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罗中立《父亲》赏析初中美术教案

罗中立《父亲》赏析初中美术教案

油画《父亲》赏析教案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音乐欣赏:播放一段《信天游》的MTV,请学生边听边感受,音乐过后给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绪影响。

你甚至有些什么联想……2、油画欣赏:上一个话题讨论过后,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一幅油画《父亲》,静心仰望屏幕上的父亲,沉淀一下内心,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导入课题:油画《父亲》赏析(二)观察分析:1、画幅大小揭秘:尺寸216x 152厘米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去年频频出镜,但是艺术家本人对于《父亲》所呈现出的风格早已不再继续。

谈及《父亲》他说:“现在回头想想,当时最激动人心的是画的尺寸,这可以是一种观念的艺术,也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

”2、画家经历介绍: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市璧山县人,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校长。

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

1993年晋升为教授。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3、画面背景介绍:罗中立的《父亲》,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

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

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时期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深沉、更本土的东西,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土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时尚,应运而生,西方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成为《父亲》的最合适的借鉴。

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和震撼力。

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

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教案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教案

课题: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课时: 1课时课型: 欣赏类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教材分析: 此课是欣赏表现造型学习领域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尝试等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了解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置教学深入展开的情景级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具准备: 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时间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想)教学手段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5分钟检查学生课前准备1、保持课堂安静2、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预习起立,师生间互相问好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好习惯引入新课2-5分钟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1、专心听老师讲2、思维跟着老师走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出示油画《开国大典》)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15-25分钟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

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

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

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

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

初中美术欣赏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美术欣赏教案万能模板

一、课题:美术作品欣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 欣赏法: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2. 教科书:提供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

3. 白板、粉笔、板擦等教学工具。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和意义。

2. 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 介绍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线条、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特点。

3. 讲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感受、分析、比较等。

(三)欣赏作品1.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美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九、课后作业:1.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撰写一篇欣赏心得。

2. 观看一部美术纪录片,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

罗中立《父亲》赏析初中美术教案

罗中立《父亲》赏析初中美术教案

油画《父亲》赏析教案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音乐欣赏:播放一段《信天游》的MTV,请学生边听边感受,音乐过后给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情绪影响。

你甚至有些什么联想……2、油画欣赏:上一个话题讨论过后,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一幅油画《父亲》,静心仰望屏幕上的父亲,沉淀一下内心,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导入课题:油画《父亲》赏析(二)观察分析:1、画幅大小揭秘:尺寸216x 152厘米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去年频频出镜,但是艺术家本人对于《父亲》所呈现出的风格早已不再继续。

谈及《父亲》他说:“现在回头想想,当时最激动人心的是画的尺寸,这可以是一种观念的艺术,也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

”2、画家经历介绍: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市璧山县人,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校长。

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

1993年晋升为教授。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3、画面背景介绍:罗中立的《父亲》,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

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

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时期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深沉、更本土的东西,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土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时尚,应运而生,西方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成为《父亲》的最合适的借鉴。

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和震撼力。

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

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美术欣赏》教案

《中国美术欣赏》教案

《中国美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 重要美术作品欣赏:介绍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3. 中国美术家的介绍: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著名美术家及其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作品。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或制作,体验中国美术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具:幻灯机、图片、绘画工具等。

3. 教室环境: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绘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和制作实践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介绍2.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3. 第三课时: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欣赏4. 第四课时:中国当代绘画作品欣赏5. 第五课时:中国雕塑和建筑艺术欣赏6. 第六课时:中国美术家介绍7. 第七课时:学生绘画实践(一)8. 第八课时:学生绘画实践(二)9. 第九课时: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介绍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流派、风格等。

3. 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讲解作品背景、艺术特点等。

4. 欣赏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展示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讲解作品背景、艺术特点等。

5. 欣赏中国当代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当代绘画作品,讲解作品背景、艺术特点等。

第七课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七课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七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1. 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中国画与油画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现代中国画、油画的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作品艺术形象的内在联系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1.现代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2.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表现手法;3.学生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教学难点1.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2.学生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艺术形象与传统中国绘画的联系理解。

4. 教学过程4.1 热身活动教师出示几幅作品,要求学生快速说出自己的感受、印象、想法,激发他们的艺术感受与表达,为下面的欣赏分析活动做好铺垫。

4.2 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教师通过网络视频或者PPT展示几幅“中国画”、几幅“油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并区分现代正统绘画的不同风格。

(2)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说明教师简单讲解本课学习目标、“现代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4.3 学习活动(1)学习“现代中国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注重现代中国画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创新,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中国画的能力。

(2)学习“油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注重油画对西方绘画传统的延续与着眼点的不同,提高学生欣赏、分析油画的能力。

4.4 互动探究教师出示几幅现代中国画与油画,引导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理解并分析其中的艺术形式、特点、思想内涵和受众,以及与传统绘画的联系等。

4.5 拓展练习(1)学生自主欣赏选择3-5幅自己喜欢的现代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形象、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手法,并收集一些背景知识介绍作品。

(2)利用课后时间,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现代美术作品,为下一次互动探究讨论活动做准备。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特点及与传统中国绘画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美术作品赏析教案初中

美术作品赏析教案初中

美术作品赏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线条、色彩、意境等元素。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点。

2. 学会分析中国画中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溪山行旅图》的高清图片及相关资料。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溪山行旅图》的作者范宽及其艺术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

二、作品欣赏(10分钟)1. 展示《溪山行旅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并简要讲解。

三、作品分析(10分钟)1. 分析作品中的构图:讲解画面中的主峰、溪流、行人等元素的位置关系,以及画面空间的层次感。

2. 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讲解线条的勾勒、皴擦等技巧,以及线条在表现景物形态、质感等方面的作用。

3. 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讲解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以及色彩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作背景及意图(5分钟)1. 讲解作者范宽的创作背景,以及他创作《溪山行旅图》的意图。

2.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五、学生讨论与展示(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赏析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的中国传统画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赏析《溪山行旅图》,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并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3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3 公开课教学设计

《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王希孟的重彩山水画。

《千里江山图》纵厘米,横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女史箴图》(局部)赏析《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中国人物画。

他的绘画理论是“传神论”。

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均为宋摹本。

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

线条循环婉转,如“春蚕吐丝”,人物衣带飘洒,形神兼备,富有韵律之美,设色典丽秀润,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

注: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洛神赋图》(局部)赏析《洛神赋图》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工笔重彩人物画(绢本),设色,纵,横。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富春山居图》(局部)赏析《富春山居图》是元朝黄公望的写意山水画。

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

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

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

《步辇图》赏析《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中国人物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作者介绍:
艺术欣赏:
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____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艺术成就
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____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____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