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分析
张艺谋电影大师的艺术创新

张艺谋电影大师的艺术创新近年来,中国电影界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张艺谋这位被誉为电影大师的导演。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巧在电影艺术上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从故事叙事方式、视觉语言及题材创新三个方面来分析张艺谋电影大师的艺术创新。
一、故事叙事方式的创新在故事叙事方式方面,张艺谋经常运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活着》中,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剪辑手法,将主人公的一生进行了生动的呈现,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张艺谋还善于运用闪回和倒叙等技巧,使故事更具层次感和张力。
此外,张艺谋还擅长利用意象和隐喻的手法,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他在《红高粱》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如红高粱、火和烟等,使得故事更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
这种独特的故事叙事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受。
二、视觉语言的创新张艺谋在电影中的另一大创新点是他对视觉语言的运用。
他擅长运用色彩、光影和场景等要素,通过精心布置画面,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英雄》中,他采用了彩色的镜头和大规模的美术设计,将每个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另外,张艺谋还善于运用摄影手法,例如运用手持摄像机、特写镜头和远景等,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他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将演员的表情和细节展现得非常细腻,使得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
三、题材创新张艺谋一直致力于尝试不同的电影题材,从而在中国电影界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变革。
他从乡村题材的《红高粱》到古装武侠的《英雄》,再到现代社会的《让子弹飞》,他总是寻找不同领域与内容,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此外,张艺谋还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电影风格。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和哲理,如儒家思想、封建礼仪和道德观念等。
著名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分析

著名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分析导演作为电影的主掌者,其个人风格在电影中的体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电影发展和历史的演变,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们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电影人才的培养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探究四位著名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导演的艺术魅力。
第一部分:斯皮尔伯格的情感共鸣斯皮尔伯格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情感共鸣的手法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作为一个充满童心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充满着梦幻色彩和情感共鸣。
比如,《E.T.外星人》和《侏罗纪公园》等电影让观众在看完后不禁陷入到自己的浪漫幻想之中。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抚慰人心的小细节,如《辛德勒的名单》中那只红色的小女孩外套,和《披头士》的情感矛盾。
这些都是斯皮尔伯格独特的情感风格的体现。
第二部分:纳粹德国下的自由我们站起来被誉为现代电影的奠基人之一的卓别林,以一些传统戏剧效果的运用和强烈的道德立场风格,在电影史上永载丹青。
卓别林的电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反转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如《大独裁者》中梦幻般的小丑金发女郎的展示,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贫病和命运的残酷,以及这些情感背后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这一风格的体现也在卓别林所饰演的小丑查理等角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近距离接触』的儒雅风范如果说斯皮尔伯格是情感细腻和童心未泯的代表,王家卫则是以艺术风范与细腻表达之美成为他的代表。
作为一个以情感类电影著名的导演,王家卫以他的独特构图和刻画技巧成为了艺术电影的代表之一,影片《花样年华》《阿飞正传》等,讲述了一名好色而爱情也难应对的打手,与情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和节奏变化成为电影艺术的瑰宝。
第四部分:科幻电影鬼才另一个被誉为科幻电影大师的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
他以毫不掩饰的视觉冲击和沉浸式的音效设计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电影大师分析

《大师》海报基本信息中文名:大师外文名:The Master出品时间:2012年出品公司:Ghoulardi Film Company等制片地区:美国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类型:剧情,传记主演:杰昆·菲尼克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米·亚当斯,大卫·沃肖夫斯基上映时间:2012年9月14日对白语言:英语剧情简介《大师》讲述了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兰卡斯特,组织了一个自称“因”(Cause)的宗教性质小团体,退役海军弗莱迪盲打误撞的成为其一员。
嗜酒的弗莱迪成为兰卡斯特研究的对象,二人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这段关系将和“因”一起,接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影片开场,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海军弗莱迪在海边砍椰子、用各种化学液体酿酒、和裸女沙雕做爱,极尽癫狂之能事。
当看到他在闯祸后狂奔的时候,大概所有的人都在想,这个家伙可真是块待“治愈”的好料啊,而也许这也是“大师”兰卡斯特所想的。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兰卡斯特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论:人类的灵魂不灭,它从肉身换到下一个肉身,但是始终保有记忆,只有唤醒这种记忆,才能改变当下灵魂的缺陷,回归到绝对完美的状态。
兰卡斯特对弗莱迪采用的也正是这样的疗法,唤醒弗莱迪不愿回想的过去,强迫其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接受自己。
同时兰卡斯特还相信人类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某种完美状态。
不过冲动易怒的弗莱迪成为兰卡斯特的难题,前者似乎代表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不断的寻找着刺激,而作为超我的兰卡斯特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会和弗莱迪一样变得歇斯底里。
当治疗过程也许渐渐有些眉目的时候,弗莱迪却跑了。
失去了研究对象的兰卡斯特,也不得不展开新的研究,并移师英国。
在影片结尾,弗莱迪开心的躺在了裸女沙雕的旁边,呼应了影片的开头的画面。
电影之王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

电影之王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大卫·林奇(David Lynch),作为美国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导演,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执着的电影观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悬疑、超现实主义和黑暗元素,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框架,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卫·林奇的创作风格,并分析其作品中的主要特点。
一、迷离的叙事结构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往往以非线性和迷幻的叙事方式著称。
他常常使用回忆、梦境和幻象等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扭曲和扰乱的世界。
例如,他的代表作《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中,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化,观众很难分辨故事中的真实与虚幻。
这种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观众沉浸在一种神秘而离奇的氛围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黑暗而恐怖的题材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通常以黑暗而恐怖的题材为主题,包含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元素。
他善于创造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暗示和挑战观众的想象力,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例如,他的电影《蓝丝绒》(Blue Velvet)中,通过展现一个普通小镇暗藏的黑暗面,表达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扭曲。
这种黑暗主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心理深度和思想性。
三、奇幻而畸形的视觉风格大卫·林奇擅长运用奇幻而畸形的视觉效果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电影世界。
他在电影中常常使用过度曝光、明暗对比和颜色鲜明的镜头,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他的电影摄影风格独特,充满了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视觉张力。
例如,在《黑暗之心》(Eraserhead)中,他用黑白的画面和扭曲的摄影手法创造了一个荒诞而恐怖的世界,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四、音乐与声音的创新运用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中音乐与声音的运用也十分独特。
他善于将音乐与镜头语言相结合,通过奇特而怪异的音效来营造氛围。
他的音乐选择常常与电影的主题和情感紧密相关,加强了影片的表达力。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导语:中国电影史上有无数杰出的电影大师,其中一个备受赞誉的大师是谢晋。
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后一个大师,他对电影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政治意识、生动的女性形象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以揭示谢晋电影的独特魅力。
一、政治意识谢晋的电影作品中浸透着浓厚的政治意识。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政治高潮。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揭示社会现实的弊端和矛盾,并以此来进行政治批判。
例如在电影《晚春小品》中,他关注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揭示了城乡差距和阶级矛盾。
这部电影以正义的视角展现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社会不公感到震撼。
此外,谢晋还在电影中深入探讨了文化大革命和留下的创伤,以及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所经历的痛苦和煎熬。
二、女性形象谢晋的电影还以生动的女性形象著称。
他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他的女性角色不仅饱含人性的复杂性,而且经历着社会变革的折磨和磨砺。
在电影《红粉》中,他描述了一个女子由纯真到伤痛再到奋斗的过程,让观众触动和思考。
另外,谢晋还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角色,如《爱在阳光下》中的乔小云、《晚春小品》中的小谢等等。
这些角色代表了不同阶层和社会背景的女性,展现了她们的意志和生活态度。
谢晋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索了性别和社会的关系,呼吁人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
三、叙事风格谢晋的电影在叙事风格方面独具特色。
他往往采用年代跨度较长的叙事方式,通过跨越时空的叙述手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蜕变。
在电影《黄土地》中,谢晋以一个农村家庭为主线,通过三代人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艰辛和顽强生命力。
他的叙事手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谢晋还以纪实的手法呈现现实生活,以真实的镜头记录人们的生活状况。
电影大师贝尔托鲁奇的视听思维初探——以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精彩开端段落的视听语言为例进行分析

熠熠生辉,我们姑且不要片面对影片的道德性和性倾向作出
评价,只对影像所构筑起人物的孤单、无法逃脱的寂寞、死亡
与重生的感觉,从电影的视听思维里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自
然而漓淋尽致的获得感受和那 一分精彩的 视听语言带 来的
快感,而这份快感感受正是来自于贝尔托鲁奇的诗画视听思 维。
关键调:视听思维 元素 视听语言
空间设置
诗画意象
符号
贝尔托鲁奇电影的视听思维是诗画的视听思维,有着意 大利人“心理医生”特质的他,把诗的意象转化为视听意象溶 进了影像,在电影胶片上用“诗画的视听思维”的手术刀解剖 电影故事,解剖世间百态人性善恶。他拍摄了很多让世人叫 绝的影片,其中<巴黎最后的探戈>是笔者百看不厌的一部电 影;不仅一次被影片的影像精心构筑的诗一般的视听语言所 感染,激起了笔者写这篇关于视听思维方面文章的欲望,并 把影片精彩的开端段落的镜头用手绘方式绘成分镜头画,对
枪,这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缘以保罗的死而告终结;悲惨的 是在死神走近保罗的时候,让娜还不知道她所杀死的曾经在 一起的这个男人的名字,这场发生在艺术之都、欲望之都的 性与情的舞会上用生命去起舞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在扭曲 的人性 中人亡曲 终。
2.故事内容决定了视听语言风格。诗化的视听语言呈现 精彩的电影故事
视听思维在电影上的六元素:
了疯狂 的地狱般 的野性灼 热感和人 性的迷离 。对保罗 和让
( 1) 人物元素:故事化的叙事的中心是人。
娜来说,所谓“文明”似乎是对人性的束缚,是影片中那虚伪
( 2) 视听语言包含元素:影像内容中演员的表演,物体的
2。1 3年第8期( 总第1。8 期)
l 东南传播 n L—
造型;影像构成上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声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家的概念,因为在所谓“文明”里,留给保罗的是婚姻的
浅析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影像风格

浅析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影像风格内容摘要:英国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对于悬念电影拥有最大的贡献,他最早发现了悬念对于电影语言的决定性意义,在与悬念电影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发现了蒙太奇等电影特有的语言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后世的悬念电影的基本架构和表现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象征意味,善用声东击西,喜欢故弄玄虚,侧面剪影成意向图腾,流畅剪辑制造假象高超的剪辑手法,这便是希区柯克的风格特点关键词:希区柯克悬疑电影影像风格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四个字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四字组合,又或者只是一个简单而陌生的名字。
然而,对我来说,第一次听说希区柯克这四个字,是源于《影视文学》课上的那部使我感受深刻的影片《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以其充满悬疑的故事情节,超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独特的蒙太奇语言,使我真正喜欢上了悬疑电影,喜欢上了他的导演——伟大的希区柯克。
在逐渐了解了希区柯克的生平及其拍摄的电影之后,更喜欢上了他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
我想,希区柯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更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是世界电影史上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下面,就让我具体分析一下一代“恐怖大师”头衔希区柯克的影像风格。
一、利用特写和镜头暗示来烘托和渲染恐怖的感觉如《惊魂记》中著名的浴室暗杀的镜头,他始终利用特写和镜头暗示来烘托和渲染恐怖的感觉,却并不表现任何直接的打斗冲突。
危机和恐惧只是面向未知的,让人惊悚。
在这部影片放映之后,当时数千上万的家庭女性对进浴室洗澡产生了恐惧感,她们也不知道怕什么,但就是不敢去浴室洗澡了。
希区柯克通过空间和光影对恐惧感的把握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预先将答案告诉观众,使观众在得知答案后自然而然将焦虑的心情对准了主人公的命运。
希区柯克真正的悬疑惊悚不来自于观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惊吓到,而是要在观众自以为可以预期未来事态的发展情况之下,最著名的是《迷魂记》中,朱迪与玛德琳是同一个人的谜底在情节中间就被揭示,在当时曾引起过许多争议,因为原著中这个谜底是最后才被揭穿。
电影大师分析

影片讲述的是78岁的卡尔老先生,为了信守对爱妻的承诺,决心带着他与妻子艾利共同打造的房屋一飞冲天的动人故事。
小男孩卡尔(Carl Fredricksen)怀揣着对于冒险的热爱偶遇假小子艾丽(Ellie),而艾丽把整个屋子当成一艘大飞船游戏居然使他对这个女孩子有些着迷,相同的爱好最终使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爱侣。
他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要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探险,但直到艾丽去世,这个梦想也未能实现。
终于有一天,曾经专卖气球的老人卡尔居然用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他的房子飞上了天空,他决定要去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
令卡尔始料不及的是,门廊居然搭上了一个自称是“荒野开拓者”的小男孩小罗(Russell),小罗的喋喋不休让卡尔对这个小胖墩格外讨厌。
一老一少在飞行中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瀑布”,在相处过程中卡尔发现小罗其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孩子。
在步行穿越一座森林时,他们遇到了不会飞的大鸟凯文(Kevin)和一只会说话的狗狗逗逗(Dug),让老人惊讶。
随后,爷俩被带到一个飞艇里,他们发现这个飞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险家查尔斯·蒙兹,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鸟,证明自己。
得知蒙兹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后,爷俩抢先逃跑。
在把大鸟放回家时,蒙兹赶到并带走了大鸟……然后,爷俩就和蒙兹展开了搏斗,要救出大鸟。
但蒙兹从飞艇中放出飞机,干扰飞屋前行……搏斗过后,蒙兹和飞屋都坠下云层。
而爷俩和大狗在和大鸟道别后,驾驶着蒙兹的飞艇回到了城市,小罗也获得了由卡尔奖励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过着幸福快乐而惬意的生活(就像小罗在跟卡尔谈家境时描述的那样)。
而他们的飞屋最终随气球独自飘落在“平顶山脉”的仙境瀑布边上实现了艾丽和卡尔一生的梦想。
看《飞屋环球记》,很容易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如果按照美国“摘要”式的影评,它将无愧于浪漫、温馨、纯洁、深情、感人至深等词语。
它目前还欠的,是DVD封面上一个又一个奖项的罗列,相信在半年之内,最多一年之内,这将成为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大师分析论文
学院:理工学院
姓名:耿红川
学号:10L0251080
论文题目:《罗拉快跑》鉴赏
任课教师:_宁坤________________
成绩:
时间:2012年5月25日
电影《罗拉快跑》—关于爱情与游戏
在反思社会现象和探索新的时空观念的一些影片中,彰显了导演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执着的关注;不管是表现手法上还是蒙太奇技巧上,都是体现了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思考。
人类的爱情观念和“游戏人间”的生存方式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爱是永恒的精神模式,游戏是将生命力转换成精神体验,电影是爱的游戏机”。
电影《罗拉快跑》,导演以游戏者的身份开始了对爱情与游戏的探讨。
爱情与游戏
罗拉的男朋友曼尼帮毒贩老大卖毒品并收账,罗拉则出门购物,倒霉的是她的机动车在超市外被盗,所以无法按时去接曼尼,曼尼坐地铁时为了躲避警察,把卖毒品的钱让一个流浪汉捡去了,12点前拿不到钱他就要被黑帮打死,罗拉开始了对男朋友的拯救,她开始疯狂奔跑。
罗拉有三次狂奔,就有三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三次的狂奔显示世事纷繁,各种机缘巧合,命运交错,让人感叹,每一次的擦肩而过,每一次的对视都隐藏着无限可能性。
而这三次狂奔的遭遇,也处处拷问着人性。
罗拉要在20分钟内筹集到10万马克才能救曼尼,曼尼说如果12点前罗拉不能筹集10万马克,他就要打劫附近的超市,故事的精彩就发生在这20分钟内。
她想到开银行的父亲能帮助她筹集到10万马克,于是罗拉开始了第一次的狂奔,当她慌忙的跑出门时,母亲正漫不经心地和情人煲电话粥,对女儿的状态漠不关心。
画面转入flash动画版的罗拉,遇到不怀好意的邻居和他凶恶的狗,罗拉一跃而过,也许这是她奔跑当中的第一个障碍。
画面从动画切入实景奔跑的罗拉,而后在一堵墙的拐角处差点和一个推孩子的妇女相撞,遭到这个女人的辱骂;罗拉继续奔跑,而后又遇到了一个向她卖自行车的男青年,罗拉并不信任他。
罗拉继续跑着,碰巧她父亲的朋友麦尔在开车,看到她在狂奔以至于分神撞上了别人的车;继续再跑,巧的是撞上了捡走曼尼钱袋的流浪汉,可惜的是迎面而过她也不知道钱就在眼前。
这就是一路奔跑的各种奇遇。
父亲的办公室里更有趣的事情正在上演,父亲在和情人讨论腹中的孩子要还是不要的问题,而此时能正烦恼的父亲没有答应忽然闯进的罗拉的要求,父亲也在抱怨女儿不关心他,不为他着想,只会问他要钱,言语之间毫无父女之情,并把她轰出了大门。
罗拉无奈地走了,狂跑去找她的男朋友曼尼,她知道12点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当她赶到时,想阻止男朋友已经来不及了,无奈地看着男朋友的背影走进了超市,而罗拉的选择是帮男朋友打劫了这家超市,而结果就是在警察的围追堵截中,罗拉意外中弹倒下了。
于是罗拉开始了第二次奔跑,“游戏的秩序结构好像让游戏者专注于自身,也表现在游戏者自身想重复的本能冲动中,这种本能冲动在游戏的不断自我更新上表现出来,而游戏的这种不断的自我更新则铸造了游戏的形式”。
游戏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重复可以让主角死而复活,其实主角就是游戏玩家,一次不成功可以再来。
第二次奔跑中,母亲依旧和情人电话聊着,狗主人很狡诈地伸出腿绊倒了罗拉,罗拉滚下了楼梯继续奔跑;墙角处撞上了推车的妇人遭到辱骂,而后碰到麦尔,可是麦尔的车又撞上了别人的车子,男青年向她推销自行车,罗拉很不高兴,直接说他的车是偷来的。
罗拉和捡曼尼钱袋子的流浪汉撞满怀,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是机会再次错过。
办公室里父亲依旧和情人谈论孩子的问题,罗拉的闯入惹恼了父亲和他的情人,罗拉大闹了父亲的办公室,并用手枪配枪逼着他父亲去拿钱,迫使玩变态游戏的男财务人员拿出了10万马克。
当女儿拿枪顶住自己的脑袋是为了男朋友时,这位父亲显得心痛和悲哀,爱情真能让人疯狂吗!
在曼尼拿枪进入超市的一瞬间,罗拉赶到了,制止了曼尼的抢劫行为,然而刚才疾驰的救护车却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撞倒了曼尼,救护车是救护还是肇事呢!曼尼倒下了
游戏者开始让主角第三次奔跑,母亲和情人电话聊天、越过大凶狗、推车的妇女、与麦尔的聊天使他没发生撞车事故,这次卖自行车的男青年这次没有向罗拉推销自行车,而是进了一家小吃店,巧的是碰到了那个流浪汉,流浪汉很大方的请他吃东西,而他却把自行车以70马克的价格卖给了流浪汉,这次似乎和上次的情况变化较大,罗拉和麦尔的交谈,也许是对麦尔的一次拯救,而对于罗拉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遗憾,罗拉赶到时却看到他父亲坐上麦尔的车走了。
就在曼尼焦急等待罗拉的时候,突然看到捡他钱袋的流浪汉骑着自行车从他面前经过,也许就是这么巧,也许这就是游戏的规则,他疯狂的追了上去,最后曼尼用枪迫使流浪汉停了下来拿走了钱。
而在追流浪汉的过程中,两辆车为了躲避曼尼而相撞,其中一辆车中就有麦尔和罗拉的父亲,他俩陷入昏迷。
这位银行家无意间避开了罗拉,却又碰到了曼尼,始终逃不过这一劫。
罗拉没有找到父亲,她绝望的走进了赌场,对她来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说这是另外一场游戏,倒不如说是赌命游戏,因为罗拉知道这赌局关乎着男朋友的生命,只能赌赢。
幸运的是财运不错,连赌连赢,尤其她的最后一声嚎叫,犹如是对男朋友生命最后的呐喊,这嚎叫划过长空,划破人的耳膜。
她拿着赢来的钱去营救男朋友,还是那俩救护车,罗拉顺势上了救护车,没想到车里正在抢救伤者,当这个生命快要逝去的时候,罗拉又充当了一次拯救者,受伤者恢复了意识。
当罗拉兴奋地到达超市的时候,看到的是曼尼从毒贩老大的车上下来,并面带微笑地向罗拉走来,他看到了罗拉狼狈的样子,并问罗拉手里拿的什么,他其实是明知故问,知道罗拉筹到了钱,他开心的拉着罗拉往前走,以后有钱的日子在等着他,不用再为黑社会卖命了。
爱情与人性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斯芬克斯之谜”,最终由俄狄浦斯揭开了谜底的传说也许大家还记得,谜底就是“人”。
正如片子的开头:“人类,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物种,一种找不到答案的谜团,我们是谁?打哪儿来?又该如何处去?如何确定所知皆真?又为什么相信这一切?数不尽的没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又将带来新的问题,下个答案又带来更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到最后还不是相同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导演用很细腻的手法表现了罗拉三次奔跑的奇遇,设置了很多的“巧合”与“偶然”,这么多的“巧合”与“偶然”是导演在反思人性,对于有“复杂经历”的人物与罗拉的遭遇,似乎有特别的含义。
第一次在墙角的拐弯处碰到了(有肢体接触)那位推车妇女,通过一组静帧画面的快速切换让观众明白,原来这位爱骂人的妇女原来是个家庭暴力者,虐待儿童,后来又偷盗婴儿。
第二次碰到她的
时候(有肢体接触),同样遭到了辱骂,而后导演给我们提供的静帧画面是这名妇女买彩票中了大奖,从此过上了开着高档车住着花园洋房的生活;而第三次时(无身体接触),静帧画面迅速快切显示的是这名妇女加入了基督教,每天祈祷看似从善了,也做起了公益事情。
再看第一次遇到骑车的男青年,导演同样又用一组静帧画面的快速切换告诉观众,原来这名男子偷自行车被人暴打一顿后,满脸伤痕地去和他的女朋友约会,并且后来举行了婚礼;第二次对于卖自行车男青年的一组静帧画面显示的他以前也是个流浪汉,并且偷盗和吸毒;而第三次男子直接进入了小吃店。
当罗拉跑进父亲的银行,遇到了一名女职员,导演继续用静帧照片快切的镜头告诉观众,这名女职员以前出车祸后,造成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而割腕自杀;第二次是罗拉用枪劫持父亲的时候,对这位女职员显示静帧画面是她和一那位男财务人员的约会、喝酒、玩变态游戏。
这一路上罗拉遇到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的确是个很难捉摸的物种,那么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难以琢磨。
罗拉与曼尼的爱情是值得深思的,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柏拉图认为,“爱欲经历的不是自动实现某种理想目标的过程,而是通过与人性的反复无常做斗争,最终以理性战胜欲望和意志的过程”。
可是我们看到的罗拉和曼尼的爱情是不理智的,是欲望战胜了理性,而这些所谓的爱情当中,包括罗拉父母各自的婚外情。
红色代表着欲望、激情、爱情,但同时也代表了焦灼和危险。
片中罗拉满头红发在飘逸,红色的救护车在疾驰,也就寓意着欲望、爱情和危险同在。
当罗拉中枪倒下去的时候,在红色的色调中,她回忆起了和男朋友在床上激情过后的一段情感对话,质问着男朋友对她的爱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换了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说爱她。
爱情考验着相爱的男男女女,说着甜言蜜语,如果一方不存在了,他们的爱情游戏也就结束了,下一个情侣就会出现,会把这样的话讲给另外一个人去听,这犹如有一首歌唱到:“可是有一天,说着同样的话,把别人拥入怀抱…”。
当曼尼被车轧过后,他同样回忆起那次床上的对话,他也在质问罗拉对他的爱,假如自己死了,罗拉开始会比较难过,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靓仔,罗拉会重新开始恋爱。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之间的爱情就是这么的互相猜疑,如
果对方消失了,另一方就会有下一断感情,其实爱情不是为另一个人去活,而是为自己!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充分展示了时间的概念,时间无形、无声、无色,但你又能感受到它就在你身边。
“无论是一首史诗、一出戏或者一部影片里,时间也象情节、性格刻画或心理描写一样,乃是一部艺术作品的主要东西”。
90分钟的电影实际上就发生在20分钟内,“虚幻的时间和实际的时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它的结构,它的逻辑模式”。
这里虚幻的时间就是电影的长度,而实际的时间则是这短短20分钟。
电影大部分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刺激每个游戏玩家和电影观众的神经,这里的音乐表达的是一种虚幻的时间。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罗拉三次奔跑,导演的越轴剪辑让我们感到空间错乱,而且许多剪接点衔接的不是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