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合集下载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惨剧说课稿【伟大的惨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惨剧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3.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惨剧的定义和特点,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

2. 教学难点: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哈姆雷特》的相关介绍和分析内容。

2. 学生阅读材料:提供《哈姆雷特》的摘录和相关解读。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和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惨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惨剧的兴趣和思量。

2. 介绍惨剧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惨剧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惨剧的起源、主要特征、情节结构等内容。

3. 了解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和讲解,介绍莎士比亚的惨剧作品《哈姆雷特》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4. 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或者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5. 学生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一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分析报告,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意义,并匡助学生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惨剧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哈姆雷特》作品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五、课堂延伸1. 阅读《哈姆雷特》全文,并进行个人阅读心得的撰写和分享。

2. 观看《哈姆雷特》的电影或者舞台剧演出,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3. 分析其他经典惨剧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进行比较研究。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材选取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段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这个片段,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伟大的悲剧的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伟大的悲剧有什么了解?你们能说出一些伟大的悲剧的例子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伟大的悲剧的片段,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这段文字中的伟大的悲剧是指什么?b. 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伟大的悲剧?c. 这个伟大的悲剧对人们有什么影响?3. 分析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a. 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b. 伟大的悲剧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部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电影或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引言概述:
伟大的悲剧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通过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悲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伟大的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一、伟大的悲剧的起源
1.1 古希腊悲剧的发展
1.2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1.3 中国古代悲剧的传统
二、伟大的悲剧的特点
2.1 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2.2 冲突的升级和解决
2.3 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
三、伟大的悲剧的意义
3.1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3.2 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3.3 提升文学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四、伟大的悲剧的代表作品
4.1 古希腊悲剧《奥德修斯》
4.2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
4.3 中国古代悲剧《雷雨》
五、伟大的悲剧的影响和启示
5.1 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示
5.2 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5.3 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结语:
伟大的悲剧作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为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理念: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20xx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

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

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

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学法导引: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的。

出发前的准备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果实。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

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2002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师: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自己在书中作好批注。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伟大的悲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3、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幕?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斯科特他们在失败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获加县城关镇三中王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5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二、说教法、学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类型、教具准备【教学类型】讲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㈠、导语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撼人心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板书文题、作者)㈡、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㈢、预习检测☆读一读,写一写☆拽(zhuài)毛骨悚(sǒng)然怏怏(yàng)不乐毋(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g)癫(diān)狂凛冽(lǐn l ì )步履(lǚ )姗姗(shān )来迟忧心忡忡(chōng)疲惫(pí)(bèi)不堪■1、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ō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㈣、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图文)1、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2、南极简介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

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

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

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

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

南极气候:科学家曾测得-88.3*C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烈风)㈤、速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学生快速自读默读。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2、填表复述故事,(提问。

训练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4、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段落能够起到点题的作用?(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㈥、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课文题目为《伟大的悲剧》,那么本文的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悲在____”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例:“悲在全军覆灭”。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2、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例:“悲在全军覆灭,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精神伟大”等。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㈦、拓展延伸联系各科所学知识及课外阅读积累,展示所学成果。

1、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伟大的悲剧”式人物或事件及对你的启示。

(抗洪抢险、抗非典等救灾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黄继光等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沉冤三百年;美国“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先后毁于一瞬,宇航员全部罹难等等。

)2、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者的故事?(提示:张骞、玄奘、马可•波罗、麦哲伦、哥伦布、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等。

)㈧、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挪威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使我们深受震撼,勇士们敢于冒险,挑战自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现在起,希望你们树立科学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同大自然进行挑战,让斯科特他们的精神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一直相随吧!让我们记住这五位英雄的名字: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课件显示)请大家一起念他们的名字,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吧!(学生齐读)㈨、作业1、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做书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文中哪些情节、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激动难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㈠、研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文中哪些情节、语句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激动难忘?请概括说明。

★例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探险家诚实守信的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敬佩。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科学家为事业自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灵震撼。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例5、“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使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

此刻,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舞扬威、洋洋自得。

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这一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

8、“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他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样,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9、“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㈡、思考探究1、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找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并大声诵读。

通过直截了当的议论,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颂扬之情。

例:“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2、作家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的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这五位探险者,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㈢、创造阅读,拓展延伸1、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2、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你如何评价失败的斯科特?提示: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失败了,但他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