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合集下载

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精选9篇)

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精选9篇)

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精选9篇)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精选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名人故事: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故事篇1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

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喜泪沾裳。

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

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丢下了优厚的薪俸、汽车和洋房,怀着一腔热诚,携全家,登上一艘轮船于1950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中填上了:“初中毕业”4个字。

这对华罗庚来说是个难忘的字眼,而对别人来说又是个费解的事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着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因家贫辍学、只有中学学历而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国数学家是( )

因家贫辍学、只有中学学历而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国数学家是( )

因家贫辍学、只有中学学历而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

1924年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年仅14岁的华罗庚便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里当伙计。

他的中学老师很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学数学。

19岁那年,华罗庚突然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残疾。

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有名的教授的一篇论文中有错误,一个数值算得不对。

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

1930年,这篇文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

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注意,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

大家都说不知道。

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知道华罗庚这个人。

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
一个自学青年。

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人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

1931年,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从浙江来的华罗庚。

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拄着拐杖走进了清华园。

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华罗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

然而,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被同学们戏称为“呆子”。

然而,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对数学充满了热爱。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和研究数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曾经说过:“勤奋就是我的天赋。


在中学时期,华罗庚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王维克,他非常欣赏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并给予了他很多指导和帮助。

在老师的鼓励下,华罗庚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并在19岁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数学论文。

然而,华罗庚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支付去国外留学的费用。

于是,他决定在国内自学数学,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数学界赢得了荣誉。

华罗庚的勤奋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这个故事展现了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和勤奋精神,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

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

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

但他并不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

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

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

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

熊庆来爱才‎心切,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

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

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

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

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

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列宋尼博‎物馆,被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历程。
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14):记叙了华罗庚中学毕业失 学在家,自学数学的过程。 第二部分(15-39):在金坛中学当会计期间, 继续钻研数学。
(一)(15-21):写华罗庚得到王维克老师的器重, 破格担任数学教员。 (二)(22-35):写华罗庚大病一场,但依然痴心于 数学,关心那篇数学论文的下落。 (三)(36-39)论文被杂志录用,华罗庚激动不已。

总之华罗庚自学数学的成功因 素,主要是他自己的主观努力,但 与他中学的老师和社会上的贤明人 士对他的帮助也分不开。
• 二、华罗庚以初中毕业的基础自学数学, 并指出大数学家的错误,这表现华罗庚 怎样的精神?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后练习二) •
明确: • (1)不迷信权威,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做事慎重。 • (2)启示:不迷信权威,要敢于独立思考。 但自己认准了正确的也不妨向周围的前辈商量 • 请教,使自己的结论更有把握。



• 课后练习一
• 一.归纳华罗庚自学数学成功的因 素?
• 提示:大家学了哲学,分析因素(原因) 时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看,各个方面又可以 具体找找。
• 明确:
• 1.华罗庚本人有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坚持顽 强自学的精神。
• 他用5年时间一点点地自学高中3年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 课程,为未来独立研究数论,打下了坚实的牢固的基础。
华罗庚勤于思索, 一有所得便记在身 边的物品上,他的 扇子、请柬等都有 他辛勤思考的记录。 这张照片摄于1985 年6月1日他赴日访 问前夕。
华罗庚(左二)在哈尔滨向群
华罗庚经常去工厂和工人一起总结生产实践中的经验,进 行科学研究工作,使科学研究工作为生产服务。这是他在北 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和工人陈炳才一起,研究用统筹优选法 提高生产效率问题(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自学成才数学大师华罗庚

自学成才数学大师华罗庚

不可想象这大数学家也曾在数学这一科 考试不合格吧?这是他读初中一年级时候 的事情.有人曾问他是不是因为他曾触犯那 位老师 ,老师故意不给他合格,他说:“不是, 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得老师的.” 经过这次 教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 一用功锋芒立显,数学老师每逢考试的时候, 就把他拉过一边,悄声对他说道:“今天的题 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
1927年春天,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 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读职业学校 的费用虽然较少,一个学期(半年)的 膳费和杂费也得五十块洋钱.华罗庚因 是清贫学生,申请免交学费已得学校当 局批准,但膳费是必须自己出的,他的父 亲已经罗掘俱穷,这五十元是再也筹不 出来了,于是华罗庚虽然只差一个学期 就可毕业,还是被迫退学,回乡帮父亲料 理那间小小的杂货店.
十九岁那年, 母亲因病逝世,他自己也染上极其 可怕的伤寒病,这几乎毁了他的一生. 这场大病,从 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足足病了半年.请来的老中 医对他父亲说:“不用下药了,他想吃什么就给他 吃点什么吧.”但即使是在病重的时候,他也还是神 智清醒的.家人在楼下替他占卦算命,他都知道. “奇迹”出现,他并没如医生断定那样夭亡,到了第 二年端午节那天,他终于能够起床了.这“奇迹” 或许正是由于他那顽强的求生意志,才能战胜死 神吧.但可惜“奇迹”的出现也未能使他恢复如 初,而是造成了一个“终身缺憾”. 他左腿胯关节 骨膜粘连,变成僵硬的直角.从此,他必须扶着拐杖
杂货店生意不好,他父亲帮人收购蚕丝, 白天收购,晚上算账.有一晚算错了一千多元, 算不清明天就不能开工.金坛有“拜狐仙” 的迷信风俗,有人就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 可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 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道,不要求狐仙了,让 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本 领,但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 薄交给他.结果华罗庚牛刀小试,没花多少时 间就把账目算清了.

华罗庚勤奋成才的故事

华罗庚勤奋成才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5)男,汉族,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

生前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为中国当代数学发展及其应用作出重大贡献。

他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边做工边自学。

1930年春,他的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

随后,华罗庚出版了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并先后赴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给他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

他在多复变函数、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

在生命的最后20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双法”——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

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是中国的人才。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华罗庚,那可是咱们中国数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故事简直比传奇还传奇,让人听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吃了颗定心丸,对数学这门学问充满了敬意和热爱。

说起来,华罗庚老爷子,那可是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家里穷,没条件上学,他就自己琢磨,把书本上的知识当成宝贝一样,翻来覆去地看,硬是把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给啃了下来。

用咱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自学成才”,简直就是学霸级别的存在。

后来,华罗庚凭借着对数学的痴迷和天赋,一步步走到了学术的前沿。

他研究的那些数学问题,高深莫测,就像是大海里的珍珠,一颗一颗地被他捞了上来。

他不仅在代数、几何、数论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开创了中国的“数学学派”,这可是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要说华罗庚的贡献,那可真不是盖的。

他提出了好多新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就像给数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就拿他的“华氏定理”来说吧,那可是解决了一大类数学难题的利器,让多少数学家们拍手叫好。

还有他研究的“优选法”,这可是直接应用到了工业、农业等实际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国家的发展出了大力。

华罗庚老爷子不仅在学术上厉害,他的人格魅力也是杠杠的。

他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就像是个大家长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他的学生们都说,跟着华老师学习,那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他常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只要有梦想,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华罗庚的故事,就像是咱们中国数学界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什么是真正的追求。

他让我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探索未知,为了服务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数学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华罗庚那样,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于探索,不断前行。

也许咱们成不了像华罗庚那样的数学大师,但至少咱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有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高年级班第组学生姓名:________ 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华罗庚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1 课时
学案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顾迈南
2、学习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3、归纳传主成长经历。

【学习任务】
目标1:展示ppt(10)
1.走近作者
2.传主华罗庚简介
3、注音、词汇积累
署()名苏家驹()扉()页
勤能补拙( ) 怠()慢吴筱()元
一拐一瘸()怜悯()停滞()
蜚()声金瓯()鹯()褒()奖追溯()商榷()置若罔()闻出类拔萃()
目标2:通读归纳,分析品味(15)
1、速读全文,填充下列表格。

2、简述华罗庚青年时期自学成才的历程。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高年级班第组学生姓名:________ 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
课题:华罗庚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 2课时
学案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研读精彩片段,体会深层含义。

2、走近传主内心,品味独特人生。

【学习任务】
目标1:互动探究,质疑问难(15)
1、归纳华罗庚自学数学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文章中有多次华罗庚的心理独白的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具有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表现在哪里?目标2.探究理解,揣摩情感(15)
1、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

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2、华罗庚以初中毕业的基础自学数学,并指出大数学家的错误,这表现华罗庚怎样的精神?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