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第【1】篇〗三年级《估算》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就象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充满快乐的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考虑问题之全面,数学知识运用之灵活,真的让人佩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第【2】篇〗课后反思1.估算使计算更为方便,而有些学生将估算复杂化,先算出计算结果,再估算,这样失去估算本身的意义。
2.在估算时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把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3.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喜欢把算式的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喜欢把它们看成几百几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有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难就难在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比策略优劣的时候出现了迷茫的情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反思第【3】篇〗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
关于估算教学的思考

学 习 数 学 的 目的是 运 用 数 学 解 决 问题 . 在 调 查 中 但
发现 , 部分 教师 没有强调估 算 的应 用 , 没有很好 引导学 生辨认解估算算式题和实际 问题 之间 的差异 ; 有些学生 虽然能够 运 用估 算解 决 问题 , 仅仅 是 为 了估 算 而估 但 算, 不考虑实际的问题情景 , 而得 出错误 的结论 ; 从 自觉
设 P是椭 圆 + 一1 上任意一点 , F 、 Az F 、 2A 、 、
B 、。 B 分别 是椭 圆 的左 焦点 、 右焦 点 、 左顶 点 、 右顶点 、
上 顶 点 、 顶 点 , 当 P 点 从 A。 时 针 移 动 到 B 下 问 逆 时 , F P 的大 小 《 高 数学第 二册
~
2
.
.
2
( 》 第 6 : 上)P 题 在椭圆 + 一l 上求一点 P, 使它与 两焦点 F 、 的连线 互 相垂 直. 对此 题作 进 一 步分 析
知 , F 上P 实 际 上 是 P点 在 以 F F 为 直 径 的 圆上 , P 1 2
单调减区间; ④定义域为 ∈[, 时, 0詈] 求函数的值域,
等等. 若能掌 握这些 问题 , 角 函数 的性质 问题也都 解 三
决 了.
4 让 学 生发 现 问题 并 寻 找 结论 .
点; 如果 c , <b 则有 0个点. 这样 随着猜 想 的不断深入 , 学生 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 发 出来 , 而培养 了学 生 从 的创造性 思维.
4 未 能 正 确 利 用估 算 解 决 问题 .
1 对 估 算 的认 识不 足 .
从调查 和访谈 中得知师生对估 算 的作用 、 学 目标 教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中使用了“估算”作为一个课程的重点,并且让学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估算的技巧,以及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我发现,学生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能够理解并正确地完成习题。
再次学习《估算》,我发现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当处理一些复杂的例子时,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来理解并做出答案。
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1)提前对学生进行概念讲解,让他们对估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在概念上形成一定的把握。
(2)举一反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学习,让他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具体的估算问题。
(3)在练习过程中多采用口头指导,耐心解释,避免让学生有迷惑的感觉。
(4)课后交作业,对学生的估算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通过本次教学反思发现,学生在进行估算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及时理解并进行练习,需要老师提前概念讲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注意及时指导和点评学生的练习效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并且使用估算进行解决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

浅析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1. 锻炼思维能力:估算教学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推理和思考,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发展数学思维:估算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精确估算、灵活折算、整体把握等运算过程,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3. 实际应用能力:估算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估算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模型搭建能力。
4. 培养数学兴趣:估算教学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兴趣。
5. 基础知识的运用:估算教学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估算,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
1. 注重情境营造:将数学估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思考和探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猜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综合运用与提炼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练习,既要有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估算能力,又要有较难的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引导策略分享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6.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思维:提供一些直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思维进行推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思维和快速估算能力。
7. 积极反馈和激励: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鼓励,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小数教学中估算的思考

小数教学中估算的思考估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根据已知信息进行近似计算的过程。
在小数教学中,估算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来谈谈小数教学中估算的思考。
一、估算的意义估算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问题的大致答案。
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估算的方法1. 近似近似是估算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通过舍入和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
求小数1.47的估计值,我们可以将它近似为1.5。
通过简单的近似,学生可以快速得到问题的大致答案。
2. 相关数字在估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找到与所求数字相关的已知数字来进行计算。
求小数3.14的估计值,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圆周率π≈3.14进行估算。
3. 分而治之对于较复杂的估算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估算问题,然后逐个计算。
对于小数3.7+2.8的估算,我们可以先估算3.7和2.8各自的大小,然后再进行相加。
三、估算的应用1. 大小比较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它们的估计值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2. 实际问题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购物时,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计算商品的总价;在旅行中,估算可以帮助我们预计路程的时间和费用等。
四、估算的注意事项1. 理解问题在进行估算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只有充分理解问题,我们才能准确估算。
2. 近似误差估算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因此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注意控制误差的范围,以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大致答案估算的目的是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因此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不需要刻意追求精确。
相反,我们要尽量简化计算,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
估算是小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

【篇一】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估算》教學反思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難把握的,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因為除法估算不單單是把其中的一個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幾百幾的數而已,它還要考慮到除數,考慮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對學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難度,張曉隨教學反思。
所以本節課的重難點都應該放在如何進行估算上面,並讓學生多實踐,在練習中進行鞏固。
在實際教學中我有四個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時讓學生體驗到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讓學生掌握並熟練除法估算的方法。
1、復習引入,提出問題。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是小學三年級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乘法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說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的。
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數是一位數的估算這一教學內容有它的的特殊性。
教學開始,我讓學生練習了幾道加、減法和乘法估算題,並讓學生歸納它們的估算方法。
緊接著我提出能不能用加、減乘法的估算方法來進行除法估算呢?這樣通過復習,拋磚引玉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和學習興趣。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深入,學生很快發現346÷9≈?如果按照以前學習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盡,有餘數。
也就是說,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捨五入的方法來進行估算,那麼把346估成多少合適呢?通過小組討論有的認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估成270。
怎樣估最合理,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討論起來。
很快討論結果出來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適。
沒想到把要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自主探索能產生這麼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進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學生的智慧得以昇華,自然而然解決了本堂課的重難點。
3、注重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
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堂交往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
202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6篇

202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1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
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关于估算的几点思考:《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
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
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
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
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要靠老师持之以恒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
除了让学生学习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形成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的意识外,在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等。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1本节估算课中,孩子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各个能投身于探索知识宝库的活动中。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数感,学会了估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估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便出示相关的情境图,为学生呈现了许多信息,使他们从中体会解决生活中估算的乐趣,迸发出了合作的欲望。
例如:由科技馆引入,先让生看图后搜集一些信息,我便问:"你认为这样分配才能使每批进去的人数较为合理呢?"从而引发了估算的需要。
2、自主探索,学习估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放手让学生探究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尝试估算→小组合作→展示估算→比较估算,这样孩子们经历了估算的过程,还增强了估算意识,提高了估算能力。
例如:574÷3该怎样估算呢?生合作后会有许多的估算方法:①574÷3≈190②574÷3≈200……接下来学生对前两种估算过程与方法进行比较,再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的估算思路更加清晰。
3、运用估算体现“生活化”接下来的各个环节中,我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
例如运用雷老师分书、估算捉田鼠的只数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估算教学反思2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
这一节的内容是同学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头,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学问力量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当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头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力量的培育与同学生活问题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索问题,常常保持对四周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
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一、估算意识的培养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或者班级管理中可以多给学生创设“猜一猜”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数数时可让学生猜猜老师手中的小棒有多少根,发作业时让他们估一估一叠作业大约有多少本等等,逐渐增强他们的估计意识。
二、我在估算教学中的策略:
关于估算问题,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前,和同组的老师们探讨该如何处理找近似数的问题,大家商量的一致结果是:“四舍五入”,学生在掌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后,对于一些纯粹的估算题掌握得很好,达到了老师所要的预期效果,但是随着教学深入,我发现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用这一种方法是不合适的。
例如买物品估计带多少钱或者估计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估算结果。
如:衬衫68元、短裤34元,妈妈带100 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四舍五入”法:68 + 34-100答案是够了,只有几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让这几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估算完又准确计算了下,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我觉得不够;还有个学生说:买东西的时候钱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人家就买不到,所以我就把68 估算成70, 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
通过这件事后,我及时调整了对估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纯粹的求估算结果的式题如估算28 + 31这类题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对于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进行估算。
如在买东西估算花钱多少或者够不够的问题上,在找物品价格的近似数上要向多处估计,如上题中衬衫68元估计成70元,短裤34元可估计成35元或者40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估算,并说说遇到这些问题如何估算,这样就能多增加一些有关估算的体验,不断地去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们的经验,逐渐得让他们掌握估算的多种方法,并且学会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性等。
三、我的经验:
1、四舍五入法。
主要适合纯粹的估算,如估算294 + 307 , 294 可以找近似数290, 307找近似数310,那么估算的结果是600。
2、凑整法。
凑成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纯粹的估算,再如估算294 + 307 , 294可以找近似数300 , 307的近似数300,那么估算的结果是600。
3、特殊数字可以不估。
如估算294 + 310,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294估计成290 , 310可以不估,估算结果600 ;也可以把294 用凑整法估计成300 , 310估计成300,估算结果600。
特殊数字可以不估。
4、特殊情况往多处估计。
如类似于买东西估计花钱多少或者估计带钱够与不够的问题,在找近似数时可往多处估计。
如学校乒乓球小组有男生46人,女生35人,买来80个乒乓球,每人一个够吗?
以上是我个人在估算教学时的点滴体会和具体做法,专家的讲解让我对估算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通过这样的研讨,对我今后课堂教学上如何更好地把握估算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认真跟同行们学习他们的一些策略,不断的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