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合集下载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刻思想内涵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红楼梦》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

一、历史与社会背景《红楼梦》描绘了18世纪晚清社会的封建世家荣府的衰落。

这一历史时期正值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动荡不安,道德沦丧,各个家族都在争夺权力,而荣府的衰败也意味着整个封建社会的瓦解。

《红楼梦》通过对荣府衰落的叙述,折射出了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道德体系的崩溃。

二、文化底蕴的体现1. 传统礼教的影响《红楼梦》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展示了传统礼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

在荣府中,对于家族规矩、孝道以及男女有别的观念都十分重要。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角色人物,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通过争斗和矛盾的展开,展示了传统礼教的局限和失效,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反思。

2. 古典诗词的运用《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其中既有对唐宋诗词的引用,也有对作者自己创作的新诗。

这些诗词不仅是作品的装饰,更是对情感与命运的表达。

通过古典诗词的运用,作者构建了一种复杂而精细的情感世界,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塑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三、思想内涵的体现1. 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对立《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是由神仙所决定的,这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命运的强调。

然而,作品中也强调了个人的选择对命运的影响。

比如贾宝玉,他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虽然感到无奈,但最终选择了离开,通过个人的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品中的命运观念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对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命运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2. 性别与社会地位的困境《红楼梦》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权益的缺失。

尤其是贾府中的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处于被动和被压抑的地位。

然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并非完全没有反抗,她们通过机智和智慧,以及情感的表达来反抗命运和现实的束缚,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坚强。

《红楼梦》文化渊源: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红楼梦》文化渊源: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红楼梦》文化渊源: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然而,很少有人深入探讨《红楼梦》背后的文化渊源,特别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事实上,《红楼梦》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本文将从诞生背景、文化元素、文学形式等方面,探讨《红楼梦》的文化渊源,揭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这部经典著作的影响。

一、诞生背景: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红楼梦》的创作发生在18世纪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阶段。

中国的皇帝和王公贵族对于西方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在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吸纳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逐渐渗入文学创作,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二、文化元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与吸收《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包括人物形象、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其中既有传统的中国元素,也有西方文化的痕迹。

比如,在人物形象方面,贾宝玉作为主要角色之一,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宝玉”,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叛逆与哲学思辨。

这种混搭的文化元素使得贾宝玉成为一个富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形象。

同样,在描绘风土人情和环境背景方面,《红楼梦》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小说中的林妹妹和贾宝玉的私情、庙堂政治的斗争、家族的兴衰等情节,既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呈现了西方文化中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斗争的元素。

正是这种碰撞与吸收,使得《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三、文学形式:中西小说艺术的相融与创新《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学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得益于中西小说艺术的相融与创新。

其中,西方文化对于小说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在小说结构方面,《红楼梦》采用了回溯式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手法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启发。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红楼梦》的美学发现爱不是万能的,没有爱却是万万不能的。

1.为什么要从《红楼梦》看中国美学假设我要安排你到一座孤岛上去工作一年,如果只许你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如果是我,我肯定带《红楼梦》。

中国文化里最好的东西就是《红楼梦》。

中国文化的精华有一半在《红楼梦》里,还有一半在鲁迅的著作里。

这是我这些年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一个比较直接的感觉。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经与美学圣经。

2.《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爱的圣经说《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圣经与文化圣经,什么道理?就是《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爱的圣经。

有些人说曹雪芹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本书,是因为他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抄家。

但是如果这样来解释《红楼梦》,就不能得到美学营养,也不能得到美学的启迪。

经历了这样的世态炎凉后,大概有三种写法,但这三种写法,绝不会让他成为曹雪芹。

第一种写法是,曹雪芹发个人的牢骚:雍正期间就是有腐败分子,所以我们家被抄了。

那么,《红楼梦》就被写成了社会批判小说。

这样的小说可以克隆《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绝不可能成为《红楼梦》。

第二种可能是像做黄粱美梦、南柯一梦那样的写法。

曹雪芹发感叹说:“是非成败转头空。

我们都不要去奋斗了,出生以后就抓住眼前的幸福,过把瘾就行了。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小说也是有很多的。

如果曹雪芹用这种写法写,《红楼梦》连《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地位都不会有。

有些人肯定会说,曹雪芹还有第三种写法,他在这种世态炎凉里,回顾人生经历的时候,想起了他所经历的爱情,想起了那些他最喜欢的贾府里的美女们,就把他和这些美女的爱情故事写成一个很美好的故事。

如果这样写,顶多是《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翻版,不可能成为传世之作。

过去我们认为搞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经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碰到来料,比如说被抄家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何止成千上万,但是把抄家的经历写成《红楼梦》的只有一个曹雪芹。

就是因为曹雪芹在这个抄家事件里加上了他自己的视点,简单地说,就是爱的视点。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对文化的影响。

一、《红楼梦》的文化影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描写而脍炙人口。

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首先,《红楼梦》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这些角色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

其次,《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说中大量运用诗词歌赋和隐喻,使作品的艺术性得以提升。

这种优雅的叙事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方向。

二、《西游记》的文化影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主人公的取经之路。

它以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首先,《西游记》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夸张的幽默表达,给人以欢乐愉悦的感觉。

小说中的孙悟空以其机智聪明和顽皮调皮的性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种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其次,《西游记》通过描绘各种神话传说和传统民间故事,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小说中的妖怪、佛祖、真君等神话人物充斥着整个故事,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传统元素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水浒传》的文化影响《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首先,《水浒传》通过塑造一批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小说中的武松、林冲等英雄人物以其勇敢和正直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红楼梦与中国封建文化的传承

红楼梦与中国封建文化的传承

红楼梦与中国封建文化的传承《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精妙的语言艺术以及对封建文化的描绘,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不仅是封建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红楼梦》与封建文化《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封建社会家族文化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冲突,也道出了封建文化的深刻内涵。

对于封建文化的传承,红楼梦的刻画并非正面肯定,而是刻画了封建文化的瑕疵和局限,对于封建文化的反思也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其次,《红楼梦》对封建文化中家族观念、礼教观念、人性观念等方面的描绘也非常深刻。

其中,家族观念体现在整个作品中,贾宝玉天生世家,对于家族的尊重和传承也贯穿于作品中。

礼教观念体现在作品中的婚姻、爱情等方面,对于初恋、婚姻的看法也表现出了封建文化的刻板和局限。

人性观念则是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的塑造,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尤其是视女性为二等公民的观念明显。

二、中国封建文化的传承封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封建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更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对封建文化的描绘无疑是封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在传承封建文化时,我们需要重视其优点与科学地加以发扬。

传承封建文化需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造,使得这些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同时,当我们传承封建文化时,也需要反思其弊端与局限,使得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结语《红楼梦》作为艺术的代表之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它是中国封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更是文化的承载和发展。

对于封建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承认其优点和挖掘价值,同时,也需要正视其弊端和限制,使得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传统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传统文化、封建伦理、人性弱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的体现:
传统饮食文化:红楼梦中描绘了大量的美食,不仅体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还传递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如贾母享用的“燕窝粥”,薛宝钗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林黛玉调养的“燕窝粥”等,都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

传统服饰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着装描写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服饰特点,也表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的“锦衣玉带”,林黛玉的“粉红锦裙”,贾母的“金丝绣袄”等,都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体现。

传统礼仪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言行举止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贾宝玉对长辈的尊敬,林黛玉对女红的熟练,薛宝钗对诗词的喜爱等,都反映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

传统哲学文化: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情感冲突等,都反映了传统哲学文化的特点。

如贾宝玉的“悟道”,林黛玉的“情殇”,薛宝钗的“大度”等,都体现了传统哲学文化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学、哲学、宗教、礼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一、文学艺术1. 小说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

小说以虚构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展现人物心理与情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言文《红楼梦》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文言文,句式优美,修饰辞藻华丽,并融入了大量的传统诗词格律,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诗意和音韵。

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技巧。

3. 描写手法《红楼梦》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得十分细腻生动。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使得整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红楼梦》中涉及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包括孝道、友谊、礼仪、忠诚、廉洁等。

通过对于贾府众多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儒家伦理观念在封建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2. 道家思想《红楼梦》中对于人生、命运、世界的看法,也有着明显的道家色彩。

例如,曹雪芹在小说中通过对于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安排,阐述了他对于世界道成股趋于消亡的看法,表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主义情怀。

3. 佛家思想《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情节,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例如黛玉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对于红尘的厌倦,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佛家禅定之境的追求和向往。

三、宗教信仰1. 佛教在《红楼梦》中,作者多次提及了佛教的思想和修行方式,并且塑造了一些具有佛教修行气质的人物形象。

例如,黛玉就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佛家气质,表现出对于尘世的淡泊和超脱。

2. 道教在《红楼梦》中也有涉及到道教的相关内容,例如书中所说的“金陵十二钗”与“葬花神天公”等,都具有道教神话传说的痕迹。

名著《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名著《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名著《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富贵之家的兴衰和
人性的悲喜。

以下是《红楼梦》的几个文化价值点。

1. 揭示社会阶层和人性
《红楼梦》通过精致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节,展示了清代社
会的官僚、商人和贵族等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相互关系。

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
世俗功利和人性的复杂性。

2.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幽默而
深刻的对话和诗词描写展示出来。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古诗词和对中
国文化的传统认同,传达了社会道德、家族观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的价值观。

3. 反映人生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红楼梦》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塑造和对梦幻世界的描绘,引发
人们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

书中的故事呈现了生老病死、爱恨
情仇等人生常态,让读者深刻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真谛。

4. 艺术价值和文学表现形式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叙事技巧和精妙的艺
术构思,展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度成就。

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和对
意象的运用,书中营造出了丰富而有深度的艺术氛围,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
化底蕴,也给读者带来了智慧的思考和深入的感悟。

它通过揭示社
会阶层和人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人生哲理和艺术表现形式,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服饰鉴赏【摘要】《红楼梦》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式之文化小说”,书中涉及众多历史、文化领域,而对服饰的描写更是具体、真实、生动,极具魅力。

通过服饰展现出来的人物各有特点,做到了从服饰看人,从人的外表透视其内心。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描写;服饰文化【前言】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从我们的祖先在懂得了遮身暖体开始披着兽皮与树叶的那天起,人们就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红楼梦》中,作者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把服饰的美和人物心灵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相对了解。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美的一种追求,美的一种张扬,美的一种延续。

看过《红楼梦》的细心的人会发现,里面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无论是十二钗,还是一个小丫环和小厮,不同性格的人,在服饰上也有鲜明的不同;而在不同场合,其服饰也不同。

作者通过对他们服饰的描写,反映了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性格,极好的塑造了人物的形象。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虽然在作品中刻意模糊了朝代,让此书“无朝代年纪可考”,但是我们从其描述的服饰中还是可以窥其一二,从中体会其厚重而精粹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的原著是架空了历史背景的,即是说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朝代及鲜明的历史特征,这就给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当宽广的平台。

87版电视剧在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的指导之下,最终确定了以宋,明两朝做为人物造型与设计的基础,同时还大胆加入了清代服饰的细节特征,如众脂粉的中衣便多采用了立领小盘扣的设计。

女性角色的外衣样式是以宋时的直身褙子为主,搭配绣花曳地长裙,裙子有百褶式,围裙式,直筒式。

男性角色式样多为直身长袍,注重从面料的选择运用方面表现不同人物的特征。

——总结一下,可以这么说,电视剧《红楼梦》在很好的表现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服饰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过来,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也逐渐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当时服饰文化到了一个高度民主,也有了时代的前提。

正逢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制作和选料等上不同,在上面表现出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有大量精神上的描写,在服饰上的感触相对别人而言有所不同。

第一个自然先说林妹妹。

林黛玉的造型主旨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清,雅。

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

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恰是黛玉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

面料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

发型式样多在“别致“二字上下功夫,每一款都是精心打造。

化妆方面历来争议较大,毕竟是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所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从第三回林黛玉进府看到的一切开始写起,进府前,“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

”这里可以表现出黛玉心里在想连个丫鬟家丁穿着都如此不一般,自己母亲也曾说过贾府的富裕不同,让她想到现在已到贾府,里面的景象会更加高贵华丽,更能显示地位。

而后又“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而见到老夫人后,领进三人,只道是:“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大家归了坐”在这里写的是三个姊妹的外貌与学习归来的装扮。

从外貌上看出三个姊妹的大概性格,第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顾盼神飞、文才精华;第三个形容尚小。

而服装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钗环裙袄,几个字将其服饰描绘了出来。

林黛玉的造型可能不是最惊艳的,却一定是最耐看,最值得品味的。

这里说王熙凤的服饰,可以从第八回刘姥姥进府看到的写,在刘姥姥初见王熙凤时,见到平儿,被平儿的服饰所惊呆了,错认平儿是王熙凤。

这里是这么说的:“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花,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他是平姑娘’。

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

”当时让六姥姥产生了错觉,愣在那里,后知是误会,可想而知,丫环穿着都是绫罗绸缎,主人穿着肯定更加华贵。

后在周瑞家的引见下见到王熙凤“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攢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缂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那般雍容华贵,让刘姥姥惊在那里,过会才赶忙下跪。

但她看到的只是她们的家常衣服,并没有见到见客的高贵服饰。

要说王熙凤的闪亮出场是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

老夫人在给黛玉介绍家中各人,过了好会,只听到爽朗的笑声传来,这时王熙凤出场了,说到王熙凤,是贾家的管家奶奶,装扮自然不同一般,而她姗姗来迟的原因也是为黛玉的到来去认真打扮了一番,这里且说黛玉眼中的王熙凤,“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看出她的精心打扮,和火辣辣的性格,也把她管家奶奶的高贵身份突现了出来。

在这里把服饰工艺上的很多优良工艺及其复杂性都提及了,连她穿的衣服也是五色缂丝石青银鼠褂。

五色缂丝在隋唐有、宋朝、清代稍有所保留,是用熟的蚕丝做纬,用生的蚕丝做经,彩色的是熟丝,单色的是生丝,用这个组成的花纹就叫缂丝。

而当时的染色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当时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皇室拥有,用一种蓝色的铜矿石来做成的燃料,是一种高色调的颜色,做出来的丝青色也很高贵的颜色,在当时仅次于黄色。

在王熙凤额头上戴有昭君套,又叫齐眉。

在王熙凤、宝玉还有贾母身上才能见这些颜色。

但王熙凤却偏爱黄色,在后面的文章里她常以黄色服饰出场。

在书里提到了李纨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叫番羓丝,番是西藏生产的一种布料,羓就是像人们赶的肉条那样,皱皱巴巴,丝是藏族的一种服饰,毛毛嘟嘟的,看起来布料很是不好。

这里说到这些也只为了说明李纨很穷,买不起高贵的服装。

而在这里不仅表现了各种不同类型人穿的服饰,更多的是复杂的工艺,晴雯夜补雀金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雀金裘也就是孔雀毛做成的衣服,现在在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

而在《红楼梦》中它珍贵在于这是贾母送给宝玉出门见客的衣服,是俄罗斯送来的礼物。

但由于不小心被溅起的火心给烧出了一个洞,拿出去找俄罗斯的织补匠和国内的织补匠织补但是没人认识这种布料、更没人敢揽下这个活。

在这种情况下,晴雯没办法只能抱病给织补,这里就成就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佳话。

这里不仅把晴雯对宝玉的关心及甘为宝玉付出的情份表露无遗,亦把她对服装上的配色天赋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也展现出她心思缜密,看事物看得透彻,把雀金裘这么一个难补的衣服补得像完好的一样。

如果晴雯出生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名的服装大师。

在一次赏雪和梅的时候,白雪红梅,大家都穿斗蓬,通过这个来更加深刻的展示了不同身份的人在雪地赏花时的不同装扮。

贾母围了个大斗蓬,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环,每个人都是打着伞,拥轿而来。

贾母一行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梅花。

贾母说了一句话:“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她的这个人,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后来那个丫头回过头来,大家才知道那个丫环实际上是宝玉。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黛玉则是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龙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越发显得她的洁白与纯洁。

史厢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里面是穿了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是一件水红装锻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

从这里看出每个人的爱好、个性、地位及出生的大不相同。

在《红楼梦》里服装不全是用来保暖遮羞的,而是用来表现身份和性格的。

而这种习俗不仅在当时表现明显,现在的人生活水平不段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有的喜欢穿名牌服饰表现自己的富有,有的喜欢穿着时尚前卫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的喜欢乖巧可爱的装扮表现出自己的学生气及清纯,所有人在穿着打扮时都会依照自己的身份与性格来表达自己,也有句话说的是:“服装是看一个人心灵的第一扇窗。

”《红楼梦》里的主角们在服饰装扮上的富丽堂皇,丝毫不逊于当今时尚界的大腕。

难怪有人说曹雪芹是中国奢侈品鼻祖。

《红楼梦》中奢侈品的诀窍,被西方人学去了,西方人只知道用多少吨玫瑰花瓣提炼多少克玫瑰精油,曹雪芹却早已发现了奢侈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工艺之繁、人文之雅,中国绝对是奢侈品的发祥地。

综观《红楼梦》中的服饰装扮,皆是华丽绝伦,但或许正是因为奢侈吧!晚期的荣国府却大势已去,再也没有昔日的气派傲人,顺道给了沉浸在红楼梦爱恨情仇间的我们一个警惕!!参考文献:[1]小说《红楼梦》曹雪芹[2]红学官方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