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2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案化学一班申伟静郝冬丽张冬冬徐亚辉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简单方法;2、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老师讲解理解二氧化碳在整个环境中作用。
技能目标: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学习掌握如何使用针筒和使用玻璃仪器要注意事项;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围绕探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学习定量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组成及表示方法,增进对二氧化碳的理解。
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已知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学生通过对实验前的预习掌握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了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4、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保护环境重要意义。
未知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规范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还可能损坏仪器。
2、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知道环保知识,但付诸实践上仍然不知如何做。
3、学生缺少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一直观察严谨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重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实验步骤难点:实验的原理五,教案过程六,板书设计一、教案目标1、 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学会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 通过教案讲解实验操作知道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二,实验原理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通入CO 2 : CO 2 + 2NH 3H 2O === (NH 4)2CO 3CO 2+ (NH 4)2CO 3+ H 2O === 2NH 4HCO 3pH==8溶液 红色 无色计算公式N 1x ==0.033%N 2三,实验步骤:1,,2,装药品:10ml 带有酚酞的稀氨水溶液(已配好) 3,抽气4,排气,重复操作,记录次数N ,记录在下表内 N 1是实验室内抽气的次数四,注意事项:1、取气地段的选择:取其地点必须是除二氧化碳以外没有其他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排放的地方。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5.1 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采样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和附录B 。
5.2 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 。
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
5.4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E 。
5.5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检验方法见附录F 。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采样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
本导则作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配套的空气采样技术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2 选点要求2.1 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原则上小于50m 2 的房间应设1~3 个点;50~100m 2 设3~5 个点;100m 2 以上至少设 5 个点。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2.2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
2.3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相对高度0.5m~1.5m 之间。
3 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前至少关闭门窗4 小时。
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18 小时,8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6 小时,1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45 分钟。
4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 。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 C,T = T C和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 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 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 C 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和T存在以下关系:(PV=fV,)T,P(F=或)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 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PVT关系实验装置图2-3-2 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图2-3-3 CO2PVT实验装置实物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4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1)了解气体密度法测定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的方法;(2)了解气体的净化和干燥的原理和方法;(3)熟练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4)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
2.实验原理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因此,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M1/M2=W1/W2=d其中:M1和W1代表第一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M2和W2代表第二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d(=W1/W2) 叫做第一种气体对第二种的相对密度。
本实验是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空气(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相比。
这样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按下式计算:M co2=Wco2×M空气/W空气=d空气×29.0式中一定体积(V)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Wco2可直接从天平上称出。
根据实验时的大气压(p)和温度(t),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可计算出同体积的空气的质量:W空气=pV×29.0/RT这样就求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从而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3.实验仪器与试剂启普发生器,洗气瓶(2只),250mL锥形瓶,台秤,天平,温度计,气压计,橡皮管,橡皮塞等。
HCl (工业用,6mol·L-1),H2SO4 (工业用),饱和NaHCO3溶液,无水CaCl2,大理石等。
4.实验步骤按图连接好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和净化装置。
图6.3.1 二氧化碳的发生和净化装置1—大理石+稀盐酸;2—饱和NaHCO3;3—浓H2SO4;4—无水CaCl2;5—收集器取一个洁净而干燥的锥形瓶,选一个合适的橡皮塞塞入瓶口,在塞子上作一个记号,以固定塞子塞入瓶口的位置。
在天平上称出(空气+瓶+塞子)的质量。
从启普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经过净化和干燥后,导入锥形瓶内。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程序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一、氢氧化钾溶液的配制:
称取氢氧化钾300g,溶于适量的水中,稀释至1000ml
二、测定程序
1、取样
从包装容器的液相取样。
检查仪器各部分完整无损无泄漏。
2、将二通旋塞A、B开启,用橡皮管将旋塞B处的玻璃管与样品包装容器上的减压阀出口连接。
3、用高于1000ml的样品气充分置换测定仪及其连接管道。
4、先关闭旋塞A,再关闭旋塞B,取下橡皮管,迅速旋转A数次,使仪器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平衡。
5、向滴液漏斗D中加入105ml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开启旋塞A,使氢氧化钾溶液缓慢流入吸收器C,直至不在流入,表明吸收完毕,关闭旋塞啊A,读取吸收器C中液面所指刻度,即为二氧化碳的含量。
6、以两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二次测定之差不大于0.05ml。
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测试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测试卷一、单选题1.实验室制取CO2气体,下列方法中最适宜的是A.加热使碳酸分解B.常温下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碳在空气中燃烧D.高温煅烧石灰石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以下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A.分液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B.集气瓶、量筒、水槽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D.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3.下列变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C.干冰升华D.石灰水变浑浊4.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观察颜色B.带火星的小木条C.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5.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6.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D.闻气味7.下图是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创新装置。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实验过程中装置内会出现大量沉淀C.上下移动的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8.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是A.B.C.D.9.用于区别下列气体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O2和C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B.CO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C.H2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CO和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二、综合应用题10.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铁的广泛应用a.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b.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

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1、原理一氧化碳对不分光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 、试剂和材料2.1变色硅胶:于120℃下干燥2h。
2.2无水氯钙:分析纯。
2.3高纯氮气:纯度99.99%。
2.4霍加拉特(Hopcalite)氧化剂:10~20目颗粒。
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份为氧化猛(MnO)和氧化铜(CuO),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于仪器调零。
此氧化剂在100℃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
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2.5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贮于铝合金瓶中。
3、仪器和设备3.1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1.1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两档重现性:≤0.5%(满刻度)零点漂移:≤±2%满刻度/4h跨度漂移:≤±2%满刻度/4h线性偏差:≤±1.5%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1h抽气流量:0.5L/min左右响应时间:指针指示或数字显示到满刻的90%<15S3.2记录仪0~10mV4 、采样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5、分析步骤5.1仪器的启动和校准5.1.1启动的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稳定30min~1h后,用高纯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
5.1.2终点校准:用一氧化碳标准气(如30ppm)进入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5.1.3零点与终点校准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样品测定将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出一氧化碳的浓度(ppm)。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四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分子量的原理和方法,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佛加德罗定律;2.学会大气压力计的使用;3.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4.了解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
二、实验原理阿佛加德罗定律:同T、P,同V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nRT = m RT/M对同T、P,同V的空气(air)和二氧化碳(CO2)有:=式中,m,M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则,[教学重点]分析天平的使用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分子量的测定和计算[教学难点]分析天平的称量操作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实验用品]仪器:台秤(电子称)、分析天平、启普发生器、洗气瓶、锥形瓶、干燥管药品:石灰石、无水CaCl2、6mol·L-1HCl、1mol·L-1NaHCO3、1mol·L-1CuSO4材料:玻璃棒、玻璃导管、橡皮塞(3、6、8~12号)、玻璃棉[基本操作]一、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1.首先观察附属温度计,记录温度;2.调节水银槽中的水银面。
旋转调节螺旋使槽内水银面升高,这时利用水银槽后面白磁片的反光,可以看到水银面与象牙针的间隙,再调节螺旋至间隙恰好消失为止;3.调节游标。
转动控制游标的螺旋,使游标的底部恰与水银柱凸面顶端相切;4.读数方法。
读数标尺上的刻度单位为hPa。
整数部分的读法:先看游标的零线在刻度标尺上的位置,如恰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则该刻度即为气压计读数。
例如,游标零线与标尺上1160相吻合,气压读数即为1161.0 hPa,如果游标零线在1161与1162之间,则气压计读数的整数部分即为1161,再由游标确定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的读法:从游标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线,此游标读数即为小数部分,如1161.5 hPa;5.读数后转动气压计底部的调节螺旋,使水银面下降到与象牙针完全脱离;6.做仪器误差、温度、海拔高度和纬度等项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的简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酞是酸碱溶液的指示剂,其范围在8.2-10.0,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或中性溶液显无色。
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滴加少量酚酞,并向其中通入空气以吸收二氧化碳,其反应为:
CO2+2NaOH=Na2CO3+H2O
NaCO3+CO2+H2O=2NaHCO3
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溶液的颜色逐渐退去,当PH降至8左右时溶液中颜色完全退去。
根据此原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通入二氧化碳,通过通入不同的体积的空气,对比之下可以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三实验用品
仪器和材料:带双孔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500ml烧杯一只,洗耳球一个,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称取2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加5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待用
2如图组装耗装置:
3取10mlNaOH溶液于试管中,在测定地点用洗耳球注入空气。
用力振荡几十秒钟使之充分反应。
重复上述操作,振荡。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颜色褪去为止。
记录操作的次数为N1
4.用同样的方法在空旷地段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操作次数为N2
5将测定的数据记录于下表中,并用空旷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体积分数以0.033%计)作为比较标准,计算出各测定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
计算公式为:N1x=0.033%N2
把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入下表
参考
五.注意事项
1.把洗耳球里的空气注入试管中时,注意不要把里面的溶液倒吸进入洗耳球中
2.取样地点的选择:取样地点必须是除二氧化碳以外没有其他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排放的地方。
因此取其地点可以是学校操场.山顶.学校通风较好的教室等等。
3.试验中所用的酚酞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必须取自统一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