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王某为某大型水库管理员,某日天降大雨,王某擅离职守,出去打牌。
结果水位上涨,水库某处堤坝被冲出一个缺口,导致决堤,致使在附近玩耍的两名邻村的儿童死亡,并使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A.决水罪B.过失决水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玩忽职守罪答案:B2.王某在和朋友聚会并饮酒后,不顾朋友劝阻,独自驾车回家。
在回家的途中,将正常行走的路人甲撞成重伤,为逃避法律追究,王某看四周无人遂驾车逃逸,致甲死亡。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评价?( )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D.故意杀人罪答案:A3.张某系中医医师,合法开设门诊,为牙痛患者袁某诊断后便开了中药清胃散二副。
因在此之前被告人张某错将有毒的草乌装入放玄参的药斗内,在配药时将草乌当作玄参配给了袁某。
袁喝了一副中药后,即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5时40分死亡。
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医疗事故罪C.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构成销售劣药罪答案:B4.运输队司机李某在厂内驾车从甲车间往乙车间运送原料。
由于中午饮酒加上没有休息,李某非常困倦,结果在乙车间内倒车准备卸货时,操纵不慎,撞倒在车间内的一排原料箱,将两名女工当场砸倒在地,一名重伤,另一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的行为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重伤罪D.玩忽职守罪答案:A5.甲某见村外新驾设的电力线路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
经查,该部分线路已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算下个月通电。
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在2002年5月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
2002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甲某的行为构成:( )A.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B.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C.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D.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甲某系一盗窃罪的刑满释放人员,某日其因手头紧张欲重操旧业,遂潜入一居民家中,窃得保险箱一个,打开后发现内有现金五万元,并有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数十发,甲某将钱挥霍,并将手枪及子弹藏于自己家中。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练习 (附答案)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放火罪的客观要件是(D)。
A.实施了放火行为B.以不作为形式进行放火C.以作为的形式进行放火D.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2.放火罪既遂的判断标准是( C )。
A.财物被烧毁或者人被烧死、烧伤B.引火物与被燃烧物接触C.放火行为已经燃烧物独立燃烧D.放火行为实施完毕3.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 A )。
A.看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B.看行为是否造成数人死亡的结果C.看行为师是否引起财产的损失D.看是否有杀人的目的4.某汽车运输公司工人赵某,因对公司经理不满,遂指使常与其喝酒的孙某将本公司的一辆接送职工通勤的面包车炸毁。
赵某构成(C )。
A.爆炸罪B.破坏交通工具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5.王某因与李某有私仇而起杀心,王某在李某停在街道旁的汽车上装上其自制的爆炸装置,李某在拉开车门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李某当场被炸死,旁边路过的两人被炸成重伤,十辆汽车遭严重损坏。
王某的行为构成( C )。
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杀人罪C.爆炸罪D.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犯罪分子企图将某批发部物资仓库烧毁,于某日深夜将仓库门窗洒上汽油用火点着,幸被巡逻人员发现,及时扑灭,尚来造成严重损失。
对放火者应当以(A )论处。
A.放火罪既遂B.放火罪未遂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7.某村办加工厂的粉条多次被偷,加工厂负责人某甲决定在粉条上喷洒农药,以使粉条有异味而制止偷窃行为。
喷洒农药的当晚,有人将粉条偷走食用,造成2人死亡的结果。
某甲的行为构成( C )。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D.故意伤害(致死)罪8.李某、刘某因在公共场所抢劫,已构成犯罪,被巡逻民警抓获,当公安人员用警车押解回公安局,李某妄图和押解的公安人员同归于尽,即拉响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结果汽车被炸坏,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元,李、刘被炸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行为人在交通肇事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应以( )定罪处罚。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正确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2.明知学校宿舍楼年久失修,但是不及时修理,致使楼房倒塌,砸死、砸伤数人的,构成( )。
A.重大责任事故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D.玩忽职守罪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138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条是关于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规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3.对于以放火的危险方法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应当( )。
A.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B.按照放火罪定罪处罚C.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和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D.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正确答案:A解析:交通工具是放火罪犯罪对象中的一种,所以在以放火的危险方法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中,破坏交通工具罪是特殊法,而放火罪是一般法,所以应当认定为破坏交通工具罪。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4.下列犯罪中没有现实的损害后果不能构成既遂的是( )。
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1、多选贾某驾驶一机动车将过路人王某撞成重伤,之后在乘车人张某的指使下驾车逃离现场。
被害人王某因贾某的逃逸,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贾某构(江南博哥)成(间接)故意杀人罪B.贾某与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C.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张某是交通肇事罪的从犯正确答案:B,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
参见《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
2、单选某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8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A.失火罪B.放火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具体适用。
参见《刑法》第134条。
3、单选某甲趁天黑盗得一手提包,到僻静处打开才发现,包内有一万块钱的现金和手枪一支,子弹若干,遂将提包中的手枪储存在家中地下室中,则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枪支、弹药罪B.盗窃罪与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数罪C.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数罪D.盗窃罪与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数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参见《刑法》第264条、第128条第1款。
4、单选某甲于晚上潜入一仓库盗窃,因为黑暗以致辨认物品困难,于是划着火柴察看,不料火柴掉落点燃存放的易燃物品,仓库外传来声响,某甲以为被人发觉,遂逃离仓库。
后火柴点燃易燃物品并导致火灾。
事后查明直接财产损失20万元。
对甲划火柴引起火灾的行为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A.放火罪B.失火罪C.不构成犯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综合提高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失火罪的具体适用。
失火罪,是指由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案中,某甲因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但轻信能够避免,在火灾发生之时为逃离而不顾,以致造成了上述严重后果。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简答题第26-2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简述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
正确答案: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对象则仅限于枪支、弹药。
(2)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一般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私自储存数量较大的枪支、弹药、爆炸物,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则一般是不具备配枪资格而非法携带、持有枪支或者私自收藏少量枪支、弹药。
(3)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同。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主体则只限于自然人。
涉及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法条分析题第29小题,10分。
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正确答案:(1)本条款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罪状、法定刑的规定。
该条款所规定的罪状为叙明罪状。
(2)据此,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①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②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

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一、单项选择题.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客观要件不同.犯罪客体不同.犯罪主观要件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只能是故意.只能是直接故意.只能是过失.放火罪属于()。
.行为犯.结果犯.危险犯.举动犯.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是()。
.犯罪客体不同.犯罪客观要件不同.犯罪主体不同.犯罪主观要件不同.甲为报复乙将汽油从门缝倒进乙位于三楼的卧室,然后用火柴点燃,好在发现及时,只造成乙轻伤和余元的财产损失。
甲的行为()。
.不构成犯罪.构成放火罪.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为杀乙将一定时爆炸装置放在乙驾驶的公共汽车驾驶室的座位下。
乙出车不久即发生爆炸,除乙被炸死外,车上的三位乘客也受了轻伤。
另外,车辆被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余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故意杀人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爆炸罪.爆炸罪和故意杀人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别的关键是()。
.犯罪客体不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犯罪主体不同.犯罪主观方面不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交通工具。
.准备投入使用的.正在使用的.公用的.私用的.下列()可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决水.私设电网.爆炸.下列不构成投毒罪的是()。
.将毒药投入食堂大锅饭内.投毒致余人中毒.将毒药投入某人茶杯致其死亡.将毒药投入水井内.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是一般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只能是单位主体.甲为窃取财物将在候车室睡觉的乙的旅行包提走,打开一看却发现其中只有两支手枪,别无他物。
甲的行为()。
.构成盗窃枪支罪.构成盗窃罪.不构成犯罪.构成盗窃枪支罪和盗窃罪未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自然人一般主体.自然人特殊主体.单位一般主体.单位特殊主体.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甲骑自行车严重违章,致乙驾驶的卡车因避让而撞死两个行人。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习题ID(4292): 未婚男子吴某因一次输血不幸感染上艾滋病。
在绝望之余,他来到北京。
他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针筒,先抽取自己的血液,然后再随意地用针筒向行人和游客针刺和注射,引起社会的巨大恐慌。
吴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构成传播性病罪B.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构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D.构成寻衅滋事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B评析:答案:B【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解析】吴某将针筒向行人和游客注射和针刺的行为足以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ID(4300): 甲乙两个青年在铁路上游玩,打赌说火车能否将一块混凝土石头撞飞,而将混凝土石头放到铁轨上,当火车开来时,扳道员由于混凝土石头卡住了岔道轨,而不能扳动岔道,致使火车误入轨道与另一火车相撞,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青年行为构成:()A.破坏交通工具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B评析:【答案】B【考点】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认定【解析】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在侵犯的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及犯罪主体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交通工具;后者的对象是交通设施,如桥梁、轨道、隧道、公路、灯塔、标志、机场、航道等。
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看破坏行为的直接指向。
如果破坏行为直接指向交通设施,并由此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如果破坏行为直接指向交通工具,上了轮船,后来又由于他的疏忽,导致了重大火灾的发生。
请问对马某的行为如何界定?A. 危险物品肇事罪B.失火罪C.过失爆炸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单项选择]:正确答案:A评析:[参考答案] A[测试点]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认定。
[解析]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行为人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

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A.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B.只能是故意C.只能是直接故意 D.只能是过失3.放火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C.危险犯 D.举动犯4.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 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5.甲为报复乙将汽油从门缝倒进乙位于三楼的卧室,然后用火柴点燃,好在发现及时,只造成乙轻伤和1000余元的财产损失。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放火罪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6.甲为杀乙将一定时爆炸装置放在乙驾驶的公共汽车驾驶室的座位下。
乙出车不久即发生爆炸,除乙被炸死外,车上的三位乘客也受了轻伤。
另外,车辆被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余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C.爆炸罪 D.爆炸罪和故意杀人罪7.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 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8.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交通工具。
A.准备投入使用的 B.正在使用的C.公用的 D.私用的9.下列()可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放火 B.决水C.私设电网 D.爆炸10.下列不构成投毒罪的是()。
A.将毒药投入食堂大锅饭内 B.投毒致10余人中毒C.将毒药投入某人茶杯致其死亡 D.将毒药投入水井内1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A.是一般主体 B.是特殊主体C.包括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 D.只能是单位主体12.甲为窃取财物将在候车室睡觉的乙的旅行包提走,打开一看却发现其中只有两支手枪,别无他物。
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枪支罪 B.构成盗窃罪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盗窃枪支罪和盗窃罪未遂13.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危害公共公共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A.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B.只能是故意C.只能是直接故意 D.只能是过失3.放火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C.危险犯 D.举动犯4.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 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5.甲为报复乙将汽油从门缝倒进乙位于三楼的卧室,然后用火柴点燃,好在发现及时,只造成乙轻伤和1000余元的财产损失。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放火罪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6.甲为杀乙将一定时爆炸装置放在乙驾驶的公共汽车驾驶室的座位下。
乙出车不久即发生爆炸,除乙被炸死外,车上的三位乘客也受了轻伤。
另外,车辆被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余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C.爆炸罪 D.爆炸罪和故意杀人罪7.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 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8.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交通工具。
A.准备投入使用的 B.正在使用的C.公用的 D.私用的9.下列()可以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放火 B.决水C.私设电网 D.爆炸10.下列不构成投毒罪的是()。
A.将毒药投入食堂大锅饭内 B.投毒致10余人中毒C.将毒药投入某人茶杯致其死亡 D.将毒药投入水井内1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A.是一般主体 B.是特殊主体C.包括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 D.只能是单位主体12.甲为窃取财物将在候车室睡觉的乙的旅行包提走,打开一看却发现其中只有两支手枪,别无他物。
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枪支罪 B.构成盗窃罪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盗窃枪支罪和盗窃罪未遂13.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A.自然人一般主体 B.自然人特殊主体C.单位一般主体 D.单位特殊主体14.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15.甲骑自行车严重违章,致乙驾驶的卡车因避让而撞死两个行人。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交通肇事罪 D.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6.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体是()。
A.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C.非法持有枪支的人员 D.依法配置枪支或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17.下列()应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A.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B.劫持汽车、船只罪C.投毒罪 D.劫持航空器罪18.旅客列车司机甲超速行车致列车脱轨,造成多人死伤和巨额财产损失。
其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C.铁路营运安全事故罪 D.重大飞行事故罪19.甲在公路上正常行车时突然打了个喷嚏,致方向盘失去控制,结果车辆冲向路边,撞死两个行人,车辆也严重毁坏。
甲的行为()。
A.构成交通肇事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 D.不构成犯罪20.恐怖组织头目甲指挥其手下在某广场制造了一特大爆炸案。
甲及其手下构成()。
A.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B.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爆炸罪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公共安全。
A.不特定多人的健康安全 B.重大公共财产的安全C.重大私有财产的安全 D.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安全2.下列()行为人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
A.放火罪 B.爆炸罪C.劫持航空器罪 D.投毒罪3.下列()可以由单位构成。
A.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B.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C.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4.下列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对象的是()。
A.电车、火车 B.汽车、船只C.摩托车、自行车 D.航空器5.下列属于破坏交通设施罪对象的是()。
A.公路 B.机场C.桥梁 D.隧道6.劫持航空器罪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主体不同 B.客观行为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7.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要区别包括()。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8.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主体包括()。
A.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B.合法持有猎枪的猎人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 D.依法配置枪支的单位9.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体是()。
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C.施工单位 D.工程监理单位10.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体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1.投毒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12.下列()属于过失犯罪。
A.交通肇事罪 B.丢失枪支不报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 D.失火罪13.下列()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
A.驾车向人群冲撞 B.向人群开枪扫射C.向公众销售甲醇兑制的白酒 D.私设电网14.放火罪与失火罪的主要区别有()。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5.下列()属于危险犯。
A.危险物品肇事罪 B.破坏交通工具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劫持航空器罪三、填空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或者地实施的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的放火行为。
3.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航空器,已经造成其倾覆、毁坏或者足以使其倾覆、毁坏的行为。
4.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5.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指对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
6.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7.私营企业的老板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结果的,构成。
8.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
9.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0.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或者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
四、名词解释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2.放火罪3.破坏交通工具罪4.劫持航空器罪5.交通肇事罪6.重大责任事故罪7.丢失枪支不报罪8.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9.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10.失火罪五、简答题1.简述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区别。
2.简述投毒罪与用投毒的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3.简述破坏交通工具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4.简述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区别。
5.简述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
6.简述劫持航空器罪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区别。
7.简述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
8.简述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六、论述题1.试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
2.试论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
七、案例分析题1.甲系某发电厂工人,一日晚当其值夜班时,发现一机组出现故障,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但因对厂领导不满,为进行报复甲不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最终导致火灾,造成近100万元的损失。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2.甲有三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其房屋东西两侧有十户人家相同结构的房屋。
一日甲因生活琐事与一邻居发生纠纷。
纠纷中甲受到屈辱,觉得无法在当地继续居住,遂下决心烧毁自己的房屋后远走他乡。
当天夜里,甲将屋内的家具点燃后,全家人出走。
不一会,其三间房屋均着火,且火势很大。
邻居发现后一方面尽力灭火,同时把家里的财物往外搬。
由于灭火措施得当,终未殃及邻居房屋及其他财物。
但甲的房屋被烧毁。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3.一日,某乡镇企业工人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一辆卡车倾斜在路边,油箱不断地往外漏油,见车上无人,甲便用随身带的塑料桶接漏油。
接油的过程中,甲点火抽烟,不料引燃了汽车,致使整个车辆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4.被告甲(18岁)和乙(17岁)于某日路过某铁路段时,甲提出:“往铁轨上摆石块,看火车能不能压碎。
”乙应允。
二人遂在两股铁轨面上摆放路基石29块。
一会,一列货车驶过时压在甲、乙摆放的路基石上,致使机车脱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5.甲(男,35岁)系瓜农。
甲因其所种西瓜被盗严重,遂在瓜地周围拉上铜丝,并接通电源。
其妻阻止道:“会电死人的,去取掉。
”甲说:“我又不是要电死好人,是防盗,偷西瓜的人死了活该。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三个小学生放学后追逐蝴蝶进入西瓜地,触电后均抢救无效死亡。
甲发现后即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为什么?6.某中学锅炉工甲一日值班正给浴池用水加热时,遇一老同学远道来访。
与老同学相见甲很高兴,遂带老同学前往宿舍。
但离开时忘记关冲汽阀,致使浴池水温一直加热到近90℃。
洗澡的人都只能在大池边打一点烫水兑冷水再洗。
结果一男生在打热水时不慎滑入高温水池中严重烫伤致死。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7.农民甲(40岁)为灭老鼠,将有毒的面饼置于自己住宅院墙内侧的角落里,然后锁上院子的大门便下地干活去了。
中午时分,几个小学生在院墙外踢求时,不慎将球踢入了甲的院墙内。
见院门锁着,三个小孩争先恐后翻墙进院里拣球,发现饼子三人分食。
一会,三人均中毒,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问:甲的行为如何处理?为什么?8.甲因贪污行为被撤消公司经理职务,故对揭发人乙(公司副经理)一直怀恨在心。
一日中午,甲、乙一同陪三个客户就餐。
其间,甲乘乙出去解手而客户又未注意时,往乙的酒杯内投放了毒药。
散席后不久,乙毒性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
为混淆视听,甲自己也服了少量毒药,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并散布自己和乙都是食物中毒。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9.甲因婚姻不幸欲轻生。
其在自制炸药包(1500克炸药和一只电雷管)和引爆装置(五节1号电池)后,前往一旅游城市,打算游山玩水快乐一番之后,引爆自杀。
玩了三天之后,甲将炸药包和引爆装置连接在一起捆于腰间,来到该市汽车站候车大厅,找到一空座位坐下后启动了引爆开关,但不知何故只雷管发生爆炸,炸药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