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窒息未遂事故

合集下载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三)管理原因 1、临时性检维修项目生产组织混乱。此次作业没有下 达任务通知书,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和告知有关安全注意事 项,球罐公司施工前未经许可自行组织施工。 2、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混乱。对进入关键重要部位的人 员无人登记、阻拦,整个施工作业无人监管,罐内充满氮 气,却没有明显的安全标识。 3、施工单位违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施工作业中存在 的危害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没有按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 4、基层干部带头违章。球罐公司领导违章组织生产, 违规进入罐内作业,盲目进行施救。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二、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上午,大庆建设集 团化建公司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带领3 名员工,按照要求沿线检查火炬系统, 当检查到阻火器水封罐外时,发现有 一闸门冻裂,当时分析罐内是否也存 在冻裂现象,于是在没有经任何请示, 不了解罐内情况的前提下,擅自决定 进入罐内进行检查。由于罐内充满氮 气,于某当即窒息晕倒,其他二人先 后盲目进罐施救,也相继晕倒,导致 三人死亡。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四、经验教训
1、必须对储存、充装有毒有害气体的容器、场所设置 警示标志。 2、必须加强对施工相关方的管理,及时与相关方签订 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 3、必须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做好有关安全防范 措施交底。 4、在有毒有害场所发生事故进行应急抢救时,必须穿 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

技术服务中心
2014年4月14日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氮气窒息事故

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经过
4月9日,兰炼化重整装置在检修高压分离器人孔打开后,一个操作工对其他几位同志说:我先下去看,有没有瓦斯。

说完就从梯子下入罐内,因存有氮气而窒息晕倒,在场的几位同志先后下去抢救,其中一名先进去,晕倒后即被拖出。

这时抽提岗位的一名职工闻讯赶到,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进罐抢救也晕倒;第三个人下去又晕倒在罐内。

此时被救出来的第一个进罐窒息的人慢慢清醒过来,又将腰部系上安全绳再次进罐抢救,但还是晕倒被拉出来。

最后老师付和班长赶到,戴上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入罐内将几名同志先后抢救出来。

经医院抢救,其中三名同志脱险,有两名同志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教训
这次事故教训是很深刻的,今后一定要坚持进容器前先要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进罐工作;容器经惰性气体置换后,打开人孔及能打开的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置换24小时以上,方可进入,加强对各类防毒面具性能及使用范围的教育,增加防毒知识。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What you want, you must either strive to catch up or give up altogether.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4月15日7时50分左右,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在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计量罐区进行检修施工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滨州市天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4日在滨州市工商局注册,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范围为中央空调设备及安装,路灯、楼宇自控、建材销售,电器设备,太阳能设备销售及安装,防腐、保温、屋面防水。

从4月7日始,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开始停车检修。

天安公司4月14日上午完成了环氧丙烷计量罐盘管更换项目的施工作业。

随后,石化车间根据工艺需要向环氧丙烷计量罐充氮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现短节有漏点。

在16时30分左右召开的检修例会上,车间决定更换短节并由周向东、郝新坡负责安排落实。

17时30分左右,周向东、郝新坡通知刘景超,要求对计量罐内一段法兰短节进行更换。

刘景超在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又先后中毒窒息。

其中刘滨滨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石化车间4号环氧丙烷计量罐已经充氮,罐内氮气含量过高,严重缺氧,刘景超未办理进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刘滨滨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死亡,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滨化集团化工公司对检修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安全评价公司在对滨化集团化工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没有对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氮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防范措施(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6年10月8日9时,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动力公司4100空分系统冷却塔内,发生一起外包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冷却塔,导致氮气窒息事故,工友盲目施救,共造成3人死亡。

2)事故原因
(1)施工单位未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未制订或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作业人员未配备或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作业环境要求,未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3)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等。

3)防范措施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履行批准手续。

需经单位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3)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用具。

(4)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带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它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

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员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5)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签:氮气窒息事故措施分类:应用文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

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

一、氮气的特性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化学品运输中氮气窒息事故的案例回顾

化学品运输中氮气窒息事故的案例回顾

设备故障
压缩设备故障导致氮气泄漏
阀门失灵或误操作
管道破裂或连接处松动 安全附件失效或未及时维修
安全意识薄弱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培 训,对氮气窒息风险 认识不足
运输过程中未按规定 检查容器密封性,导 致氮气泄漏
事故现场缺乏安全警 示标识,导致操作人 员疏忽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 正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化学品 运输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意 识。
培训内容包括氮 气窒息事故的预 防措施、应急处 理和救援方法。
培训后进行考核 ,确保员工掌握 相关知识和技能 。
对于不合格的员 工,进行再培训 和考核,直至合 格。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泄漏、无故障 定期对运输车辆的通风 system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定期对运输路线进行评估,确保无安全隐患
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一
事故发生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发生地点:某化工厂 事故经过:在运输过程中,氮气泄漏导致窒息事故 事故原因:运输管道破损,氮气泄漏
事故案例二
事故概述:某化学品运输车在运输过 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 亡
事故经过:运输车在行驶途中发生泄漏,大量 氮气涌入车厢内,导致车厢内氧气含量迅速降 低,3名驾驶员因窒息不幸身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窒息者进行心肺复苏,保持 呼吸道通畅
添加标题
及时联系医疗急救机构,尽快 将窒息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 治疗
紧急救援流程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赶赴现场 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疏散周围人员 对受害者进行心肺复苏、供氧等紧急救治 及时联系医疗急救机构,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ppt课件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ppt课件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4)基层干部集体 违章。球罐公司领导违章 组织生产,违规进入罐内 作业,盲目进行施救,导 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合 成氨车间领导对此次施工 作业重视不够,违反规定, 对现场失控漏管。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5)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3)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 不严格。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 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进行 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 制和削减措施。没有执行“进入容 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 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 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 的规定,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 况下作业。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4、在涉及甲乙双方
或多方的作业施工等作业 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 按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确 认,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确保安全施工。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5、在施工作业前, 必须切实加强风险评估 管理、检维修方案管理,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 作业风险要进行全面细 致的辨识分析。生产单 位要向施工作业方进行 安全交底,施工单位要 制定检修施工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四、事故教训
6、必须严格落实各类作业票审批制度,加强 各项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履行审 批程序和手续,办理作业票。在施工作业开工前, 要对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 认,确保施工作业场所满足施 工作业安全条件、符合施工方 案要求时,方可开工作业,并 签字备案。生产单位要对施工 作业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和各 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履 行责任主体的义务,监管到位。

事故案例 - 宁波江宁化工三人氮气窒息死亡事故

事故案例 - 宁波江宁化工三人氮气窒息死亡事故

事故案例- 宁波江宁化工三人氮气窒息死亡事故
2013年8月7日08:02,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发现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3名检测人员躺在顺酐车间3号反应器内的管板平台上,送医抢救,经医生确认三人已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操作员误将连接3号反应器的氮气管阀门当作仪表气(空气)管阀门打开,致使容器内三名人员窒息死亡。

事故分析:
1、项目处于试生产准备阶段,多个承包商在现场施工作业,相互之间联系和沟通不畅,主要原因是业主方组织不力,管理不善。

2、承担检测任务的承包商人员在办理手续后进入反应器,规范要求进入封闭空间必须有监护人全程监护,业主方没有安排必要人员现场监护和监督,实际上所办手续没起任何作用,管理失控,承包商人员死亡十几小时后才被发现。

3、物理隔离不符合要求,气体不应只用阀门隔离,必须使用盲板、断管或两断一开方式,此类事故血的教训太多。

4、现场标识不符合要求,管道和阀门标识缺乏,导致操作人员凭记忆开启阀门,以致错将相邻的氮气阀门当成仪表气(空气)阀门。

是事故发生后,现场进行了整改,管道补刷了色漆等标识,阀门加上了标识。

举一反三:
1、我们的检修或项目现场是否可能发生类似违章?
2、现有的PTW管理系统针对此类事故是否有缺陷?
3、物理隔离是否全部采用了盲板、断管或两断一开方式?
4、进入封闭空间和登高作业是否监护人始终在现场?
5、所有进行危险施工的作业人员是否都事先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有记录?
6、关键的管道和阀门是否都有安全标识?
7、是否事先与承包商单位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
8、作业现场常规和应急的PPE和物资是否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窒息未遂事故
2005年3月7日上午,独山子石化公司某化验室安全工程师进行正常巡检,当检查到某分析站的氮气钢瓶间时,听到“哧哧”作响的漏气声,凭经验意识到不是一般的泄漏,不妥善处理必定会发生大的事故。

立即联系安全员到现场,查找原因。

原来,车间广泛使用装置氮气做色谱用载气,一直很平急,最近在线氮气质量不稳,不能满足色谱用纯度,被切换钢瓶氮气进行使用,同时对在线氮气从钢瓶间的缓冲罐排放口进行排放吹扫(而且以后可能成为经常性作业)。

查明氮气泄漏原因后,车间安全工程师立即在现场进行危害识别评价,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人员窒息风险:由于在线氮气放量很大,虽然钢瓶间门为钢网通风门,但仍然有氮气聚集将空气全部排出房间的可能。

一是量造成不知情的岗位查表人员进入后窒息;二是置换吹扫好后关阀人员进入后窒息。

原因分析
是思想麻痹大意。

认为房间门为敞开,氮气会从门逸出室外,忽略了氮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当排放量很大时,会造成氮气聚焦使房间缺氧。

对氮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侥幸心理。

防范措施
将钢瓶间(或其他分析室)氮气吹扫排放口用软管连接外排到室外,防止氮气在房间内聚集。

进行吹扫时,门上挂安全警示牌“氮气吹扫,当心窒息”,防止不知情人员误操作或造成窒息。

吹扫完毕,进行关闭阀门操作时,必须2人进行,其中1人进行监护。

如果操作已经造成氮气聚集,进入时必须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止窒息事故的发生。

组织岗位所有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学习。

组织职工进一步学习氮气的危险特性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