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给加点字注音: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东皋.()驱犊.()薄.暮()采薇.()萋.萋()塞.上()汉塞.()征蓬.()燕.然()荆.门()早莺.()沙堤.()徙倚..()()2. 文学常识填空:(1)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 (又称“古风”)、 (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和的通称。
律诗每首八句,有 (五字)、(七字)。
分为:首联(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今体诗、、、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2)王维字,盛唐派的代表作家。
信奉佛教,人称“”,与孟浩然合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观摩诘之画,。
”(3)李白,字,号,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3. 古诗默写填空:○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4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5《钱塘湖春行》中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描写春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中七用典故为黄鹤楼添加神秘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 翻译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A.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水面初平....云脚低。
C.长河..落日圆。
D.仍怜.故乡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唐诗五首》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3)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4)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5)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13.唐诗五首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薄.暮()徙倚.()落晖.()征蓬.()候骑.()沙堤.()都护()燕.然()荆.门()芳草萋萋..()2.名句默写。
(1)《使至塞上》中被王同维赞叹为“下古壮观”的名句的句子是:,;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2)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请默写两句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3)《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野望》中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6)《钱塘湖春行》中以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徘徊)山山唯落晖(落日的余光)B.东皋薄暮望(稀薄)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乱花渐欲迷人眼(五颜六色的花)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入”宇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二、综合性学习6.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性学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测试(含答案)唐诗五首积累运用1.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B.《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C.《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牧并称为“李杜”。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薄:________ (2)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__________(3)长河落日圆长河:_______ (4)来从楚国游从:___________(5)水面初平云脚低初: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__________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B.昔人已乘黄鹤去(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人)C.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地名。
)D.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4.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按要求默写。
(1)《野望》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
(2)《野望》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这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xǐ(徙)倚驱dú(犊)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接近)欲何依(徘徊)(2)徙倚..(比喻隐居不仕)(3)长歌怀采薇..(4)使.至塞上(出使)(5)单车欲问.边(慰问)(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7)仍怜.故乡水(喜爱)(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共2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东皋. 徙倚. 犊.2.填空(1)此诗选自《______》,作者 ______,______(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选择题(共10小题)3.选出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首联写仙人驾鹤杳无踪迹,此时已是人去楼空。
一个“空”字表达出诗人的怅然与内心的孤独。
B .颔联中的“不复返”包含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此联描写虽美,却有一种“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C .颈联继续用虚笔由虚幻的传说写开去。
想像中的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D .尾联写出已是日暮时分,并以一个“愁”字收篇,以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王维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B .《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C .《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D .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 一特点5.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驱犊.()薄.暮()采薇.()萋.萋()
塞.上()汉塞.()征蓬.()燕.然()荆.门()
早莺.()沙堤.()徙倚
..()()
【答案】gāodúbówēiqīsàisàipéng yānjīng
Yīng dīxǐyǐ
【解析】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易错字的读音,如“塞”“堤”“燕”等。
2.文学常识填空:
(1)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又称“古风”)、(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和的通称。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字)、(七字)。
分为:首联(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今体诗、、、句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2)王维字,盛唐派的代表作家。
信奉佛教,人称“”,与孟浩然合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观摩诘之画,。
”
(3)李白,字,号,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答案】(1)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五律七律颔联颈联颔联
颈联二四六八
(2)摩诘山水田园诗佛王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太白青莲居士浪漫诗仙
【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
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古诗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5《钱塘湖春行》中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描写春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中七用典故为黄鹤楼添加神秘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孤山寺北贾亭西
○4相顾无相识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
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案】B
【解析】正确的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翻译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A.征逢
..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水面初平
....云脚低。
C.长河
..落日圆。
D.仍怜.故乡水。
【答案】A.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B.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C.指黄河。
D.喜爱。
【解析】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蓬草”,这些都有助理理解诗意。
二.古诗词鉴赏:
(一)渡荆门送别(2018湖北鄂州中考)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2分)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3分)
1.【答案】(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
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因此既要忠于原诗句,又不能直译,要适当增加修饰语,
调整语序。
2.【答案】(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因此要指出修辞手法,其次要指出诗句内容,最后谈表达的情感。
(二)(2018湖北黄冈中考)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
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
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答案】1.C
【解析】“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
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
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诗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
共2分)
【解析】理解思想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不能忽视给出的注释。
由“白日”喻指君主,可知
尾联表达了报效君王(国家)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4分)
【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
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
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通过抓关键词语来赏析。
甲诗“直”“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展现的是一幅壮美图画;乙诗“寒”“伤”“愁”等词语,突出了寒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