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方案
宽带直流放大器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摘要:本系统以MSP430F169为控制核心,利用可变增益放大器AD603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THS7001设计的一个宽带直流放大器。
该直流放大器的工作的增益范围为0~60dB,通频带为0~10MHz,可以实现步进为5dB的增益参数预置。
通频带内电压增益起伏在1dB以内。
系统供电模块采用LM78和LM79系列芯片配合NE5532运算放大器将输出纹波控制在5mV以内。
关键词:宽频、直流放大器、差分电路、AD603;1总体方案论证1.1总体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多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每一级的增益都可以由反馈控制。
该方案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在于系统较为复杂,系统稳定性差。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和FPGA结合控制运算放大器的方式,利用FPGA功能强大、运算速度快的优点对电路增益信号进行闭环回路控制。
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高,但是缺点在于方案实施成本较大。
方案三:采用MSP430F169单片机控制可编程增益运算放大器的方式。
其具有成本低、软件编程灵活、控制功能强大等特点。
但是缺点在于其运算速度没有FPGA等芯片高;比较这三个方案后,我们认为本题对单片机的控制要求没有特别高的速度,出于对成本控制和系统的稳定性的考虑,我们决定使用方案三作为系统实施的主要方案。
即使用单片机为主要控制芯片对系统的放大增益进行调节。
1.2主要模块设计选择1.2.1 前置放大模块方案一:采用宽频运算放大器构造射级跟随器。
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但是由于采用射级跟随器的方式,该方案不会产生电压增益,对后级电路的增益放大要求比较高。
方案二:采用斩波式运放ICL7650构造斩波式电路。
该方案能有效提高性能如温漂稳定性,但是在频率上会产生奇次谐波的干扰,且该运放带宽达不到10MHz这一要求。
方案三:采用低噪高精度运算放大器AD8027构成差分电路。
该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式电路,可以有效的消除直流放大器的零点漂移等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题目要求的宽频带的参数要求,我们放弃使用方案二,而后级电路我们决定选用AD603和THS7001的方式产生的增益并不能达到60dB,所以我们采用可以产生一定增益的方案三为实施方案。
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摘要本系统以两级直接耦合的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为核心,外加跟随器OPA642和电压放大器AD811配合,实现了增益可调的宽带直流放大器。
系统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前置放大电路、可控增益放大电路、后级功率放大电路、单片机显示控制模块。
可控增益放大电路由两级直接耦合的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构成,可实现-20dB到40dB的增益调节范围,配合AD811的固定增益实现0dB到60dB的增益调节范围;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由高速缓冲器BUF634扩大输出电流,提升放大器的带负载能力。
第二级AD603与固定增益模块间加入直流偏移调零模块,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整个放大器的直流偏移。
为解决宽带放大器自激问题及减小输出噪声,本系统采用多种形式的抗干扰措施,抑制噪声,改善放大器的定性。
关键词:宽带放大器,可控增益,调零电路,固定增益,功率放大一、系统方案1. 方案比较与选择 (1)可控增益放大方案一:采用可编程放大器的思想,将输入交流信号作为高速DAC 的基准电压,用DAC 的电阻网络构成运放反馈网络的一部分,通过改变DAC 数字控制量实现增益控制。
理论上讲,只要DAC 的速度足够快、精度足够高就可以实现很宽范围的精密增益控制,但是控制的数字量和最后的20dB 不成线性关系而成指数关系,造成增益调节不均匀,精度下降,因此不选用此方案。
方案二:选用两级集成可控增益放大器直接耦合作为增益控制,集成可控增益放大器的增益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控制电压由单片机控制DAC 产生。
单级集成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具有-10dB 到+30dBdB 的增益控制范围,两级级联后理论上可达到-20dB 到+60dB 的增益控制范围,精度达到0.5dB,带宽90MHz ,可以满足题目指标要求。
采用集成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实现增益控制,外围电路简单,便于调试,而且具有较高的增益调节范围和精度,故采用此方案。
(2)功率放大电路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实现宽带功率放大器,可以实现较大输出电压,但需采用多级高频放大电路,受电路分布参数影响,调试难度大,带宽难以保证,所以不选用此方案。
宽带直流放大器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摘要:宽带直流放大器采用低噪声放大器INA217和可变增益宽带放大器AD603来提高电压增益。
当输入电压有效值<10mV时,电压增益A v可达到60dB左右,并在0~60dB范围内可实现手动连续调节和5dB的步进调节。
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时,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为4 V。
输入电阻≥50Ω,3dB通频带为0~8MHz,在0~7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放大器的电源采用三端稳压芯片LM317、LM337,经电容滤波后得到较小纹波的电压,能够满足放大器的要求。
此外,该放大器的增益均可预置并显示,能实现对增益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
一、系统设计方案1. 方案比较及选择(1) 宽带直流放大器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
主要应用场效应管或三极管控制增益,为了满足增益60dB的要求,可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实现。
本方案由于大量的采用分立元件,如三极管等,电路比较复杂,工作点难以于调整,增益控制和高带宽均难以实现,尤其增益的定量调节非常困难。
不可控因素较多,调试难度大。
此外,由于采用多级放大,电路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自激现象。
方案二:采用集成芯片。
为了保持带内增益平坦,在低频部分应用低噪声放大器INA217进行增益补偿。
通频带内采用AD603进行增益可控放大,AD603是一款宽带、低噪声、精密控制的可调增益运放。
温度稳定性高,最大误差为0.5dB。
AD603单级实际工作时可提供超过20dB的增益,通过前后级放大器放大输出,在高频时也可提供超过60dB的增益。
后级采用宽带运放AD811进行增益补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路集成度高,稳定性高,工作点容易调整,控制方便。
因此采用方案二。
(2)直流稳压电源电源模块是放大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单元模块。
温度系数、电压稳定性及抗噪性能是基准源的重要指标,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及性能指标。
方案一:采用开关电源。
开关型电源的稳压范围比较宽。
而且开关电源可以省去电源变压器,整体比较轻便。
宽带直流放大器

宽带直流放大器摘要:本系统主要由五个模块电路构成:前级放大、中级程控放大、宽带预制、单片机显示与程控模块。
前级放大由电压反馈型放大器OPA820进行小信号放大,中间级由可程控放大芯片VAC810对前级信号进行放大,最后通过低噪声电流反馈型运放THS3091进行功率放大以达到有效值10V的输出。
宽带预置部分由继电器控制滤波部分来达到放大器宽带0~5M,0~10M的预制。
程控模块对放大的0~60dB的程控,宽带的预置与液晶的显示。
关键词:MSP430f449 OPA820 VAC810 THS3091目录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3)1、增益控制部分 (3)2、低通滤波器部分 (3)3、功率放大部分 (4)二、方案总体描述 (4)三、理论分析与计算 (5)1、增益分配 (5)2、通频带内增益起伏的控制 (6)四、模块电路设计 (6)1、前级放大电路 (6)2、程控放大电路 (7)3、低通滤波电路 (8)4、后级放大电路 (9)5、功率放大电路 (10)6、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11)五、程序设计 (13)六、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 (13)1、通频带测试 (13)2、预制电压增益测试 (14)3、噪声电压测试 (15)七、参考文献 (16)一、方案设计与论证1、增益控制部分方案一:AD603是一款低噪声高增益的压控芯片,AD603增益与控制电压的关系为AG(dB)=40Ug+10,输入控制电压Ug由AD603的1脚输入,控制电压范围为-0.5~+0.5,增益范围为-10dB~30dB。
单片机可以通过D/A(将数字量转换为对应的模拟电压量Ug)来控制AD603的放大倍数。
但是AD603的零漂比较大,顾方案待定。
方案二:VAC810具有宽带低噪声,宽带25MHZ,并且以dB为单位的线性增益的特点,增益控制范围为-40dB~40dB,增益与电平关系为:G(dB)=-40(Vc+1),Vc为VAC810的增益控制电压,范围为-2V~0V。
宽带直流放大器

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报告宽带直流放大器摘要:本设计采用STC89C52RD单片作为其测试和控制核心,能够测试放大前后信号的有效值,通过闭环反馈,实现放大增益的稳定。
本系统用单片机控制模拟开关进行增益程控,控制A/D1100采样,控制数模转换器反馈增益状态,控制LCD数据显示,使整个系统能够协调工作,实现宽带直流放大、稳定增益、增益连续调节的功能,AGC功能,高、低频功率放大。
关键词:宽带直流放大,功率放大,AD1100,AGC1. 系统方案1.1系统基本方案经研究,本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系统:处理器,控制放大系统,显示、按统,检波、反馈系统。
通过按键进行频率范围选择,放大增益选择。
经处理器处理后,输出指令,控制放大系统选择正确的放大通道增益。
在输出端设置检波,处理器分析输出信号后,将反馈信号回馈给放大系统,以达到增益稳定的效果。
系统框图构架如图。
图1-1 基本系统框图1.1.1 处理器的选择根据宽带放大器的性能要求,本系统需要处理器辅助的步骤有:测得输入电压信号的频率、根据输入信号频率选择不同的放大通道、将当前的放大状态和放大倍数显示于LCD。
分析可以发现该系统对处理器的要求并高,只要保证能够测得较为精确的信号频率,因此我们决定选用STC51系列单片机,其中一款STC5A6S2自带了0Hz至4MHz测频功能,该处理器既能很好地完成处理任务又可以降低制作成本。
1.1.2 模块方案比较、论证和选择(1) 检波反馈模块:为了得到稳定的放大增益,且达到要求的1dB的波动范围,首先要在输出端设置一个输出信号的幅值检测点,处理分析后合成反馈信号。
方案一:利用AD637作有效值检测,AD637使用简单,且精度较好,但是在我们测试时发现,它的高频响应并不是很好,因此我们试图采用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在隔除直流的前提下,交流信号的峰值与其有效值呈线性比例关系。
因此可以采用包络电路提取其峰值,经过包络电路后的信号为一直流信号,容易测得。
宽带直流放大器的设计

经比较, 选择方案三。 2、可控增益放大器方案选择 方案一:DAC 控制增益。该方案从理论上讲, 只要D/A 的速度够快、精度够高就可以实现很 宽范围的精密增益调节。但是控制的数字量和 最后的增益(dB) 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成指数 关系, 造成增益调节不均匀、精度下降, 且 其增益动态范围有限, 故不采用;
3、程控增益控制 AD603的基本增益公式为: Gain(dB)=40VG+10 其中,VG是差分输入电压,单位是V,Gain是 AD603的基本增益,单位是dB。 两片AD603级联,总增益公式为: G(dB)=40VG1+40VG2+20 其中第一级AD603的2脚电压为V12=0.5V,第 二级AD603的2脚电压为V22=1.5V。
宽带直流放大器
一、方案比较与论证
1、滤波电路选择方案 方案一:采用RC 滤波电路, 但RC 滤波衰减 很大; 方案二:采用LC无源滤波器。但是LC无源滤 波器含电感参数设计较复杂; 方案三: 利用高速宽带运放OPA690 设计二 阶巴特沃思滤波器, 其通频带内的频率响应 曲线最大限度平坦, 没有起伏, 而在阻频带 则逐渐下降为零。
3、线性相位 • 线性相位从系统的频率响应来看,就是要求它 的相频特性是一条直线,本系统中,AD603 与AD811均为线性性能很好的增益放大模块, 运放工作在线性状态,滤波器采用线性的无源 梯形网络实现,因此整个放大器系统的相频特 性在通频带内近似于一条直线,可保证系统设 计有较好的线性相位。
4、抑制直流零点漂移 • 由于AD603 有大约20 ~ 30 mV 的输出失调 电压(直流偏移电压) ,当两级AD603 之间采用 直接耦合方式时,前一级AD603 的输出失调电 压会被后一级AD603 所放大。当后级增益较 大时,放大后的信号直流电位会偏离零点,产生 非线性失真。由于AD603 本身没有调零控制 端,所以只能在第1 级AD603 之前再加一级直 流偏移调零电路。
宽带直流放大器

宽带直流放大器一、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1、总体方案设计及论证实现宽带直流放大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与集成器件构建放大电路固定增益部分采用三极管构建多级放大电路,通过调试选择适当的外围器件,达到较高的精度;程控增益部分采用单片机控制模拟开关选择不同的电阻值实现。
要想采用该方案高精度的要求,需要对外围器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繁琐的调试,效率很低,系统稳定性差,相位的线性度差,所以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整个系统都使用集成器件构成采用低噪声、低漂移、高输入阻抗的宽带运算放大器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单片机结合数模、模数转换控制压控运算放大器实现稳定的高精度线性增益控制,功率集成器件实现功率放大输出。
该方案具有温度稳定性好,相位线性度高,增益可控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可实现高功率,高质量信号输出,能很好的完成设计要求。
综上比较,本系统采用方案二;结合设计要求:小信号输入、大功率输出,所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输入信号通过采用低漂移、低噪声、高输入阻抗的宽带运算放大器OPA642作为前置电压跟随器实现了输入电阻≥50 的要求,通过单片机线性地控制实压控运算放大器AD603实现增益高精度程控,其放大倍数最大为60dB、通频带为10MHz,将信号放大至1000倍,再经过通频带选择网络实现放大器通频带预置,最后经末级放大器达到输出功率的指标要求。
整个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电压增益和通频带带宽的预置输入与显示,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
2、可控增益放大电路方案一、采用增益带宽积大的运算放大器制作多级放大电路。
以OPA842和OP37为例,利用OPA842增益带宽积大的特点,使输入的小信号充分放大,在用OP37或其他高压运放放大至有效值10V。
这种方法采用电位器或者数字电位器连续调节放大倍数,设计简洁,但是要实现数字控制的可控对数增益很不方便。
方案二、采用基于DAC的PGA方法。
可以实现D/A芯片的电阻网络改变反馈电压控制电路增益,其功能类似于电位计。
(2021年整理)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课设报告

(完整)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课设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课设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课设报告的全部内容。
目录1 设计及任务要求 (1)2 方案论证及选择 (1)3 总体设计及单元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总体设计 (2)3。
2前级放大电路 (2)3。
3后级功率放大电路 (3)3。
4电路特点 (4)3.5 元器件清单 (4)4 调试及结果分析 (5)4。
1 通电前检查 (5)4。
2 通电检查 (5)4。
2。
1前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5)4.2.2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 (5)4。
2。
3整体电路的调试 (5)4.3 结果分析 (6)5 小结 (7)6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7)6.1 体会 (7)6.2 本方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8)6。
3 改进意见 (8)参考文献 (9)1 设计及任务要求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基本要求:(1)电压增益AV=20dB,输入电压有效值Vi=20mV。
AV可在0~40dB范围内手动连续调节。
(2)最大输出电压正弦波有效值V o≥2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3)3dB通频带0~1.5MHz;在0~1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4)放大器的输入电阻≥50,负载电阻(50±2)。
参考元器件:OPA642,AD811,AD6032 方案论证及选择(1)前级增益控制的选择方案一:前级放大采用OPA642和AD603,第一级用OPA642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第二级采用AD603的典型电路放大,其增益在-10dB至30dB可调,带宽可以达到90MHz,通过改变缩放比例参考电压来调节增益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相位就是从系统的频率响应来看,要求其相频特性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
线,即 t0, 此时,信号传输不会产生相位失真。对于传输系统相频特性另一
种描述方法是群延时τ,定义为 d d。本系统各放大模块采用的放大器,
从各芯片数据手册的相频特性曲线看,不是线性相位的。椭圆滤波器通过滤波器软 件仿真,从相频特性曲线(图 3-2)看也不是线性的。线性相位可以通过一个全通 型相位补偿网络与滤波器级联来实现,不会降低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可将整个系统 的群延时波动减小。
(2)中间级联放大级:中间放大级增益最大,增益起伏主要来自于这一级。 使用两片 AD603 级联 增益平坦度为 0.2dB
(3)末级放大级:65MHz 带宽增益平坦度为 0.1dB (4)滤波器:增益平坦度为 0.1dB 总增益平坦度为 0.45dB<1dB (5)另外,直流供电的稳定性也会对各级放大产生影响。需要对直流电源输 入作电容电感的π型滤波,有效滤除低频波纹和高频分量 。
2.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
由于各运放器件及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不平坦等诸多因素,系统通频带内增益会 起伏。题目要求在 0—9MHz 的通频带内,伏控制。
(1)前级缓冲级:选择增益平坦度较小的运放,使用 OPA620,其增益平坦度为 0.05dB
放大器不自激的条件是:
当Ad j F j 1时 j 或 j = (2n+1)时Ad j F j 1
本设计的前置放大电路采取单级运放负反馈,保证了放大器在反馈条件下稳定运 行。末级功放运用相位补偿技术,加入补偿电容调整末级功放的开环特性。
三、电路设计
1.输入缓冲级
前置缓冲级采用宽带高精度运放 OPA620,它具有很低的输入噪声电流和电压, 分别为 2.3pA/Hz½和 2.3nV/Hz½,其增益带宽积为 200MHz,作前置缓冲级不需要高增 益的要求,只须保证小信号的充分放大,低噪声的供给下一级放大电路即可。另外, 该电路必须加入调零电路,补偿静态时输入失调电压造成的输出偏移。
图 3-3 4.中间放大级
AD603 有 20mV 的输出失调电压,该电压会被逐级放大,当增益较大时,放 大后的回波信号直流电位会大大偏离零点,导致输出波形信号顶部和底部出现严重 的非线性失真。由于 AD603 本身没有设置调零控制端,所以只能在 AD603 输入端加 入直流偏移调零电路。图 3-4 中 AGC 为单片机 DAC 控制增益信号接口。
5.放大器稳定性
在放大器电路中为了提高运算精度,在电路中加入了负反馈回路,且负反馈越 深,闭环特性越好。但在级联运放放大电路中,工作频率较高时,它所产生的附加 相移可能会使负反馈回路的开环增益下降到 1 而达到 180°,使原来处于负反馈的 回路的放大器转变为不可控的正反馈状态,产生自激振荡,破坏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把整个放大器分为 5 个板块来设计。前置缓冲级,中间增 益可调放大级,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电源部分和滤波器。
系统总体框图:
1.前置缓冲级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宽带高精度集成运放。 缓冲级对整个放大电路来说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前级是放大电路的基本保障, 故本设计中采用宽带高精度低噪声运算放大器 OPA620 构成电压增益为 6dB 的缓冲 级。该运放增益宽带乘积为 200M 赫兹,能很好的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二:采用普通运放。 普通运放虽然价格稍低,但是带宽和精度都十分有限,理论上虽然能用反馈的 方式扩宽通频带,但是题目要求的 10M 赫兹频带太宽,故普通低价的运放很难达到 实验要求。 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方案一能更好的完善题要求的指标,方案二虽然成本较低, 但是不容易达到题目要求,且前级配置的高低对后级电路影响很大。故选择方案一。
调节,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偏离当今电子类产品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的主题。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一,单片机 89C51 和 DAC0832 实现增益连
续可调,并可充分利用单片机拓展显示和预置功能。
4.后级功率放大电路
方案一:采用分立元件搭建 若采用分立元件,使用大功率、高速三极管推挽输出可以提高放大器的输出功, 驱动能力较强,但这种电路温度漂移严重,低频及直流时会严重影响输出效果。并 且元器件较多,布线与调试繁琐、抗干扰能力较差。 方案二:利用集成功率放大实现 若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则电路简单、调节方便、性能稳定。但集成功放一般用 于音频放大,难以实现题目要求的带宽。 方案三:采用集成运放配合分立元件搭建的后级功率放大 前级由运放对信号进行放大,后级由分立元件搭成功率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功 率放大。本模块选用 THS3091 配合高频功率对管 2N2905A 和 2N2219A 晶体三极管构 成准互补对称的功放电路。相比直接由两片集成运放并联级构成的功放电路具有更 高的输出功率和更强的带负载能力。 方案四:由高输出电流及电压型运放并联构成功率型放大器 本方案直接使用三个 THS3091 并联组成后级功放电路。THS3091 为高电压低失真 高电流输出运放,三个 THS3091 并联构成的末级功率放大电路,比方案三中 THS3091 配合高频功率管构成的功放更加稳定,电路简单可靠,调试方便,这样大大节约了 设计时间,提高了效率,且容易达到设计的要求指标。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四。
2.中间增益放大级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三极管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若用分立元件构成 60dB 放大器,则须采用三极管构成的多级放大器。此方案 有选材方便和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选择性能合适的三级管比较费时间,选择合适 的三极管配对组合更是不容易,并且题目给出的指标较高,三级管构成的多级放大 器容易引起更多的干扰,影响放大质量。此外,晶体管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不易实 现大范围的增益连续可调,这是相比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又一大缺点。所以,我们 对下一种方案进行论证。
3.增益控制电路
方案一:单片机和数模转换芯片实现增益可调 使用 89C51 单片机,选择稳定的基准电压,配合 DAC0832 输出电压信号控制 AD603,从而实现增益数控。 DAC0832 是采样频率为 8 位的 D/A 转换芯片,集成电路内有两级输入寄存器, D/A 转换结果采用电流形式输出,理论精度为 1/256,能满足增益步进 5dB 的要求。 该芯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算是较常用的 8 位 DAC 芯片。该芯片为电流输出型, 若采用该芯片实现 AD603 的增益可控,则须在输出端加上运算放大器 LM324,实现 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从而稳定实现增益可调。 方案二:单片机、模拟开关和电阻网络实现增益可调 使用 89C51 单片机,配合模拟开关控制不少于 12 个串联的电阻,通过取得电阻 上的稳定电压控制 AD603,从而实现步进为 5dB 的增益数控。模拟开关控制电阻网 络与 DAC 模块工作原理相似,但是精度就远远不如 8 位 DAC,并且使用模拟开关 和电阻网络扩大了控制电路,电路集成度降低,引入更多的干扰因素。再者,从成 本上看来,该方案也是不经济的。 方案三:滑动变阻器实现增益手动可调 通过电位器获取与基准电压成一定比例的控制电压输入 AD603 控制端,实现手 动增益可调。 该方案很容易实现增益连续可调,相比以上两种方案成本是最低的,理论控制 精度最高,精度仅有电阻器可调精度决定,但是此方案仅适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手动
宽带直流放大器方案设计
一、方案的选择和论证
分析题目要求,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指标:在输入电压有效值 Vi≤10 mV 情况下放大器电压增益必须大于 60dB,且电压增益为 60dB 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 峰-峰值 VONPP≤0.3V。另外,3dB 通频带 0~10MHz;在 0~9MHz 通频带内增 益起伏≤1dB,能为 50 欧姆的负载输出正弦有效值 10V 的电压。
方案二:使用集成运放 OPA620 构成 2 级放大 单个 OPA620 的增益可调范围为 -20bB — +20dB ,采用两级相连,则可以实 现-40dB-+40dB 的可调范围。从厂商的数据手册可以看出,OPA620 外围电路简单, 容易操控,通频带内增益起伏小于 0.05dB,且放大效果较好。但是若要求实现提高 部分 0-60dB 全范围的连续可调,两级 OPA620 放大则不能达到题目要求。 方案三:使用低噪声增益可控放大器 AD603 使用两级 AD603 构成的增益可调放大电路。 AD603 是主要用于 RF 和 IF AGC 系统的低噪声可调增益放大器,它具有引脚可 编程增益功能,可以使用一个外部电阻设置增益范围内的任何增益子范围,控制接 口可以输入差分电压,也可以输入单端的正控制或负控制电压,使用十分方便。单 级 AD603 便可以实现 0-40dB 的电压放大,且该增益范围内有 30MHz 的频带宽,性 能优异,如果采用两级连放,理论上可以实现 0-80dB 的增益可调范围,能满足题目 要求。其次,AD603 构成的增益可控放大电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电位器 获取基准电压进行手动控制,通过模拟开关连接电阻器实现增益程控,通过单片机 配合 DAC 模块实现不同精度的增益数控。 所以比较上述两种方案,AD603 与 OPA620 相比,容易实现增益数控,AD603 有更高的性价比,我们最终选择方案三。
二、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
1.带宽增益积
带宽增益积(GBP)是用来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表示增益和带 宽的乘积,且对于电压反馈型运放这一乘积是一常数。
题目要求放大器电压增益 Av 大于等于 60dB,即 Gain 1000V/V.通频带 0—10MHz。 所以本放大器的带宽增益积为
GBP=1000*10M=10G 单个放大器很难达到 10G 的带宽增益积,因此要考虑多级放大器级联。并根据 各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合理地配置其增益和带宽。根据所用放大器元件,我们将系 统主要指标分配为: (1)前级缓冲级:增益为 6dB,带宽大于 30MHz; (2)中间放大级:增益为 40dB,带宽为 30MHz; (3)末级放大级:增益为 18dB,带宽大于 11.6MHz。 系统实现总增益多于 60dB 的放大,带宽大于 10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