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最新资料推荐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 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 ;收缩压180mmHg和/ 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 次/ 分钟);体温超过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1 / 9(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传统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糖尿病患者,以下是一份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方案。
一、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理念1.个体化服务: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体质辨析、病理分型、病程判断,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2.以调理为主: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锻炼等方式调理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糖尿病的发作。
3.预防为重: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范、疾病的恶化、合并症的出现等问题进行预防与干预,增强患者的健康保护意识。
二、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2.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运动锻炼、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变化,开具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缓解相关症状。
4.饮食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针对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提供合理的餐饮搭配和食材选择,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5.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偏好,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及降低血糖水平。
7.检测监测:对患者的血糖、尿糖、尿酮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提供个体化的检测结果解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根据患者的个人病情和家族史,评估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肾脏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提供相应预防措施和建议。
三、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形式1.门诊服务:提供传统中医药门诊服务,包括面诊、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3.家庭访视:定期或不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病情跟踪观察,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供疾病管理和预防的指导。
4.线上健康平台:通过健康管理软件或线上平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指导,包括健康知识库、记录病情变化、与医生交流等功能。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

61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众所周知,现如今慢性病是我国第一大疾病,而糖尿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沉重负担。
同时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目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或多或少都带有副作用,于人体健康不利。
因此用中药来防治糖尿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1.1 研究内容分别运用西药管理和中西药结合管理,探索其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上的差异。
1.2 研究方法此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数学方法以及经验总结法。
2 研究资料与方法2.1 患者资料以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共758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选定531名患者为A组为生活方式干预加常规口服医药治疗,选定227名患者为B组为生活方式干预加常规口服西药,再加中医药健康管理,包括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干预(中草药)、随访以及评价。
A 组男294例,女237例;年龄39~85,平均61.3岁,平均病程8.9年。
B组男125例,女102例;年龄36~89,平均64.5岁,平均病程10.1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诊断标准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2)血糖的控制目标:HbA1c<7,其主要依据是与国际上主要的糖尿病指南保持一致。
2.3 治疗方法A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二甲双胍0.25-0.5g/d,瑞格列奈片0.5mg-1mg,3次/d,阿卡波糖50mg-100mg,3次/d;B组为实验组,在前述口服西药基础上加(1)中医药体质辨识(2)中草药汤剂治疗(3)每季度随访评估调整(4)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算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 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 4 次面对面随访。
(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 3.9mmol/L ;收缩压≥ 180mmHg和/ 或舒张压≥ 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 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 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唐徕社区卫生服务站
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服务内容:
(一)筛 查
(二)随访评估 (三)分类干预 (四)健康体检
(一)筛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 室对工作中发现的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 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 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服务流程和要求
服务流程
1.测量血糖、血压 2.评估是否存在危 急情况: 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 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 ≥110mmHg 有意识或行为改 变 呼气有烂苹果样 丙酮味 心悸、出汗 食欲减退、恶 心、呕吐 多饮、多尿 腹痛 有深大呼吸、皮 肤潮红 持续性心动过速 体温超过39摄氏 度 视力模糊、眼痛 评估上次就诊 到此次就诊期 间症状 并存的临床 症状 最近一次各 项辅助检查结 果 测量体重, 计算BMI,检 查足背动脉搏 动 生活方式, 包括吸烟、饮 酒、体育锻 炼、饮食控制 等 服药情况 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 糖<7.0mmol/L),无药 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 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 重。 按期随 访
辖区 内35 岁以 上确 诊为 2型 糖尿 病的 常住 居民
根据 评估 结果 进行 分类 干预
初次出现血糖控制不满 意(空腹血糖 ≥7.0mmol/L,下同) 或有药物不良反应
调整药 物,2 周内随 访
告诉所有患者 出现哪些异 常时应立即就 诊 进行针对性 生活方式指导 每年应进行 一次较全面健 康检查。
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组织开展糖尿病的随访和管
理,对管理效果不佳的患者及时向上级转诊。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之答禄夫天创作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丈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丈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出100次/分钟);体温超出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克不及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丈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含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需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分歧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同德街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同德街中医药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同德街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未病先防”为重点继承发扬中医”;治未病”理念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有效途径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普及中医关于糖尿病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糖尿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用中医药对糖尿病人进行保健指导减缓其疾病进展。
二、工作方向糖尿病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环境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减少影响糖尿病人寿命的危险因素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三、工作对象和内容(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本中心要对辖区糖尿病患者按照《__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20__年版)》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健康管理。
四、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程序(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给予患者有关中医药保健方面的相关建议;(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五、中医辨证1.上消(肺热津伤)证侯: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药:消渴方基本处方:花粉 20g、生地 20g、百合 15g、麦冬 15g、党参 15g、菟丝子 15g、五味子 10g、苍术 15g、山药 30g、酸枣仁 15g、远志 10g。
2.中消(胃热炽盛)证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
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中,注重从整体角度调节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达到防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总结如下:1.饮食调理:(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饮食稳定:定时定量进食,防止过度饥饿和饮食过量引起血糖波动。
(3)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应食物多样化,搭配有合理的粗细搭配、质量搭配和颜色搭配。
2.中药调理:(1)清热解毒:应用中药配伍,清热解毒,以降低血糖,如黄连、苦瓜等。
(2)滋阴降火: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属阳热内扰范畴,故可选用滋阴且能降火的中药如知母、玄参等。
3.中医经络疗法:(1)针灸疗法:经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理体内环境,降低血糖。
(3)推拿按摩:通过揉捏、按压等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胰岛功能。
4.运动调理:(1)适度锻炼: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
(2)运动时间规律:尽量选择固定的锻炼时间,以建立规律的锻炼习惯。
(3)注意安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
5.心理调适:(1)积极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避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2)适当放松: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和紧张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青白江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卫生院(乡镇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一、目的意义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特别是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草药,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等方面颇具特色。
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2007)的要求,制定本指导方案。
二、2型糖尿病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等生活方式指导。
三、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四、分类干预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及中医药方面的指导。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及中医药指导,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五、健康体检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六、中医、中药保健指导(一)糖尿病的中医保健1、饮食疗法(1)坚持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膳食纤维膳食,减少食盐的摄入,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2)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其他为辅,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3)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病人体质的寒热虚实选择相应的食物:火热者选用清凉类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苦杏仁等;虚寒者选用温补类食物,如生姜、干姜、肉桂、花椒做调味品炖羊肉、牛肉等;阴虚者选用养阴类食物,如黄瓜、西葫芦、丝瓜、百合、生菜等;大便干结者选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萝卜汁、白萝卜汁;胃脘满闷者选凉拌苏叶、荷叶、陈皮丝;小便频数者选核桃肉、山药、莲子;肥胖者采用低热量、粗纤维的减肥食谱,常吃粗粮杂粮等有利于减肥的食物。
(4)针对糖尿病不同并发症常需要不同的饮食调摄,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晚餐后减少水分摄人量,睡前排空膀胱;合并皮肤瘙痒症、手足癣者应控制烟酒、浓茶、辛辣、海鲜发物等刺激性饮食;合并脂代谢紊乱者可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子、山楂等药物泡水代茶饮。
2、运动疗法(1)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
(2)时间一般在餐后60-90分钟,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方式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打太极、爬楼梯、骑自行车等。
(3)青壮年患者或体质较好者可以选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者可选用比较温和的运动项目,不适合户外锻炼者可练吐纳呼吸或打坐功;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身调心传统的锻炼方式适宜大部分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避免剧烈运动。
3、心理调节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气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监测。
(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2007)1、痰(湿)热互结证【主症舌脉】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全瓜蒌半夏黄连枳实)加减:【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香连丸2、热盛伤津证(胃肠解结热) (中消)【主症舌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丹溪心法》) (天花粉石膏黄连生地黄太子参葛根)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可加麦冬藕汁甘草等。
玉女煎消渴丸【中成药】功劳去火片、三黄片、新清宁片等。
3、气阴两虚证(多为上消)【主症舌脉】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太子参茯苓乌梅黄芪甘草)【中成药】玉泉丸、渴乐宁胶囊、参芪消渴颗粒等4、肝肾阴虚证【主症舌脉】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天麻钩藤颗粒等5、阴阳两虚证(多为下消)【主症舌脉】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6、兼夹证(1)兼痰浊【主症舌脉】形体肥胖,嗜食肥甘,院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粘,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姜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中成药】二陈丸(2)兼血瘀【主症舌脉】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痕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方药】一般瘀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也可根据瘀血的部位选用王清任五个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枳壳赤芍桔梗炙甘草)【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复方丹参滴丸、活血通脉胶囊、芪蛭降糖胶囊等。
(3)气机郁滞证【主症舌脉】胸胁苦满,脘腹胀满,少腹不舒,情志抑郁,太息频频,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多见于性格抑郁的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伴有抑郁症者。
【治法】疏肝理气,行气解郁【方药】四逆散(《伤寒论》)加减(柴胡、枳实、白芍药、甘草)【中成药】加味逍遥丸等。
(4)肝经郁热证【主症舌脉】头晕眼花,口苦咽干,心胸烦闷,嗳气,太息,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细弦。
多见于女性或性喜抑郁的糖尿病患者。
【治法】清肝泻热,疏肝理气【方药】丹栀逍遥散【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等。
7、并发症期肥胖型与非肥胖型T2DM日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发生死亡。
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勿盲目使用。
中成药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8、其它治疗(1)针灸疗法患者进行针法治疗时要严格消毒,一般慎用灸法,以免引起烧灼伤。
针法调节血糖的常用处方有:上消(肺热津伤)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太渊、少府,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
中消(胃热炽盛)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配穴,地机,大便秘结加天枢、支沟。
下消(肾阴亏虚)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复溜、太冲、太溪;配穴,视物模糊(2)耳针疗法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肾上腺、等穴,上消者加肺、渴点;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法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或相应夹脊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
每次选取2--4穴,以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液0.5--2.0毫升。
(4)按摩肥胖或超重DM患者可腹部按摩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水道等。
点穴减肥常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也可推拿面颈部、胸背部、臀部、四肢等部位以摩、揿、揉、按、捏、拿、合、分、轻拍等手法。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