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2011小学语文老师招聘考试

中外文学复习概要

一、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是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2、《左传》的叙事特点是擅写战事,结构缜密,叙写战争的来龙去脉与决定胜负的内外因素。

3、《论语》的记言简练,《孟子》气势充沛,善设机巧。

4、《庄子》哲学思想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其诗意表现为“意出尘外”,多用寓言,语言“汪洋恣肆”。

5、《离骚》的艺术成就:爱国忧愤,高洁人格,浪漫主义,夸张与比兴的手法。

6、楚辞的特点:想象瑰丽,“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7、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实录精神。

8、汉乐府的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字数,增加容量。

9、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游子思妇,人生无常,及时行乐,低回婉转

10、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慷慨悲凉

11、曹植的诗歌创作成就:功业雄心与壮志难酬,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2、南朝民歌清新自然,北朝民歌刚健雄浑。

13、刘勰《文心雕龙》:批评巨著,体大思精,规模空前。

14、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自然颂歌,理想色彩,平淡自然,韵味深厚。

15、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反对齐梁糜艳文风,提倡“兴寄”。

16、孟浩然的山水诗:自然闲适,王维的山水诗:诗韵画趣,禅味幽深。

17、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前者浪漫主义,主观精神,夸张手法,奔放飘逸,后者现实精神,锤炼谨严,深郁顿挫。

18白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明白晓畅。

19、高适边塞诗雄浑悲壮、岑参边塞诗乐观奔放、王昌龄边塞诗深沉含蓄。

20、韩愈诗奇崛险怪、李贺诗迷离凄清。

21、刘禹锡诗开朗流畅,柳宗元诗清峻高洁。

22、杜牧诗的历史感:咏史诗,对历史的概叹。

23、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可理解为爱情诗,但又朦胧多义,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沈宋体: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所创作的、以唱和应制、侍从游宴为主要内容,形式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韩孟诗派:中唐韩愈、孟郊、贾岛等人形成的诗派,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诗风奇雄而失之险怪。

花间词派:温庭筠为代表,婉约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24、柳永词的婉约风格:市井题材,白描手法,语意刻露,不事雕琢。

25、欧阳修散文委婉含蓄,诗歌自然清新。

26、王安石咏史诗的主要特点:抱负远大,批判精神。

27、苏轼的豪放词:及散文风格的多样性:纵横恣肆,夹叙夹议。

28、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格是翻空出奇、脱胎换骨、讲求技巧,文字推敲处理。

29、李清照词有前后期之分,兼具婉约与豪放的特征。

30、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与战斗精神,风格激昂悲壮。

31、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豪迈奔放的风格,雄奇阔大的意境,比兴寄托的手法。

32、文天祥诗的特点: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

西昆体:宋初诗坛的流派,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讲求辞藻的雕润华丽与音调的铿锵,思想内容比较贫乏。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骚雅词派:南宋中晚期的一个重要词派。崇尚雅丽、讲究音律,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

33、关汉卿杂剧的成就:现实主义精神,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4、《西厢记》的社会影响:对追求幸福爱情的热烈歌颂,反礼教束缚的意味。

35、《汉宫秋》的爱国主义思想。

36元代散曲的成就:小令与套曲。

37、《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尊刘抑曹”。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8、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精神,浪漫主义手法。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9、《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紧扣历史环境,对比手法,情节生动、曲折,个性化的语言。

40、《西游记》的寓意:反抗压迫与等级秩序,追求自由。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与严峻的批判。

茶陵派:李东阳为代表,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

前后七子:由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领袖,标榜所谓的"复古",并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情性。

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为代表,主张性灵说,反对诗文拟古潮流。

41、《金瓶梅》的艺术创新:文人独创小说,家庭题材。

42、《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真实基础上的夸张,不合理事件的并置。

44、《红楼梦》的伟大成就:典型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诗意氛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桐城派: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内容以宣传儒家思想为主,艺术上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浙西词派:朱彝尊,尚醇雅、主清空。

常州词派:以张惠言和周济为代表,其词内容范围比较狭窄,在词学理论上有创造。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

1、《狂人日记》的主题:揭露旧社会旧制度仁义道德虚伪面目背后“吃人”的本质。

2、《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讽抒情,形喜实悲。

3、郭沫若《女神》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追求美好理想,狂飙突进、激情澎湃、想象瑰丽。

4、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对抒发对农民阶层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5、徐志摩诗歌的形式美的特色:抒写性灵,真挚轻柔,细腻飘逸,瞬间意象。

6、闻一多《死水》的寓言性:爱国情怀,诗歌三美。

7、朱自清、冰心散文对现代白话的贡献在于:冰心真情倾诉、风姿清丽、温柔而略带忧愁,朱文则结构缜密、婉转曲折、温柔敦厚。

8、郁达夫《春风沉郁的晚上》的创作特色:自叙传色彩,率真坦诚,感伤意味。

9、巴金《家》的人物塑造:觉新形象,多余人,封建礼教毒害下的分裂人格。

10、曹禺《雷雨》的艺术成就:关注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追索着隐藏于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与存在之奥秘。回溯式结构。

11、老舍的京味:取材平民生活,北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与性格,幽默语言。

12、戴望舒《雨巷》:朦胧的意象,古典的意境,反复的吟咏。

13、茅盾小说的成就:《子夜》,吴荪甫,小说主题的时代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14、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边城》,翠翠,湘西记忆,人性的纯朴真诚,风物的如诗如画。

15、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与大众化:《小二黑结婚》,评书体、语言富于生命力(大量运用方言与歇后语)。

“五四”文学革命:以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代表,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以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等为代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语丝社:孙伏园、周作人等,倡导“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实际上继承了《新青年》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鞭挞社会丑恶与黑暗的精神传统。

新月诗派:闻一多、徐志摩等,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

象征诗派:王独清、穆木天,李金发等,表现内心的真实,崇尚朦胧晦涩的诗风。

七月派:艾青、田间等,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

新感觉派:刘呐鸥:光怪陆离的景象与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穆时英:都市生活的混乱无序的生活节奏、施蛰存:性心理的文学实验。

九叶派:辛笛、陈敬容等,用诗歌表现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抒写个人心绪的自由,注重主体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索。

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粗犷宏大的风格,浓郁的地方色彩。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京派:废名、沈从文等,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梁斌《红旗谱》(朱老忠),农民革命的史诗,古典小说的结构布局;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历程,抒情性;柳青《创业史》(梁生宝),社会主义创业者。

16、谌容《人到中年》的形象与意义:陆文婷,真实性,知识分子处境,哀怨中的奋发。

17、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的“改革文学”与工业题材,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的乡土题材与中国农民的灵魂,反映农民的历史命运,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陆文夫《美食家》的现实主义精神。

18、刘恒、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特点:零度介入,生活本原、无性格。陈忠实《白鹿原》:新历史主义小说,以个人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关注历史中边缘的人与事,风格更趋民间化、大众化。

茹志鹃《百合花》的诗化特色:心理描写与细节刻画,抒情韵味;

19、王蒙的意识流:《春之声》,岳之峰,情节退隐,意识结构文本。

20、莫言的《红高梁》寻根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的原生态展示,调侃与反讽,现实精神与现代技法、韩少功的《爸爸爸》的艺术探索:象征隐喻、怪诞神秘。

21、余华、苏童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冷漠叙述,颠覆主题、历史与文类,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也是。

22、张贤亮创作的特色:理想主义色彩,哲理性强,诗性境界。

23、贾平凹小说的成就:浓郁的文化乡土风情与文化冲突,《高老庄》(高平路)。

24、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富于文化的把握,《小鲍庄》(捞渣)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识,或在生活的直感般的艺术世界中执着追求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道德及心态,或重在揭露国民性中病态心理、封建陋习。

25、舒婷是朦胧诗人的代表人物,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感受外在世界。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浓郁乡土风情;超脱的人生境界;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小说、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寻根文学、朦胧诗派。

三、外国文学部分

1、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说。

2、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结构艺术。

3、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形象高贵静穆,情节简单),索福克勒斯(结构精巧,人与命运的抗争),欧里庇得斯(关注女性的弱势,心理刻画)。阿里斯托芬

4、但丁新旧思想的矛盾:旧:中世纪神学思想;新: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的萌芽。

5、《堂吉诃德》人物形象:一方面是执迷不悟的幻想狂,一方面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7、《哈姆莱特》的思想与艺术:孤独迷惘的王子,人文主义者;内心独白。

8、《伪君子》的艺术特色:性格单一而鲜明的形象,言行不一的讽刺,三一律;歌颂王权。

9、《浮士德》浮士德精神: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形象总结。

10、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浪漫主义风格:夸张与美丑对照原则。

11、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典型,聪明、进取、平民意识。

1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成就: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金钱无所不能的力量。

13、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仁爱宽恕、自我牺牲、反对暴力。

14、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形象:身份高贵,天资聪颖,学识渊博,不满现实,缺乏实践,迷惘茫然。“多余人”是个系列,主要有:赫尔岑《谁之罪》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中奥勃洛莫夫。

15、果戈理《死魂灵》:乞乞科夫,乡间地主群像,农奴制现实情状。

16、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的含义,复调与心理描写。

17、契诃夫小说:日常生活题材;结构简洁,风格传神。

18、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人民思想、爱国情怀,宏大结构;《复活》的宗教意识;《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热烈追求者,贵族伦理道德的坚定叛逆者。托尔斯泰主义。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特点;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及其意义;

19、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英雄主题:反抗精神、坚决姿态。

20、海明威:桑地亚哥,硬汉精神:人不是生来就是给人打败的,电报体,冰山风格。

21、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葛利高里;哥萨克传统;历史意识,人道悲剧。

22、卡夫卡《变形记》:葛里高尔,异化主题,现代意味,情节的荒诞与本质的真实。

23、艾略特《荒原》:荒原意识,批判现代人失去精神支撑,沉迷肉欲的生存状况。

《百年孤独》的“魔幻性”特征:时间的轮回,姓氏的重复,神奇故事与现实情景的混杂,

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迷惘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

24、川端康成:《雪国》、《伊豆的舞女》,敏锐的心理刻画,新感觉派:自由灵动的联想,快速跟踪跳跃的节奏,简洁含蓄的语言。

25、泰戈尔诗歌的特色:歌颂生命,礼赞光明,崇尚自然,追慕永恒、优美韵律。《吉檀迦利》的哲理抒情性。

三、文学理论部分

1、文学: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家、作品、世界、读者。

3、文学创造:以文学语言基本工具进行的精神生产。

4、创造主体、创造客体:主体是作家与诗人,客体是自然与情感。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家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艺术构思的方式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7、灵感:艺术创造过程中,由长期积累而在瞬间发生的文思泉涌的现象。非预期性与瞬间性。

8、艺术真实:假定性情境;是主观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

9、艺术形式:文艺作品事件与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

10、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一种,具有独特性、丰富性、真实性特点。

10、审美意象: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11、意境:文学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由此所拓展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

1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话语叙述层与内在意义层。

13、文学风格:艺术家独特创作个性与创造力的稳定标志。

14、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与判断的活动。

15、文学消费:即文学欣赏,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

16、共鸣:读者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为其中的思想情感、人物命运及理想愿望所打动,从而产生的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7、“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8、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文学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9、文学的双重性质:一般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

2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以民族认可与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21、文学话语的独特性:蕴藉性即含蓄性与含混性。

22、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23、艺术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4、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境制约人物,人物

改变环境。

25、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生产规定了文学消费的对象、方式与需要,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

26、文学批评的作用:推动创造、评价作品、发展理论。

27、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思想标准包括:是否真实,是否进步,是否真情;艺术标准包括:结构是否完美,形象是否鲜明,意蕴是否丰富。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儿童文学部分

1、本质与特征: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编写的文学作品。

2、童话的艺术特征:幻想性。

3、寓言的艺术特征:教育性、比喻性、简洁性。

4、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对象不同。

5、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与艺术特征:科学性、幻想性、趣味性。

6、儿童欣赏方式的特殊性:情节生动而不复杂,人物可信而不失真,语言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7、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意义与标准:发现与阐发规律,提高鉴赏能力;真善美相统一的标准。

8、儿歌与儿童诗:儿歌以较小儿童为对象,民歌特点,可吟可唱;儿童诗是音乐性的诗歌,是文字性的东西。

9、三大母题:母爱、童真、自然。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含参考答案)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 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 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 ’m afraid I havei n t. ’t seen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 ’t B. couldn ’t C. mustn ’t D. won ’ 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 ’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 ’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 ’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 ’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 ’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 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 ’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学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D.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2.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3.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A.图1所示 B.图2所示 C.图3所示 D.图4所示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 6.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 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10.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 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 1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历年真题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历年真题

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 A.不可逆性 B.单维思维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2、学生在得知自己的考试成绩之后,往往喜欢解释自己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A.自我效能感 B.结果效能感 C.归因 D.自我安慰 3、归因研究者分析行为原因时,不包括的维度是() A.内-外 B.强--弱 C.稳定--不稳定 D.可控--不可控 4、“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 5、“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6、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7、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8、凭借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D.示范法 10、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通过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看猫到近看猫、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A.全身松驰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肯定性训练 11、“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2、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人际关系

教师招聘历史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教师招聘历史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一. 选择题(每道题 2 分,共54 分) 1. 海内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 B.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 C.炎帝黄帝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D. 炎黄部落联名联合打败了蚩尤 2.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A.退辟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 争霸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六辅渠 4.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 盛唐气象本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那个黄金时代。下列对盛唐气象特征阐释最准确的是() A.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6.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 7.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A. 土木之变 B. 设置厂卫 特务机构 C. 靖难之役 D. 设禁军 8 某教师正在广泛搜集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资料,他准备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A. 治国有方得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 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 人墨客 9.2013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1周年、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标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屈辱史之始----- 鸦片战争 B.先进文明的罪孽---- 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争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八国联军侵华 10. 《辛亥革命》组歌第一乐章写到:“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腥;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共7套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共7套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1 选择题部分(共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地种植D.小麦的种植 2.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主要包括 ①百家争鸣②文景之治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3.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织成的衣服应该在 A.汉高祖时B.汉景帝时C.汉文帝时D.汉武帝以后 4.某同学想利用假期去游览道教圣地,他应该去 A.安徽九华山B.四川青城山C.洛阳白马寺D.洛阳龙门石窟 5.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 A.察举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D.皇帝御赐6.《康熙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资料,你可以给他们整理出 ①碎大、小和卓叛乱 ②②册封班禅 ③③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④④打败俄国侵略军,平等协商中俄边界问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建立后不会发生? A.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

B.群众广泛抵制政府的剪辫令,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C.一群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一些大城市人们可以乘坐轮船或火车去外地 8.如果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可以选择的地点有 ①瑞金②遵义③南昌④会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下图是1945年被日本侵占五十年之久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某地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它发生在 A.台湾B.青岛C.上海D.南京 10.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需要交代的背景是 A.义和团运动兴起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11.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参加长征B.转战陕北C.去重庆谈判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2.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13.属于改革开放后的事物是 ①大炼钢铁②人民公社③乡镇企业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一封信寄给国外的朋友,可采用下列哪种最便捷的方式? A.特快邮件B.航空邮件C.电子邮件D.挂号邮件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

一、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2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0、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 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 系; 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 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B,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必要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函数 一、复习要求 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 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

最新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一. 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4 分) 1. 海内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 B.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 C.炎帝黄帝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D. 炎黄部落联名联合打败了蚩尤 2.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 A.退辟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六辅渠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 盛唐气象本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那个黄金时代。下列对盛唐气象特征阐释最准确的是() A.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6.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 7.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历年江苏南京市教师招聘部分考试真题汇总

历年江苏南京市教师招聘部分考试真题汇总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综合部分:选择20题,判断10题(都是一题一分),问答3题,总分60分 一、选择题 1、《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写的是哪个时期的 2、京剧中的小花脸是(生、旦、净、丑) 3、张骞走的是什么路 4、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中国的哪个俑 5、给了6座还是5座山名,让你选佛教名山 6、智力的核心 7、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8、根据给的图,推出2008-2010应该怎么画 9、给的图表,让你选出哪个月的节余最多 10、08年的奥运会是第几届? 11、给了一段话,让你选出你觉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记得好象是说语言学习要重视文化背景吧,记不太清了 12、有5个句子,让你组合成一段话,要符合逻辑 13、给了4句古诗,要你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我记得其中一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这句的“燕”写成了“雁”)

14、移栽树木的时候,要去掉叶子,这是为了什么?(选项中有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光合作用,好象应该是选减少水分蒸发~) 二、判断 第一题是十七大提出要加强教育,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还有个就是给外国人写信,但是没有国外中文处理软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用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把信做成JEPG格式发送 其他题目,多数跟课程改革有关,记不清具体的了 问答题: 1、如果你已成为一个老师,请你写出你从教第一天的主要工作计划,并说明理由 2、调研一个班级的一节课,这个班级有学生43人,其中学业成绩A等的有7人,B等的有14人,C等的18人,D等4人,然后给的2个表,关于课堂提问的,要你回答 (1)这节课教师提问有何不足,产生这一不足的原因在于? (2)就优化课堂提问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3、学生小军考试睡着了,期末成绩很差,你找他谈话,他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中学是做了检讨),请你就他的心理话(检讨)写一封信给他,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能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 我报的是小学语文,前面的题目就不说了,第一项是选择和填空,一共有6题吧,每题3分;后面是阅读题,一个现代短篇的,1个古文,一个现代文。这一块的分数是36分 教案是春潮(中学是夏感啊好象),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导语(不超过100字),问题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不少于3个),片段教案(文中划线部分做赏析并写出简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020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历史试题考纲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初高中)、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初高中)、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远古人类 北京人 2.半坡、河姆渡农耕遗存 3.黄帝及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周时期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夏、商、西周的经济 农业耕作方式井田制手工业生产方式 3.夏商周青铜文化 4.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诸侯争霸商鞅变法农业耕作水利工程百家争鸣 (三)秦汉时期 1.秦汉时期的政治 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王朝的措施 汉代儒学刺史制度 2.秦汉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推广丝织业和冶铁业城市和商业 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造纸术书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 2.西晋短暂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魏晋南北朝的书法 (五)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的政治 隋朝的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2.隋唐时期的经济 农具改进纺织业和陶瓷业商业 3.隋唐的科技文化 雕版印刷术书法唐诗

(六)宋元时期 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王安石变法行省制度 2.宋元时期的经济 棉纺织业商业对外贸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绘画宋词和元曲理学(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明清时期的政治 内阁军机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明清时期的经济 郑和下西洋商帮和会馆商品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 3.明清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的思想京剧的产生明清小说西学东渐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三)洋务运动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