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

合集下载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病配伍应用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病配伍应用

PRT 3
直肠给药治疗
直肠给药的原理和作用
直肠给药原理:药物 通过直肠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直肠给药作用:适用 于口服给药困难或需 要局部治疗的情况如 肺部感染、肠道感染 等
直肠给药的优势:避 免口服给药对胃黏膜 的刺激减少胃酸对药 物的破坏提高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
直肠给药的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 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用药物及配伍方案
常用药物: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 配伍方案: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指导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和配伍方案
雾化吸入治疗的优势与适用范围
优势:直接作 用于呼吸道起 效迅速疗效显
临床应用前景与展望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在临床上的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将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用 药体验。
添加标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雾化吸入、直肠给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仅 限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
添加标题
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雾化吸入、直肠给药的机制和作用原理将更加 明确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YOUR LOGO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 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 常见病配伍应用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雾化吸入治 疗
直肠给药治 疗
基层医疗机 构临床常见 病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前 景与展望
P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RT 2

《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和修订制度

《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和修订制度

《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和修订制度
为保证《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时效性,增强《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修订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药品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特制订本制度。

一、《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是指供给本医院临床使用的药品目录清单。

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下简称药事会)是修订《医院药品目录》的管理机构,药事会委派药管科组织参与编写。

三、《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中药品的遴选原则:遵照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即“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保证供应、中西药并重”。

四、《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收载的药品应包括我院常用药品,落实“一品两规”的规定。

当发生罕见的灾情或意外事故抢救病人生命所需而通常情况下很少使用的急需药品可不列入。

五、《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中收载的药品因包含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单位、批发价、零售价、医保属性等。

六、修订程序:
1、新增药品,经药事会讨论通过的新进药品,采购到货后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中,以方便临床使用,并及时通过有效途径告知医护人员。

对新增药品相应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相关问题进行监控。

2、淘汰品种,经药事会讨论通过淘汰的品种及国家药政部门宣布淘汰的品种,要及时从《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中剔除。

八、药剂科按药事会会议讨论结果定期对《医院基本用药目录》进行修订。

皮肤科常用药物

皮肤科常用药物

维A酸类药物
• 可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免疫
和炎症反应。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分为三代:
• 第一代维A酸:包括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和维
胺脂。对寻常型痤疮、掌跖角化病有效。
• 第二代维A酸:包括阿维A酯和阿维A酸,主要用
于重症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
• 第三代维A酸:为多芳香族维A酸,主要用于银屑
• 现病史:应记录以下信息: • 疾病最初发生的特点 • 皮损的部位、发生的先后次序 • 疾病发展的快慢、有无规律、有无加重、
缓解及复发 • 有无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 • 病期 • 诱发因素 • 既往治疗情况,用过的内服药、外用药, 疗效如何?有无副作用 • 详细询问病因:包括内因、外因、诱因
• 既往史:
皮肤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李文竹
• 皮肤具有保护作用、体温调节、免疫反应、
生化合成、感觉等许多重要功能。在这些 活动中任何一种机能发生障碍时,都可通 过全身或局部的药物来治疗。
• 随着人们对疾病过程理解的不断深入,以
及药理学的迅速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主要 依赖药物的物理特性发挥疗效,转变为同 样注重药物的化学特性。
• 界限及边缘 可表示为清楚、较清楚、模糊;边
缘可整齐或不整齐
• 形态
可用圆形、椭圆形或实物表示
• 表面 可为光滑、粗糙、糜烂、渗出、鳞屑
等; • 基底 可为较宽、较窄或呈蒂状; • 内容物 主要用于观察水疱、脓庖和囊肿, 可描述为清亮、血性、脓液等; • 排列 带状、线状、环状、孤立或群集等; • 部位与分布 应明确特定的部位,如暴露 部位、覆盖部位等;分布方式为局限性或 全身性、是否沿血管或神经分布、单侧或 对称分布。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

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发布时间:2009-08-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常用药品通用名

常用药品通用名

常用药品通用名1.抗生素: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co.(复方新诺明) 诺氟沙星(氟哌酸)*呋喃唑酮(痢特灵)咪康唑(达克宁)*甲硝唑(灭滴灵)*阿苯哒唑(肠虫清)2.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3.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芬必得) 索米痛(去痛片) 复方氨基比林/复方氨林巴比妥(乙类.安痛定)酚氨咖敏片(乙类.克感敏) 吲哚美辛(乙类.消炎痛)双氯芬酸钠(扶他林)4.镇痛药: 哌替啶(杜冷丁)5.麻醉药:恩氟烷(氨氟醚) 异氟烷(异氟醚) 氧化亚氮(乙类.笑气)丙泊酚(乙类.异丙酚) 咪达唑仑(乙类.咪唑安定/力月西)氯化琥珀胆碱(司可林) 维库溴铵(乙类.万可松/仙林) 麻黄碱(乙类.麻黄素)6.H1受体阻断药(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晕动片) 氯苯那敏(扑尔敏) 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乙类.开瑞坦)*复方甘草酸胺(强力解毒敏)7.中枢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8.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鲁米那)9.抗焦虑药: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三唑仑(海乐神)咪达唑仑(乙类.力月西)10.祛痰药: 氨溴索(乙类.沐舒坦) 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11.抑酸药:碳酸氢钠(小苏打)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法莫替丁(乙类.信法丁) 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乙类.洛赛克)12.胃动力药和止吐药: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山莨菪碱(654-2)*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复方黄连素片13.泻药: 酚肽(果导)14.止泻药: 洛哌丁胺(易蒙停)蒙脱石(乙类.思密达)15.强心药: 洋地黄类: 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西地兰)16.钙拮抗药: 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心痛定)*吲达帕胺(寿比山)17.B受体阻滞药: 美托洛尔(倍他洛克)*间羟胺(阿拉明)普罗帕酮(心律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维拉帕米(异搏定)18.其他血管舒张药: 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脑血管治疗药:氟桂嗪(西比灵)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双嘧达莫(潘生丁)羟乙基芦丁(维脑路通)19.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螺内脂(安体舒通)20.止血药: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凝血酶(立止血) 氨甲苯酸(乙类.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乙类.止血敏) 肾上腺色腙(安络血)21.血浆及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200(乙类.贺斯)羟乙基淀粉40(乙类.706代血浆)22.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平衡液) 碳酸氢钠(NaHCO3)23.抗真菌感染药: 莫匹罗星(乙类.百多帮软膏)24.子宫收缩药: 缩宫素(催产素)*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25.外用:氧化锌(乙类.医用胶布) 碘酊(碘伏) 高锰酸钾(p.p粉) 过氧化氢(双氧水) 乙醇(酒精)*西地碘(华素片)26.中成药: 普乐安(前列康)处方相关管理1.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医院麻醉药品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手术、疼痛管理以及其他治疗过程中的麻醉。

正确的应用和使用麻醉药品可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本指南将对常用的麻醉药品进行介绍和说明。

一、全身麻醉药品1.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酸盐主要用于全身麻醉中,具有较强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包括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等。

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出现严重的抑制作用。

2. 酮类药物异丙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品,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在使用异丙酚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安全有效。

3. 吸入麻醉药氧氟醚、七氟醚等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使患者产生麻醉状态。

在使用吸入麻醉药时,需要控制浓度和通气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和维持。

二、局部麻醉药品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适用于表浅手术和镇痛处理。

在使用利多卡因时,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2.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也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适用于手术和疼痛处理。

在使用利多卡因时,需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三、镇痛药品1. 吗啡类药物吗啡和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品,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

在使用吗啡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避免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也常用于镇痛治疗,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频率,避免出现胃肠道和肾脏方面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医院麻醉药品时,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用药指南,确保合理、安全地应用药品。

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生理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麻醉药品和用药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工具,然而,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改善抗菌药物管理、控制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使用情况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量:医院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情况,从而理解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整体趋势和用药特点。

2.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使用频率,并推广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

3.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析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依赖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临床用药细节分析:1.抗菌药物种类分析:了解医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用途,可以为医院提供参考,帮助制定临床治疗指南,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

2.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分析:分析药物治疗指标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使用途径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必要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针对多重感染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三、耐药性监测与控制:1.抗菌药物耐药性分布情况:通过监测临床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布,有助于制定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及时更换失效的抗菌药物。

2.耐药性传播分析:针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进行分析,找出感染控制的瓶颈和关键环节,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3.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医院提供科学的抗菌药物选择和用药指导。

四、抗菌药物管理和政策建议:1.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政策:依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权责,推广合理用药并加强监督。

RASS评分表的解读及常用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

RASS评分表的解读及常用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

RASS评分表的解读及常用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一、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注:2013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镇静、镇痛和谵妄指南指出:1、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 )和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SAS)是评估成年ICU患者镇静质量与深度最为有效和可靠的工具。

2、对于未昏迷且未接受肌松治疗的成年危重病患者,反对采用脑功能的客观评估指标(如听觉诱发电位[AEPs]、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趋势指数[NIl]、患者状态指数[PSI]及状态熵[SE]等)做为镇静深度的主要监测方法,这是由于这些监测手段尚不足以替代主观镇静评分系统。

3、浅镇静的意义:(1)对于成年ICU患者维持轻度镇静可以改善临床预后,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日。

(2)维持轻度镇静增加生理应激反应,但并不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3)轻度镇静成为镇静目标,浅镇静可以减少ICU住院日。

(镇痛镇静治疗的ABCDE——浅而有效:A wakening(神智)可唤醒B reathing 主动呼吸C oordination, Choice合作抉择能力D elirium monitoring/ management监测并处理谵妄E arly mobility and Exercise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二、RASS评估步骤三、文献1、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下不同镇静药物对谵妄发生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策略下,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丙泊酚三种药物对谵妄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100 例(2016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随机分配接受右美托咪定(A 组)、咪达唑仑(B 组)、丙泊酚(C 组)镇静治疗。

躁动镇静评分量表评估各组镇静的水平,以达到躁动镇静评分-2 ~+1 分镇静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
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
药物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医院作为一个集聚医疗资源的地方,医生使用的药物种类也非常丰富。

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的掌握,对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一、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治疗轻度到中度疼痛的首选药物,常见药物有阿托品、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适合治疗轻度疼痛和发热,而布洛芬则可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和发热,但需注意对胃肠系统的刺激和肝肾功能影响。

二、抗菌药
抗菌药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等。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感染,而头孢菌素类药物则更适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

使用时需注意抗菌药的种类、途径、剂量、频次和疗程,以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

三、心血管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统药物是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常见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些药物具有不同的机理和作用效果,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使用,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四、麻醉药和镇静剂
麻醉药和镇静剂常用于手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见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等。

使用这些药物需注意剂量控制、呼吸监测和使用时限,以防止药物滥用和意外事故发生。

五、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主要用于缓解过敏反应症状,常见药物有氯雷他定、扑尔敏等。

使用这些药物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恶心、便秘等。

六、营养药物
营养药物主要用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常见药物有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葡萄糖等。

使用这些药物需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如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

总之,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的掌握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和临床用药指导,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