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驳岸

合集下载

生态驳岸做法

生态驳岸做法
来源于网络
页眉内容
木桩驳岸断面做法
3、浆砌块石驳岸:水系无法放坡和有木平台、码头的区域做成硬驳岸。 浆砌块石驳岸断面做法
三、生态驳岸及岸栖湿生水生植物群落
特征 群落类型
水深
群落形态
主要植物种类
缓坡的自然式
河柳、旱柳、柽柳、杞柳、银芽柳、
生态驳岸:湿生
灯芯草、水葱、芦苇、芦竹、银芦、
林带、灌丛,缓 坡自然生草缀 花草地,喜湿耐
0.9-1.5 米
水面不稳定的群 落分布和水下不 显形的沉水植物
金鱼藻、狐尾藻、黑藻、苦草、眼 子菜、沮草、金鱼草、浮萍、槐叶 萍、大漂、雨久花、凤眼莲、满江 红、菱
来源于网络
二、 驳岸类型:
1、草坡入水驳岸: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优点是栖生物丰富,景观自 然,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 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
草坡驳岸断面做法 2、木桩驳岸:水系坡度较大,一方面满足挡土要求;一方面种植水生植物,通过人为措施, 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后,岸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来源于网络
浅水区挺水及 浮叶和沉水植 物群落
深水区沉水植 物和漂浮植物 群落
页眉内容
草丛。
屈菜、红蓼、水蓼、两栖蓼、水木贼
0.3-0.9 米
以水睡天浮叶面莲南叶形科星植1 宽、科物米大泽的为以、泻挺主下高科水的出、、荷泽鱼菜花泻藻、、、、沮睡水狐草莲芋尾、、、藻金萍黄、鱼蓬花黑草草水藻、龙、杏、苦菜茨草、实、慈、眼菇金子、
页眉内容
生态驳岸做法
一、 项目概况:
园区水系纵横交错,形成水陆相依,贯穿各个岛间,水体能予园内灵动的空间和丰富的生境及 多样的景观,因此驳岸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农业园区的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植物从深水—浅水 —湿地—岸边—坡地都是一个自然的过渡,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类型,最终完成的 工程保持了水土的流失,对水体静化也取到很大作用,同时为动物和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条 件。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一、生态驳岸的类型1、自然原型驳岸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流驳岸的作用。

这类驳岸由于容易接近水面,故人流比较集中,驳岸设计时应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

要根据河流的特点来考虑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区域。

如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这样不仅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而且植被发达的银河系同时也增加了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旳坡岸或冲浊较严重的地段,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通过天然石料、木材的护底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固堤护岸。

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防洪要求高、且腹地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

二、生态驳岸的功能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具有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2)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3)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4)调节水源,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5)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2)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居民的亲水行为得到安全保障;3)美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4)可游性,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环境和设施;5)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生态驳岸做法

生态驳岸做法

生态驳岸做法
项目概况:
园区水系纵横交错,形成水陆相依,贯穿各个岛间,水体能予园内灵动的空间和丰富的生境及多样的景观,因此驳岸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园区的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植物从深水一浅水一湿地一岸边一坡地都是一个自然的过渡,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类型,最终完成的工程保持了水土的流失,对水体静化也取到很大作用,同时为动物和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驳岸类型:
1、草坡入水驳岸: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

优点是栖生物丰富,景观自然,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

肢地楫询 点叶梅 沉水植梅 {苦丰+储尚 葩生朋 C 千届衷1 草坡驳岸断面做法
礙 亠
2、木桩驳岸:水系坡度较大,一方面满足挡土要求;一方面种植水生植物,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后,岸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木桩驳岸断面做法
3、浆砌块石驳岸:水系无法放坡和有木平台、码头的区域做成硬驳岸
浆砌块石驳岸断面做法
三、生态驳岸及岸栖湿生水生植物群落。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景观生态驳岸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对水域边坡、岸线等进行加固,以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止岸边坍塌的一种工程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景观生态驳岸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景观生态驳岸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选址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选址应考虑水体的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

在选择位置时,要尽量选择水体边界清晰、岸线陡峭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加固和构建。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长期投入后面临无法扩容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景观效果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岩石块体、植物根系和人工构筑物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岸边的稳定性,又能够提高景观效果。

要注重墙体的透水透气性,以保持水体的生态环境。

三、植被选择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植被选择应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

植被的选择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岸边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增加景观效果。

四、生态修复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修复的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生态修复技术,如水生植物的引种、水质净化设施的设置等,以促进水体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要加强对岸边植被的保护,防止非法采砂和乱倒垃圾等行为的发生。

五、管理维护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管理维护工作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管理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加强沟通和协调。

还应加强对景观生态驳岸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景观生态驳岸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评估监测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完成后,要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工作,以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评估监测的内容包括水质指标、植被覆盖情况、岸边坡体稳定性等方面。

乡村驳岸设计,做法都在这里了!

乡村驳岸设计,做法都在这里了!

乡村驳岸设计,做法都在这里了!在乡村项目设计中,遇到需要进行生态驳岸节点空间营造时,应该从何下手?今天地道设计·地道君主要从生态驳岸的意义、分类、做法几大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01 是什么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滨水驳岸。

为了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

02 怎么做生态驳岸分为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两大类型。

1 自然驳岸自然驳岸以缓坡型、砌块型驳岸为主。

缓坡型驳岸作用:通过使用植物、非生命植物材料等的结合,来减轻坡面、坡脚的不稳定性与侵蚀,为自然河岸恢复成可渗透性的驳岸;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共生与繁殖,另外,还具有亲水、嬉水功能。

做法:设计形式为生态草坡、沙滩或卵石滩;按土壤的自然安息角(30°左右)进行放坡;适合原始场地坡度缓、腹地大的河段,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的驳岸。

剖面结构图▽实景效果▽砌块型驳岸作用:在较陡的坡岸或冲蚀严重的地段,采用石笼、天然石材等固定堤岸的自然驳岸。

做法: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块护底,对于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可以在斜坡上种植植被;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有利于起到固堤护岸的作用。

剖面结构图▽实景效果▽2 人工驳岸人工驳岸主要分为垂直型、缓坡型、缓坡与阶梯结合型三种形式。

人工垂直驳岸作用:以垂直驳岸形式,主要解决河流与周边用地高差大的问题;还能抵抗来自墙背土的压力,保证河流泄洪期的安全;另外还会给游人提供出较大的活动空间。

剖面结构图▽实景效果▽生态工程驳岸作用:在河岸植被形成之前,可以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保护岸坡;当岸坡的坡度较陡,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

做法:适合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30°)或土质不稳定的驳岸;运用稻草、黄麻、椰壳纤维等自然原生物质做垫子、纤维织物等,以覆盖、层层堆叠等形式来阻止土壤流失与边坡侵蚀;剖面结构图▽实景效果▽缓坡、阶梯复合驳岸细分为:草坡台阶驳岸、亲水码头驳岸、栈道驳岸、退台式驳岸等。

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

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

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生态驳岸是一种人工修复和保护河岸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在河道治理、防洪抗涝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

1. 植被配置植物是生态驳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种类。

首先,在驳岸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后,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子或苗木进行种植。

通过植物的生长,可以增加驳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施工生态驳岸的基础。

在选择适当的驳岸位置之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选择坚固的岩石或土壤作为基底,以确保驳岸的稳定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防渗材料或合适的填充物填补裂缝,以防止水下渗漏。

地质工程的目的是保护驳岸免受水流冲击和侵蚀。

3. 护坡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强驳岸的稳定性,可以使用护坡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由混凝土或石头建造,可以抵御水流的冲击。

护坡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台阶、石墙或护岸板等。

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水流的压力,减缓河道侵蚀的速度。

4. 河道管理生态驳岸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河道的管理。

这包括了河道的宽度、深度和曲率等方面。

合理的河道管理可以提高水流的流速和流向,减少河道内沉积速度,从而减轻驳岸的压力。

河道管理还可以考虑设置渠化措施,使水流避开驳岸区域,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植被配置、地质工程、护坡结构和河道管理。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修复和保护河岸的生态环境,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抵御水流冲击。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

通过有效的施工方法,我们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河岸景观的目的。

生态驳岸资料

生态驳岸资料

生态驳岸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岸生态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生态驳岸作为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章:生态驳岸的概念和意义生态驳岸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修复和改善河岸生态环境,促进水体健康,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生态驳岸的建设不仅能够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空气质量,还可以改善水质,提升生态景观价值,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生态驳岸的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维护和改善河岸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2.生物多样性:注重保护和促进河岸地区的各类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3.永续发展:设计与施工要考虑长远发展需求,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技术,确保生态驳岸长期可持续运营。

第四章:生态驳岸的建设实践4.1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生态驳岸的生态效益。

4.2 湿地建设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对生态驳岸进行湿地建设,改善水质,提升自然环境综合效益。

4.3 栽植生物工程在生态驳岸中融入生物工程手段,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改善水质,提高生态景观品质。

第五章:生态驳岸的效益与展望生态驳岸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驳岸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是关于生态驳岸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生态驳岸的建设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为打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奋斗。

生态驳岸的概念及其实践中的特点与不 足

生态驳岸的概念及其实践中的特点与不 足

生态驳岸的概念及其实践中的特点与不足
驳岸的定义
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

驳岸的分类
驳岸按结构形式大体分为自然驳岸、人工驳岸和生态驳岸三种。

自然驳岸是在河道长期作用下天然形成的原生态岸坡;人工驳岸是满足防洪排水、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建设的各种驳岸;生态驳岸则是两种驳岸形式的生态性、功能性的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驳岸。

早期的驳岸主要以人工驳岸为主,这一类的驳岸看起来简洁、干净、易于管理,但随着经济及社会意识的发展,慢慢暴露出许多问题。

01、形式单调
形式分为斜坡驳岸、垂直式驳岸、台阶式驳岸,材质主要为砖石、石块、混凝土块砌,功能主要为行洪排水,基本不具备景观功能及河道自然生态恢复功能。

02、景观单调
许多堤岸设计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硬质护坡、高筑河堤等,河道原有的自然风光与亲切感消失,没有良好的亲水性。

03、物种单调
典型的“U”字型与“V”字型硬质河道,水体和陆地被隔开,几
乎没有水气交换,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两岸的动植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单一。

04、绿化单调
河、湖岸边现状绿地面积很小,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沿岸的处理方式许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规整的街区,而是市区中不规则的水岸空间与许多不规则的绿地所串联出来的绿廊。

例如纽约曼哈顿南端之中国城与砲台公园、波士顿市中心婉蜒的查里士河。

我国有许多自然风景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被铲平,成为新区、开发区、居住区或商业娱乐场所,许多借水岸整治之名而重新规划设计的河川地,变成所谓“水岸公园”,设置了大面积以硬铺面为主的广场、亲水步道等等“非常景观”。

现在,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于各地风土资源特色的挖掘,我们是否应留给城市一片自然原真的水岸空间。

水岸的整治再生应还原土地的自然风貌,并提供给鸟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滋生的栖息地。

现状堤岸处理的主要问题有:形式单调:目前水岸类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斜坡式护砌,一种是垂直式护岸,很多部分都年久失修。

护岸目标单一—防洪功能,不具备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功能;更不具备城市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功能与视觉审美上的河道景观功能。

景观单调:许多堤岸设计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硬质护坡、高筑河堤等,使河道本来的自然风光与亲切感消失。

堤岸给予人一种不安全的恐惧感,不能得到良好的亲水性。

物种单调:这种典型的“U”字型与“V”字型硬质河道,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破坏了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岸边的水生植物、两栖类动物、昆虫种类单调。

绿化单调:河、湖作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是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两岸绿地景观建设也是城市绿地建设成功的基础。

河、湖岸边现状绿地面积很小,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在我们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为:最小的干扰,在驳岸稳固的前提下,水际处理的越简单越好。

保持水流平稳,避免阻碍水流和水波的运动。

应用耐恶劣气候和耐水性强的材料。

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污染源应被截留和处理或提前过滤。

二、水体净化和湿地技术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的水净化资源化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可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替代技术。

经世界上的广泛研究,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关于人工湿地中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有机物、N、P、SS、重金属、病原体等详细的处理作用,国内外已经有众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 人工湿地系统分类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主要类型,各类型在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诸多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表面流湿地不需要砂砾等物质作填料,造价较低,但水力负荷较低。

该类型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国有较多分布;水平潜流湿地的保湿性较好,对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受季节影响小,目前在欧洲、日本应用较多;垂直流湿地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但其建造要求较高,至今尚未广泛使用。

三、植物的选择至于水生植物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一般以耐水植物为主。

目前研究、运用较多的水生植物有芦苇、灯心草、宽叶香蒲、浮萍、风眼莲、茬芝等类型。

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对不同的污染物质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如芦苇对N、P 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宽叶香蒲对Pb、Zn、Cd等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植物的选取还要参考成活率(当地的植物类型成活率高)、经济价值、衍生的微生物种群等方面。

四、湿地处理系统设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水,采用阶梯进水可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使植物长势均匀,有利于后部的硝化脱氮作用;回流式可对进水进行一定的稀释,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并减少出水中可能出现的臭味;出水回流还可促进填料床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采用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综合式则一方面设置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至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人工湿地与其它单元处理工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优势,使整个工艺在最优化条件下运行,实现整体优化。

三、滨水空间的调整和控制滨水空间的建设与城市形象紧密相连,对滨水区规划设计中需要处理和明确的内容,重点包含2个控制性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素。

本区内的滨水空间分为自然和人工界面两大类,人工界面主要集中在区内西部的中央景观水带,自然界面主要围绕在双凤湖周边,两者空间协调过渡自然。

1、生态要素水体的质与量对滨水区景观品质意义重大,不同的水质决定可供开展的水上活动的内容,不同的水量决定对人的吸引力。

因此,对本区内水面开阔的双凤湖和中央景观水带要与河道渠道相互联通,保证水的流动与置换,还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调蓄水体水量,减少浪费,通过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

对于西部修建防洪堤的滨水地段,应尽可能保持其自然生态特征,避免水岸大面积渠化,通过各类植物的精心选择和组织,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水生态系统。

东部大部分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土墙河岸,推广生态驳岸。

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此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使生活在水边的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宜人的休闲观景空间。

绿地与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本区的绿化和水体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在绿化设计中以乔木为主,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 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和本土化, 保证其自身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双凤湖本身的自然形态与城市的人工环境相结合,形成生态绿色的景观效果。

中央景观水带水面收放有致,驳岸建设与城区景观、人文特色和城区功能相协调,具备多种功能,如休闲、健身、人文、历史、景观、旅游等,采用硬质驳岸,部分水段驳岸采取阶梯型供人们亲水近水。

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成为完整连续的景观绿廊。

2、景观空间要素滨水区的建筑应严格控制其高度,保证景观视线的通达,部分可考虑一二层架空,使滨水空间与城市内部空间通透。

建筑高度从临水边界向后应具有梯度感,保证后排建筑仍然能够观赏水面的景观。

考虑到对岸景观的效果,建筑与环境形成的天际线需做认真研究。

利用滨水地区本身的地形条件(如丘陵)设置景观节点,从高处或临湖的观景平台提供多角度的视景视野。

或于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

朝向水面的建筑应高低错落,后面的建筑立面可采用较大面积的观景玻璃,以保持建筑内部空间与水体之间的视觉联系。

临水的曲线形岸线适当开挖、延伸、扩展水体,对塑造滨水区整体水环境效果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央水景带休闲娱乐区的景观建设。

以河水为主体,在其中轴线上通过适当拓宽河床, 形成相对宽阔的水体中心, 并设置亲水广场,成为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域。

非泄洪通道的河道如新慧公园的驳岸可多做曲折,增加观赏性和游览性。

四、河道绿廊的建立启动区内连接双凤湖主要有滁河干渠、中央景观水带(与新慧公园南部打通的水道相连通形成环形水道)、以及东面连接张桥水库的河道。

沿河建设的绿廊及带状绿地,不断改善沿河的生态环境,营造绿化景观,丰富了城市特色,起到了生态传输的功能,穿插于城市之中,构筑了城市的生态格局。

开展水景营造工作,维持自然的河流形态,形成独特的自然水景,增强整个河道走廊的景观显著性。

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生态绿廊,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对滁河干渠实施升级改造,建设防护林带。

沿河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在河道沿岸地区引入大量树林,通过地方性树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种植,在河道沿线形成连贯的林带景观,通过林带将沿河人工空间融合在自然景色中。

结合水系形成水绿相间、共生协调的水绿生态网。

中央景观水带定位为城市生态景观带,用绿水结合、以线穿点的景观布局方式形成一条绿色廊道,水系廊道绿地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它城市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本区内的道路绿地、铁路的防护绿地、线性公园绿地等皆可构成联系通道。

在河道自然化改造过程中,在水、岸过渡处发展丰富的水际植被群落,形成由水生植被向陆上植被逐渐过渡的景观地带,将水景与绿景充分融合,增加沿岸地带的自然趣味。

形成湿地与森林结合的生态植被景观,作为鸟类和其它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在实现活水、清水、亲水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堤防整治,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实现水生态、水文化和景观、旅游的和谐统一。

五、生态驳岸的推广驳岸是既具有水域特性,又具有陆地特性的水陆两地交界区域。

生态驳岸是在保证驳岸结构稳定和满足生态平衡要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向往的舒适宜人环境。

水体生态驳岸的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本区驳岸的选择: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双凤湖东部和北部部分湿地生态岛屿,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沿岸有步道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城市中央水带采用人工硬质驳岸,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部分地段可采用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并设亲水台阶和平台。

岸上可种植多层次绿化,水中则种植池杉、荷花等水生植物。

硬质驳岸与软质驳岸:六、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健康的水环境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结合本区内的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以下的保护与治理措施:1、滁河干渠其两侧划为严格控制区,不做开发建设,保留一条生态廊道,种植防护林带,绿化堤坝,使其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

2、河道保证水系的畅通,截污治污,提高水系的水环境质量,配合水体生态复育的过程,确保其调蓄、景观等综合功能的发挥,采用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同时进行河道基底进行优化维持生态功能,使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聚集,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构建河堤桃红柳绿、河岸绿草如茵、河水清澈见底、蛙声成片游鱼成群的生态河道。

中央景观水带的河道的部分护坡可采取网格设计,在网格内种植绿色植物,河岸河中应增加绿化,加强城市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土壤下渗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