、仪表师各1人。

中队有中队长、付中队长、指导员、付指导员各一人。

因此,一个机务中队有40人。

一个机务大队有125人左右。

由于当年“三支两军”的影响,部分军人到地方支左,因此部队扩编,实际人数要多20~30%。

笔者所在的45团机务一中队无线电分队,有3个人支左,在岗6人,超编了2个人。

当年歼六丙的造价为60万/架。

1969年刚刚进部队时,所在的45团飞行1大队应该配备12架歼六丙,实际只有8架。

70年、71年陆续从成都和沈阳接回来10多架歼六丙,才实现了满员。

飞行员多,基本上每架飞机配了2、3名飞行员。

45团有36架飞机,飞行员则多达100余人。

每个飞行日,基本是人歇机不歇。

好一点,飞行员一年的飞行时间有50小时,一般只有3、40小时。

当然,歼六丙的留空时间也短,最长不到80分钟。

每次训练,一个起落不过3、40分钟;每天4~6个起落;每周能飞2天就不错了。

也受发动机寿命短的影响。

歼六发动机中修时间50小时;大修时间100小时。

再次大修要回厂返修。

因此现场的发动机使用寿命不到200小时。

发动机在地面试车,2个小时折合空中1个小时。

中修在外场修理厂进行。

大修在内场修理厂进行。

外场修理厂属于15师;内场修理厂归硕放基地。

每次飞行,基本以团为单位进行。

今天43团飞行训练,明天是45团训练。

如果进行夜航训练,还要避开独立大队的训练。

每次飞行训练,除去“趴窝”的,即有故障不能飞的,进修理厂大修的,战备值班的……也就是30来架上起飞线。

战备值班飞机一般要3架——其中有一架是备份的。

赶上一级警报,双机起飞。

每逢休息日,各飞行团要布置战备值班机组。

通常按照4机——一个中队的规模排班。

相关地勤机组,包括军械、无线电、特设的,人员就地休息,不准出营房。

运输连安排相应的汽车值班,有运输人员的,有拉飞机的。

在硕放,地勤人员宿舍离汽车站的距离不超过200m;从营区到机场有1000多米的距离。

有人统计过,接到转进命令——如:四机二等,地勤人员应该在15分钟内到达机窝;30分钟内,将飞机拉到起飞线。

经常进行演练,从下达命令到飞机完成起飞准备的时间越短越好。

机场方面,则是长期双机二级战备。

飞机防护罩拉掉,仅仅进气口堵盖不拿下来。

43、45团轮流值班。

每次一个星期。

周日晚上解除战备值班后进行换防。

二级战备值班期间,地勤人员住在机场,离飞机的距离不超过100m。

飞行员身穿飞行服。

夏天稍微难受些。

那年月,还没有空调一说。

顶多了,飞行员值班室放几块冰。

空、地勤灶一日三餐送饭到机场。

伙食比在营房饭堂要好一些。

当年的伙食标准:空勤灶——3元/日;地勤灶——0.90元/日。

地勤灶,每天中午,一荤两素;晚饭一荤一素。

由于飞机少,训练经费少,所以飞行员通常在地面的模拟驾驶舱进行训练。

一个团有两个模拟仓。

对飞行员实行的是保姆式管理。

每3、4个飞行员配备一名生活干事,同住不同吃。

干事主要负责飞行员的饮食起居,思想工作。

因为飞行员在空中要集中精力按照数据、地面坐标等进行飞行,主要靠平时的死记硬背,飞行时,没有时间看航行图。

如果有思想问题,上天后注意力不集中,闹情绪……很容易出事故。

故,一个好的飞行员实际生活中非常单纯,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很少。

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退役,不让转业、复员,分配到其它部门任职,养起来,直到退休。

这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情况。

运输机、轰炸机的情况不是这样。

歼六飞机的超短波电台有6个无线电频道。

6频道是国际频道,用于同民航通话。

其余5个频道为军用。

各频道分配如下:各大空军军区独立各成系统,第5频道在各军区通用,方便飞机跨区作战和转场,也就是全空军系统保留一个专用频道。

各军区要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区内统一指挥。

空军各军要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一级统一指挥、调动;师里控制剩下的两个频道,基本上是平日训练用一个,战斗情况时用另一个。

每月要进行频率调整。

一般调2到3个频道,调4个频道的机会不多。

没有调5个频道的情况。

因为调频的时间一般在休息日的下午3~5点。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军区天空一片混乱,呼叫、对频道的、调整发射的……因此起码要保证一个频道不动,以便出现空情时,作战飞机能够不受调频影响。

战斗机有60个石英晶体,用60个编号称谓,平时放在师保密室。

需要用的时候,凭军区保卫部的通知领用和归还。

晶体中有10个作为战备,平时不让动用,只有战争期间可以动用。

全军一致。

所谓石英晶体,利用该晶体具有的压电效应,在开机突发电压(流)的作用下,与电压中的某个谐波成分产生共振,经过检波、放大,成为调幅波的载体……。

每块晶体的固有频率不相同,因此构成不同的(超)高频(率)。

飞机电台上有六个晶体,因此有六个频道。

每次更换晶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频率。

歼六丙的无线电专业有7种设备,即:短波电台,无线电罗盘,测距雷达,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

护尾器其实是一种雷达接收器。

当年海南岛空战中,我军飞行员从护尾器的狗叫声中,知道美军机发射了导弹,于是急忙拉高跃升,躲开了导弹攻击。

结果,美军的空空导弹将飞在前面自家的战机击落。

因为护尾器性能不稳定,有时自己瞎动作,所以飞行时,飞行员常常将其关掉。

自从有了海南岛的战例,飞行员再也不敢擅自关掉护尾器了。

1970年前后,沈阳飞机制造厂企图用半导体代替电子管,改进护尾器,拿着样品到15师进行试验。

因为每次更换护尾器,地勤人员要架高梯到机尾上方进行拆装,很不方便,很累,所以地勤干劲不大,在高梯上磨洋工。

另外,半导体护尾器性能更加不稳定。

折腾了2个月,不了了之。

从这次飞机设备改造中,也看看到但是我国技术力量不强,许多装备、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很低很低!测距雷达,地勤管它叫“半雷达”。

只有测距功能。

要靠飞行员肉眼看到敌机,然后让机头对准目标,打开测距雷达,获取目标的距离并用光点套住;一旦进入射程即可开炮。

歼六甲上的“全雷达”,可以自己搜索目标,并完成测距……“全雷达”与“半雷达”的区别:前者能够搜索自动目标,后者仅仅有测距功能。

因此,歼六甲可以用于夜间战斗;歼六丙仅仅在白天作战。

飞机用于瞄准的系统有两套:半雷达测距、瞄准算一套;还有一套是光学瞄准系统。

一旦半雷达失效,就要靠飞行员前上方的光学瞄准系统进行人工测距、瞄准了。

罗盘分为电罗盘和磁罗盘。

电罗盘归无线电专业管,磁罗盘归特设分队的仪表专业管。

电罗盘依据导航台给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工作;磁罗盘依据的是地球磁场。

1971年9月的那天,周恩来下达全国禁空令后的措施之一就是关闭全国各地的导航台。

导航台信号没有了,电罗盘上的指针飘忽不定,或者根据干扰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指示;或者指向国外的导航台信号。

两种罗盘配合使用。

以磁罗盘判定大致方向,用电罗盘确定目标航线。

所以飞跑道没有正南正北的,总是与南北极形成一个角度。

如果跑道与南北极处于平行状态,磁罗盘会把南北极误认为是跑道方位。

指示高度的仪器仪表也是两套——即无线电高度表,特设高度表,两者工作原理不一样。

无线电高度表采用雷达测距原理,依靠发射天线向地面发射电波,同时向鉴别器传送一个同步信号;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被接受天线收到,与鉴别器的同步信号比较,会得到一个时间差值,根据电波传输速度,可以方便地转换成距离。

特设高度表是依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工作。

飞行一般以无线电高度表为准。

信标机的作用:为了准确引导飞机降落,在跑道中心延长线两端1000米和3000米的地方安置了向上垂直信号发射器,飞机只有对准了跑道,才能在飞过这两点时接受到信号,耳机里有不同的提醒声音。

这个接受两点信号的仪器就是“信标机”。

根据信标机的提醒,飞行员要做的工作是在飞过3000m时检查飞行高度是不是在规定范围之内,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要进行调整。

飞过1000m时,再次检查飞行高度,如果不符合规定,就要做复飞的准备了。

只有在飞过1000m时飞行高度在规定范围之内,才能进入正常降落的程序。

1971年禁空令发布后,各地机场除了关闭导航台外,信标台也关闭。

飞机及时到了机场上空,因为没有信标台的指引,很可能对不准跑道;或者控制不好进场降落的高度。

罗盘、导航台、信标台和信标机,配合起来,使飞机能够飞上天,又安全地落下来。

以前,中国空军无法到南海巡逻,护卫祖国领空安全,除了飞机航程短的因素外,也跟南海没有导航设施,没有信标台等因素有关。

近几年,南海方向的战场建设进展迅速,建设了一批自动导航台和自动信标台,我军飞机可以正常到那里巡航了。

敌我识别器不常用。

无论训练飞行还是战斗起飞,飞行员一般不打开。

无线电员(技师)平时也不检查。

当年杜凤瑞牺牲的那场战斗中,我军高炮就击落了自己的一架战斗机。

应该是敌我识别器没有起作用;也可能是地空配合不熟练所致。

至于各种设备必须的电源中心,由2台发电机(用一备一)和硒整流器组成。

很奇怪,当年飞机上不用硅整流器,而是用硒整流器。

在部队4年,只听说过一次兄弟单位硒整流器击穿的故障。

可见歼六丙上电源中心很皮实。

电源中心归特设分队的电气小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